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杯第二届长江文学奖全国评选赛【刘俊杰入围作品展】

晋级总评将综合参考作品+入围专刊人气(阅读量、留言、在看···)

情迷那一片热土

    ——追寻新四军老战士的足迹

刘俊杰 

题记:今年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本文即将采写的主人翁——新四军老战士余伟东诞辰105周年。作者受首都企业家俱乐部的委托,于春日启程,踏上追寻新四军老战战斗足迹的路程,现以游记的形式,将沿途所见所闻,真实地记录下来,以飨读者……

  梦幻常熟迷人的夜景
 
按中国民间风俗,3月28日,今天是个吉利的日子。早6:30分,按照事先约好的时间,首都企业家俱乐部副理事长余延庆,在京南大兴区的黄马路口接我,驾驶红旗牌世纪星轿车,出北京,过天津,跨河北、越山东、离徐州,经过长达十几个小时的风驰电掣赶路,来到常州市,那里曾是余伟东82年前,参加革命,组织人民抗日自卫军,浴血奋战,救亡图存,打鬼子的地方。
傍晚,驾车在常熟市灯火阑珊闹市区行驶。令人惊喜的是,刚刚盘桓在常熟那一座有一座的高架桥上,就开始下雨,闷热的天气一扫而去,阵阵夜风,扑面而来,使疲劳的倦意一扫而光,感觉阵阵惬意。
    安顿好住处,我们离开华联饭店,沿着繁华的常熟步行街散步,观街赏景,除去因防疫的需要,行人戴着各式各样的口罩外,依然陶醉在江南名城温暖的怀抱里,久久不愿离去。
    时针指向夜12点,回到下榻饭店。
    灯下,我翻开常熟史册,得以了解常州以悠久的人文历史、秀丽的山川景色、丰饶的物产资源享誉江南。早在夏商时期,常熟地域为扬州属地。商末周太王古公父之子泰伯、仲雍让国南来,建勾吴古国。
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得知:公元前841年,武王灭纣后,封仲雍曾孙周章为吴王,立吴国。常熟地域时为吴国北境。公元前471年东周元王五年越灭吴,常熟地域隶于越。公元前333年显王三十六年,楚灭越,常熟地域隶于楚。
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常熟地域属会稽郡吴县。公元前156~前150年,西汉景帝前元时期,常熟地域上首次设虞乡建置,仍隶于会稽郡吴县。公元129年东汉永建四年,会稽郡浙江以西另设吴郡,虞乡隶于吴郡吴县。其时,常熟地域内又增设南沙乡,并在该乡置司盐都尉署,开常熟地域史设吏治之先河。
     历史的转折时期,后汉及三国鼎立期间,虞乡、南沙乡同属吴国吴郡吴县。公元283年太康四年,虞乡升为海虞县,并因县境东临沧海而命名,隶于吴郡,此为常熟地域设县之始。317年公元东晋元帝初年,以海虞县北境侨设郯县、朐县、利城县,为南东海郡。341年公元东晋咸康七年,南沙乡升为南沙县。是时,常熟地域并存海虞、南沙两县。
    南北朝时期,公元498年南齐永泰元年,海虞县北境设海阳县,隶于晋陵郡。公元540年梁大同六年,以南沙之地置常熟县,县治之地设南沙城,即今福山,是为常熟县名之始。常熟之名取“土壤膏沃、岁无水旱”,“原隰异壤,虽大水大旱,不能概之为灾,则岁得常稔”之意。享誉天下的“常来常熟”广告词,或可源于此。
    公元624年唐武德七年,常熟县治移至海虞城即现之虞山镇,隶于吴郡。五代十国期间,常熟属吴越国。宋代,常熟属平江府。公元1295年,元代元贞元年,常熟县升为常熟州,隶于平江府。公元1369年明代洪武二年,复降为县,隶于苏州府。公元1726年,清雍正四年,析常熟县东境置昭文县,两县治同城。公元1860年咸丰十年,太平军攻占常熟、昭文,两县同属苏福省。公元1862年,同治元年,太平军退,两县仍隶于苏州府。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是年11月,常熟、昭文两县合并为常熟县。1949年4月27日,常熟解放。同年5月以县城设常熟市,县、市合署办公。1951年,常熟市隶于苏南行政区苏州专区。1954年11月,常熟市升为江苏省辖市。1958年4月撤常熟市,仍统一为常熟县。1983年3月撤县建市,以县境设常熟市……
往事越千年,遐想岁月的时空,早已换了人间。夜色中,沐身常熟现代化都市的霓虹灯夜景中,久久不愿离去,虽已是深夜,可我毫无困意。即使回到住处,也毫无困意,走到窗前,拉开窗帘,但见窗外:远近高楼林立、错落有致,鳞次栉比,万家灯火,阑珊绵延,没有尽头。
雨后阵阵夜风吹来,使我有些陶醉,朦胧中油然而生一种羽化升仙,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觉,这是仙境?还是人间?这是历史?还是现实?但我肯定地说:常熟,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漫长时间隧道中,风雨前行;在民族大融合、大发展的潮流中,始终处于风口浪尖,始终是中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区域,为中华民族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卓越的贡献。而聪慧善良、勤劳勇敢的常熟人民,用辛勤汗水,培育了着常熟今天的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的骄人业绩。可以好不骄傲地说:常熟是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他们过去、现在、将来,都在创造着奇迹和辉煌。
  
