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北股王江湖之路:7000元南下炒股 牛市创富2亿|炒股|股王|牛市
资料图

  记者 郑川

  股市虽凶险,却从来不缺传奇。王海川算是其一。

  6月中旬,武汉海川泽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王海川出任董事长。这是到目前为止,在汉成立的第四家阳光私募公司。同月,海川泽福第一期产品开始发售,6月27日,“粤财信托·海川1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查询信托产品)”宣告成立,共募集资金5000万元。

  时光回溯到22年前,王海川怀揣7000元人民币从武汉独闯深圳炒股,很快赚得百万身家,但因透支操作被打爆仓,一度流落深圳街头,靠为证券公司扫地度日。

  靠着炒股的天赋,他东山再起,靠替人炒股提成赚到第二个100万元。其后,资金如滚雪球般不断放大,2008年初离开股市时,他账户上的资金已超过2亿元。十六年间,资产增值3万多倍!在湖北,他也由此赢得了“股王”的名号。

  重出江湖何种考虑?自称从未错过历史性大机会的王海川说,市场底部已现,下半年将是布局的良机。

  炒股的心态需要很多年才能修炼得来。我遇到了亏损,也会心痛,但看开了,从长远想,也就好了。

  为什么会成功?兴趣、执着、刻苦,外加一些悟性和运气。我每天早上不到7点就起床,研究最新动态和相关政策。到了晚上,研究股票到零点之后是常有的事。

  炒股的“绝技”是,选择好的公司,买入并持有,直到基本面发生变化。我选银行股的理由就是“基本面好,能打折买入”。

  几次大行情我之所以没有错过,感觉来自多年的积累。如何积累?有时离市场远一点,看市场会更清楚。离得近了,反而容易陷进去出不来。

  辞职追梦

  怀揣7000元南下炒股

  尽管如今坐拥亿万身家,但王海川总忘不了当初出走深圳时的窘迫。

  “我骨子里是个不安分的人,人生只有一次,我无法想像一辈子呆在一个单位里,日复一日地等待老去。”22年前,因不甘心“一眼就能看到退休时的样子”,不满23岁的王海川辞去公职下海。起初,他做过电器生意,但因经验不足,很快亏损。最后,他决定到改革的前沿阵地深圳闯荡。

  此前,他在办公室看报纸时,经常留意股市方面的报道。尽管当时的武汉,证券营业部很少,但他觉得这个东西“很有意思,变幻莫测,但前景无限”。一段时间后,他打定主意:到深圳炒股。

  王海川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他挤上了南下的火车,怀揣着多年积攒的7000元人民币,“有些不知深浅”。

  支撑着他的,是改变命运的梦想。“当时,深圳就像是一个通往天堂的站台,命运改变将由此开始。”他轻吸一口烟,看着明灭不定的烟头,思绪又回到了年轻莽撞的岁月。

  到深圳后,他直奔当时的证券一条街——振华路。“那里离深交所不远,外地股民大多聚集于此,都是想在股市淘金的,其中多是逐梦的年轻人。”

  彼时,沪深交易所刚刚成立,一切显得新鲜而疯狂。王海川住进了10元钱一晚的廉价旅馆,开始在股市追涨杀跌,炒作“老八股”。天赋加上机遇,当年底,他账户上的数字已变成了3万多元。“看着这一战绩,我的信心更强了,欲望也在膨胀,并开始了新的尝试。”

  后来,他进军国债期货,斩获不小。回想起那段光辉历程,王海川忍不住笑出声来:“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满脑子都是股票。刻苦努力,加上幸运之神的垂青,账上的资金在不断增加。”

  欲望膨胀

  爆仓破产扫地谋生

  1995年,王海川账面上的资金变成了30万元。“其实,当时在我身边,身家几十万、上百万的股民大有人在,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王海川再次点燃一支烟,“这反而更让我的欲望膨胀了。此时,风险也就不期而至。”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当账户资产达到100万的时候,王海川开始“还债”了。

