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豪杯中外诗歌散文年度赛入围展:10周书华
散文(5433字)
桌面上的向日葵
周书华

向日葵,因其花常朝着太阳又名朝阳花。老家人称之为葵花,也有叫茶花、瓜子的。其花鲜艳,可观赏。其籽香脆,一般在来客后或过年过节时的零食。中国人嗑瓜子的历史可谓悠久,早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西瓜》一文中就有“瓜子爆裂取仁生食.炒熟俱佳”的记载。
每到六月初,老家巫山的山里田间地头的向日葵便顶着一盘如梵高笔下的希腊国王头上那顶黄金闪闪的金冠,向世人显示着成熟前的美丽。蔚蓝色的天空中,白云悠悠地飘动,那一朵朵怒放的葵花,如一朵朵燃烧的生命在山里的田野绽放盛开,从茫茫田野一直开进我的心里。
宋司马光在《客中初夏》中曾写有“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的千古佳句,以此用葵花的忠诚恒守来比喻坚守自己的人生信念,不为世俗的潮流而改变的人。表达对随波逐流者的厌恶和对忠诚恒守者的敬仰。世间万物都是相互作用的,比如向日葵,它就是以土地、水和阳光来构成自己生命的本真。那个细雨斜飞的时节,暗淡投下它骄傲的阴影,我心灵深处突兀而起的就是无数的金黄色的向日葵花儿,她汹涌澎湃的向大地铺陈而去。或许,我们过多的关注了自己,而忽略了本应值得关注的其他东西,比如曾经那个贫瘠的乡村,比如那个诉说着乡村母语的向日葵花儿以及和向日葵花有关的事儿。
布衣棉鞋丈天地,与娘播籽在村南。花靥一张春尽染,遥看,雏鸭点点春水暖。一般在开春后,气候暖和起来,母亲便会安排我和哥哥一手提着向日葵种子,一手拿着小锄去田间地头播种向日葵。事先嘱咐我们不得在地里偷吃向日葵种子,否则种下了要被老鼠或者鸟雀啄食。对于母亲的话,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和哥哥捂着衣兜里鼓鼓的向日葵种子,在地里的沟渠出水坎上、庄稼地里合适的间距间及四周种上向日葵种子,不需要底肥,让其随着时光生长,发芽、开花、结出果实。几场春雨过后,种下的葵花种子便钻出了毛茸茸的小苗,随着千重绿波的荡起,红土地上静静成长的向日葵,积极向上,知难而进,托起了乡人对生活的渴望……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在我的记忆里,葵花大都开在山里的田坎上、池塘边、篱笆旁,那些鲜艳夺目的花儿成了乡村夏日的亮丽风景。年少时,喜欢站在奶奶家旁的小地坝边上,这里地势高,看得远,微风轻轻拂过,巍峨的九台山下成片的金黄和黛青色的沟沟坎坎便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淡香悠悠飘来,呼吸着葵花的清香,感觉心旷神怡,遐思翩跹。
绿茵茵的田野上,那些盛开的向日葵花儿,镶嵌在向日葵地边的丛丛灌木和掩映于竹林中的红土墙的青灰色瓦屋,以及向日葵花的脉纹和翻飞在花间的小蜜蜂、蝴蝶让我也看得清清楚楚。蜜蜂、蝴蝶喜欢花儿,如同我喜欢家乡,那是凭着对乡村的感知,也是一种本能的反应。金色的葵花向着太阳,扬起了千万张笑脸,一朵朵圆圆的花盘,开得蓬蓬勃勃,轰轰烈烈,随着山风的吹来,荡漾着层层金波,从天边涌来,又向天边奔去……
开满葵花的地边,满是自在生长的野草。看到有人到来,小草像个俏皮的孩子,东一下西一下地摇头晃脑,好像在对来人喊:“风来啦、风来啦,快快享受阳光的沐浴吧。”对于向日葵花的诠释,我一直难以做到恰如其分,但我却努力地让自己对其不断的讲解,有时甚至有如持一把钝口的弯刀,来对这个给了我精神滋润的植物进行肢解,让我感到了我的语言的生涩和锈钝,我无力用更加准确的叙述来完成对那片茂盛的、油彩一般鲜亮的葵花地进行解读。
