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奴不如农民?并非如此:细说封建制度下欧洲大庄园的生产和生活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来自北方的“蛮族”日耳曼人所灭。
昔日罗马帝国繁盛的城镇沦为废墟,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大小不一的庄园。
从此以后欧洲进入了类似中国春秋早期的封建割据时期——庄园时代。
每个庄园都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庄园之间“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庄园里的人们过自给自足的生活,所有的产品均自己生产。
公元800年,法兰西和洛林共同的国王查理大帝为后人揭示了一个大型封建庄园一年的产物。
他在一封敕令中要求自己的私人庄园必须生产:“饲料草、柴火、火把、木板与其他木材;蔬菜、谷物、稗子;羊毛、亚麻、苧麻;树生水果、大小干果……芜青、鱼池;皮革、皮毛、兽角;蜂蜜和蜂蜡;猪油、牛羊脂油、胰皂;莓果酒、熟酒、蜜酒、醋、啤酒、新旧葡萄酒、新谷陈谷;母鸡与鸡蛋;鹅……每个庄园之中……应当尽量多建造牛厩、猪圈、羊圈、山羊圈,不得缺少……”
庄园产物之丰富超乎现代人的想象,农业、工业、畜牧业无所不包。
查理大帝的私人庄园只是那个年代欧洲庄园的缩影,在整个欧洲大陆这样的庄园数不胜数,庄园内、不仅有农奴、园丁、木匠、铁匠、裁缝,还有医生、胰皂制作者等高技术人才。
大一点的庄园林林总总有上千人之多,小庄园里也有三五百人。这么多人,领主管理起来是个问题。
为了高效的维持庄园运转,领主往往与农奴、工匠签订契约。明确规定每家每户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哪块地或者某个人一年给领主交多少产品……全都一清二楚。
随后以契约为基础,形成了一套习惯法,也就是“庄园惯例”。如果有人违背了“庄园惯例”,没有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者权利受到了侵犯。庄园内有专门的仲裁机构——庄园法庭。
法庭通常由领主和管家主持,负责仲裁庄园内的所有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
有趣的是,庄园内受裁决的有可能是农奴,也有可能是领主。
1272年,在英格兰斯塔福德郡的一个庄园里,领主与农奴发生纠纷,被农奴告上了庄园法庭。随后,法庭全体人员要求领主当堂对质,但被领主骄傲的拒绝了。领主缺席裁决大会,引发了众怒。法庭当场宣布扣押领主的财物以示惩罚。
奴婢敢扣押主子的财产进行惩戒,这在东方简直想都不敢想。
无独有偶,1294年的一个庄园法庭上,有农奴指控说:他们的领主用犁耕坏了一块公用道路,以致车辆不能像以前那样正常穿行。法庭随后发布命令,要求领主必须将道路修复完好。
之后,领主真的照做了。这一时期,庄园法庭的权利俨然凌驾在了领主私权之上。农奴可以在法庭上跟领主公开辩论,多数情况下他们的申诉只要合法、合理,领主就要接受惩罚。
到了1517年,有庄园甚至发布法令,“佃农们规定,领主不应在属于公地的牧场上放牧他的牲畜。”
法令指明的看似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却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农奴已经能通过“法律”渠道维护权益,禁止领主肆意妄为。
领主利用契约来维护地区的稳定,但是契约是把双刃剑,不但约束了农奴,也让他们自身背上了责任。
依照契约,领主不得随便给农奴增加税负,否则农奴有权利去庄园法庭起诉领主。这就直接导致欧洲的部分庄园100年甚至250年没有涨过地租。
领主不仅不能随便收税,遇到天灾人祸还得给农奴开仓放粮帮他们渡过难关,家里的壮劳力如果英年早逝,领主需要照顾孤儿寡母和残障人士,直至这个家庭中新的劳动力成年可以自给自足。
除此以外,领主还需要在重大宗教节日和农奴需要的时候给农奴放假,保障农奴有享受生活的权利……
由此可见,在欧洲当个庄园的主人不是一般的难。
那么问题来了,封建领主为什么对农奴百般纵容?
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封建领主是世袭制的,子孙后代完全依赖剥削土地上这群固定的人来生活。所以维持地区稳定,与农奴保持良性的交互关系才符合他们的利益,只要农奴不触犯他们的底线,剥夺他们的财产和权利,他们会尽可能满足农奴的需求。
另一方面,封建制度下的欧洲,领主类似于中国春秋时期的士族,在他们的上面还有领主和国王。如果农奴与领主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农奴可以“敲登龙鼓”找国王请愿。
封建制度下,国王的权利是脆弱的,他们需要依靠底层群众的力量与贵族抗衡,所以英明的君主往往站在多数人的角度进行衡量,继而做出比较公平公正的裁决。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封建领主既要接受农奴的监督,又面临国王的管控,不敢恣意妄为。
封建领主受夹板气,两面不讨好,税收不涨开销增大,日子越过越拮据,但是与之相对的,农奴的生活却是越来越好。
宽松的环境滋生了科技的创新,重犁、风车、水车的出现大大的增加了劳动效率,百姓的收入随之增长。
“佃户每交给领主1个便士,就往自己口袋里放进6个便士。”到16世纪时,英国一个农奴家庭每年可以生产5000多公斤粮食,而同一时期中国最发达的江南,一户农民的年产量却是2100公斤左右,不到英国人的一半。
诚然,中世纪各庄园之间连续不断的战争致使尸横遍野,死了很多的人。但是在惨痛的代价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他进步的一面。人性化的社会管理模式,让更多普通百姓享有了更多的权利和福利,构造了全民遵循契约的社会氛围,为未来的文艺复兴做好了铺垫。
相对而言,中国也经历过许多次分裂与重组,但是在付出血的代价之后我们的祖先却进步寥寥,仿佛仅仅是在合与分之间进行往复的循环。
所以黑格尔在评价中国的历史时才会说:“中国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欧中世纪的采邑制度有何特点?
欧洲文明的早期构建
同古代中国相比,欧洲历史上,为何很少出现“官逼民反”的现象?
与封建社会相关的几种类型——封建社会及其历史价值(三)
欧洲中世纪的庄园
欧洲历史上为什么没有出现官逼民反的农民起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