  当时,券商面向大户推出了一个透支炒股的方式。比如,账户资产达到100万时,可从券商借出100万甚至更多的资金用来炒股,就是现在的融资操作。只不过,当时并不合规。这种以小博大的模式,其实就是一把双刃剑,赚钱时能放大盈利,如果亏损,则可能血本无归,资金化为零,这在业内被称为“爆仓”。“那时年轻,过于自信,也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我开始透支炒股,很快爆仓。”他表情严肃地说,一夜之间,我从百万富翁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人。

  人生就像过山车,从高处重重跌下后,很长一段时间,王海川仍无法面对现实。“坚持还是放弃?”每天,他都在问自己。

  同样在一个夏日的晚上,王海川睡在小旅馆的露台上,身下只有一张凉席,抬头看着满天的星星,他突然发现,除了炒股,自己再难找到能提得起兴趣去做的事,“换句话说,除了炒股,我不愿做任何事,也不会做任何事。”直到今天,他仍然这样评价自己。

  那晚,王海川突然有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快感。他跑到楼下,洗了一个冷水澡,多日的迷茫、焦虑、沮丧和劳顿都一扫而光。“找到了人生的定位,我突然觉得轻松了许多。”他突然用力挥动着手臂,异常坚定地说。

  第二天,他在住所附近找到一家营业部,主动帮人打扫卫生、整理报栏,只为有机会接触股市和投资大户。那段时间,手头拮据的他每天只靠两张烙饼填肚子。但因有股市相伴,他并未感到特别凄凉。

  公司调研

  躲过银广夏陷阱

  一段时间后,王海川开始小心向大户分析股市走势,并推荐个股。几个月时间里,几次重大的拐点都被他言中,并且,他推荐的股票中竟跑出了几匹大黑马。后来,营业部有几名大户主动找到他,请他代为操盘,并允诺:每月利润的两成,就是他的酬劳。

  就这样,他手里又有资金炒股了。经验、积累、运气,慢慢地,到1996年时,他收获了人生的第二个100万元。“磨难,也是一笔财富。”王海川告诉记者,那段经历,让他克服了往日的浮躁,也更坚定了他在投资路上走下去的勇气和决心。

  手里再次有了百万资金时,王海川觉得沉甸甸的。他决定回到武汉,将资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在二级市场,另一部分炒汉柜。

  1996年年底,他在汉柜上购买的武汉石油及武汉塑料(13.07,0.15,1.16%)相继上市,经过多次滚动操作,他在这两只股票上的收益超过了10倍。此后,他学习巴菲特,开始实地考察上市公司,并迷上了价值投资。“从追涨杀跌的短线,到注重价值投资的中长线,是个质的飞跃。”王海川说,从国内外的股市历史看,没有人能只靠纯技术性的短线操作做强做大,如果想在这个市场中生存并不断壮大,价值投资才是“敲门砖”。

  此后,去上市公司调研,成了他的大部分工作内容。这一做法,虽然没有让他的资产快速增值,却让他避免了大灾难。就因为实地调研,他在银广夏上躲过了一劫。

  2001年,他去银广夏公司所在地宁夏进行考察。从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公司领导也显得信心满满。“从银广夏公司财务报表上发现,其4亿多的利润90%来自子公司天津广夏,于是我们直奔天津。”谈起当初的情景,王海川记忆犹新。

  但在天津广夏,他们的调研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天津广夏拒绝进入,而在厂区外又看不到产销两旺的景象。怎么办?他突发奇想:去查天津广夏公司的电话费和水电费。

  这一招数,让他终于看到了银广夏的造假嫌疑:该公司每月的电话费和水电费都非常低,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比例。

  几乎是毫不犹豫地,他抛空了银广夏的全部仓位。“当时,账户上有800多万元,全仓持有银广夏,如果不是调研发现得及时,结果将是一场灾难。”他非常庆幸当初的抉择。

  在他抛出两个月后,《财经》杂志刊文“银广夏陷阱”,其造假黑幕曝光。当年9月10日开始,银广夏股价从30元以上的高位,连续15个跌停板,一路跌至最低的5.81元方才稍稍企稳。次年初,甚至探至2.12元。许多公募基金深陷其中。

