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杯第二届长江文学奖全国评选赛复赛入围刘新焕

戳这里阅读赛事征文-郑重提示:已在其他公众号刊发过的作品谢绝投稿
评选征稿:中华杯第二届长江文学奖全国评选赛
晋级总评将综合参考作品+入围专刊人气(阅读量、留言、在看···)

作者简介

刘新焕,笔名:刘新。党员,正高级政工师。为陕西省总工会工运理论特约研究员、陕西省企业报新闻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协会员。与别人合著《此情谁知晓》。在全国、省、市各种征文中共有53篇论文和30多篇小说、散文、杂文及新闻稿件获奖。作品散见于《中华散文》《延河》《中国青年》《西北作家》《西北 大秦文学》《陕西文谭》《陕西日报》等。



关中老汉(散文)
刘新焕

关中人一辈对人爱划道道,对年龄爱划畔畔。把刚出生的男孩叫牛牛娃,长不到一岁大叫月龄娃,长到三四岁叫碎娃,到了六七岁叫书娃娃。十岁前多称屎屁眼娃,十八九岁前还没结婚叫耍娃娃,娶了媳妇有了娃才叫男人家。过了五十岁后,关中男人就成了关中老汉。“嗯呀一声叫,来到世上笑。三耍五耍到十八,娶了媳妇成了家。三十四十哗啦啦,当牛当马愣怂拉。到了五十土拥脖,黄瓜打驴半载过。从此变成蔫老汉,站在南墙晒暖暖。”关中人这样说。
关中男人迈过五十岁,晃过这个坎,就成了关中老汉。虽然年龄一年一年攀高,但在家里一天还得操这心那心。“灯没油黑呢,腰没钱龟着呢。”刚过五十岁后,大多数关中男人上有老人须要赡养,下有儿女有些还没有结婚,只能拼命干。关中老汉农忙时扑向地里,汗水甩八遍,忙种忙收忙务,再包点果园,种点副业,养些猪羊。农闲时奔到外面,打点短工,卖点苦力,挣些零钱。为了挺起自己的家,一年四季,关中老汉风里走,雨里钻,凭汗水凭体力养家糊口。
经过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一点钱,关中人想到的是盖房、给娃娃娶媳妇。等这些都实现了,关中男人才熬到头,真正成了名副其实的关中老汉。此时,关中老汉人还是那么勤快,吃饭仍端着大碗,但明显精力不如从前。随着日月交替,头发白了,眼窝深了,牙齿掉了,红膛膛的脸庞上镂刻上了岁月的象型文字,厚实的腰板开始画出了弯曲的弧线,疯狂的胡子占领嘴角爬满下巴,辫蒜的脚步告诉人们气力的不足。过去那种说风就来雨,说干就挽袖,甩开肩膀汗湿透的年代被丢在了从前,淹没在岁月中。其性子变缓,气力不支,像炸了锅油,上了杆的猴,翻了地的牛,唱旦去腰硬,干活去没劲,真真一个乡老汉。若硬背着去扛去干,每每下来,累的不是腰酸腿疼,就是咳嗽唾痰。到了晚上,整个人像癞蛤蟆踏了一脚,周身都不舒服。有些既是能干,别人见了,还会笑话。“呀呀,真是掂不来,没看到了啥岁数了,一天还瞎眉钻眼地忙活。再折腾折腾,小心把皮搭南墙上,吃你的臊子面!”
