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军时期,谁能顶替毛主席?主席、朱老总惊人一致:只有他一人
userphoto

2023.11.06 江苏

关注


1929年,毛主席与朱老总回归中央。

红四军闽赣根据地。

这一簇革命火种,该由谁接管?就成了很重要的一件事。

但主席,和朱老总相视一笑,心中早已笃定了人选:

只有他一人。

主席甚至亲自致信中央:

“此人极具才能,尤其擅长处理党政事务,想来定能比我做得更好!”

01

新时代的接班人

可以顶替毛主席的人物究竟是谁?

他有怎么样的能力呢?

此人名叫恽代英,他出生在一个并不安宁的时代。

但对新思想和新知识的渴望,每看到一本好书,便废寝忘食。

那句少年强则国强,从小便扎根在这位小小的少年郎心中,立志要成为一个爱国主义者。

随着长大,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领导人。

一场关于自救的运动,绝对不会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道阻且长,恽代英明白传播新文化的重要性。

《东方杂志》、《新青年》等新文化著名期刊,都有其亲笔撰写的稿件。

也正是因为中国有这样一些爱国革命人士,才能为中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1917年,为了更好地传播新思想,恽代英创办了第一个以助人先自助的进步团体,这也是进步团体的先行者。

宗旨是“群策群力,自助助人”。

是武汉诞生的第一个进步团体,培养了一大批进步青年。

与瞿秋白、张太雷一起被人们誉为江苏常州“三杰”。

这种团体的开创,也是毛主席创办新民学会的一个重要契机。

这也是后来毛主席认为,恽代英能够替代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想在领导班子团队,找到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物并非不可能,更重要的是要志同道合。

唯志同道合者才能心往一处使,从而迸发出更好的灵感,否则不相为谋。

恽代英大学毕业后,加入到中国共产党。

并在成都任教,此时始终不忘继续传播马克思主义。

02

诡辩家

为什么恽代英积极参加,各种传播新思想的运动?

一来,他的文化层次决定了眼界,他深知救国图存的重要性。

二来,曾经受到封建社会的残害。

自古包办婚姻就让人无法形容,父母之命,更是让很多人不愿意去担负不孝的罪名。

为了让更多的人,不再受到封建思想的迫害。

他毅然决定的站出来,与旧社会说不。

后来,恽代英又创办了书社,与现在不同,不仅不以盈利为目的。

更重要的是,给进步人士一个可以安居的场所。

不能寒了爱国主义者的一腔热血。

所以一场关于新思想的演说,也在他的心中升起。

不仅要办书社,更要走出去让更多人了解这种精神思想。

当时他为了办书社花光了自己的积蓄,很多人对于他的印象类似“衣衫褴褛”,丝毫不像是一个学者。

但谁又能否认,当他游走在各种演说的论坛之上时的魅力呢?

口若悬河,声情并茂,哪一位有志的爱国青年没有被其感染呢?

只要是听过了他的演讲的人,都双手点赞。

若是他参加今日的奇葩说,怕是必然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一场听觉盛宴,不接受反驳。

毛主席也曾说过,让他打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任,还要感谢恽代英曾经翻译过的一本书。

使得他愿意相信,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道路选择。

这样一个人,是让毛主席深深敬佩的一位青年。

所以毛主席说出,能够顶替他的人是恽代英,也不足为奇了。

03

老蒋的眼中钉

恽代英后与毛主席共事,主持领导国共合作的相关事宜。

他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引导中国共产党的原则态度。

自此,正式与国民党展开了无硝烟的战争。

恽代英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榜样和支柱,但同时也是蒋介石的眼中钉。

蒋介石对此人也是久仰大名,可他也知道这么厉害的人物,若是不能为自己所用那就是一个大患。

蒋介石对恽代英可以说是软硬兼施,始终没有拿下这块硬骨头。

直到恽代英到下面去宣传工人运动时,终于找到了机会,想要迫害他。

一场追逐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恽代英为了不连累家人,搬到了人多眼杂的贫民区。

蒋介石撒下天罗地网,派特务时时跟踪。

即使是这样,恽代英也从来没有退缩过。

他知道自己的使命。

更不能因为恐惧,就置众多的革命人士于危险之中。

每一次他要出门的时候都会乔装改扮,低调这件事让他躲过了追踪。

毛主席每次谈到这件事情时,都会对他大加赞扬,因为这种勇敢才让革命事业得以成功。

04

重于泰山

比如一次他出门的时候。

因为摘掉了眼镜看不清楚,所以没有看到国民党,就这样被带进了监狱里。

他虽刑具加身,受尽折磨,却丝毫没有将身份透露出来。

一口咬定,是来找工作的失业人员。

国民党也没有办法,只能准备在几个月后将他放掉。

本来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以为他躲过了一劫。

谁知此时另一个人也被抓了进来,还没等用刑就全部招了出来,还揭露了恽代英的身份。

蒋介石知道后,命就地正法。

1931年4月29日,江苏南京。

一位爱国青年,慷慨就义了

那年,他仅仅36岁。

生命走向了终结,但英名永刻在人民的心中。

牺牲前的一首诗篇,至今读来感人肺腑,令人泪下。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虽然身处绝境,但革命者的豪情壮志,丝毫没有被磨灭。

那个年代,为了革命,有太多的年轻生命陨落。

世界上,再也没有为国捐躯的恽代英了。

他说:

“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

“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他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

他是伟大的,为了革命献出自己的生命在所不惜。

同时令人寒心,人心险恶。

恽代英为了革命的成功,为了让更多人好好活下去。

选择了牺牲自己,而有的人尽管苟活,却让人唾弃。

他,是中国青年的领袖。

他,是永久的丰碑!

先辈英烈,斯人已逝风骨在,后生不忘肝胆怀,砥砺前行!


——THE  END ——

作者:南斋,文史领域创作者,每一个字,都是我用心敲出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曾极力推荐,致信中央:此人可以接替我的工作,甚至超过我
毛主席曾极力举荐,致信中央:此人可接替我的工作,甚至能胜过我
1929年,毛主席致信中央,大力推荐一人:此人可以接替我的工作
1929年毛主席致信中央:此人可以接替我的工作,甚至能胜过我
中央急需两人主持大局,毛主席致信极力举荐一人:他很强,远胜我
他是毛主席最钦佩的人,周恩来提起他时,毛主席:此人胜我十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