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夫子医案36期 l 成人食后呕吐案一案
三连一下,学习中医知识



食后呕吐案



姓名:邬某
   
性别:男    

年龄:38岁   就诊时间:2020.10.21

【望诊】形体微胖

    面色稍红、油亮有泽,眼睑散在霰粒肿

    神态郁结不爽,多言。


【主诉】:食后呕吐19年

【现病史】:19年前,停服抗结核西药后反复感冒,后出现食后呕吐,常于食后1小时左右,吐出未消化胃内容物,行胃镜检查示:胃炎(未见检查单)。服用温阳散寒类中药(真武汤加龙牡肉桂、茯苓理中汤、小半夏汤,以及含附子类处方),未见明显好转;于足三里穴行化脓灸,效果亦不显;服逍遥散等疏肝理气方,呕吐有所减轻。

【现症见】:食后1小时左右呕吐,吐出未消化胃内容物,无酸腐味,时夹有白痰或清涎,进食寒凉及油腻类食物加重,吐后觉舒,吐后复能食。食欲可,喜热饮而饮不多,无食后腹胀,无胃胀胃痛,无反酸嗳气,无口干口苦。大便日1次,便质散状不成形,偶夹有不消化食物。小便清长,夜尿1次。入睡困难,多梦。体力不佳,易疲劳,疲劳时偶有手抖。冷热不调,头汗较多,汗出可下达。平素易生闷气,无胁肋疼痛。视物重影,视物不清。

【既往史】少时曾患疳积。

20年前因患肺结核,服用西药(利福平等)10月余。

【舌象】:舌质暗红,少许红点,苔薄白。

【脉象】:脉弦滑动急,关旺。

【查体】:咽壁红,有增生。





现患者四诊信息俱全,请先试为分析。

再与下文之辨证论治解析相参校。

若有疑问,可于文后留言。



【诊断】:痰阻夹湿于少阳上焦,气滞郁热,胆胃为主,间有肝风扰动。

【治法】:化痰疏气降气,兼以宣湿清热

方药】:柴宣温胆汤合橘枳姜汤加减

柴胡10g 黄芩3g 姜半夏10g 茯苓15g

陈皮10g枳壳10g生姜5片 炙甘草6g

郁金10g 枇杷叶10g 丹皮6g

X14剂,水煎服,日一剂。少量频服。

【医嘱】:保持心情舒畅;少食油腻辛辣,忌生冷;适当运动。




二诊进退


【病情进退】:服药期间,前12剂时,呕吐仅于某日食煎炸食物后出现一次,后2剂时,呕吐两次,量少,夹少许白痰清涎,晨起饮温水后仍有少量白痰;仍入睡困难,偶有睡时头汗出;近日自觉牙龈肿痛。胃纳、二便同前。

【舌象】:舌质稍青红,苔淡白

【脉象】:脉弦滑略动,右甚

【诊断】:痰阻夹湿气滞减轻,郁热未减

【治法】:治法同前,略加强清热

【方药】:上方黄芩加至5g

柴胡10g 黄芩5g 姜半夏10g 茯苓15g

陈皮10g枳壳10g生姜5片 炙甘草6g

郁金10g 枇杷叶10g 丹皮6g

X14剂,水煎服,日一剂。少量频服。

疗效反馈


后续微信回访:

1剂药后大便即成形,后因受凉大便复转散状。呕吐较前大减,仅于进食辛辣之品后出现,呕吐物量少。后病人自觉尚可,故自行停药,未再复诊。

症状分析

呕吐的主症鉴别

1.呕吐与进食时间的关系

食后则吐——两餐之间出现。病因多为:痰/湿/食/饮/瘀,病机:气滞/气逆,病位多在中脘;

【类症鉴别】:

* 食已即吐---即餐片刻便发。多为火热等阳邪上扰,病位多在上脘,如:大黄甘草汤证;

* 食久乃吐——隔餐之后仍作,甚则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为寒饮等阴邪下阻,或为命门火衰,脾胃虚寒,病多在中下脘,如:附子理中汤证、大半夏汤证;

2.呕吐的诱因

进食寒凉食物加重——痰/湿/饮/寒类阴邪内伏;