树老皮多,人老话多。关中老汉不像年轻时气盛,但也不像以前寡言少语。与人话儿多了,生愣少了,但噌倔不改。“老汉是个好老汉,干活比儿好使唤。只是脾气有点倔,他叔他姨甭奇怪。”淌开胸膛,挺着身板,背着双手,迈着方步,早上地里转,寻点事情干;中午院中转,咥碗繎繎面;下午村口转,没事谝闲传。生活简单而又充实。在后生面前,关中老汉常爱充老扮大,见了面依旧脸拽的平平的,没有笑脸,不叫叔不叫爷不开口。“墙有背阴,人有辈分。年龄是个宝,不叫不得了。不怕你扔开胡蹩,抓住了就得叫爷。”说话办事,总爱亮出长者的口气和姿态,动不动就训人。闷娃、瓷锤、瓜蛋、犟怂,等等,损人的话张口就来:相处爱发躁,说是“麻糜货”;办事不利索,说是“邋遢人”;说话献殷勤,说是“舔尻子”;遇事多个嘴,说是“日弄客”……总之,踅里顺里都能寻出不是,把你酿制捣损一下。有时一句话说不好,立马会高喉咙大嗓门喊起来。笔者在关中农村赶集,远远看见两个农村妇女在路边吵架,旁边围的人过去连拉带劝,眼看不吵了,一个关中后生上去,不知说了什么,两个妇女听后,又吵开,且比前面吵时声音还大。众人费了好大劲才拉开劝离。这时一个关中老汉上来,挡住那个后生,背着的双手从身后伸出来,右手上还握着一个半尺长的铜烟锅。这个关中老汉用烟锅指着后生,脖子向前挣着,把圆鼓鼓的眼睛从深眼眶里挣脱出来,提高八度腔调,盯着那个后生吼起来:“你个碎怂,屎盘牛翻跟头显你的黑尻子呢。人家俩都气消了,没事了,不吵了,你到好,跑来把事兜散开,给人家捋什么理。你是说合来啦,还是胤火来啦?你董大煽圆,吹涨捏塌,是嫌没吵够呢?还是想看热闹呢?真真的搅筲骨朵,瓷锤愣疙瘩,你看你丧眼不丧眼!”声音铿锵,让人感到脖浪骨在噌噌鼓,牙叉骨在咯咯响。
在关中,人们通常给娃娃结婚早,所以冒过五十岁后,关中老汉一般都是儿孙满堂。家里一些大事小事、一些重活累活,不像过去要吃苦流汗,亲自去干,一一去办。现在省心了,多许由儿女去完成。负担减轻了,人慢慢变得没事干,真正应了“老汉老汉,老了就闲下了,成了闲人”这句话。关中人说:“驴闲啃槽梆,人闲生邪事。”关中老汉闲了,邪事不会干,但人却变了样,想东顾西了。首先,关中老汉更爱面子。与人往来,先把面子放在前面。没有面子寻面子,面子不够争面子,生怕周围人把他遗忘了似的。生活中遇到事情谁能给他面子,谁就嫽的很。谁能处处搊烘他,给足他面子,谁就是个大嫽人。不仅自己说其好,还在众人面前夸个没完。夸的过程中常常爱卖牌,突出自己得到的实惠和优越的享受。“前天坐席来,主家把咱敬的端,坐的还是上席。主家人实在的很,酽茶把咱侍候着,好烟把咱招待着,好酒让咱尽管喝,好菜让咱尽饱咥,一下把人吃美啦,咱比财东他爷还品麻啦。”另外,关中老汉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爱钱怕死没瞌睡。走过五十岁后,一般情况下,关中老汉轻易不会提出给自己做寿。那怕活到八十九十,也对做寿不感兴趣。有时儿女为了表示孝心,想大弄一场,好好搞一个祝寿活动,有些关中老汉扭不过儿女,只好随意。有些关中老汉说啥也不情愿,说多了反而来气:“你们想咒我,不让我活了就做。”坚决不同意。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关中老汉迷信,认为做寿不会添寿,反而容易短寿,会把阎王爷提醒,早早被阎王爷叫去。为了解心中的疑,关中人多不给老人做寿。