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施夏明:摄影中,我只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

作者:朱钰,90后南京妹子,电影&摄影爱好者,独立撰稿人。

热销酒店特惠中,得儿劲!
广告

作为一个小生演员,近20年的昆曲生涯塑造了施夏明——生活中的他儒雅安静,眉宇间凝着一股舞台上的气韵,谈吐亦如戏中人物,温润平和。

很多人知道,施夏明酷爱摄影。如果说舞台上的他演绎着美,那么退到幕畔、幕后,他端起相机,是在记录着美。他的摄影作品就像是演员脸上那层脸谱,精致得有些梦幻,脸谱下面是普通人的质朴与生动。这么说,他的摄影与昆曲是如此的相似,无论从构图、光影、还是内容看,它们都是美的,那种美,是可以被赋予过去与未来意义的当下。

展开剩余92%

▲人物:施夏明

施夏明镜头里的人,有细腻的情绪,亦有无顾忌的真实。那些细腻瞬间的捕捉就像是胶片呈现的颗粒质感,真实可触。摄影对他来说是一种“缘分”——“我只是恰好记录到了那些瞬间,没有刻意去等待。在后台,我渴望记录的是上好了妆的演员本人,而不是舞台上已经进入表演状态的角色。” 幕畔与后台作为舞台背面的存在,似乎是介于舞台与生活之间界限朦胧的地带,是带妆的真实。虚幻与真实,美与荒诞,在施夏明的镜头下结合得恰到好处,一切舒服得就像安静的流水般缓缓淌过,观者亦被滋润,一如戏曲幕起幕落间你所能感受到的触动。

他有些偏执地只用定焦镜头,只拍能拍到的部分,随性而知足的状态或许反而让他总能拍到一些有趣瞬间,他的作品也因此无半点刻意。这个借着身份便利、端着相机在后台四处溜达的人,记录着戏曲人不大为人知的珍贵瞬间,用镜头讲述关于昆曲的故事。

“我在摄影中也会去展现美的共性,中国的戏曲没那么沉重,在当代,从它的文化使命来说,是去恢复。我希望通过我作为演员这一身份的特殊性带给我的便利,真实地记录戏曲后台。一方面是想展现它的美,通过视觉吸引更多人对昆曲注意,吸引他们走进剧场里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经历了太多磨难,很多人丢失了对传统美学的认知,但它们仍然存在于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把这些基因重新诱导激发出来,这是我们这一代昆曲人要做的。”

“我只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

施夏明如是总结自己对待摄影的态度。2017年5月6日至15日,他的个人戏曲影展“巾生回眸——昆曲小生施夏明的影像世界”将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展出的影像作品大多是他身边的老师、同事和学生,是他在幕畔与后台记录下的瞬间。

“在台上,我们进入所演绎的角色,成为TA;在台下,我们还原真实的状态,回到自我。我把这些记录下来,通过这次影展呈现给大家,希望能够让大家感受到昆曲的另一种美——昆曲人的美;也希望为更多还不了解昆曲的人,推开昆曲这座姹紫嫣红花园的门。”

巾生回眸

昆曲小生施夏明的影像世界

时间: 5月6日至5月15日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你摄影已经十多年了,自身心态各方面有什么改变或感触?

小明:早年喜欢拍物件、风景,到后来会更喜欢拍人。因为每个人的身份、阅历不同,所作所为不同,情感流露是不一样的,每一个瞬间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也不一样,这种不可复制性是人文摄影中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器材选用上我开始发生风格变化,一开始只用中长焦拍人,到现在常用广角拍人,越广的镜头就得离人越近。镜头视角的变化也是在变换叙述的口吻,就好像你用惊叹号和问号表达的情绪是不一样的。

再后来发现最容易拍到的,除了我的家人就是同事们,我更偏爱后台摄影,人在舞台上的状态是台下的努力汇聚起来的,你的一举一动、每一句唱念都是精心编排的,而后台每一天都不一样,会发生很多故事。

我更加注重感受,感受正在发生的一切。在摄影的十年中,我慢慢地被昆曲影响,昆曲影响了我观察的方式、审美的方式。最早有人说我的照片里有昆曲的味道,说的是我拍的首饰、风景比较古典,后来拍到人的时候,我更注重细腻地捕捉和表达。

你常说昆曲塑造了你的审美,具体到摄影中,体现在何处?

小明:我在拍摄的时候会尝试留白,留很多东西让观众去填,让被拍摄的主体在环境中似乎有那么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让观众自己去想象。这本身就和昆曲表演相通——昆曲最擅长的恰恰是留白,给观众想象的空间。舞台就是一桌二椅,没有额外的道具布景,杜丽娘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台上不会真的出现鲜花,所有的鲜花都存在于演员的眼睛当中,演员用眼神表演她看到了鲜花,观众通过想象感受到你在一个大花园里,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共同完成了昆曲作品。我在摄影的时候也有意无意地受到这样的影响。

除了注重情感表达,也要讲究技术性,摄影必须要注意构图、光影、三分法,不能有杂物,这其实就是昆曲。昆曲在咬字行腔和表演上不允许你加其他东西进去,它是在繁复当中的一种极简;固定程式背后是精心的设计,是每一代人根据自身条件和理解不断二度创作的结果。昆曲最精致的表达在于它的文学性、写意性,词里没有的,观众会从演员的唱念做表中感受到。每一代昆曲人学演,这些本质的东西是丢不掉的,继承的同时,看到的花园是什么样子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摄影也是如此,按下快门,要心里有底。

在你拍那些台前幕后时,怎么理解处理你和被摄者关系?