进食油腻类食物加重——痰/湿/饮/食等有形之邪内伏;

3.呕吐后的感觉

吐后觉舒——有形之邪内阻,胃气不降,进食可增加有形之邪阻滞,吐后胃内容物减少,气机阻滞减轻,故吐后觉舒;

吐后复能食——脾胃阳气尚不虚,以外邪干扰胃气为主;

4.呕吐物

吐出未消化胃内容物,无酸腐味——排外宿食停滞,无热象或热象不重;

时夹有白痰或清涎——痰/饮;


呕吐的伴症鉴别

1.口味情况

食欲可,无食后腹胀——脾胃阳气不虚,以外邪干扰胃气为主;

喜热饮而饮不多——痰/湿/饮类阴邪,得热则能布运,但终究属阴邪,多饮则易助邪;

无口干口苦——无内热或内热不甚;

2.胃脘其他症状

无反酸,不伴胁肋疼痛——无肝气/肝火犯胃,或木土不和的程度不重;

3.大便情况

大便日1次,便质散状不成形,偶夹有不消化食物——因其食欲食量可,故排外脾阳虚的可能,考虑胆气疏泄不及为主;


其他病象辨析

现病史

① 19年前,停服抗结核西药后反复感冒,后出现食后呕吐,常于食后1小时左右,吐出未消化胃内容物,行胃镜检查示:胃炎

——西药损伤正气,虚处受邪,邪气干扰而留着于胃;

② 服用温阳散寒类中药(真武汤加龙牡肉桂、茯苓理中汤、小半夏汤,以及含附子类处方),未见明显好转;行化脓灸,效果亦不显

——呕吐不以阳虚、虚寒及寒饮为主;

③ 服逍遥散等疏肝理气方后呕吐减轻。平素易生闷气

——肝胆气郁,疏泄不及;

④ 食后呕吐,持续19年

——有形之邪不去,病终不除;

⑤ 体力不佳,易疲劳

——结合形色舌脉,考虑实证为主,或痰湿困阻清阳或气郁不振;

⑥ 入睡困难,多梦

——痰阻阴阳出入之通路,伴郁热上扰;

⑦ 疲劳时偶有手抖

——肝风扰动;

⑧ 冷热不调

——痰湿郁热,阳气不宣;

既往史

少时患有疳积——或为食滞成积而生疳,或为脾胃素虚而健运不及,但总关乎脾胃。

体征

【望诊】:

形体微胖——痰湿之体

面色稍红、油亮有泽——痰湿郁热

眼睑散在霰粒肿——痰

神态郁结——气郁

咽壁红,有增生——痰湿,郁热

【闻诊】:

多言——气郁(语者,所以畅胸中之郁也)/郁热

【舌象】;

舌质暗红,少许红点,苔薄白——气血不活,兼有郁热

【脉象】:

脉弦——肝胆气郁

滑——痰/热

动急——正邪斗争剧烈

关旺——中焦邪实

单纯从形色舌脉而言,不似虚人。



辨证诊断

1. 独立分类(辨证三要素)

1)【病因】

——吐出物夹有白痰

——入睡困难

——形体微胖、面色油亮有泽、脉滑

湿

——吐出物夹有清涎,进食寒凉或油腻类食物后呕吐加重

——喜热饮而饮不多

——体力不佳,易疲倦、冷热不调

——面稍红、咽壁红、舌有红点

——头汗多、入睡难、言多、服大量温热药及化脓灸治疗史

——手抖

2)【病位】

① 上焦---食欲可,吐后不影响进食,无胃胀胃痛,呕吐物夹有白痰或清涎(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三焦为藏痰之所)

② 胃——食后呕吐(胃气以通降为顺,胃腑通降不利则食物难下而上逆呕吐)

③ 胆——脉弦;便质散状不成形、偶夹有不消化食物(胆气疏泄不及) 

④ 肝——脉弦;情绪上易生闷气;手抖

3)【病机】

① 痰夹湿阻,胃气上逆——食后呕吐,吐出物夹有白痰或清涎,进食寒凉及油腻类食物呕吐加重

② 气滞——易生闷气、疏肝理气药有效,神情郁结、言多

③ 郁热——头汗多、入睡难、面稍红、言多、咽壁红、舌有红点等(既往曾服大量温热药,以及痰湿阻气,郁而化热)

