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源防雷等级

      源防雷等级根据设备不同可以分为1-4级,
      一级:用一级分类实验的产品(10/350us),标称放电电流40KA-80KA,用于总配电房。
      二级:用二级分类实验的产品(8/20us),标称放电电流一般为20KA-40KA,用于分配电柜。
      三级:用三级分类实验的产品装于房间分配电箱,标称放电电流10KA-20KA。
      四级:装于设备前端一般用防雷排插和信号等防雷器,标称放电电流5KA-10KA。
      一、电源系统一级防雷标准:主要是防止输电线上由雷电电磁脉冲和雷电电磁感应引起的过电压给设备带来的危害,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我们在电源室主配电箱ups输入后端 (防雷分区的LPZ0B-LPZ1区,国标规定此区间必须加装8/20μs测试波形的避雷器不小于60KA)加装第一级避雷器并入配电箱开关出口。主要技术参数:工作电压AC385V;最大雷电通流量(8/20μs)120KA/线;响应时间≤25ns;限制电压≤1.5KV;接线端并联形式连接;安装方式 35MM导轨。适用于大楼进户三相电源的第一级保护。安装位置:UPS输入端。连接方式:并联。作用:泻流防护。
      二、电源系统二级防雷标准:在UPS输出端(2楼机房配电箱)加装第二级电源避雷器。主要技术参数:工作电压AC385V;最大雷电通流量(8/20μs)80KA/线;响应时间≤25ns;限制电压≤1KV;接线端并联形式连接;安装方式 35MM导轨。适用于大楼进户三相电源的第二级保护。安装位置:UPS输出端(2楼机房配电箱)。连接方式:并联。作用:限压防护。
      三、电源系统三级防雷标准依据防雷设计原理以及雷区的划分,再根据机房的实际配线情况,应在机房设备机柜加装第三级电源SPD浪涌过压保护器。主要性能参数:工作电压AC220V;标陈雷电通流量(8/20μs)20KA;最大雷电通流量(8/20μs)40KA;响应时间≤25ns;限制电压0.8KV;接线端并联形式连接;适用于机房电源的第三级保护。
      四、电源系统四级防雷标准网络设备插座安装专用防雷插座。主要作用是:防止楼内电源线路感应到的过电压侵入计算机,并做为网络设备在电源线路雷电防护的第四重保护措施。主要性能参数:工作电压AC220V;标陈雷电通流量(8/20μs)5KA;最大雷电通流量(8/20μs)10KA;响应时间≤25ns;限制电压0.7KV;接线端并联形式连接;适用于机房电源的第四级保护。
      依据标准: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I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

      1、电源第一级防雷,对于城市供电网三相四线制系统,第一级电源防雷四线采用高能避雷器4个,在三条火线上,一条零线上各并联一个高能避雷器与地连接。
      2、电源第二级防雷,第二级电源防雷采用过压保护器4个,在三条火线、一条零线上各并一个过压保护器与地连接。
      3、电源第三级防雷,第三级防雷保护,用于保护重要设备的电源系统、电子设备的精细过压保护。安装在重要设备的电源插座上。
--------------------------------------------------

         一二三级电源防雷器是如何划分的
       电源防雷器(SPD)又名避雷器,浪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电脑网络和通讯设备越来越精密,其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雷电以及大型电气设备的瞬间过电压会越来越频繁的通过电源、天线、无线电信号收发设备等线路侵入室内电气设备和网络设备,造成设备或元器件损坏,人员伤亡,传输或储存的数据受到干扰或丢失,甚至使电子设备产生误动作或暂时瘫痪、系统停顿,数据传输中断,局域网乃至广域网遭到破坏。其危害触目惊心,间接损失一般远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电源防雷器就是通过现代电学以及其它技术来防止被雷击中的设备。
       电源防雷器可分级为:一级电源防雷器,二级电源防雷器,三级电源防雷器,末级电源防雷器。 根据IEC1312防雷及过电压规范中有关防雷分区的划分,针对重要系统的防雷应分为三个区,分别加以考虑。只做单级防雷可能会带来,因雷电流过大而导致的泄流后残压过大破坏设备或者保护能力不足引起的设备损坏。针对某些强雷区或重要场所还应做第四级防雷保护。电源系统采用多级保护,从供电系统的入口(比如建筑物的总配电房)开始逐步进行电涌能量的吸收,对瞬态过电压进行分阶段抑制。可有效防范从直击雷到工业浪涌的各级过电压的侵袭。