不做寿不等于忘了老人生日。关中人把老人生日的那天叫“好天”,每逢遇老人生日,儿女们会相聚,叫给老人“过好天”。因为祖祖辈辈都这么过来了,且范围小,不动老亲戚,不请左邻右舍,关中老汉也没啥说的。平时在生活上,关中老汉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分钱攥手里能捏出水、磨出印,不愿花出去。多年里,关中老汉的衣服很少换过。逢年过节,有客人来,碗里才能见个肉腥。有病了,关中老汉舍不得去医院。身上受伤,那怕伤筋动骨,头破血流,关中老汉根据没当一回事,在地里了抓把面面土敷上,在家里了有药涂上,没药抓把炕眼灰撒上,揉揉捏捏就行。感冒发烧,头痛脑热,眼看人清鼻直淌,没了精神,站都站不稳,关中老汉却还是不愿去看医生,而是寻几片白片片药对付,或躺炕上被子一盖,闷头大睡硬扛。病情加重,实在扛不住了,关中老汉才去医院或去附近小诊所,吊瓶药水水。给人宁可舍命不舍钱的感觉。
关中人说:“人皮难披,人老难活。”在现实中,通常情况下,关中人五十岁后,一般至少有两个孩子;六七十岁时,一般至少有二、三个孩子。人老了,年龄大了,成了老汉,自然会耳背眼花,有不中用时。但在自家里,那怕有几个儿子,当父亲的依然是掌柜的,当着这个家。随着媳妇个个娶进门,好不容易熬到头,该尽的义务定了,该操的心操了,该办的事办了,这个家却不安生了。先是儿子不起劲。譬如老大干活遛地边,老二挣钱不给家,老三睡下不动弹。叫这个,喊那个,好不容易凑到一块,谁想三个儿,不是痴嘛二愣,没精神,就是徉徉不唧,没劲头,剩下一个扭头裂裼,没心干。背锅劳什了半天,把老汉老婆给了个扎。再是媳妇不听使唤。譬如大媳妇做事多敷衍,二媳妇经常爱回娘家,二媳妇装病不出屋。一家人在一个锅里搅勺把,但各人说各人的话,各人干各人事。在吃上,你铲锅抿勺,儿子媳妇给你胡挏,这个要吃辣的,那个要捞干的。吃油没个下数,炒菜没个遍数。舀饭碗上搭圈哩,吃饭喉咙没眼哩。见了剩饭不端碗,见了黑馍趔的远。白天有肉互相拼,晚上偷着烙油饼。在穿上,你洗涮缝补,儿子媳妇给你胡扔,脚上胡蹬呢,身上胡穿呢。头上胡戴呢。昨天新衣刚穿,今天又嫌老气。三天两头逛城里,回来提着一大堆。绸的挂着缎,红的挂着绿,看去艳扎的。还有跟着学洋的,穿的花不楞登,扭扭怩怩摆动,把人看得头晕。在用上,你细水长流,儿子媳妇给你胡整。锅锅补补还能烧,他给你拿起顺手抛。碗碗有豁还能用,他给你拿去摔个尽。才用几年的喝水缸,他给你换成不透钢。这个买,那个要,不行就给你把脸吊。爱铺张,爱攀比,到处爱转逛个美。买个新家电,眼睛喜成线。洋包挎胸前,感觉比蜜甜。头上乱染呢,脸上胡抹呢。把炕打了架床呢,把麦拉去换糖呢。经常办事瞎晃悠,把你气得翻白眼。儿子不听话,媳妇惹不下,个个乱踢腾,吵着要分家。关中老汉没办法,心里憋屈不是味,先是骂儿子,再是骂自己,有一肚子气要撒。“我亏我先人,上辈在哪做的孽,拉飒要下这几个狗东西!”说了,骂了,再说再骂光是个着气。村上人知道了,不但不向着老汉,反而招来一句句砸瓜话:“老汉老了,背儿媳妇朝华山能讨啥好来,还这么守一个大家,钻一块卖命干,图啥来?是被哪个儿媳妇拴在裤腰带上?还是离不开那个儿媳妇的热被窝?真是个老骚情!颠不来了。人家娃娃要另家就赶紧另,这是迟早的事。再不分家只能惹人嫌。”折腾最后,扛不下去,只好找人说话,把家分了,另开过日子。在关中道,大多数家里采用剥洋葱的方子,从老大开始,谁娶媳妇,把谁单另出去,最后剩下父母多与小儿子过。也有一些家里的办法是给娃娃们都把媳妇娶进门后再散,父母的赡养由儿女们轮流供养,共同负担。