小明:你前面有提到荒木经惟说,摄影其实就是拍的你和被摄者的关系。某种程度上我不同意这句话。客观的记录,主观的表达。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是客观的,但是你可以主观地通过你切割的画面、选景的角度,来呈现出内容和故事。有没有和被摄者发生关系、发生主动的交流,都不会影响你按下快门的瞬间以及你已经在脑子里想好的怎么表达。例如影展中展出了徐思佳与她儿子的一张照片,我把旁边的东西都去掉了,只让视角集中在这一块,这是我的主观部分。当我拿起相机,我只是个记录者,我希望能把所看到的忠实地记录下来传递给大家。

布列松提出“决定性瞬间”的概念,你在拍人物时,如何把握人物的情绪和状态,寻找最佳的拍摄瞬间,这和你作为演员对情绪拿捏有影响或联系吗?

小明:不需要拿捏,只是记录,我没办法去预测被拍摄对象下一秒的行动,所以只是忠实的记录,抓到就行,拍不到也不遗憾。

后台是真实的每个人,而不是每个角色,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可以拍摄到的最好的状态,因为演员化上妆,有了脸谱加持之后的样子,首先会更好看,同时这个真实是有戏剧的成分在的。

拍摄中也有很多没抓到的瞬间,有次在上海拍大师版《牡丹亭》,有一场戏是一群小鬼翻跟头,其中一个演员头勒紧了,台上刚翻完,下来就在台旁边吐了,那个瞬间我没有抓下来,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赶紧给他找纸巾。这其实是摄影的决定性瞬间,就看你遇到的时候怎么抉择。这张照片如果拍下来的话,我相信在展出的时候起码能让观众知道我们戏曲演员的辛苦,但没拍下来,我也不觉得可惜,因为我在当时给了他最需要的关怀。

▲施夏明在幕畔拍摄 ©刚好路过的粮食

拍幕后最让你触动的是什么?

小明:观众在台上看到的都是光鲜亮丽,但是在台后,演员回归自我的那些无奈、喜悦、悲伤,大家看不到,所以能记录这样的场面,最能触动到我自己,同时也希望能触动到别人。戏曲人在当代还是没那么轻松的。

对你而言,摄影和昆曲分别意味着什么?

小明:昆曲是职业,摄影是爱好,昆曲是在舞台上演不同的角色,而摄影是记录不同的人。视角不一样,方式也不一样,都是为了把从事的艺术能更好地展现给大家。这么多年下来,昆曲已经成为我的一部分,它影响着我的审美,而摄影已经成为我的生活方式,到哪儿都带着相机,体现着我的审美。

照片记录下的是瞬间,却可以承载某一段时期、某个状态的情感,可以聊聊你这次展出的照片背后的一些小故事或是一些很难忘的事情吗?

小明: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专门设计了影展配套的讲座活动,也就是在开幕式当天下午两点半,我会专门跟大家分享这些作品背后或有趣、或难忘的故事和经历,欢迎大家到时候来听。

讲座

巾生回眸

昆曲小生施夏明的影像世界

时间:5月6日14:30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二楼公共空间

主讲:施夏明

主持:刘婷

讲座

山桃红先生与皂罗袍小姐

——「爱」的昆曲表达法

时间:5月13日14:30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二楼公共空间

主讲人:施夏明

嘉宾:蔡晨成

主持人:王晓映

━━━━━━━━━━━━━━━━

有奖互动

拍下看展的照片,本人出镜就更棒啦!然后说说你的看展体验。一起发给中华戏曲微信公众号。我们会抽出一些最精彩、走心或有趣的图文评论,集结成文,上榜者将获得印有小明摄影作品的帆布袋一只。

欢迎大家看展后,投稿给中华戏曲!

中华戏曲征稿

征集各类戏曲相关的“人物”、“剧评”、“现场探班”或其他特别策划的原创稿件。要求:①内容准确,不存在知识性或真实性问题。②文章和所涉及的图片没有版权问题。③投稿时写明作者、图片来源等信息。

投稿邮箱:aixi_ren@163.com

联系我们

投稿/报道合作/商务与赞助等,联系

主编小蝶微信:339410986

运营晓曦微信:xiaoxi772155131

搜狐知道|超人气宜家招牌瑞典肉丸的家常做法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承 | 专访单雯:昆曲是永不过时的“时尚盛宴”
好听 | 新春特别版·昆曲舞台上的虎
阿让:舞台背后
天蟾记忆丨安平:天蟾是我最坚实的后盾
《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解读
昆曲艺术与戏剧本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