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主编的修行自述:终南山几千隐士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如何生活?

张剑峰原先是一家青春文学杂志的编辑,10年前,他读过美国汉学家、翻译家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后,突然产生了 “寻隐之旅”的强烈念头,而且这个种念头与日俱增。此后,35 岁的张剑峰频繁进出秦岭,从华山到终南山到龙门洞,走遍了一个个山谷,行程400 公里,先后拜访了 600 多位隐士,而他自己则从一个热衷于红尘情爱的青春文学编辑,渐渐修炼成了半个隐士。

20年前,比尔·波特专程来到终南山,寻访在此修行的隐士,《空谷幽兰》的问世,才让很多中国人知道,当代的终南山里,居然还保留着千年前的隐居传统,有5000多位修行者幽居于此,过着唐宋时期的山居生活。下面是张剑锋的自述。

“寻隐之旅”就是一个问道过程

10年前,我先后在和青春文学图书做过一段时间的热血青年编辑,也曾与韩寒的出版人路金波合作过。自从开启“寻隐“之旅后,我又成了《问道》的主编,我对隐士的采访就刊登在这本杂志上。

前几年所做的期刊,多是一些媚俗文学,不仅没激情,而且销路也不理想。现在的人一门心思地想着挣钱、花钱,精神的东西越来越少。我感到人的空虚,我想看看是否有一种更充实的活法。读完了《空谷幽兰》,当代修行人就是一股清流,我想找到这种清流的源头。

所以我决定去终南山,去寻访当代隐者。第一次,我是跟驴友们一起去的,从南五台开始,寻遍了山涧幽谷,却空手而归。原因就在于结对而行,声势浩大,隐士们在山上静修,最怕干扰,所以他们看到山下有人进山,就早早地闭门不出了。

寻隐者不遇不光在古代,即便在当代,就在我第一次寻访前后,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很多读过《空谷幽兰》的读者跟我一样,首次踏寻都一无所获。西北大学的郭老师更惨, 2009 年到终南山大峪寻访,不但没见到隐士,就连他们栖身的茅棚也没见到一处。

还有的几十个人组团前往探寻,导游拿着大喇叭,背着酒肉,来时人声鼎沸,熙熙攘攘,走时留下满地垃圾。对这样的参访者,他们肯定关门谢客

其实,隐者是修行者,寻访者也应该是修行者,你不尊重人家,人家为啥要抽出时间陪你漫无边际地海聊瞎吹?

寻隐有技巧,敲门有暗号

凡是寻访的人,各怀心思。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找到他们要找的人。

我当然也不例外,我也想邂逅一位神仙或圣贤。第二次以后,我就单独行动了,我只随身携带一支带录音笔和一些必要的纸笔。

隐士们的栖居之所五花八门,散居各处山谷。有的是茅棚,有些是山洞,也有的是简易的民房。

但是即便你找到了隐者,也不一定能敲开他们的门。我寻访了几百个隐士才知道,敲门是有暗号的。

这里修行人道、佛都有,他们的住处会有本教派的标志,若是道教的修行者,就念“福生无量天尊”;若是佛教的就念“阿弥陀佛”。

我曾听说过两位比丘尼师徒的故事,她们居住在一处山洞9 年了,我找到了那个山洞,她们就在里面练功,还有动静。但敲门后却再也没有了声音。

后来念暗号,师徒俩才叫我进去。山洞里除了经书,就只有简单的生活用品。

师父说:她们师徒二人从不到外边去,也不接待访客,她们在悬崖边开辟了一小块菜地。这次还真巧,她们正在包素馅饺子。

她们讲她们的师父,讲智者的生活和道德,她们说:你无论走了多少地方,看到多少东西,你要始终保持你内心纯净的种子不被污染。

那次以后,她们师徒二人就离开了那个山洞,至今也没再见到过。也不知道她们的法号。多少有点惋惜。

这些修行人都很热爱生活,自己的小茅棚都整理的整洁干净,还有的做一谢小景致,比如种点花。但他们与世隔绝,很少下山也不用手机。

隐士身份揭秘

比如那位黄道长吧,他是东北人,常年隐居于终南草堂,很少见他下山。他在草堂附近开辟了菜地,还挖了菜窖用来存储蔬菜,米面油都是山下的善男信女们送来的,他们称之为“供养”。

即使没有供养,他们照样生存,山间的松子、野菜就是他们的食物。他们对物质的需求很低,对他们来说,有没有供养没有什么关系。

离黄道长二十分钟的山路处,有一位去年年底从衡山来这里修行的隐士,他说:这里清静好修行。至于授徒,那就看缘分了。

一般人会觉得,出家人一定是因为穷才来此修行的,其实不然。这些修行者中。不少人的学养深厚。有一个修行者的藏书很多,长发飘逸,特立独行,精通各类电器,他自己做了不少漂亮的家具。他主要研究天文,并跟道经、佛经做了深入地对比研究,许多研究成果他都刻在了石头上。

他说,他要把他的研究成果发给比尔·波特。在终南山几千人的修行大军中,像他这样的民间学术研究者很多。

从寻隐到修行,我完成了一次人生洗礼

寻访了数百名隐士,我慢慢地走进他们,融入他们,现在我也成了一名修行者。光看看书,做做表面文章不行,我亲眼见到他们修行的效果,不断在心灵上走进他们,开始打坐、练功、诵经。前几年,我和台湾作家张德芬、主持人梁冬等人一起凑钱,修建了10多间茅棚,专门给修行者提供方便。

通过这几年的接触与修行,我觉得,人生最要紧的就是能保持自己不迷失,做自己灵魂的守护者和观察者,不管是喜怒哀乐也好,物质欲望也好,都要时刻呵护着自己观察着自己。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我之前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今天的修行做铺垫的,现在做的才是我喜欢的、真正要做的事情。在这个多元的社会里,做真正的自己,永远不迷失,才是最重要的。

我有两个孩子,妻子是做平面设计的。现在我的父母也受我的影响开始修行。我父亲以前最不喜欢做烧香拜神的事。现在父母也打坐,吃素食。

我妻子一直理解我,支持我。还常带着女儿到茅棚居住,吃饭前先感恩做饭的人,吃饭时不说话。女儿从前挑食,现在她会把山上做的斋饭吃得干干净净。

现在,心境平和了,患得患失的东西少了,人就活得豁达了。我现在所追求的东西,不会随波逐流,不管社会如何变换,我所接受的东西简单而快乐。修行的地方就是神奇的地方,我仿佛看到一线亮光,我还想看到光源在哪里。我想我会看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五千多位隐士藏身终南山 过着千年前生活
终南山五千隐士的隐居生活(组图)
学者称5000多位隐士藏身终南山修行(图)
隐居终南山五千多隐士过千年前生活
隐居终南山 五千多隐士过千年前生活
那些终南山上的隐居者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