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离堆会被冲毁吗?
  

  于是,“因题六言壁上曰:川西第一奇功。用申景仰,且附数言志恨(见图3、4),以儆后之私智自用,敢坏古人成法以厉民者”。对此表示遗憾,并郑重题字壁上警示后人,不要再自作聪明,敢于破坏古人经多年经验积累形成的治水法则来危害百姓。  

 

    二、胡知县的惊叹和呼吁 

  就在距黄云鹄题壁三年(铲去三道崖支足10年)之后的同治13年(1873年),胡圻上任灌县知县,去伏龙观进香,详读黄云鹄“川西第一奇功”题壁及跋,同时在伏龙观后殿“则见离堆崩塌一角,廊房倾圯,楹柱虚悬,询诸父老,述及:自凿三道崖后,成属十余州县连年旱涝,冲毁农田不下十余万亩,地方受累无穷。”胡知县惊叹:“呜呼,黄观察之言果验矣!”于是“因与邑绅、山长劝捐成款,用坚石层叠垒砌,上以大木横排,铺石筑土,并将塌处改建一楼以观水则,因复旧制”。并于(光绪元年(1875年)写下《补修伏龙观离堆记》竖碑立于伏龙观壁间(见《都江堰市金石录》,今碑佚,文存于《灌县文征》)。 

  离堆冲毁之处的修复工程虽然是完成了,但由于自己能力所限,冲毁离堆的祸根——三道崖铲去的支足还没有筹钱修复,于是留下了“工虽告成而三道崖尚未筹修,恐离堆仍难永固”的遗憾。“见已请于上台,酌筹巨款。更有望于急公好义者共襄其事焉”。只好请示上级筹集更多的钱用于修复。更希望有急公好义之士来共同完成这件大事。 

  三、彭洵《灌记初稿》对三道崖的解释 

  光绪二十年(1895年)彭洵著《灌记初稿》,其中“水利篇”写到:同治二年,成绵道何公咸宜奉檄督修,越明年甲子,为木贾所愚,误凿斗鸡台下山趾即三道崖而堰遂不可救治。盖江水急流缓受自虎头崖下,山足一抵,水势趋南,南岸鱼嘴砥之向北,水势遂趋斗鸡台下,山足状如鸡距,激荡奔流使之南去,南堤鱼嘴曲折缓受,复使之北,又有人字堤潆洄其势,使正流直注入象腹(此处将离堆比喻为大象-编者注)灌入宝瓶口,象腹之北腹以象鼻潴水,徐徐吐出,不使冲击为患,然后折而东。薄(迫近)城以下,是堰之增减,赖离堆山口以检制之。离堆障峙赖三道崖以支护之,崖脚存则离堆可久,崖脚去,则离堆可危。此所谓堰右检左者,固李公之奇功因地置宜之神思也。三道崖的作用和重要性,在这里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四、遗患还在继续 

  李冰在凿宝瓶口的时候,在宝瓶口留有一块未凿去的岩柱,与离堆相连,形如象鼻,清代叫“象鼻岩”。光绪《增修灌县志》有“灌阳十景”,其十景之一“离堆锁峡”记载:“离堆当灌城西隅,……当水一巨石如象鼻卷然没水中”。象鼻与离堆相离最宽为3-6米,可容一至二人,长约10余米,其位置在离堆伏龙观山脚,宝瓶口进水口右侧。由于宝瓶口段河道束窄,每至洪期,湍急的江水在宝瓶口形成“一波三折”的“花洲”,漩转至主流区而下。明代万历年间四川巡按御史郭壮在《离堆》诗中写到:凿破鸿蒙一窍,中流巨石如杠。障住洪涛万倾,分来白水双江。离堆象鼻正当水冲,象鼻的设置并非为了景观,它缓冲了激流对宝瓶口的冲刷,越两千年而不废。

    然而就在铲去三道崖支足之后的数十年里,象鼻受损日益严重。照片显示,至1934年,离堆象鼻已由原来粗大的“象鼻岩”,逐渐变成为一块悬石,离堆周围已受到激流严重冲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张通票 一个离堆
都江堰游记
彩色都江堰:1917年四川灌县的伏龙观、安澜桥和二王庙
都江堰
七律/都江堰
四川:拜水都江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