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健园 | 糖尿病管理亮出“杀手锏”

过往的糖尿病应对策略是以“五驾马车”为根基的标准化规范治疗,长久以来“五驾马车”一路打怪升级,如今,“个体化精准防治”,跃升为擒拿糖尿病的又一道“杀手锏”。该亮“锏”时要亮“锏”,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前任主任委员邹大进教授,日前全面解读“糖尿病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现状和前景,在此与广大糖友分享——

主流策略:个性化治疗

近年来,几乎所有国内外糖尿病治疗指南都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的高血糖管理策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显示,每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年龄不同、胖瘦不同、胰岛功能不同、胰岛细胞阶段不同,慢性并发症不同,医生在制定治疗策略时要根据就诊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方面,治疗目标不一样。决定治疗目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当治疗方案包含容易引起低血糖的药物时,糖化血红蛋白可确定在7.5%,不必一律控制在7%以下;当治疗方案不含容易引起低血糖风险的药物时,一般是二甲双胍或者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糖化血红蛋白应管理得更严格些,控制在6.5%以下。

另一方面,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程度取决于年龄。八十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身体机能退化,通常合并多器官慢性疾病,对低血糖还特别敏感,糖化血红蛋白7.5%就属于“合格”。但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糖化血红蛋白不能“放水”,要控制在6.5%以下。

此外,“糖妈妈”在妊娠期的治疗不同于普通患者。在孕期要改用注射胰岛素,其他药物均不适用于孕期。

源头治理:检测专又精

和城镇治水同理,血糖控制也需要从高血糖的源头治理。细分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原因,20%的患者缺乏胰岛素,20%源于胰岛素抵抗需要减肥,还有60%是由于肠促胰素分泌功能不足引起的。为了明确“源头”,确定切合患者实际的适宜方案,患者应配合完成相关检查,包括餐后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水平、血脂、肝肾功能、尿蛋白等,同时评估体重指数(BMI)。

相对于传统降糖药物,肠促胰素相关药物属于“后起之秀”,分为GLP1受体激动剂和DPP-4抑制剂两大类。当空腹C肽水平处于每毫升1.1-4.0纳克之间的时候,提示体内缺乏肠促胰素,口服DPP-4抑制剂来提高肠促胰素水平,控糖效果稳定,不会产生低血糖,血糖才能达标且持久。

“五驾”齐驱:从现在做起

药物仅仅是糖尿病“五驾马车”的重要组成之一,还有生活方式的干预、血糖监测、糖尿病知识的宣教,以及定期随访复查,“五驾”齐驱才能遏制糖尿病进展。我们时常反思糖尿病控制率总是低迷而踯躅不前的原因,过分依赖药物,忽略对不良生活习惯的纠正,恐怕难辞其咎。需要改变的是这十二个字:肥胖、熬夜、重压、胡吃、海喝、不动。

虽然2型糖尿病仍是以老年人群为主的疾病,但是临床上已经显露出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两头翘”的现象,而且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越小,并发症危害越大。23岁的电竞运动员Uzi因患有2型糖尿病而退役,再次向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敲响警钟。

任何年龄都不具备2型糖尿病“豁免权”,年轻绝非硬扛的资本。从现在做起,年轻人要重视身心保健,学会减压,定时就餐,合理饮食,不吃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适当运动,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因为健康“1”倒下,后面全是“0”!

(潘嘉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血管医生话糖尿病
解读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
新降糖药更安全(利格列汀片) ( 附)利格列汀片审评概述
健康新7点之药物治疗
SPECIFY研究重磅首发|二甲双胍之后选谁?且听中国声音
认识一类新的降糖药物 : DPP-4抑制剂(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