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八路军晋西支队走出来的著名“十烈士”……


从八路军晋西支队走出来的
著名“十烈士”
作者 申卫平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大义为己任,高举民族统一阵线旗帜,走上了抗日救国最前线。八路军115师晋西支队是我党抗日初期武装力量中的一只劲旅,官兵们浴血山西,辗转齐鲁、鏖战敌后、不畏牺牲、英勇作战、前赴后继,涌现出著名“十烈士”。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写下了壮丽篇章,其感人事迹永垂史册。

这张图表标明了“八路军晋西支队”从诞生那天起,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阶段,序列番号变更情况....

“红旗,红旗,鲜红的旗,烈士的热血染红了你……”,为了永远铭记“十英烈”的不朽功勋,弘扬伟大的红色基因,作为八路军晋西支队的后代,我写下了这个美篇,缅怀七、八十年前从这支英雄部队走出来,为中国革命大业英勇献身的先烈们.......

十位烈士中有九位留有照片,至今还没有找到曾明桃烈士照片,按牺牲时间排序,上排右起:杨忠(1941年9月)、刘德明(1942年2月)、彭雄(1943年3月);中间排右起:黄骅(1943年6月)、符竹庭(1943年11月)、何万祥(1944年3月);下排:王麓水(1946年12月)、温世有(1947年1月)、蔡正国(1953年4月)。没留下照片的曾明桃牺牲于1945年10月。

杨忠(1909-1941),江西省安福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入党,1934年10月随红军长征,曾任红三军团工兵连指导员,到达陕北后,进入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杨忠任八路军115师民运工作团团长,在晋西地区扩军,动员了五千多名青年入伍,杨忠调任115师343旅补充团(晋西支队前身)政治处主任。1940年,担任鲁北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带领官兵们打击日、伪军,坚持鲁北反扫荡,在当地军民中有很高声望。

1941年,杨忠升任115师教6旅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4日,杨忠率旅部机关和第17团到达惠民县夹河村休整,遭遇日、伪军2000多人包围,突围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2岁。为了缅怀先烈,惠民、济阳、商河三县抗日政府在杨忠烈士战斗、牺牲地方建立烈士陵园,为其立碑,碑顶刻有“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刘德明(1911-1942),陕西省礼泉县人,1925年在国民党第26军当兵。1931年12月,参加赵博生、董振堂领导的宁都起义,改编为红军第五军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红军第四、五次反围剿,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红二师四团团长。

1937年,全国抗战全面爆发后,刘德明任八路军115师686团1营长,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938年秋季,115师东调,他担任了115师晋西独立支队一团团长,转战于晋西南地区。1940年8月,刘德明率队参加了百团大战,11月15日,他兼任晋西北军区第八分区副司令员,领导军民粉碎日、伪军多次扫荡。1942年2月,日军调动1万3千多人大举进攻晋西北,2月17日在交城南沟战斗中,为了掩护军区机关人员转移,刘德明靠前指挥、沉着应战,不幸中弹,英勇牺牲,时年32岁。


刘德明牺牲后,晋绥第八分区所在地军民2千多人为其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1953年,刘德明烈士遗骸被移迁到新建好的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北侧晋绥烈士陵园。

这是保存在解放军档案馆的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从晋西支队走出来的刘德明烈士。档案袋封面上有朱德总司令和叶剑英参谋长签名。

彭雄(1914-1943),江西省永兴县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代曾任班、排、连、营、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1936年11月,任红一军团4师参谋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彭雄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参谋长,343旅补充团(晋西支队前身)团长。后来,他又任黄河支队队长,开辟了山东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彭雄调任新四军3师参谋长,领导指挥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战斗。1943年2月,彭雄与第8旅旅长田守尧等11名团以上干部奉命组队赴延安学习。3月16日,他们乘帆船从苏北盐河口出发,经连云港附近小沙东海面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9岁。

图为解放后连云港小沙东海滩上建起来的“海战纪念碑”,已经成为当地旅游一景区........

