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中国最美亲情文学大赛】展播:李亚清​
·


我的父亲母亲
    李亚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将来临,我们兄妹六人又开始了为父母祭扫的筹备与安排。
清明节祭扫,不仅仅是对父母的无限缅怀,更是对生命的无限敬畏,对先辈文化精神与优良品质的传承。
清明时节缅怀父亲母亲,从父亲母亲的生命时光里,寻找他们闪光的足迹,以正我辈道行;寻找他们生命的光,以正我辈德行。
时光回放到2018年6月27日17:10分,母亲平静地走完了她93载的生命历程,舍下她三十多个儿孙后代,坚定地向天堂里的父亲走去。
母亲的离去,令我们兄妹深感悲痛,却又不得不为母亲摆脱了多年疾病的痛苦折磨而稍感欣慰。
父亲母亲是一对相濡以沫的患难夫妻。
父亲于2011年10月10日,不顾母亲的缠绵与不舍,带着对解脱疾病的渴望一个人先去了被人们称为极乐世界的天堂。
父亲的离去,让母亲悲伤而痛苦,思念成了她的生活主题。特别是父亲离开的头几年里,我们每次回家看望母亲,都能感觉到父亲“活着”的痕迹。母亲一直坚持将父亲以往丹青绘画用过的纸、笔、墨、砚等整齐地摆放在阳台的案几上。每当我们回家时,母亲首先就会把我们带到阳台上,指着这些东西说:
“你看,你爸爸用过的东西都还好好地摆在这里,他还没有离开我们。”
母亲总是以这种方式来祭奠父亲。
父亲和母亲相知相守,患难与共几十年。他们虽说不是自由恋爱,却算得上是恩爱幸福的一对。父亲母亲膝下有一男五女,6个孩子。如今都已成家立业,开枝散叶。整个家庭已经是四世同堂,拥有35口人之多,是一个名副其实、幸福美满的大家庭。90多岁的母亲,依然是这个家庭的中心。母亲的家,依然是我们兄妹聚首的地方,是我们依恋而温馨的港湾。
忆往昔,往事历历在目。
五十年代初,父亲从湘雅医学院毕业,分到缺医少药的红色革命老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颁布地——郴州桂东沙田。
当时的桂东沙田是一个偏僻、贫穷、落后的山区小镇,镇上没有一个像样的医疗机构,更没有一个从正规院校毕业的医生。父亲只身奔赴沙田工作,成了小镇上第一个从正规学校分配来的医生。
母亲原本是一个农村妇女,父亲上学期间就生下了大姐,在老家农村与祖母一起生活。父亲毕业参加工作后,聪慧的母亲立即发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她不顾一切地挣脱传统习俗对农村妇女的束缚;不顾祖母的反对与阻挠,硬是挑着一担竹框,一头坐着大姐,一头装着简单的行李,爬山涉水步行两百多里山路,来到了桂东沙田,陪伴在父亲的身边。也正是因为有了母亲的这份执着与追求,才改变了我们兄妹六人的命运。
1953年至1954年母亲参加了桂东沙田镇夜校扫盲班学习,后又参加桂东县助产士培训班培训学习,并于1956年正式成为沙田医院的一名在编职工。
当时母亲正当青春年华,充满了生活激情和青春活力。通过夜校学习,通过专业培训,在父亲的指导下一边工作,一办努力学文化、学基本医疗技术。
父亲赠送过2个笔记本给母亲,母亲在本子上图文并茂地做满了记录。其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一页,也是最具形象的一页是:母亲用铅笔画了2个人抬着一幅担架,担架上躺着一个大肚子女人,母亲在图的一旁工整地写着:“担架、孕妇、胎儿、急诊、产妇”等字样。
父亲则用红笔在页眉作了批注:“很棒!很形象!加油!”。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勤奋好学的母亲,不得不多岗位从业。所以,母亲不仅从事过助产士工作,还从事药剂士工作,甚至还从事过护理员和卫生员的工作。然而,她总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深受领导、同事和病友们的欢迎。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父亲母亲都经受了一段不堪回首的身心考验。当年汹涌澎湃的文革浪潮冲刷着人世间“红与黑”的分界线,扭曲了不少人对事物的判断标准,使不少家庭遭遇到了灾难性的打击。
当时身为沙田医院院长的父亲,被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揪了出来,白天劳动改造,晚上接受批斗;一向工作认真、人缘极好的母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牵连,母亲被安排到住院病区当了一名“勤杂工”,干着医院里最苦、最累、最脏的活——负责全院的清洁卫生、洗涤住院病人的床上被褥、为住院病人煎熬中药等等工作。
母亲每天总是超负荷地工作着,想尽一切办法完成分内分外的每一项工作。实在忙不过来,就叫我和妹妹们帮忙煎熬中药,或帮忙洗被褥……
母亲不仅工作勤奋努力,对待病人更是关爱有加,口碑好。在沙田方圆百十里,八面青山的老百姓,都知道“沙田医院有一个万医生”。
母亲在医院里是一名好职工;在家里,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她与父亲同甘共苦几十年,是亲邻好友们公认相夫教子的楷模。
如今老母亲虽然已追随父亲而去数年,但是父亲与母亲相亲相爱、善良、勤勉、敬业、担当、的奉献精神,是他们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我们。
我们一定不辜负父亲母亲的期望,做一个正直、勇敢、善良、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人。
父亲母亲与我们情深永远。

李亚清,中国水电八局退休职工,业余文学爱好者,曾在南方日报、中国青年报、长沙晚报、中国电力报及华声在线、红网、网易等发表过数十篇通讯、散文、诗歌和纪实报道。
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原创作品有:“刘杰:打造莱索托王国第一船”、 “一个中国工程师与他的108个非洲徒弟”、“织梦南非 ——中国水电八局莱索托麦特隆项目建设纪实”先后被多家网站转发。
微信昵称:木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专刊】肖梅芳|来日,并不方长(梁河县)
清明节悼母
我的大姑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父母的爱情/文馨
他不顾世人的眼光,执意娶妹妹当老婆,兄妹生下一子名扬四海
此人娶自己妹妹为妻,邻居说不道德,生下的儿子名留青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