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猢狲出把戏

“猢狲出把戏”,是个老上海的街头节目,也是句老上海话了。

真要细究,它最早好像是苏州话。

四十多年前还很常见。

在某个非闹市区的街角,一个中年男子,多为河南人,绳子牵着一只龌里龌龊的猢狲(即猴子),手拿一面堂锣,边敲边喊:

“哐!哐!哐!看猢狲出把戏啰!猢狲屁股翘高眼!”

表演完毕,就让猢狲托着帽子讨铜钿。

猢狲反正没有什么底线,让伊做啥就做啥,只要讨得到铜钿。

说起来,“猢狲出把戏”也是很有些传统的文化了。

唐朝就有,据说发源于河南新野。也有记载说,安徽阜阳的利辛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当然,我还看到过有人说,这是河北保定的老行当。

“猢狲出把戏”也不是一年四季都有。一般在每年的6月到10月。那些地方的农民要麦收后才有空出来,秋收了又要赶回去。

所以,春天里就能看到“猢狲出把戏”,也算是百年一遇了。

有人讲,他从小听到的是“猢狲赤膊戏”,而不是“猢狲出把戏”。

在吴语里,两者的读音都是对的。再说,我们一般看到的“猢狲出把戏”,猢狲确实都不穿衣裳。

当然,猢狲也有穿衣裳的时候。

据说猢狲的表演也分正戏和杂戏,正戏就要穿衣裳了,有时还要戴帽子,所谓“沐猴而冠”就是这样来的。

不但穿衣戴帽,还要戴面具,真正的猢狲面孔不让你看到。

那猢狲那么活络,又要表演做动作,又怎么来固定猢狲的面具呢?

嘴巴前面挖了洞,再给一根棍子让它咬住。

行话就叫做“啃脸子”,还是很形象的。

许多年下来,“猢狲出把戏”不但成了一种娱乐,也成了一句俚语。

但凡小孩太爱表现,举止夸张,刻意搞笑,“晃山河阵”,大人一定会喝住:

“侬做啥?猢狲出把戏啊?”

后来,凡是言行夸张或举止不当,都会被称为“猢狲出把戏”。

它与“出洋相”的意思似乎有点不完全一样,“出洋相”多少有点意外翻车的意思,“猢狲出把戏”完全是主动献丑。

所以,有时朋友聚会,要求某人表演一个小节目,他会自谦地说,我只好出出洋相了。

而决不会讲,那我就“猢狲出把戏”了。

说起来,上海话里,除了“猢狲出把戏”,带“猢狲”的俚语也大多没啥好的意思。

比如,“小猢狲”、“老猢狲”,都不会用来指称正常的小孩和大人。

至于“猢狲精”,老早多指人瘦,后来也指人精怪。“寿头猢狲”是戆,“油煎猢狲”是老得烧不酥,也就是无可救药的意思。

“青肚皮猢狲”好像是指前讲后忘记的朋友。

“猢狲屁股”是指坐不定立不定,脚头散的朋友。

“猢狲勿赅宝”,则是囥不牢好东西。有时也有点“脱底棺材”、“叫花子不留隔夜食”的意思。

还有一句,叫“脱忒链条的猢狲”。

对猢狲来讲,链条就相当于规矩。“脱忒链条”,那就是不讲规矩了,胡作非为了。

随着街头猢狲出把戏的绝迹,“猢狲出把戏”这句老上海话也渐渐被弃用。

但是,作为一种现象,那种类似“猢狲出把戏”的言行夸张或举止不当的现象,却从来没在生活中绝迹。

生活中只要有舞台,有把戏,就一定会有“猢狲”。

猢狲反正没有什么底线,让伊做啥就做啥,只要讨得到铜钿。

猢狲讨铜钿的时候,那眼神,你一看就懂。

无非是:是主人叫我来的,请你配合。

注意,猢狲只有在它表演、在出把戏的时候,才被允许“脱忒链条”。

一旦表演结束,主人马上就把链条套在了它脖子上。

尽管如此,很多猢狲还是乐此不疲的。

所以,我们还有得看了呢。

“哐!哐!哐!看猢狲出把戏啰!猢狲屁股翘高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风物志|香尘: 猢狲出把戏
一段蛮正宗的上海对话
苏州话里的猢狲
Monkey business 猢狲把戏
啥叫啥“脱忒链条嗰猢狲”?
“侬只棺材”也可以用来发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