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遵化古城建筑拾锦

遵化城池及内外附属建筑物,都曾经辉煌于世,建筑形式不一。古老的祠堂,缥缈的寺观庙宇,都标志着遵化历史的悠久。但因岁月变迁,社会更替,迄今已无幸存,查阅有关史料,据不完全统计清代前就存有寺观4处、庙宇32处、庵10处、祠11处、阁3处、坊44处、坛3处、堂5处。

寺:

广慧寺:寺址在孔庙东侧,原为一小庙。明宣德间,总镇太监刘通予以扩大,由宣宗题额“广慧宏敞”,成为诸寺之冠,俗称“大寺”。正德七年(1512年),僧静永募修。后为“祝● ”之所。清代供奉龙亭,后屡经募修,渐圮后,将龙亭移至关帝庙。光绪十年(1884年),本县人王玉生舍身自残肢体募修。民国十七年(1928年),被奉军第四十七军捣毁神像,以后成为初级模范小学校址。

 观音寺:寺址在县城内东南角,建年无考。清道光年间重修过,后被八国联军毁坏。

内供观世音佛像。唐太宗李世民避“世”字而称观世音为“观音”。与大势至菩萨同侍阿弥陀如来,执行教化世人。声望超出佛祖释迦牟尼。唐代以前,随大乘佛教传入中国。被称为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神灵。后来由男变女相演变成了30多种。每年的农历二十九日为诞生日,加以祭祀。

东觉寺:寺址在县城东关,其它无可考。

九天观:观址在城北3华里处(今贸易城北)。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遵化人张明经创建。是道教祭祀雷神的庙宇。

庙:

关帝庙:城内城外有5座,一在城内西侧,旧州判署旁(今老一中院内),原为明巡抚的射圃,建年无考,万历年间重修,闹义和团时设坛所,后被人拆毁一空;一座在县城西南;一座在南门瓮城内;一座在今东风剧场南;一座在城外东北教军场。

庙内供奉的是汉寿亭侯关羽,也是民间所说的“汉朝忠义无双士,千古英雄第一人”的关公。他那忠于正统君主的思想、豪爽的义气、绝伦的勇武、坚贞的操守让后人景仰,所以关帝庙的香火最旺。

城隍庙:庙址在城内(今市幼儿园院内),明洪武二年(1369年)封县城隍神为“显佑伯”,永乐二年(1404年),主簿郭胜祖重建。明清两朝曾多次修葺,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奉军第四十七军将神像等捣毁。

城隍是守护城池之神,又被看作是管理阴间的地方长官。最早见于文字的是《易经》中“城复于隍”。城隍之祭始于尧《周礼》,又有除夕祭八神之习,其中之七是水(即隍)庸(即城),由此演化为城隍。城隍之祀,正式起于六朝,唐以后的祭祀逐渐多了起来。

武成王庙:庙址在城隍庙东武学街,旧太仆寺行台。明隆庆五年(1571年)立武学于城内西北侧,此庙由戚继光总兵等改建,后移像于文庙中的明伦堂。

刘猛将军庙:庙址在武学街,武成王庙偏东。

火神庙:庙址在城内西北角(今一实小附近),建年无考。明清时几经加修,1928年奉军第四十七军将神像捣毁,后曾改为老第五中学的饭厅。

龙王庙:县城内外共有4座:一在城内西北角,建年无考,几经加修,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国联军毁坏;一在城外东南角;一在城外西北小河村;一在城西五里桥附近。

龙王,是宗教观念的产物,在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了“祥瑞”的象征。又传龙有降雨的神性,汉代时向土龙祈雨已为常事,唐以后的历代君主对龙都有册封,于是中原大地龙王的庙祠广为修建。

马神庙:庙址在城西门瓮城遵化驿旁,明嘉靖中期建,后多次重修。

雹神庙:庙址在城西五里桥头,每月农历五月五日祭祀。

狱神庙:庙址在县府西大狱内。

山神庙:庙址在县城北门外。

东岳庙:庙址在城东关,又称天齐庙,建年无考,知在明正德中期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毁于八国联军。

东岳庙指对东岳泰山的祭祀,对于泰山的信仰属于对地的信仰。古代人民的宗教观,多是对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崇拜。传说,历史上有72位帝君到泰山上封禅,象征着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因此,自战国至汉代始终把泰山视为君主成于天的封禅圣地。

三官庙:庙址在城北关和西关各有一座。

真武庙:又名真武阁,在城内北门西侧(今遵工宾馆西),建年无考,只知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重修。

文庙:在城内西南角(今市人民医院内),建年无考,只知金正隆三年(1518年),毁坏严重。大德五年(1301年)由遵化县尹卢●重修,解放后拆毁。

文昌庙:一在城内鼓楼旁;另一座在东北角城墙上。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州牧何崧泰复修。正殿祀文昌帝君,上级塑魁星像,东庑祀汉田畴,西庑祀明总兵戚继光。