彭雄烈士遗体埋葬在江苏省赣榆县抗日山烈士陵园第三坡段“小沙东烈士冢”,图为田守尧、彭雄烈士纪念碑。

黄骅(1911-1943),湖北省阳新县人,191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红军,参加过江西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军大学干部团政委。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任晋西南游击支队长,率部创建抗日根据地,1938年8月任八路军115师晋西支队副支队长。
1941年,任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兼115师教6旅副旅长,1943年3月,调任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兼三分区司令员,同年6月30日,在新海县大赵村召开会议时,被叛徒冯冠奎开枪杀害,时年32岁。

黄骅遇难后,遗体安葬在黄骅市大赵村牺牲地,现建有黄骅烈士纪念碑和事迹展览馆。

1953年,黄骅烈士遗骸由黄骅县迁往济南市英雄山烈士陵园......
符竹庭(1912-1943),江西省广昌县人,1928年参加红军,同年入党,曾任红三军第七师政委,19团和21团政委。参加过苏区1到5次反围剿。1934年秋,担任红一军团二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到达陕北后,进入抗大学习,毕业后,调任红四军政治部副主任。

七七事变后,符竹庭改任八路军115师686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随后同杨勇到晋东南招募3千山西青年,成立了343旅补充团(晋西支队前身),担任政治委员。

1938年底,符竹庭调任115师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与肖华(司令员兼政委)一道挺进敌后,开辟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了15个县的民主政权,武装力量发展到2万多人。上图左起:徐向前、符竹庭、宋任穷和肖华在山东临沂。
1940年冬,符竹庭升任115师教2旅政委,与曾国华旅长一道,率部东进,指挥了青口战役,毙、死伤日伪军近千人,创建了滨海抗日根据地。

1943年春,教二旅接受了攻打郯城任务,符竹庭率领部队指战员攻克了郯城,缴获了大量粮食、布匹、武器、弹药,毙伤日伪军近千人,粉碎了敌人对滨海区扫荡。1943年3月,符竹庭升任滨海区党委书记兼任滨海军区政委,11月他和陈士榘亲率部队攻克了赣榆县城,生擒伪旅长以下官兵2千余人。

日伪军失败后非常恼怒,11月26日,集合新浦、青口之兵600余人,偷袭滨海军区机关所在地(赣榆县黑林乡马旦头村),符政委与敌军遭遇,不幸身负重伤,光荣牺牲,时年31岁。图为赣榆县符竹庭烈士殉难处纪念园。

符竹庭牺牲后,滨海地区军民5千多人参加了追悼大会,遵照他的生前嘱咐,将他安葬在抗日山烈士陵园第五坡段.......

符竹庭陵寝为一座精致的六角亭,在陵墓外壁上,赣榆军民用60多斤枪、炮“弹壳铜”塑就了符政委头像,并篆刻有他的生平和业绩......
何万祥(1915-1944),甘肃省宁县籍,1931年参加红军第25军任战士,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中,1938年底,他调入八路军115师晋西支队1团1连担任连长。

1940年1月,何万祥调任115师教二旅6团二连连长。次年1月,何万祥率部参加了消灭汉奸朱信斋战斗,他利用地形做掩护,巧妙设计战术,勇敢冲锋在前,击溃了敌军,活捉了朱信斋,圆满完成了战斗任务,被滨海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1943年1月,友邻部队攻打郯城,何万祥奉命率部在城北门阻援。他带领53位战士,坚守了一个多小时,阻挡住了500多名日军的轮番进攻,成功地掩护了大部队和群众的转移。当年11月19日,何万祥和官兵们化妆成老百姓,巧妙地打开赣榆城大门,兄弟部队迅速出击,俘虏日、伪军1600多名。

1944年3月25日,鲁中军区组织部队讨伐汉奸吴文化,战斗地点在山东沂源县大泉庄虎山东侧,何万祥带领战士勇猛地冲到了土围子前,占领了各地堡和壕沟,但残余敌人还占据炮楼射击顽抗,何万祥冲进了炮楼,当上到二层时,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
“我记得在西北高原上,你离别了你的牛羊,走进了毛泽东的队伍,从此一生在战争.......”,这是当年山东军区文工团编写的歌曲“我们的连长何万祥”,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专门著作,介绍了这位钢铁战神的生平和事迹.......
解放后,当地政府将何万祥烈士牺牲的大泉山改为“万祥山”,并在山顶上建立10多米高的石碑纪念,上面题写“何万祥烈士纪念碑”和“英名万古”......
1952年秋,沂源县政府将何万祥遗骸迁移到县城南麻革命烈士陵园安葬。

