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蓟镇边墙建造时间刍议

两个不同的政权,在相邻的疆界之间建造长城进行防御,这在以冷兵器为武器的中国历史上,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远在战国时期,与匈奴相邻的秦赵燕三国,就已经开始修筑长城。“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赵武灵王“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史记.匈奴列传》)秦并六国,派蒙恬率三十万士卒“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史记.蒙恬列传》)南北朝时,北魏和北齐也曾先后修筑长城。这些长城,都是建造在国家疆域的边界,以防御其他部族或国家的入侵。

明朝建国初期,太祖朱元璋为了防御元朝残余势力的南侵,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九月,在北部设置大宁都指挥使司,“治大宁卫”,领大宁左卫、大宁右卫、大宁中卫、大宁前卫、大宁后卫、兴州中护卫等卫,统辖今河北平泉、辽宁朝阳和内蒙古赤峰一带的广大地区。(《明史》卷四十 地理志一)次年,又把大宁都指挥使司更名为北平行都指挥使司。

据《明史》载,大宁卫,“南有土河,东南有大碱场,东北有惠和县,又有武平县,东有和众县。元俱属大宁路,洪武中废。”(《明史.地理志一》)此处所提到的几处地名中,惠和县,辽置,明初废,今河北省凌源县北三百四十里敖汉旗境,地名博罗科,有废城,即其地;大定县,也曾叫长兴县。元置,在今宁城县大明城;武平县,今敖汉旗白塔乡武安州城;和众县,元代属大宁路,明太祖年间为营州卫地,在今辽宁省凌源境内。

不仅设置大宁都指挥使司,为了加强对北部边境的防护,朱元璋还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分封自己的第十七子朱权为宁王,镇守东至辽东,西接宣府的广大北疆地区。二十六年,朱权就藩大宁。“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朱元璋之所以封朱权于此,有借重藩以卫腹心之意。事实证明朱权其人,确实也能担负此重任。就藩以后,“权数会诸王出塞,以善谋称。”(《明史.诸王传二》)

从《明史》的这些记叙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朝在建国之初,北部疆界已经到达辽宁朝阳、内蒙古赤峰一带,南距明代所筑长城达数百里之遥。而明朝长城却建在今天的河北省北部承德市与唐山市交界处。对此,人们不能不发出这样的疑问,明王朝为何要在修筑长城时,弃数百里土地于不顾,而将自己的属地置于长城保护之外?

其实,要追溯其中原因,还需考证明代长城的修筑时间,以及在洪武以后,明王朝究竟发生了哪些事情。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崩。此前,太子朱标已于洪武二十五年四月逝去。朱元璋死,只得以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太祖生前封诸子为藩王,“以藩屏帝室”。不料事与愿违,一些势力强大的藩王,不但不肯护卫皇室,反而对天子大宝生出觊觎之心。建文帝遂将周王朱橚召至京师,废为庶人。其他如“湘、代、齐、岷皆以罪废。”燕王朱棣,“内自危,佯狂称疾。”(《明史.卷五 成祖一》)并在僧人姚广孝的鼓动下,以“靖难”、“清君侧”为名,从北平出兵,与自己的侄子建文皇帝朱允炇争夺皇位。

为了利用宁王手下的精兵,也为了防止宁王阻断其后路,这场战争开始之前,朱棣便用计谋挟持自己的弟弟宁王朱权,将其诱迫到北平,“王府妃妾世子皆随入松亭关,归北平,大宁城为空。”“权入燕军,时时为燕王草檄。燕王谓权,事成当中分天下”。朱棣以此为诱饵,来引诱宁王朱权为他夺取江山卖力。(《明史》卷一百十七 诸王传二)