  尽管避免了第二次血本无归的惨剧,但从中,他也看到了“当时的市场已是险象环生,真假难辨”。此后,他撤离了大部分资金,只留下10%的资金在股市操作。

  激流勇退

  市场上满眼都是泡沫

  王海川重新回到股市,已是五年之后的2006年4月。

  当时,上证综指还在1300多点,但距2005年998点启动时,已涨了30%。“当时确认大行情真的来了,才敢大胆介入。”王海川说,人民币升值、股改、经济持续向好等等,这些掀起大行情的基本条件都已经具备了。

  那一年,他投入1000多万元再次进入股市。四五月间,他以4元多的价格买进几十万股南京高科(9.91,0.20,2.06%),又在12元追加买入,最后在40元全数抛出。另外,他还买入驰宏锌锗(9.47,0.26,2.82%),赚了一倍多。而这些,都是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的操作。

  那一轮的大牛市,让他的账户资产疯涨。6元多的价位半仓介入宝新能源(4.87,0.10,2.10%),“10送10”后,在23-25元的价位才出了货。看到行情涨个没完,他还将别墅等物业全部抵押贷款900万元,买入鑫富药业(7.99,0.00,0.00%)时的价位是10元多,最后涨到60元才卖出。

  据王海川提供的资料,截至200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他的证券账户资产已达2.3亿。这是他1991年进入深圳时7000元的3万多倍!

  2008年初,他全仓退出,当时沪指还在5400多点的高位。之后,市场“飞流直下”,上证综指从最高的6124点一直跌到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方才止跌。“因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品种,满眼都是泡沫。”谈及当时退出时的理由,王海川如是表述。

  再战江湖

  誓做私募界领军人

  从股市退出后,王海川休息了一段时间,但时刻关注股市,并开始涉足其他的长线金融投资。

  而在股市投资方面,近几年来,他每年也会做一波,只不过都是小仓位参与。如2011年,他炒作参股金融概念股,在华茂股份(4.54,0.11,2.48%)上大赚60%;2012年,10多元的价位建仓广州药业(35.03,0.38,1.10%)100多万股,30元左右卖出。

  真正满仓操作,还是在去年年底。去年下半年开始,在5元多的价位逐步介入民生银行(8.64,0.22,2.61%),在7元多的价位加仓,同时进行了融资操作和滚动操作,重仓数百万股。今年3月份后,在10元以上逐步退出。与此同时,在浦发银行(8.14,0.19,2.39%)上也采取了同样的操作,仓位各半。总体算下来,大赚150%,盈利数千万元。

  为何敢满仓银行股?王海川的理由其实很简单,他认为,浦发银行、交通银行(3.85,0.06,1.58%)等银行股相继跌破净资产,是市场夸大了银行股的风险,是一种“错杀”。“其实,中国的银行业依然健康,中国人口基数大,近年来,经济增速虽有下滑趋势,但总体看来,相对于国外仍是高速发展的。同时监管也较严,一些问题如呆坏账、表外资产等等,完全可以在发展中解决。总体来说,银行业风险可控,成长性良好。”

  王海川还透露,经过此前下跌后,他自己的个人仓位又满仓持有银行股,“跌至1849点时,我还在加仓。市场的恐慌性错杀,不会持续太久。”