曾明桃(1914-1945),江西吉安籍,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没有能找到曾明桃烈士照片,只能在百度百科查到一些相关信息。

1938年12月,八路军115师343旅补充团与晋西3个游击大队合编为115师晋西独立支队,下辖两个团,曾明桃任二团政委。

1941年由独立支队一团、鲁南支队、苏鲁支队编成了115师教二旅,下辖三个团,曾明桃任四团政委,此时,团长是蔡正国。11月20日,日军田烟联队纠集伪军占领了武安,四团在蔡、曾两首长指挥下奔袭武安镇,歼敌300多。24日,费县、临沂日、伪军数千人前来报复,向四团三营驻地小卞桥发起进攻,蔡、曾领导组织部队迅速占领了塔佛山高地,打退了日、伪军数次进攻,毙伤敌人500多名,获得大胜。1942年10月调任鲁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45年10月,曾明桃病逝于滨海军区医院。

1944年5月,山东临沂行政公署在苍山县尚岩镇文峰山麓修建了“鲁南革命烈士陵园”,曾明桃烈士移迁到了这里。

陵园分为山上、山下两大部分,曾明桃烈士墓地位于文峰山上。
王麓水(1913-1945),江西萍乡籍,1930年奔赴井冈山,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共产党,红军时代曾任红一军团二师5团政委。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王麓水任八路军343旅685团政训处主任,参加了平型关战斗。1938年,王麓水任八路军343旅补充团政委、115师晋西支队政治部主任,率部转战晋西地区。1940年随陈支队挺进山东,参与滨海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壮大。
抗战胜利后,八路军山东军区组建成山东野战军,1945年8月王麓水任第8师师长兼政委,同年12月12日在津浦战役中,王师长率部攻打滕州城,他亲临阵地前沿,观察敌情,指挥战斗,被敌人炮火击中,胸部负伤,在担架上,他断断续续说,“同志们......要战斗到底....”,几个小时后,王师长停止了呼吸,年仅32岁。图为王麓水烈士牺牲地,滕县东关房村......

1946年3月1日,鲁南区党政军机关及各界群众代表在滕县城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沉痛悼念王麓水师长,图为王麓水烈士追悼会灵台.......

建国后,王麓水烈士遗骸迁往山东省临沂市华东烈士陵园内,陵墓为四面体型建筑,墓高9.5米,1950年5月1日落成。延安"五老"中的谢觉哉和董必武写下挽辞,"一字一泪一悲歌,十七参军卅二死,功在人民名在史,泰山岩岩长仰止”。董必武写下挽诗“身是萍乡一雇工,参加革命显英雄,鲁南解放开新局,痛惜城郊未成功。”
温世友(1908-1947),江西宁都籍,1932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参加了长征。
1938年夏,担任八路军115师343旅补充团(晋西支队前身)1营1连连长,不久后升任1营营长,1939年10月调任晋西支队1团2营营长。
同年,在汾离公路上,温世友两次指挥与敌伪作战,两战两捷。1940年11月,晋西支队入鲁,温世友率部参加了山东费县蒙山的小卞桥战斗,消灭日伪军200多人,受到上级表彰。
1947年1月10日,在“一保临江”战役中,已经升任东北民主联军的3纵7师20团团长温世友奉命阻援,监视通化来犯之敌。在抢占龙头山战斗中,他率部冲锋,拿下了山头,却被敌炮火击中,不幸牺牲。