                       情迷沙家浜 醉美芦苇荡
 
沐浴旭日的朝霞,驾车赶到距常熟12公里处的沙家浜。这里的风景区知名度很高,主要原因是20世界七十年代,经《芦荡火种》改编的现代革命京剧《沙家浜》,曾唱遍全国。改革开放之后,这里主打沙家浜红色旅游品牌,依托长江三角洲,率先建起风景区,并组建了沙家浜旅游集团,前些年,又拍摄红色经典电视连续剧《沙家浜》,播出后,反响较大,现在旅游更加火爆。
曙色中,赶到风景区时,还不到上班时间。说明来意后,保安善解人意,让来自北京游客率先步进景区:沙家浜旅游风景区位于明媚秀丽的阳澄湖畔,交通便捷,景区占地6000多亩,拥有独特的革命历史人文和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已形成了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国防教育园、芦苇水陆迷宫、横泾老街影视基地、沙家浜湿地公园、横泾剧场、美食购物区等功能区域。
晨曦中,但见景区风景如诗如画,春是桃红柳绿、幻想这里夏是荷藕飘香、秋是杏林尽染、冬是雪融芦花,别有诗意;置身在红色教育游、绿色生态游、金色美食游、演艺文化游、休闲养生游的环境里,浮想联翩,陶醉自然,确实感受到这里不愧是享誉国内外,是拥抱大自然、享受生态绿色、追寻返璞归真的休闲度假胜地。
晨风徐徐,满目葱绿,我们流连在以传统教育为主题的红色教育游、以观光休闲为内容绿色生态游、以品尝水产为特色的金色美食游、以古镇文化为亮点的影视文化游”——沙家浜“四色游”中,耳边似乎激荡着京剧《沙家浜》优美的唱腔,智斗中惊心动魄的情节
据了解:投巨资修复性建成的横泾老街:沙家浜水乡影视基地,不仅恢复了沙家浜老街、刁宅大院、春来茶馆、江南小渔村等一批红色遗迹,还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的承载能力,增强红色景点的可看性和教育性。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的沙家浜革命历史念馆,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和雕塑、绘画和木刻等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展览的形象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基地。
走过隐湖长廊,我们到达坐手摇船的码头了,芦苇荡迷宫是芦苇荡景区的核心部分,原为芦苇、杂草丛生的荒地,天长日久形成转水墩活络圩,和绵密起伏的芦苇、纵横交错的河港构成了一个辽阔、幽深、曲折、迂回的迷宫,是当年艰苦对敌斗争环境中,新四军伤病员开展游击战的天然庇护所。游人步行或划船进入,亲身体会着芦苇荡的自然氧吧的神奇,定会心旷神怡,忘我升仙感觉。
此刻,一轮红日跃出阳澄湖面,芦苇荡被涂抹上一层淡淡的景色,波光潋滟,船在湖中行,帆在云中游,清波荡漾,好一派诗情画意。随着太阳的升高,游人逐渐多了起来,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操着南腔北调,聚在芦苇荡狭长的水道,好似十分面熟,也是一种情缘。
一曲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的优美唱腔“太阳照在阳澄湖……”赢得一片喝彩,把人们思绪带到那往日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远眺,船帆在浩瀚的湖面上穿梭,渔民在撒网捕鱼捞蟹。谈话中得知:早晨捕的阳澄湖大闸蟹,中午就能端上北京人餐桌;近观湖水在朝霞的映照下,清澈见底,鱼虾遨游。人与自然,和谐美景;天蓝水清,好一派怡人风光。此情此景,谁不忆江南?谁不恋江南?
    沙家浜风景区的点睛之笔,是红石村,她传神地勾勒出这个以明代建筑风格为主体的江南水乡小村落,是沙家浜革命文化的见证。在走向红石村的路上,游客可看到大小不等的水面与茂密的芦苇交织在一起,这就是芦苇荡了,自然风景与现代旅游设施,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现在,有些宽阔的水面,已经改成鱼塘和特种水产养殖场,更加自然。面积约800多亩的芦苇荡,镶嵌在浩瀚的一百多平方公里阳澄湖面积里,虽说只相当于二百分之一,确如一个璀璨的明珠,那么耀眼,那么引人注目。
沙家浜的民族英雄魂魄,是当地的一个土地庙,是当年新四军后方医院旧址,抗日烽火燃遍大江南北时,新四军一批伤病员来此养病、治伤,由此成为沙家浜的红色革命摇篮。
