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魅力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参选:杨彬文

夜壶沉浮录
作者:杨彬文
就在昨天农历小满时节,在农村做了十多年老支书的三弟突然给我发了一个抖音视频。(他有这个嗜好,年逾花甲的老三初小文化,在当地农村是个互联网通,又是抖音玩家,在中老年中他是个例外。)
他的“作品”是一堆农村拆迁空地的小土坪乱七八糟摆放的几十把“夜壶”。还弄了几个特写镜头:几十把一起的,单独一把的,前后左右,拉前推后反复出现,颇有影视大导使用的“重复蒙太奇”味儿。他邀我视频聊,并特骄傲地反复强调他发在抖音上是让现代人猜为何物,可怜的“现代人”对此物已是“盲人”了。有人说是个土炸弹,有人说是个手雷,还有人说是个“千年古董”……,点击量竟达几万人之多,他快乐地笑得前仰后合……
笑末,他又慎重而十分欣慰地像完成了一件伟大的战略任务似的长叹一声曰:“我也终于一块石头落地!”。老实讲,我对他的前仰后合的“笑”以及后来欣慰“石头落地”,我一开始就被五味杂陈的思绪所裹挟,我是怎么也笑不起来。
起初,我对他发抖音上的视频内容先是如饮茶吞了只苍蝇欲呕不出。后是对他的“一块石头落地”之说,又让我勾起了对家乡有关“夜壶”的老故事凄楚不堪,不吐不快。
“夜壶”——即便在我们十分封闭的穷乡僻野的秦巴山区,从“物象”到其“名”都是难以启齿,难以名状的,仿佛隐私,又仿佛脏物。其形丑陋,其名阴暗,家乡有人叫“夜瘪子”的,有叫“瓜壶”的,有点文化的叫它“便壶”。故里人虽言之不屑,但又实属“白天见不得,夜里离不得”不可或缺的家什,秦巴人几百上千年还真个是“黑毛猪儿家家有”。
但是,此物在家乡又名声极不受待见,谁家的孩子哭了,大人阻之不灵,便一吓带贬之,大声斥之曰“还哭?变个'夜瘪子’了多难看,提出去甩了你”,于是小孩哭声立止。家乡人谁无能力不得志,在单位不受用,就曰“xxx是'夜壶’一把”。
老实讲,从我知事起便知那东西,土陶烧制,符合人体工程学,用时拿出来,不用放床下遮藏着,却实如老三抖音上经典描述:“老少皆宜,男女通用”你还不得不服先人们的智商。可是,不可思议的是,“大灾荒三年”这种土陶制作的人们须臾不可离的器皿:陶碗、陶钵、陶罐几年间全都突然没了,我们家六七兄弟姐妹,加上大人,七八口人连个像模像样的土陶碗都没了,更没说土陶夜壶了,人们家家都改用木制粪桶代替夜壶了。我父亲是我们那里公社书记,不知哪来的神通弄了两个按我母亲所描会的“黑得枪都打不透”的黑陶碗,在当时都成了我们全生产队二三百人每天议论的主题词。
 幸好天不灭曹,院子里幺叔是个远近出了名的挖瓢匠,挖木碗碗、木水瓢、木盆盆什么的,打个木桶更是不在话下,生产队决定给他主劳十分工分再加五分,共计十五分的工分;给每家每户挖木碗,还有每家每户一个木桶作为夜里起夜的大小便的粪捅,虽不如“夜壶”方便,但对大山区农民无厕所的救急已是无话可说的了。另外,公共食堂装稀饭的大木盆及给社员分稀汤汤的长柄木勺子(也就是农民种庄稼浇粪的大粪瓢)都由他负责。为此幺叔家年年成了全村人羡慕的“进钱户”,引得在公社当书记的父亲常教育我们说:“养儿不学艺,挑断箩篼系”,不学个手艺,只有下苦力的分;末了还挺响说:“你看你幺叔不下地干话还每天十五分呢!”