温世友烈士牺牲地在临江市东昌区金厂镇龙头村,战斗结束后,在村干部带领下,乡亲们用自家板柜将温团长遗体收敛起来,埋在河北向阳的山坡上。
“四保临江烈士陵园”坐落在吉林临江西北部猫耳山前,这里安葬着东北民主联军在四保临江战役中牺牲的官兵们。1967年,临江市政府重建烈士陵园,温世友烈士遗骸也被迁移到这里埋葬。
图为温世友烈士陵墓照片,他是“一保临江”战役中牺牲的我军最高领导人。
蔡正国(1909-1953),江西永新籍,1932年参加红军,193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1936年1月任红一军团教导营队长。
抗日战争开始后,该部改为八路军115师随营学校,任一队队长,奔赴晋西抗日前线。1937年10月任115师343旅补充团参谋长,1938年1月,任115师晋西独立支队一团参谋长,率部参加了晋西留玉、土门、临县等地战斗。1940年10月,担任115师教二旅第四团团长。
战争时期,升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十师师长,在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中,坚守阵地,阻敌援军,保证了锦州战役胜利。1949年初,升任解放军第40军副军长,率部参加了宝衡战役、强渡琼州海峡,解放了海南岛。
1950年10月19日,蔡正国率部入朝,先后担任志愿军40军、50军副军长。
1953年7月12日夜晚,蔡正国在军部驻地举行军事会议,遭遇敌机轰炸,他头部和胸部中弹,不幸以身殉国,时年44岁。
蔡军长牺牲后,战友们望着整理好的遗容,静默、致哀、伤心、悲痛......

蔡正国遗体运回祖国,沈阳市军民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大会,悼念英雄........

几天后,蔡正国烈士棺椁被安放在沈阳北陵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从八路军走出来的著名“十烈士”忠骨红魂埋葬在祖国各地九座陵园里。杨忠烈士埋在了山东滨州市惠民县“淄角镇烈士陵园”;刘德明烈士埋葬在山西吕梁市兴县北部“晋绥烈士陵园”;彭雄、符竹庭烈士埋在了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抗日山烈士陵园";黄骅烈士埋葬在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何万祥烈士埋葬在山东沂源县"南麻革命烈士陵园";王麓水烈士埋葬在山东临沂市"华东烈士陵园";"华东烈士陵园";曾明桃烈士埋葬在山东苍山县"鲁南革命烈士陵园";温世有烈士埋葬在吉林临江市西北"四保临江烈士陵园";蔡正国烈士埋葬在沈阳北陵"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唯有牺牲多壮志”,2014年9月和2015年8月国家民政部分别公布了第一、二批国家级抗日英烈名录,从晋西支队走出来,在抗战中牺牲的六位烈士全在名录中,这张照片拼图是按名录公布的顺序排列:杨雄(一批)、符竹庭(一批)、黄骅(一批)、彭雄(一批)、何万祥(一批)、刘德明(二批)。
“苍茫大地耸立巍巍丰碑,祖国人民仰慕铮铮英雄”,拼图为埋葬“十烈士”各个陵园的主纪念碑(塔):“晋绥烈士陵园”主纪念塔(刘德明烈士),毛主席题词“晋绥解放区纪念塔”;抗日山烈士纪念塔(符竹庭、彭雄烈士);“何万祥烈士纪念碑”(何万祥烈士);英雄山烈士纪念塔(黄骅烈士),毛主席题词“革命烈士纪念塔”;"华东烈士纪念塔"(王麓水烈士),毛主席题词“革命烈士纪念塔”;鲁南烈士纪念碑(曾明桃烈士);四保临江烈士纪念碑(温世友烈士),陈云题词“人民烈士浩气长存”: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蔡正国烈士),董必武题词“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杨忠烈士安息在山东滨州市惠民县“淄角镇烈士陵园”,该处没有主纪念碑。

1944年,宁县政府将何万祥牺牲地大泉山改名为“万祥山”;1945年,赣榆县政府为纪念符竹庭烈士,将县名改为“竹庭县”;也是在同一年,为缅怀黄骅烈士,盐山县政府将县名改为“黄骅县”,1989年,该县设为县级市。为了纪念王麓水烈士,1946年,滕县政府将县名改为“麓水县”,从晋西支队走出来的这些先烈们,在他们热血洒下的这片大好河山名字中得到永生......

今天,祖国的大好河山晴空万里,白云飘飘,微风徐徐,“晋西支队十烈士”英名红魂长存在阔天浩空中,人民永远铭记着他们......

如果您对38军历史感兴趣,请您关注38军子弟后代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路军军区副司令黄骅遇害后,妻儿很快失踪,直到2019年才被找到
红色之旅——德州革命烈士陵园
曹云启|邳州抗日史话:郁山头伏击战
百年初心在山西 | 叱咤风云——黄骅
“铁军”在抗战时期的足迹(二)
张捍华老人义务守卫英烈19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