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参考文苑|成为理想的父母有多难

参考消息网6月23日报道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近日发表题为《为人父母的方式是否早已注定》的文章,作者为费思·希尔,全文编译如下:

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有时会有一些奇怪的发现。可能是在开学前手忙脚乱的时候,也可能是爬上车去参加足球训练时,抑或是精疲力竭上床睡觉的那一刻。在这些时候,父母当年的做法生动地浮现在你眼前。不过这一次,做出这些举动的人是你。

有些人发现自己对待子女的态度与母亲或父亲当年对待自己的态度如出一辙。他们留下的养育遗产如同一个预言。不过,父母的养育习惯必然代代相传吗?

有时历史的确会重演。

你之所以会像父母那样养育子女,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我们观察并模仿身边人的做法,有时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尤其是在被疲惫、愤怒或害怕等情绪包围的混乱时刻,我们会回归刻在骨子里的行为。

如果自己童年时没有得到良好的对待,为人父母后,可能会忽略孩子承受痛苦的微妙迹象。因厌恶负面情绪而忽视或淡化童年痛苦的家长,可能会无视孩子发出的同样信号。

那么,为什么有些父母能够打破这种循环,而另一些父母尽管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而且比谁都想以正确的方式养育子女,最终却很难如愿?

家庭教育指导师伊丽莎白·斯蒂特说,如果没有其他可以参考的榜样,人们尤其容易自动复制父母的行为,包括负面做法。要真正帮助人们摆脱父母的养育模式,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可以模仿的样板,或者至少是某些方面的长处能够抵消父母弱点的人。

但就算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榜样力量,如果不能与父母当年所犯的错误和解,你可能也会下意识重复他们的错误。临床心理学家贝姬·肯尼迪说,也许你小时候想要一个玩具,得到的却是冷落或愤怒。这让你明白:成年人不喜欢我索要东西。如今你长大了,你的孩子在哭,想吃冰淇淋;如果你发现自己严厉得过了头,也许是因为你已经将索要东西是可耻行为的观点内化于心。

不过,让童年经历来指导成年后养育子女的方式有时难免矫枉过正。正如斯蒂特所言:“如果在担忧或愧疚的驱使下养育子女,就做不出最好的决定。”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贝尔斯基的亲身经历或许正体现了这一困境。当他的儿子考虑是否像父亲那样进入学术界时,贝尔斯基对他说:“你不想做我所做的事情,因为我在做这件事。但是你又想做,还是因为我在做。不管怎样,我都在控制着你。”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说的没错:我们的父母,无论健在与否,往往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决定。不过,要想不让自己觉得受父母控制,关键或许在于你:不是去责怪父母,而是与他们共情。一旦你处在他们的位置上,可能会意识到要成为理想中的父母有多难,你会意识到尽管你对子女爱得那么深切,有时依然会辜负他们。你可能会思考父母当年为什么犯那样的错误——或许与他们自己的成长经历也有一定关系。在看到你们的相似之处后,你的心或许会与他们贴得更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孩子犯错,别逼他说“我错了”,父母应该这样说
赏识孩子的36个细节 之二
教育孩子, 所有父母都需要知道这60条
如果孩子经常把这三句话挂在嘴巴,家长要留心,可能是遇到坎了
孩子看似聪明的“小行为”,家长放任不管,只会让孩子越错越多
6种毁掉孩子的教育方式 80%家长都在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