陌上烧痕三月活,人间世事一秋凉。那些旧时光,如开在岁月深处的花朵,总有馨香,弥漫心间。许多记忆,也在时光中逐渐淡去;许多人,在聚散离合的故事中,渐行渐远。而最终,沉淀于记忆深处的,终是一些温暖而清淡的时光。母亲总是用她温柔的目光注视着我们姊妹几个从一个冬天到又一个冬天,直至把她的满头青丝站成了银丝缕缕,最后融进了红土地里,母亲的目光依然没有改变方向和角度。守候在季节里,把遍地的葵花守黄了,黄得如春天煦暖的阳光,黄得如母亲的心境,黄得如绽放在乡人古铜色脸上淳朴的笑容。
 
阳光一如既往温暖耀眼,秋华明亮,普照万物,一切还是欣欣然的样子。我站在故乡的老屋前,审视着这个灿烂的季节,和季节里那片盛开的向日葵花儿。
山那边,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让绚丽的云霞烧红了天际,村子的上空飘起了白色的炊烟,偶尔传来一两声狗吠和牛叫,村道上放牧的羊群、牛儿咩咩、哞哞地应和着,凉爽的山风送来放蜂人搅动蜜缸里葵花蜜溢出的清香,千万朵向日葵在静静的时光中,黄灿灿的一片,贪婪地张望着燃烧的红日温润的风把深刻又简单的流线雕刻在村子的旮旯角角,让轻掠过田野的燕子轻剪了双翼,把巢筑于人家的屋梁下,我能看到春天的阳光是如何在向日葵生长的地里欢快地跳跃。于是,一切都写满了生命的印痕,有蜜蜂、蝴蝶在花丛中打闹,有侠骨柔情般的巫山山歌似断非断地在田野上回荡,虽然是荒腔野调,虽然有些凄苦哀怨,但能够体味到的却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和乡下独有的烟火。
唐代诗人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著有“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的诗句,描述了向日葵的叶子始终朝向太阳,事物透过表面呈现给世人的现象,可以窥见物质本身的性质是不能轻易改变的。我从青年时离开老家后,当兵、复员、工作、娶妻生子,一直以一个乡下人的身份,先后辗转在不同的城市。如今已经在城市生活了二十多年,这个数字早已经超过了在乡村生活的时光,但我的灵魂却在不同的城市间飘荡了二十多年。我一直处于一种盲目的追寻中,只有回到乡村,守候在那片扑面而来的葵花前,将迷离的眼光从远处收回到眼前,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怦然心动。我明白了,我的根在乡村,我的乳汁在乡村。说起乡村,我就来了精神,就像得水的鱼儿、出笼的老虎、归林的山雀般欢实。前些年,只有回到乡下,看着母亲煮饭时屋头冒出的袅袅炊烟,陪着母亲说说话,我的心灵就有了彻头彻尾的归宿感。后来,母亲虽然离世,但母亲慈爱的磁场还留在乡间,我还是喜欢回到乡下去走走。当心头郁积了难以化解的块垒,在这里能看到灿烂的景象,明亮的阳光会为乡野里的一切罩上眩目的光晕,有空气和水雾在光影中流动,有向日葵花开在季节的上空游走,心头的烦恼霎时便随风而去。
花开能向日,花落委苍苔。多少次,我问自己,我应当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我的乡村?我热爱葵花儿就如爱着我的母亲一样,每每站在田间地头,注视着扑面而来的金黄,我的内心是激动的,我浑身都在颤抖,眼眶里是湿热的。我弯下腰,仔细地辨认着每朵圆盘似的沉甸甸的向日葵花瓣,就像辨认儿时放学回家路上和小伙伴捉迷藏踩落在路边的向日葵花瓣,辨认母亲扶着犁铧耕地时一鞭子甩出去的脆响。我辨认出来了,那花瓣就像母亲种植的红辣椒,透出一种力,无时不刻都在唤醒我儿时对乡村的记忆。向日葵花期一般六月下旬绽放到七月中旬,这么长的花期是需要多么大的韧性和毅力,那是多少庄稼人给它注入的千般呵护、万般关切,亦如母亲给我的慈爱一般。
 