关中老汉分家后,按说彻底解脱,没了负担,想转了转,想看了看,平时哄着孙子,农忙时帮帮下手,真真开始了自己晚年生活。但关中老汉心里一直藏着一个最大的心事,这个心事从过了五十就有,一直跟着,愈是年岁增大,愈是紧迫,提到眼前,这就是给自己早早准备后事,除过做寿衣外,重要的是给自己打副棺材。人老百年,城里人去世须火葬,农村人去世多土葬。虽然有些地方要求火化,但关中人讲究以土为安。寿衣,关中人叫老衣,卖点布料,随时由老伴或媳妇女儿在家里就能缝做。棺材,关中人叫寿材,除非后事突然,安埋时间紧,来不及做,通常情况,一般不买棺材,要在外面请匠人来做。打棺材,关中人叫全材。一副寿材要先全材后漆材。全材讲究楠木、桦木和柏木。关中人全材太贵点享受不起,多用柏木和松木。平时,关中老汉忌讳的事多,但在全材这件事上不避讳,想的开。随着年龄增大,尤其向六十靠时,关中老汉黑了白了,老想给自己全材这件事。白天想的走了神,经常没精神,像丢了魂。夜里想的失了眠,翻来复去睡不着,心里老是悬着,做恶梦,不踏实。担心自己突然殁了,时间来不及,草草用薄页页板板枵薄打副棺材一装,或用凉席片片一卷,把自己埋掉。越思感到越不对劲,越想感到问题严重。睡不着觉时,脑里像有个豌豆,滚过来,滚过去。前前后后思量来,思量去,才把全材的事定下来。请匠人前,关中老汉往集市能跑八遍,又到周围庙会上转了个没遍数,直到选到满意的材板。十天木匠,十天漆匠,棺材打好后,等不到彻底晾干透,关中老汉要掀开棺盖,先在棺材里面睡一觉,睡过后感到周身光是个舒坦,比在皇帝的宝床上还享受。活了一辈子过来,觉得安然了。对儿女们讲,这也是家里大事,行孝的好事,不仅支持父亲提前打棺材,也顺便连母亲的棺材一起打了。棺材打好后,放在家里大屋,要请来家族门子晚辈来,抬起棺材,在棺材下面四角支上木块或砖块,叫升材,意从此家里儿女升官发财。同时待客,叫来出嫁的女儿、儿子的姑和姨,共同祝贺,宣布这件大事的顺利完成。关中老汉从此彻底解脱,心里快乐,街前街后爱转游,走路腰板向上搊着,步子平稳,见人眉里眼里都是笑。村里人见了,没大没小,老远就说:“糠心罗卜淹菜了,棺材瓤瓤有盖了。你看老汉不言传,啥事安排都谦合。老汉老汉好福气,莫要喜得夹不住屁。”
关中道,道关中,关中是个好地方,关中的人儿最快活,关中的故事特别多。知道关中老汉,就知道了关中人,知道了关中。太阳从东山爬出,炊烟在村屯上面袅袅飘动,公鸡在远处打鸣,狗娃在身边撒欢,深厚而宽广的田野上,关中老汉披着霞光,远远的走来,变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就这么年年月月,行走在黄土地上,用朴实和执著,讲着自己的故事,诉说着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老汉的遗嘱
做寿
印度老汉94岁后生两个儿子 令人不可思议(图)
真实故事:他勾搭别人家的媳妇,自家也遭受了同样的报应
在农村,为何有的地方五十来岁制棺材,有的地方则要上六十岁?
媳妇生孩子时难产不幸去世,埋葬后生下孩子,另类母爱养育一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