徜徉在现代革命历史纪念馆,流连感念常熟人民,致富后没有忘怀为民族解放做出贡献的新四军英烈,出巨资在芦苇荡附近建起这座历史丰碑,紧扣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两大主题,运用半景画和声光电高科技展示手段,做到移步易景,同时融入娱乐的手法,寓教于乐,生动和丰富整个体验过程,把历史图片和仿真环境、实物展示与动态互动体验相结合,构建成互动体验式的新模式,让人置身江南水乡地抗日烽火岁月,深入了解沙家浜革命的背景和特点。是一处更具浓浓红色文化气息的、进一步完善展示功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沐浴在朝阳里,踏访迷人的旖旎的风景中,深切感受到具有聪明才智的常熟人民,懂得如何继续发挥革命传统,凭借史料的记载和丰富的想象力,先后建成了沙家浜水乡影视基地、恢复了沙家浜老街、刁宅大院、春来茶馆、江南小渔村等一批红色遗迹,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的承载能力,增强了红色景点的可看性和教育性。如今,原汁原味的沙家浜老街,犹如一块磁铁,深深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提高沙家浜红色旅游知名度的同时,还为这片热土带来滚滚财源。
沙家浜是片红色的热土,更赋得天独厚的地利人和,这里的人民知恩图报,为发扬光大革命传统教育,在寸土寸金的水乡,建成占地总面积1.33万平方米瞻仰广场,它由碑亭、照壁、柱雕、主体雕塑、煅铜浮雕等部分组成。在沙家浜亭的水边,是两块影壁,上书遒劲的“芦荡火种鱼水情深八个大字,瞻仰广场的过道两边,立有由18根造型各异的抽象柱雕,此景象征京剧《沙家浜》里的18个伤病员,犹如18棵青松,永驻人民心间;瞻仰人民的主体群雕军民鱼水情,顿觉热血沸腾:这尊主雕有5个人物,正面两位是《沙家浜》里的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和聪明机智的阿庆嫂;后面两侧的煅铜浮雕,表现的是当年新四军在江南水乡的战斗生活。广场正中央,矗立着放大的新四军臂章,它是英文the New Fourth Army的缩写。主雕还有三位人物,分别是新四军战士、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队员和正在撑船的沙四龙。
主雕四周留有大片水域,这水从新四军臂章处流过,一直向前奔腾而去。这样的设计,即增加了江南水乡的特色,也表示新四军东进把江南水乡的抗日怒火汇成一股铁流。为了民族的生存,为了家园的安宁,冲向日寇,直至赢得最后抗战的胜利。
沙家浜、新四军、抗日英烈……常熟人民没有忘记:在抗日战争艰难的日子里,这里的先人志士,付出的牺牲。抗战胜利75周年的今天,游览此地,定会对当年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日的恶略环境,有了感性的认识,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忘返芦苇荡,亦真亦幻的迷人风情,使游客淡忘了岁月的时空,深深感受到了薪火传承,不懈奋斗的怡悦,陶醉了自我,提升了境界。
上午,我们又赶到常熟市委。沿途所见,到处是高楼林立,这个苏南的县级市,每个镇都是税收超过亿元镇,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是全国百强县之一。倘若烈士们九泉有知,可以感到欣慰了,他们为之追求奋斗的目标变为现实,常熟成为人间天堂!
交谈中得知,余延庆之所以对沙家浜情有独钟,原因是他的父亲余伟东曾于18岁时,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后,身为交通警察的他,作为热血青年,看到上海沦陷。十分痛心,秘密参加抗日,1938年8月,热血青年余伟东从上海秘密来到常熟,投身革命,在此参加人民抗日自卫队,打击日寇。沙家浜茂盛的芦苇荡,就曾是他战斗养伤的秘密根据地,他投身抗日的烽火中,先后转战苏北高邮、黎城,安徽肥东、滁州、山东胶东、河口,东北……,是一颗名副其实的芦荡火种,燃遍祖国大地,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
沙家浜,一直是这位新四军老战士生前难以忘怀的地方。
但我们造访常熟市委党史办时,负责同志听完我们介绍来意,十分热情,拨冗给找出好几本资料。当离别常熟市时,我们紧握着他的手,感受到中华民族敢于抵御外辱,发奋图强,励志自立于世界之林的那颗搏动的红心的温度。
常熟,常来常熟。我们一定还会再来常熟,再来沙家浜,因为那里有我们无数先烈洒下的热血。
 