不仅如此,为了得到蒙古朵颜、福余、泰宁三卫兵力的支持,以扩大自己“靖难”实力,朱棣竟然将太祖时所立的大宁卫所辖辽阔地域,捐弃给蒙古朵颜、福余、泰宁三卫。

本来,这些部落在太祖时已经归属内陆,“高皇帝有天下,〔元〕东蕃辽王、惠宁王、朵颜元帅府相率乞内附。”后置宁王以镇守此地。此后,三卫之地屡受蒙古鞑靼部落袭扰。“洪武二十二年,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指挥使司,俾其头目各自领其众,以为声援。”这三卫的属地,分别如下:“自大宁前抵喜峰口,近宣府,曰朵颜;自锦〔州〕、义〔州〕历广宁至辽河,曰泰宁;自黄泥洼逾沈阳、铁岭至开原,曰福余。”燕王起兵时,不但利用三卫胁迫了宁王,还选择三卫的精兵三千人协助南下靖难作战。“天下既定,徙宁王南昌,徙行都司于保定,遂尽割大宁地畀三卫,以偿前劳。”(《明史.卷三百二十八》)从此,大宁卫及朵颜、福余、泰宁三卫的广大地区,逐渐脱离了明王朝的统治,在《明史》中,三卫也被列入了《外国传》。

朱棣的这一作法,虽然获得了“靖难之变”得胜的眼前利益,却使得明王朝的北部防线由河北平泉、内蒙古赤峰、辽宁朝阳一带,南移数百里,迁移到今天的长城一线。整个明朝二百余年间,始终都在品尝着朱棣种下的苦果,不断遭受蒙古各游牧部落的侵袭。

明成祖永乐元年,更将大宁都指挥使司从北平迁至保定,也就使得居庸关及遵化、迁安、山海关一线,由原来的明朝腹地,变成了战略前沿。同时由于明朝战略防御地带的南迁,遵化、迁安,也由唐、元时期的边鄙小县,一跃而成为重要的边境要地。

了解了以上事实,基本上也就可以看出,明代边墙的创建时间,应该是在明成祖朱棣称帝以后。解决了这个问题,以上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兴国将军网》上,有一篇《曾从政堪择长城》的文章。其中写道:曾从政参与了明长陵的选址。而后在永乐十一年夏,朝廷“派庶吉士王英率兵六百,护送他沿故长城相度,选择合适位置修建军事要塞。曾从政餐风露宿,跋涉六年,经过辽宁、内蒙、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六省,沿长城择定了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山西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等九镇基址。”这条史料,出于明风水大师廖均卿所撰的《均卿太翁钦奉行取插卜皇陵及行程回奏实录》。

也许会有人认为此为私家记叙,不足为据。但是在一些其他官方或私人记载中,对于曾从政和廖均卿参与徐皇后陵选址一事,也有记载。

明人凌迪知记载:“廖均卿,江西人,精地理。成祖择寿陵久不得吉壤,永乐七年礼部尚书赵羾以均卿至昌平县,遍阅诸山,得县东黄土山最吉。成祖即日临视,定议封为天寿山。授均卿官。” (《万姓统谱》卷一百三)明郑以伟《奉命恭祭天寿山记》、清徐乾学《读礼通考》、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姚之骃《元明事类钞》及《江西通志》等书,都有相同记载。

关于曾从政卜选长陵一事,明人俞汝楫载:“永乐十一年营建长陵陵功……复论初卜吉之功,升知县王侃州同知,赏彩币三表里、钞二百锭;升给事中马文素太常寺博士;阴阳训术曾从政、阴阳人刘玉渊,皆钦天监漏刻博士,食禄不视事。”(明俞汝楫《礼部志稿》卷九十三》)