  对于刚刚成立的阳光私募,王海川表示,其实,前几年就准备成立阳光私募,只是当时指数还在高位,感觉时机不成熟。而眼下,上证综指在2000点左右徘徊,市场估值跌到历史底部区,机会正扑面而来。此外,一些朋友一直委托自己炒股,但因精力有限,多个账户不利于规范化操作,成立阳光私募,则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最大的理想是做成管理100多亿元资金的阳光私募公司,年复合收益率达到30%-50%,在全国排名靠前,最后成功上市。”他说,国内做得好的阳光私募,近三年的成绩是每年30%左右,三年翻一番。而自己从去年12月到今年2月份就翻了一番多,这给了他信心。“公司的第一期产品海川1号,仅一周时间就募集完毕,成立两周内就完成了建仓。目前,正在准备第二期产品的发售。”他还透露,第一期产品主要出击新兴产业个股,重点是医疗板块。“通过研究世界各主要股市的发展史发现,能穿越牛熊的股票,一般涉及医疗、健康等大消费概念。大牛股中,有六成出自医疗板块,如美国的辉瑞公司,最高甚至涨了数千倍。同时,中国逐步进入老年化社会后,对医药也有刚性需求。”

  王海川告诉记者:“我们公司的目标是每年赢利达到30%-50%,能管理100亿元以上的资产,并成功上市。”作为海川泽福公司的负责人和基金管理人,王海川信心满满地表示“要扎根武汉,跻身全国私募界前列。”

  去年底,王海川满仓持有的银行股全面爆发,通过滚动操作加上融资,大赚150%,盈利数千万元。巧合的是,昔日叱咤风云的“公募一哥”王亚伟也是在同一时间重整旗鼓,进入阳光私募界。业内有分析称,这或意味着阳光私募的历史性机会已然来临。

  ■对话

  “海纳百川”方可成功

  记者:王海川好像不是你的本名。

  海川:确实不是,但我很喜欢这个名字,主要是海纳百川的意思,这应该是炒股人的追求,也是成功的基本条件。因此,我也用这一名字注册了阳光私募公司。

  银行股能穿越牛熊

  记者:你为何钟情银行股?

  海川:市场上把银行股归类为周期性板块,认为经济处于下行周期,银行股没戏。但我不这样认为。银行就好比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心脏,为各经济体“供血”,也能穿越牛熊,不属周期性板块。此外,市场跌向1849点时,浦发银行7元多的价位,与其10元多的每股净资产相比,就像7折买了个便宜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净资产会更高,那么,折扣率也会更低。国家经济仍会健康发展,有何道理不敢大胆买入呢?

  崇尚巴菲特的价值投资

  记者:你的价值投资,在走巴菲特的路线?

  海川:是的,我崇尚巴菲特的“在别人恐惧时要贪婪,在别人贪婪时要恐惧”的理念。正是基于这一思路,我认为,市场已进入了底部区域,向下空间不大。如果发生“黑天鹅”等突发利空事件,上证综指或会跌至1600点甚至更低。但从总体上看,这种暴跌只是短暂的,不应是常态。目前可大胆建仓。

  创业板会产生伟大公司

  记者:今年来,与大盘持续下挫相反,创业板指数却在屡创新高。这是为何?

  海川:这也是新经济背景下的必然结果,相信轻资产类品种的上涨还会继续,如果短期出现回撤,也是为了后市更好地上涨。在未来,创业板中一定会产生伟大的公司,但同时,大多数企业也必将被淘汰。这也是美国创业板——那斯达克市场给我们的启示。

  不看好传统产业

  记者:你是如何选股的?

  海川:以价值投资为主,关注公司的成长性,即行业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目前处在产业转型阶段,新能源、节能环保、页岩气、生物质能发电、TMT、大数据、移动支付等都属未来的投资热点。长远看,这些行业均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不看好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但银行除外。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行业虽业绩在持续攀升,但因受宏观调控打压,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投资者也不应参与。

  短线赚不到大钱

  记者:如何看短线和长线操作?

  海川:资金量小时,每天追逐热点是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但实践证明,短线难以稳健获利。事实上,纯靠短线炒作赚大钱的例子也极少。而价值投资着眼于中长线,投资者找到合适的品种后,大胆介入,长期持有,获利会很丰厚。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北“股王”炒股22年跃居富豪榜, 竟靠这一战法,不得不佩
湖北股王:从7000元到2亿的股海传奇
牛市现象与感觉——兼谈本周经济与股市
中国股市要真正走出牛市,银行股必须要走牛,你怎么看?
全球牛市忽然降临!
论即将到来的牛市(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