后来,我有幸考上了离家两百里外的中专学校,在那里供销社卖锅盘碗盏,父亲去了一个电话,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开后门免去给工业卷的优惠,弄出了十个上了土釉的陶碗,从两百里外往回背,半路上路过我表妹家,她家父在西藏支教、孤儿寡母,母女俩也是无碗吃饭,一直用木碗代替,我顺便送给了两个,母女俩高兴地像捡了银子,千恩万谢。母亲知道后却结结实实地数落我说“八九口人哪个人吃饭不要碗行吗?败家子!”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又过了一年,家里、社里各户吃饭的碗倒是勉强解决了。可夜里方便的“夜壶”,土陶制品始终无踪影,几乎家家夜里床前仍是一只敞口的木粪桶,体积又大、又重、既不雅观还满屋臭,人们每天一早第一件事便是提便桶去茅坑倒晚上的排泄物,不像土陶制品的夜壶体积小又轻便,白天黑夜都可放下阴暗处收藏,有些讲究的还可用个木碗盖着,还少臭味,我爷爷是个讲究人,灾荒年从不把木粪桶放床前,而是宁愿多走点路把它放在后门的阶沿上去解便;灾荒年公共食堂上炖毛洋芋稀饭,下顿葫豆叶黄荆叶“稀饭”,说是稀饭,实则是“一吹一个泡一喝几泡尿”的稀汤汤;营养不良,加之年遇花甲,有一天清早上,由赶场路过的杨本联幺爷在后门看见我爷爷倒在粪桶上早以死硬了,是他喊来了大爸和他一起给收尸的。大爸觉得爷爷死在粪桶上极为难于启齿,一直缄默几十年也不肯给家人讲,被调到异乡工作的我们父亲至死也不知自己的父亲是怎么走的。故里人也是瞎猜,一说“饿死”的,一说“病死”的;也有说是半夜无“夜壶”在外“解手”(故里人忌讳窝屎窝尿之说,故讳作“解手”)死的,反正是死在窝屎尿的粪桶上,全家子孙代代对爷爷之死也都讳莫如深。因为在故里爷爷之死是仅比“凶死”高不了一个等级的死罢了。尔后,痛定思痛,奶奶常自个俚语“我砸锅卖铁也要弄把'夜壶’”,说是说,那个丑陋的歪嘴“白天见不得,晚止离不得的'土陶家伙’”还真没人会弄,那时又无集市,又不是哪个随便可以开个什么窑货厂的。
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罢,我们队里有个叫单( shǎn)鼻子(马鞍鼻)按辈份我们叫他叔,土改时他爹是我们村唯一的雇农,他穷,外表也不怎么受看,但出奇的精灵,平时不知在哪里搞些女人们常用的梳子,篦子、针、麻、片线什么的,回队里换些孩子女人们在田地里捡的谷吊吊、麦穗之类。
在最艰难生活那年,他居然肩挑背磨在二三百里外的邻县整了几十把土陶夜壶,他金不换,但却只要能换吃的就行。正好那年奶奶被大队收进“老年幸福院”每天有八两碎米,每七天可回家带回,那年月有了这个待遇还是比大多数社员都吃香了,她本是准备给我每期放学假时招待我的,她说她节约了一个月,心一横用两斤碎米掉换了一把还上了土釉的土陶夜壶,这下全家都让奶奶的晚年放心多了;事实上,奶奶的起居在那年头她并不比城里人享受的“几室一厅”体面生活少了些什么,而且那把'夜壶'还真伴随她驾鹤归西。
毕业后我分配县城工作,起初还每年回家一次,后来父母双亡渐淡,而主要原因还是回家住兄弟家“如厕”的痛苦,虽年年与当支书的老三商量改革厕所之事,晚上不再用那个太臭的夜壶,可是年年回去都只是白天稍有改变,但仍少不了去猪圈如厕三部曲:一找棒棍(撵猪)、二翻猪栏入圈、三撵猪并方便。但仍免不了受猪拱屁股抢排泄物的恐怖,后来获知矛盾文学奖获得者贾平凹大作家回家也“享受此待遇”,也便释然了。但是入夜仍苦不堪言,猪圈黑灯瞎火的,蚊子豆大如蜂桶般围着像盯死尸,让你愤怒抓狂而无计可施,我也没少抱怨村支书三弟连自己的厕所都没整伸展,咋带领全村致富。他常常在一边磕老旱烟锅头却半天无语,似有苦衷难言。