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离老家太远,由于工作原因,“常回家看看”已不现实。再说,就算回到老家,也难以找寻到我的某种记忆了。这么多年,每到春夏时分都要去市郊妻子的老家苞谷垭口的村子走走,似乎这样才是走进了季节的怀抱里。我不是去郊游,而是去寻找老家人很少种植的向日葵。每次路过有向日葵的地方,哪怕就只一朵、几朵,我和妻都会驻足流连,那些长在坡地上的向日葵,显得是那么生机盎然,静静地享受着乡村的安宁。一群群衣着鲜亮的城里人,夸张的姿势和声音,围绕着向日葵,不停的拍照……
在一个周六的早晨,天气尚好,我便和妻商量去市郊。周末不堵车,四十多分钟就到了妻的老家苞谷垭口。我们把车停在村口,那天的阳光显得很热情,天空中的云朵淡得像一片薄薄的纸,阳光在上边折射出炫目的白色,那种蓝色的天空是云朵擦拭出来的,光鲜、冷静——直渗人人的灵魂的那种宁静,那些光芒像细小的鸟,长着透明的翅膀,拖着白色的飞行轨迹,穿过被阳光拥塞着的天空。
阡陌纵横的田野上长满了庄稼,那是乡人最拿手的写意山水画,星星点点向日葵点缀其间,把大地装扮得丰裕饱满。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农人而言,既能工又做农是多么惬意自豪的事儿啊,而这一切,打心眼里让喜爱着的驻扎在我心里就是那些灿烂、耀眼的葵花,她让我找到自己的乡村的贴近感和踏实感。
我多想捧着一株向日葵,给乡村一个暖暖的拥抱。
新农村建设,使得这里的房屋外观和村道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观,一下子档次提升了不少。村子中间的沃土原来是乡邻们种水稻、蔬菜和向日葵的,可现在全部都平整了土地,搞大棚种植草莓、葡萄或栽上改良的柑子树苗,三两只黄色的土狗在村道上悠闲地甩着尾巴,这边一声声“汪、汪”叫着,那边也在一声声的应答。不远处正在平整土地的机器轰轰隆隆的声响,渐远渐近,使得村子的秋天更加五彩斑斓。
旁边走来一位60多岁的大爷,与我摆谈起来,他手指比划着告诉我,这里正在搞连片开发……
村子的喧闹与冷清出乎我的意料。从进村到现在,路上几乎没有看到几个村民。我问,村子里的人呢?大爷说,年轻人都到市区或者外地去上班了,年老的有的跟着子女走了,有的在城里买了房子,村子里留下的人已屈指可数了。
我望着靠村头西边的那一坡山地,记得前些年乡邻每年都会种一大片向日葵,到这时,都是金黄的一片,灿烂的像一个个小太阳。老人说,现在人们也没有地可种了,此刻,我看出了老人深感不安的孤单与惶恐。
大爷说,现在谁也不种向日葵了,“不赚钱”。不比以前了,他以前每年种的那点葵花籽还很赚钱呢,比种菜值钱。老人说,村子边上是省道公路,过往的车辆很多,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村子路边开有一家小饭馆。如此说来,大爷头脑灵活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怪不得说起话来一套套的。他在村里算是有头有脸的,所以承包村里的土地的老板很信任他,让他负责管理工地上的一切事务,协调一些在村里不好解决的事情。
我又一次走到曾经种过向日葵的地方,在那块地头,我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向日葵头。它的躯体爬满了蚂蚁,只是那枯叶还泛着点点青色,我发现这块地基开挖不长时间,原来的向日葵地被毁掉了。我小心翼翼地赶走了正在上面爬行的小蚂蚁,望着奄奄一息的向日葵头,我无法遏止灵魂深处的某种疼痛。
我为那被毁掉的向日葵地难过,为乡村的现状、乡村的土地、还有那些远离土地的乡民忧虑。如果,外出的乡人再回到此处,他们还能够寻找到童年、青年的记忆和乡愁乡恋吗?此刻,让我不由得想起那些唯美的诗歌,意象的秩序,文字包装的爱的神髓,美的忧郁和哲学依附于感性的倾诉,它们,也是上苍的恩赐,共享者,是一切善待寂寞的生命,是一切忠诚于美的灵魂。再放眼当下一览无余的人间风胜和人事,瞬间便在黑暗中的渔火、迢路上旅人的归依中充满了宽容的美德和归航的力量。
一丝风儿的吹过,几片破碎的大棚塑料布飘落在眼前,我弯腰拾起一片,扔向远方,附近的狗吠声顿时在耳畔响起。