⑤ 胆胃不和——呕吐、脉弦

⑥ 肝风扰动——手抖

【综合判断】:

痰阻夹湿于少阳上焦,气滞郁热,胆胃为主,间有肝风扰动。



(三)
立法处方:

1.治法:

化痰疏气降气为主,兼以宣湿清热

2.方药:

柴胡温胆汤合橘枳姜汤加减

柴胡10g 黄芩3g 姜半夏10g 枳壳10g

茯苓15g 陈皮10g 生姜5片(自备)炙甘草6g

丹皮6g 郁金10g 枇杷叶10g

X14剂,水煎服,日一剂。少量频服。





*疑点辨析*

(1) 本案病因为何是痰为主而不是饮?

(2)本案病机为何是胆胃不和为主而非肝胃不和?



本案病因为何是痰为主而不是饮?

  1.脉象。痰为病脉象多滑,饮为病脉象多弦涩(脉双弦者寒也,偏弦者饮也)。本案病人脉滑,两手脉弦(此处弦为肝胆气郁所致)。

综上所述,故病因为痰为主而非饮。

  2.形色。本案病人形体稍胖,面色稍红、油亮有泽,为痰湿郁热之体,非若阳虚水饮体质之面色偏淡或偏暗黑。

  3.服药史。既往曾服用温阳化饮类中药而效不佳。

  4.伴症。痰稠而饮稀,痰邪流动性小而饮邪流动性较大。故痰邪多形成局部的包块,而饮邪多为弥漫的水肿。本案病人眼睑霰粒肿、咽壁有局限性的增生皆是局限性的肿。

本案病机为何是胆胃不和为主而非肝胃不和?

  1.情绪。肝主疏泄,畅情志,肝胃不和症状多可见情绪不佳(抑郁或愠怒)而加重。本案呕吐起病之初并未有情绪的改变,现在亦未因情绪抑郁而呕吐加重。

  2.饮食。胆为“中精之腑”,内藏胆汁,食物的消化、吸收与排泄,要借助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胆气不疏则健运不利,常可见进食油腻则症状加重,伴大便散状不成型。

综上,本案虽有肝气郁的病机存在但与呕吐的关系较小,本案呕吐主要是胆胃不和所致。

读书与临证

    1. 本案病人自幼脾胃偏弱,又因西药损正,复诸药杂投,致使现证。虽此时以实为主,宜须兼顾其素弱之脾胃,故黄芩、丹皮等清郁热之品少用,避免伤及胃气。正如《伤寒论》第280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2.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17条“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原文所治食已即吐与本案主诉相近,但彼之病机为腑气不通,积热不降,胃火上冲所致,病势急,故用大黄甘草汤泻热和胃,通便止呕;此则为痰阻夹湿滞气,胃气上逆,病势缓,故以柴宣温胆汤化痰疏气宣湿,橘枳姜汤通降气机。

    3. 本案病人亦曾服用小半夏汤以化痰饮,为何疗效不显?究其原因,小半夏汤但能化痰饮而不能调理气机,须知气行不利则津液停焉,故治痰饮之法不能只着眼于痰饮,亦须兼顾气机。正如古人所言“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

    4. 半夏为“呕家之圣药”,教材的标定功效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但是,从紧扣临床辨证要素而言,中药功效应该如何标定?仅以半夏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为例,试作探讨。

功效概要:入胃经气分以化痰饮、燥湿、和降胃气;入肺经气分以化水饮、和降肺气;入焦膜以化水饮。

作者——袁鹏辉

江西南昌县人

2020级岐黄国医书院研究生

师从刘英锋教授

热爱中医,喜读经典。立志以弘扬岐黄之术为己任,以济世救人解除病人苦痛为初心。矢志不渝,白首不悔。




END

                      *《刘夫子医案》第三十六期
文字整理:袁鹏辉
图文编辑:周佳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绍功-温胆汤的妙用 (温胆汤大集合)
神经分裂症——名医屡效方
肝病辩证
痰饮
肝胆湿热证与胆郁痰扰证鉴别
眠差、入睡困难、梦多,这里有一张安眠良方送给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