    刘俊杰简介:男,党员,北京人,大学学历,文学学士学位。1978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1985年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学习编导。后调中国教育报任编辑、记者、主任记者。先后出版、发表长篇历史小说《血染卢沟千古月》《帝国阴谋一九三七》及报告文学集《没有句号的人生》,中篇小说集《岁月白皮书》等,还有诗歌、散文、评论近600篇首300万字发表。并有多篇获省部级奖,曾参与《绿水河畔》等十余部电视电影的拍摄。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52集电视连续剧《帝国阴谋——一九三七》获中国作家协会2012年重点扶植剧目奖,2013年获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联“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主旋律”十佳电视剧本奖。201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长篇纪实文学《毛泽东与黄河》获鲁迅文学奖提名,中国报告文学“石膏山杯”征文大赛提名奖。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散文学会会员、北京写作学会副会长,《兴华文艺》主编。北京兴华鼎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编剧导演。

中华杯第二届长江文学奖全国评选赛征稿

主办:中华作家联盟、长江文学奖组委会、中外诗典、世纪新诗典

国际诗人委员会

征稿评选细则:

一:征稿现代诗、散文诗、古体诗词、散文、中短小说、文学评论

每个参赛作者只能选择一种体裁参加,题材不限,字数不限,表现形式不限。

作品要具备一定美学特质和思想价值,务必积极健康:讴歌社会、赞美生活、关爱生命。

诗词类:2-10首(现代诗、散文诗、古体诗词赋)

散文:1篇

短篇小说:1篇

文学评论:1篇

温馨提醒:全部投稿作品务必原创首发作者文责自负,已在公众号平台发表过作品谢绝再度投稿本赛 

二:来稿文后请附个人近照一张(也可附件装)、200字以内简介、详细通联、微信昵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风景名胜】---江苏常熟沙家浜芦苇荡
新四军曾经在沙家浜.常熟(组图)
江苏常熟沙家浜景点介绍(附图)
沙家浜:芦苇荡里的红色烽火记忆
【游记】常熟沙家浜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02)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