       第一道雷击防线也就是一级电源防雷器,它应是连接在入户电力变压器低压侧安装的大容量电源防雷器作为第一级保护,一般要求该级电源防雷器具备100KA/相以上的最大冲击容量,要求的限制电压应小于2800V。我们称为I级电源防雷器。这些电源防雷器是专为承受雷电和感应雷击的大电流和高能量浪涌能量吸收而设计的,可将大量的浪涌电流分流到大地。它们仅提供限制电压(冲击电流流过SPD时,线路上出现的最大电压成为限制电压)为中等级别的保护,因为I级的电涌保护器主要是对大浪涌电流的吸收。仅靠它们是不能完全保护供电系统内部的敏感用电设备。

       第二道雷击防线也就是二级电源防雷器,它的目的是进一步将通过第一级防雷器的残余浪涌电压的值限制到1500-2000V,对LPZ1-LPZ2实施等电位连接。应该是安装在建筑物的分配电柜线路输出的电源防雷器作为第二级电源防雷器。这些SPD对于通过了用户总配供电入口电源防雷器器的剩余浪涌能量进行更完善的吸收,对于瞬态过电压具有极好的抑制作用。该处使用的电源防雷器要求的最大通流容量为40KA/相以上,要求的限制电压应小于2000V。我们称为二级电源防雷器。

       第三道雷击防线也就是安装三级电源防雷器,可在机房内部电源配电箱使用一套三级电源防雷器,以达到完全消除微小瞬态的瞬态过电压的目的。该处使用的电源防雷器要求的最大通流容量为20KA/相或更低一些,要求的限制电压应小于1800V。

       第四道雷击防线也就是安装四级电源防雷器,它是根据被保护设备的耐压等级,假如做两级防雷就可以做到限制电压低于设备的耐压水平,就只需要做两级保护,假如设备的耐压水平较低,可能需要三级甚至四级的保护。第四级保护一般在重要的设备供电电源处安装工业PDU防雷插排或普通防雷插排,其雷电通流容量不应低于10KA。对于一些特别重要或特别敏感的电子设备,具备第四级的保护是必要的。同时也可以保护用电设备免受系统内部产生的瞬态过电压影响。 对于微波通信设备、移动机站通信设备及雷达设备等使用的整流电源,宜视其工作电压的保护需要分别选用工作电压适配的直流电源防雷器作为末级保护。

       一般电源防雷器只需要采用三级防雷措施,它们的作用是:第一级防雷器可以对于直接雷击电流进行泄放,或者当电源传输线路遭受直接雷击时传导的巨大能量进行泄放,对于有可能发生直接雷击的地方,必须进行I级防雷。第二级防雷器是针对前级防雷器的残余电压以及区内感应雷击的防护设备,对于前级发生较大雷击能量吸收时,仍有一部分对设备或第三级防雷器而言是相当巨大的能量会传导过来,需要第二级防雷器进一步吸收。同时,经过第一级防雷器的传输线路也会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LEMP,当线路足够长感应雷的能量就变得足够大,需要第二级防雷器进一步对雷击能量实施泄放。第三级防雷器是对LEMP和通过第二级防雷器的残余雷击能量进行保护。
--------------------------------------------------------------

防雷级别
电源第一级防雷
对于城市供电网三相四线制系统,第一级电源防雷四线采用高能避雷器4个,在三条火线上,一条零线上各并联一个高能避雷器与地连接。
当供电回路熔断器F1(或空气开关)额定电流大于250A时,需在高能避雷器并联支路上(火线)加装250A熔断器F2(或空气开关),反之则不需要。
电源第二级防雷
第二级电源防雷采用过压保护器4个,在三条火线、一条零线上各并一个过压保护器与地连接. 
在正常情况下,保护器处于高阻状态,当电网由于雷击或开关操作出现瞬时脉冲电压时,过压保护器内藏模块里的氧化锌压敏电阻元件立即在纳秒时间内迅速导通,将该脉冲电压短路到大地泄放,从而保护所有设备,当该脉冲电压流过保护器后,保护器又变为高阻状态,从而不影响设备的供电。
当供电回路熔断器F1(或空气开关)额定电流大于125A时,需在过压保护器并联支路上(火线)加装125A熔断器F2(或空气开关),反之则不需要。
电源第三级防雷
第三级防雷保护,用于保护重要设备的电源系统、电子设备的精细过压保护。安装在重要设备的机架式防雷电源或电源防雷插座(PDU防雷器)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浪涌保护器
很多电工对于浪涌保护器不熟悉,今天聊下关于浪涌的那些事
【浅谈对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防雷,雷电,电压,直流,基站,设备,电源,接地|论...
防雷A/B/C/D级分别是什么级别?
浪涌保护器选择要点及相关问题分析
浪涌保护器选型指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