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燕中 | 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
01
【灵枢原文】

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神属勿去,知病存亡。血脉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

02
【各家注释】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曰:“持针不坚,则气散不从针。刺者,欲中其病,若针入左右,不当于穴,其病不愈也。秋毫,谓秋时兔新生毫毛,其端锐微也。谓怡神在针端调气,故曰:神在秋毫也。念其针下病无邪也。审视十二经脉及诸络虚实,刺之无殆也。以所言方刺之时,先观气色者也。悬阳,鼻也,悬于衡下也。鼻为明堂,五脏六腑气色皆见明堂,及与眉上两衡之中,故将针者,先观气色,知死生之候,然后刺也。有脉横居输穴之中,视之满实,切之独坚者,是横居络脉也。”

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曰:“此言持针之道,在守医者之神气,以视病者之血脉也。持针之道,贵于至坚,故坚者为宝。既以坚持其针,乃正指而直刺之,无得轻针左右,当自守神气,不可眩惑,其妙在于秋毫之间而已。上文言上守神者,病者之神气,而此曰神在秋毫,神属勿去,乃医工之神气也。所谓神在秋毫者,何哉?须知属意于病者,审视其血脉之虚实而刺之,则无危殆矣。方刺之时,又在扬吾之卫气为阳气者,精爽不昧。而病人之卫气亦阳气也,当彼此皆扬,使吾之神气,属意于病者而勿去,则病之存亡可得而知也。然血脉何以验之?在于各经腧穴而横居其中者是也。视之独澄,切之独坚,此其为血脉耳。然必先自守其神,而后可以视病人之血脉,其乃要之要乎?”“ 此言九针之体而及其所以为用也。大义见于本经九针篇第七十八论,故此不详解之。”

张介宾《类经》曰:“坚而有力,则直达病所。正而不斜,则必中气穴。医之神见,在悉秋毫,必精必确,加意病者,详审血脉,然后刺之,庶无危殆。悬,犹言举也。阳,神气也。凡刺之时,必先举神气为主,故曰悬阳。两卫者,卫气在阳,肌表之卫也;脾气在阴,脏腑之卫也。二者皆神气所居,不可伤犯,凡用针者,首宜顾此,故曰两卫。《师传篇》曰:脾者主为卫。详藏象类二十九。神属勿去,知病存亡。此即悬阳之义,故存亡系之。上文言神气之所居,此言血脉之所在也。视之独澄者,必欲索其隐。切之独坚者,必欲拔其本也。”

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曰:“坚者,手如握虎也。正指直刺者,义无邪下,欲端以正也。神在秋毫,审视病者,静志观病患,无左右视也。悬阳,心也。心藏神,方刺之时,得之于心,则神属于病者,而知病之存亡矣。经云:取血于荣,取气于卫,卫气行阳行阴者也。故于两卫间以取阴阳之气,《卫气行篇》曰:是故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在于三阳,必候其气在阳分而刺之,病在于三阴,必候其气在阴分而刺之。

腧,经腧也。《刺节真邪篇》曰:六经调者,谓之不病,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故有血络横在于经者,当视之独清,切之独确而去之也。九针者,有九者之名,有九者之形,各随其所宜而用之,九针之论毕矣。”

黄元御《灵枢悬解》曰:“悬阳,阳络之外浮者,两卫,左右之卫气也,方刺之时,必在悬浮之阳络,与两边之卫气,神属于此而勿去,乃知病邪之存亡。《素问·皮部论》: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寒多则凝泣,同涩。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是也。血脉者,在腧横居,邪在穴腧之内,横居而不流行,视之则独澄,清也。切之则独坚,不与真气真血相同也。以下义见小针解。”