以上各书,可证廖均卿、曾从政二人参与选陵址一事不诬,则曾从政奉命卜选长城基址之事亦属可信。

明朝北部边防,有九边之称,蓟镇仅为其中之一。其范围起初东起辽东镇,西至慕田峪。

明蓟镇长城到底是始建于何时呢?从史料上来推测,肇建时间肯定晚于明成祖登基之时,甚至当在明永乐五年以后。

许多长城研究专家和长城爱好者发现,明十三陵之北,“黄花镇边墙向西行于龙泉峪西山顶敌台处嘎然而止。沿山脉向西南几十里至于石佛寺,边墙再起。以空心敌台‘川字一号’为标志,向西北经八达岭通往横岭、镇边城方向。”按山势走向,在龙泉峪与石佛寺之间,竟然曲折蜿蜒有90华里山体上无城墙,并且沿线没有长城被拆除的遗痕,可证此处绝对不曾修过长城。据洪峰先生考证,之所以在这段地方出现长城缺口,是因为“陵寝重地,祖山严禁,风气关乎国运兴衰,修筑墙墩,不便宜作。”(2007.7.13《洪峰的博客》)对于此说,笔者十分赞同。此种情况,在清东陵也存在,但不同的是,清东陵是长城修筑在先,陵寝建造在后,为了保证风水龙脉的通畅,清朝拆毁了东起马兰关口西侧第二座墩台,西至龙洞峪口以西第二座墩台之间长达十余公里的长城墙体。此事不但有文献记载,并且在这段空间内,仍留有长城遗迹。而明陵则是陵寝建造在先,或已经预知陵寝将在此修建,所以留出风水龙脉之通路。昌平明长陵选定吉址是在永乐五年(1407年)闰四月,七年开始修建,十一年二月陵成。由此可知,明长城的修筑,肯定晚于朱棣长陵选址时间,即明永乐五年闰四月。

在《明实录》中,有如下记载:“洪武六年,命大将军徐达等备山西、北平边……从淮安侯华云龙言,自永平、蓟州、密云迤西二千余里,关隘百二十又九,皆置戍守”洪武十九年,北平都司上奏请求设卫置校卒守卫关口之事,且所涉及的,都是今天所存的明长城所及之处:东起一片石,中经董家口、潘家口、马兰峪等,西迄金水口,“凡二百余处,宜以各卫校卒守其地。”(《明实录.太祖实录》卷一四八) 

有人根据以上记载,得出蓟镇长城始修于明初的结论,这是不准确的。其实在以上记载中,提到的都是一些独立的关口,且只请设兵戍守,并未提到修筑边墙。

结合史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蓟镇长城的一些重要关隘,始建于洪武年间。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徐达……修永宁、界岭等三十二关。”(《永平府志》);

二.蓟镇长城大部分的墙体,始建于明景泰和弘治年间。

景泰元年(1450年),邹来学巡抚顺天,经营缮治喜峰、董家、罗文等关城,“城之外为濠,濠之外为墙,山之峻者削之为壁,谿峪蹊径凡人迹可通者尽筑焉。盖东西千余里间,营垒相望,高深地壮,足以经久,诚所谓金城汤池固也。”戊午〔弘治十一年〕洪钟 “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等府兼整饬蓟州诸边备,时朵颜势日猖獗,公以边备积弛,乃建议增筑边墙,自山海关、界岭口西北至密云、古北口、黄花镇,直抵居庸,延亘千余里,缮复城堡三百七十。”(明王守仁《王文成全书》卷二十五)嘉靖年间,也曾对边墙进行修筑(《明史》卷一百九十九王邦瑞传)。这几次对于边墙的修筑,是对于蓟镇不同位置边墙的始建;

三.蓟镇长城的大规模修缮和完善,是在隆庆和万历时期,即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

《明史·戚继光列传》载:“自嘉靖以来,边墙虽修,墩台未建。继光巡行塞上,议建敌台。略言:“蓟镇边垣,延袤二千里,一瑕则百坚皆瑕。比来岁修岁圮,徒费无益。请跨墙为台,睥睨四达。”明谢肇淛:“近时戚将军筑蓟镇边墙,不僇〔戮〕一人,期月而功成。” (《五杂俎·地部二》)戚继光筑蓟镇长城,并不是始建,而是修葺,主要是增筑了大量的墩台,当然也有对于部分边墙的始建。虽然其工程量浩大,但是由于指挥得当,所以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明朝的蓟镇长城,与明朝的其他各段长城一样,是由曾从政于永乐十一年夏以后开始,经过6年跋涉,才选定的基址。除各关的隘口外,它的主要墙体始建,晚于其他各镇,尤其晚于延绥镇、宁夏、固原、甘肃诸镇始建时间,并且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建成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体的时间,应该是始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终于万历十年(1582年),时间长达132年。

作者:晏子有

摄影:王亭贯

地点:遵化大石峪、罗文峪、沙坡峪、大安口等处长城

作者:晏子有,1957年生人,先后任中学教导主任、遵化市文物管理所所长职务,职称为文物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愚者昏语||为何洪武年间不设慕田峪关?慕田峪长城真是徐达所建吗?
靖难功臣录
靖难功臣录-明-佚名
靖難功臣錄
明朝皇帝主动实施天子守国门?不,朕是被靖难之役后遗症逼迫的
燕王朱棣抢走宁王朱权的精锐之师,兵力大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