尽管已是秋天,可温度还是晴热难耐,到处热浪袭人。妻说,回吧。我俩就开车返回。一路少有说话。我的头像一株失去方向的向日葵,怂悬于枯枝之上,想散散心,却扑了个空。想看看遍地葵花开的愿望没有实现,也就索然无味了。
巫山老家的向日葵,随着母亲及其同辈老人的不断离世而渐渐黯然失色,直到消失得无影无踪。妻子的老家也一样,随着连片的开发,向日葵也渐渐退出土地、退出人们的视野。广袤的土地上,再难见到我心心念念的向日葵了。
 

回到家里,坐在电脑旁,我将梵高的名画“向日葵”下载到桌面,刚上初二的女儿小宝手指着梵高的向日葵,歪着头说:“爸,你这向日葵太亮了,太伤眼睛了……”  
盛开的葵花,更像一张可爱的笑脸,给人温暖明净的感觉。梵高笔下的向日葵,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感染力,一种生命的震撼,一种向上的张力,太阳般的笑脸,沉甸甸的花盘,无上高贵自强的灵魂。我想,这就是向日葵的精神所在,带给人的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有激励人心的鼓舞……
或许,在大师梵高笔下,那一朵朵怒放的向日葵缀满了籽实,仿佛是一朵朵燃烧的生命,沉甸甸地弯向大地。饱蘸着强烈的生命张力,充溢对生命的注视,向人倾诉着灵魂深处的落寞。那是画家对乡村的执着,渴望一种温暖,一种关怀,一种理解,一种爱吧。仿佛是指引迷茫中的人儿找到光亮的一刻,那也许是向日葵的眼神。
在老家六月的田野里,只能找到一种颜色,那就是金黄。生命是阳光累积起来的结果,我们像从土地里长出的一株植物—样,直接或间接地吸收了阳光。在这种最为令人感动的颜色里,我看到了人性的希望,亦如盛开的向日葵花。
在多年前一个葵花灿烂的时节,我远离了乡村。离开故乡的这些年,却从未忘记父母的殷殷嘱托。一颗心,始终连着那片红土地,行走尘世间,一直久存老家人的忠厚与朴实。我想,一个人要当盛开的向日葵花,就应该始终向着心中的理想和光明盛开。
人生百味杂陈,至味无他是清欢。许多时光,都在无声地远去。或许,当遍地葵花开的时候,每一个热爱乡村的人,都会为之激动,试想,有哪种植物会以这样的姿态来解读乡村的意义?可葵花偏偏做到了。难道不是吗?我依稀看到所有葱茏的植物,比如一株小草,一棵大树,都洋溢着生机、执着、幸福和希望,如葵花一样温暖的眼睛,关爱的暖意。或许生命,就是一个从繁盛到凋零的过程,做一株简单的植物,如葵花那样永远高昂着头,追随着自己心中的太阳,从日出到日落,从青春年少到耄耋暮年,尽情的葱茏奔放,一生沐浴着光明和温暖,然后妥当安稳地老去,又何尝不是一种圆满呢?亦如我一般,满脸笑容迎着太阳散发的光芒大步向前走去…….
也许女儿对梵高名画向日葵有了她这个年龄的解读。我想告诉女儿的是,其实,有些静止的东西也会奔跑的,也会燃烧的、也会永恒的,只不过有些显示在眼前,有些深藏于内心……
 
周书华,男,1975年12月生于重庆巫山,教过书,当过兵。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2001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凉山文学》《延河》《西部散文选刊》《散文诗世界》《文学月报》《中国文学》等刊物。其作品被《中国精品文艺作品期刊文献库》《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龙源期刊网》《博看网》收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北作家 || 张静:
【阅读悦读丨散文】刘超《长眠于地下的父亲》
诗歌地理◆山东-刘向民的诗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我心中的“年”/程凌
关于向日葵的诗词
021葵花2 向日葵 咏葵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