公输庙:庙址在城内鼓楼西。

南极庙:庙址在县城南关外稍偏,建年无考,明万历中后期加修。

北极庙:庙址在城东北角乌龙泉北。

三义庙:庙址在鼓楼下偏东,内供三国蜀君刘备和结义兄弟关羽、张飞。

晏公庙:庙址在城内北十字街土地庙巷内,祀元代平浪侯晏戌仔。相传本县人汪之洙去浙江途中曾感神佑,特建此庙。

土地庙:在晏公庙西侧,规模较小。

送子娘娘庙:又称子孙庙,庙址在城内北水关东,清道光年间重修,神像被奉军第四十七军捣毁。

碧霞元君庙:庙址在城东关外。

财神庙:庙址在文庙东,由前准提庵改建。

药王庙:庙址在城东关,建年无考,明崇祯五年(1632年)永平府同知张慎行、知县刘开文捐修。药王,有史记载的就有十多个。最著名的是神农氏、伏羲氏、黄帝、扁鹊、华佗、孙思邈、丕彤、三韦氏、张仲景、保生大帝、眼光娘娘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载和传说流传至今。

庵:

白衣庵:

拈花庵:庵址在城内南十字街,清乾隆年间改建为义仓,又改建为南池别馆。

西方庵:庵址在南十字街。

准提庵:庵址在城内广慧寺西,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被奉军四十七军捣毁后,变成了乡公所。

甘露庵:庵址在县城西关,后改为初等小学校。

其它有还元庵、静业庵、无为庵、兴隆庵、静慧庵等均设在城内。

坊:

县城内原有坊楔共44处,主要包括护国保民、振扬威武、蓟东首邑、锁钥北门、贤关、育才、圣域、四骏、节义、敦化、滦海五龙、燕山三凤、甲第重光、地官上卿、天朝耳目、殿中执法、父子侍御、恩赐兰台、忠贞世笃、历朝伐阅、继世簪缨、范阳细柳等碑坊,弘扬遵化各朝各代的清官与名士的功绩。

堂:

观音堂:一在城南门内盐店胡同;二在南关;三在西关;四在西关北。

老君堂:在鼓楼西的公输子庙后,又名三教堂,后改建为女学讲堂。

阁:

大悲阁:在城内中心(今钟楼),榜额曰:“护国仁王佛坛”。高10寻,相传建自六朝,元至大元年(1308年)重修,明洪武、成化年间曾复修。明代诗人谢榛有《登遵化阁》诗。

尊经阁:在文庙内,自明代至清代多次修葺,清初已毁。

石佛阁:在城西门外,砖体,无墚柱,高与城堞齐。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邑人都文才重修。本县绅士史德培赋诗:

侈说金身现,争如石室藏。

俗尘消外障,佛界合西方。

窄不容僧榻,高犹及女墙。

磨砖如作镜,到顶仰园光。

坛:

社稷坛:在县城西北1公里处,中为坛,北向,东西2.5丈,南北如之,高3尺,4出阶各3级,绕以短墙,门旁植树,神主以木,为珠砂大字,一曰“遵化社之神”,另一曰“遵化稷之神”。均由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知县张杰重修,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知县林允文复修。

风云雷雨坛:在县城南1公里处,亦由张杰和林允文加修。

郡厉坛:在县城北1公里处,坛高2.5尺,阔2.5丈,南出阶3级,南向,立门额厉主凡二:遵化增内无祀鬼神,每年3祭。

祠:

吕祖祠:旧址在城内北十字街药王庙偏东。当时芊方灵异,香火甲于一县。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州牧张家本偕乡绅徐汝桐、高鸷倡捐创建,同治三年(1864年)住持道韩方立募修。

颂扬巡抚邹来学的“邹公祠”,旧址在城内西北角;纪念总兵官戚继光和巡抚陈道基、刘四科等的“崇报祠”(城西五里桥头);颂扬明代知县张舜命的“张公祠”(城西);知县王国祯的“王公祠”(东城外);由明知县李杜始建,清贾光前、州牧修礼捐修、陈以培重修祭祀15位著名官员的“名宦祠”(文庙内);知州陈以培、修礼、邑人贾光前、张德裕、张永涵修建的“乡贤祠”(文庙戟门右侧);“昭忠祠”(武学街);由知州贾圣桧、蔡封、何崧泰、陈以培修建的“忠义祠”(贡院街);“节孝祠”;由清代耆绅徐世坊所建的“徐氏宗祠”(鼓楼西街)。

【遵化文史总第210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宁阳县城古四街,挥之不去的乡愁
【图说武胜_62】失落的中心 庙坝上那些庙儿
18.《兖州府志》中的泗水祠祀
大名府部汇考八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二百三十一卷
普宁历史大事记 普宁百科 普宁市最大百科全书知识网站 - Powered by HDWik...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