03
【知识要点】

一、关于“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

马莳认为,持针之道,贵于在至坚,所以是坚者为宝。也就是坚持其针,而且正指、直刺,不要偏针左右,应当独自守住神气,不可犹豫迷惑,它的玄妙就在于秋毫之间而已。上文讲上守神,是讲病人的神气,而这里所谓的“神在秋毫”,要聚精会神于此,是指医生的神气。而所谓神在秋毫,是在哪里呢?必须要知道全神贯注于病人,审视病人血脉的虚实然后刺之,就不会有危险或者死亡。

张介宾认为,是坚而有力,使气直达病所,正而不斜,则必中气穴。

张志聪认为,“坚者”是指“手如握虎也”,正指直刺,是邪气不能生存,要端以正也。

二、关于“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

马莳认为,在针刺的时候,同时又是在发扬医者的卫气,精神充足,而病人的卫气也是阳气,也同样需要发扬,使医者的神气关注于病人身上而不要失去,这样才能了解病人的生死存亡的情况。然而如何通过血脉进行检验呢?在于各经腧穴的血脉中,而且必须先要守其神,而后可以根据病人之血脉来确诊其重要与否。

张介宾认为,医者通过观神可以获悉很细微的信息,一定是精细准确的,并且将自己的神气合于病人身上,详细审视血脉情况,然后针刺之,病人一定没有生命危险。所谓“悬”是举的意思,“阳”指神气。当针刺的时候,一定先提起神气,因此称之为“悬阳”。“两卫”是指在表之卫气,属阳,肌表之卫;在里之脾气,保护脏腑之气。二者都是神气所居住的地方,不能受到伤害,凡是使用针灸的人首先应该顾及此二气,因此称之为两卫。

张志聪认为,神可以观察秋毫,审视病人时要安静自己的心神观察病人,不要分神。所谓“悬阳”是指心,心藏神,在要针刺的时候,首先得之于心,则医者之神会聚于病人身上,因而可以知道病人的生存与死亡状态。经云:“取血于荣,取气于卫。”是说卫气既行于阳也行于阴,所以在两卫间以取阴阳之气。《卫气行篇》曰:是故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说要根据发病的时辰,病在于三阳时,一定要候其气在阳分时而刺之;病在于三阴时,一定要候其气在阴分时而刺之。

黄元御认为“悬阳”是指阳络之外浮者,而两卫是指左右之卫气。在针刺的时候,一定在悬浮的阳络之处和两边卫气的地方,神属于此而勿去,乃知病邪之存亡。

王洪图认为,悬阳卫气居表而属阳,固护于外,如太阳之悬挂在天,故称悬阳。两卫脾所主之肌肉为脏腑的外卫,卫气循行皮肤之中,为表之外卫,二者合称两卫。

愚按:中医认为人之生必须是“神与形俱”,对于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说,神是气之阳,精是气之阴。人之神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心者生之本,心主神明,神是生之本,神还有神奇的意思。神在针灸治疗当中有着重要作用,医者通过自己的神应合病人的神气,针灸的功能体现是通过腧穴来完成的,腧穴是神气所经过的地方,因此调节神气是针灸得效的途径和根本。

关于“悬阳”与“两卫”的解释各家观点不尽相同,我本人倾向于张介宾和张志聪的观点,“悬阳”指心神,“两卫”张介宾认为是卫气与脾,我认为也可以是卫气与胃,因为两者都与天气相通,都属于表,具有保卫的作用。为什么说胃与天气相通呢?除了因为是阳明腑以外,从其所在位置来看也与外相通,从口腔到直肠肛门是一个空腔器官,上下表里相通,皮肤与黏膜在口与肛门皮肤相连接,因此都属于表。

文章摘自朱燕中教授著作《灵枢真意集成》,当当、京东搜索书名即可轻松购买。


作者:朱燕中

编辑:釋慧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睹为快: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针灸科讲义(选摘)
针灸治神(调神)
(20)针灸“治神法”浅识
守神和守气
针刺治病关键-治神
治神医者平时养好了浩然正气,病人见了就自然好了三分。一医者之治神。二患者之治神。三医患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