前年春节我年逾古稀,成了离天远,傍土近的角色了,带着儿孙们回家祭祖了却心事,又住三弟家,四弟、五弟们二三十人围着火炉神侃其乐融融.....;突然,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读研的孙女神经兮兮地跳进屋曰:“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瞬间,满座寂然洗耳恭听她言:“我今天可以记入吉尼斯大全,我享受了世界上最大的厕所,我在三爷爷后面黑松林里方便,那负氧离子好丰富,又无猪圈的蚊子,又无臭气,太美了”,边说便手舞足蹈。引得震天满屋的“哈哈哈”,除了我无语,另一个便是支书老三,只见他脸青一杠的紫一杠半响惭愧地说:“都是这个大当家的,村上的事没做好,家里的事也没做好,等二年回来看再这样你们永不回家,免得我无脸见你们”。当是时啊,我在想“二年”恐怕就是猴年马月吧。
“喂!喂…,听到没有?是信号不好吗?.....” 我的思绪被三弟的视频通话的诘问拉回。
“不不,我听到,清楚!”
今天,也就是2023年小满时节那天,我们这个大乡农村危房改造骏工大会现场会,我们村是厕所革命“模范村”,并意味深长地说今年国家对我们村投入大量资金,我结合我们村实际情况,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把“危改”与厕所改造结合起来,请人设计家家有双卫,实现全抽水或智能马桶了,房屋周边其卫生间房必须灯光智能化,花草上墙,厕所实现有花香驱蚊硬指标达标验收......,乡政府叫我发言,谈话间,老三明显地自信与骄傲溢于言表。我亦想起古诗曰:花未全开月未圆,人生最好是“小满”;也许小满小满小得盈满,家乡如厕改观已真实得到“小满” 了,我也怎能不大快呢?!
“我这幅夜壶抖音视频是刚在打扫'危改’现场制作的,现场会快要开始了,被拆迁的民房院坝里十多把未来得及收捡的土陶夜壶,横七竖八摆在那里很伤大雅。”他说:“乡领导命他们村社干部把它们收拾到背阴处(家乡俚语指人见不到的地方)”,他们几个土包子干部正在狐疑,一时想不出办法,三社社长还极不高兴地说,我们还成了提“夜壶”的了,他运气也真不佳,又恰好被乡党委赵书记路过听到了,当场赏了他两句:“提夜壶又咋啦!给群众提夜壶丢人啦!”说完他先提了两把就往村拉圾坑走去……
“正好我抢到了这几个镜头”,支书老三又笑的死去活来。他接着如释重负地说:我今年六十了,现场会结束我也该下课了,以后你们回来就有现代厕所供你们享用了。
唉,老三的抖音视频让我想起了九十多年前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大学教授周谷城先生在1932年当时的《东方杂志》就撰文的一句话:我梦想中国的未来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方便。
鸣呼!艰难而伟大“梦想”居然在现在穷乡僻壤的秦巴山区乡村都实现了。是欢乐的祝贺?还是凄楚的回忆占据了我思绪的上风,我说不清......;总之,但愿这难于启齿的乡村窝屎窝尿的问题:承载农民千百年起夜的家什,成为后人们永远也不知不识的弃物,是我的梦想。

2023年3月20日于成都

作者简历:本人曾在省重点中学任教高中语文,后在县教委工作。曾先后在地市、省、国家级刋物发表散文80余篇。从教时曾指导中学生作文分别获全国一等和特等大奖,本人获“伯乐一等大奖”,并赴杭州、北京接受颁奖。其中原创散文《故乡的盐》发表于《华人文化世界》译制海外並获四川文联主办的川渝散文大赛三等奖。本人笃信文观为“真实是文学的灵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转载]关于辨认传世老蜜蜡的方法
三只桶 - 佛弟子文库
千奇百怪的古代夜壶
瞧瞧古代的“夜壶”是啥样的
卖夜壶的
古代夜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