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饮食行业的头名状元,遵化人于存做毛主席厨师

编者按:于存(1936-1990),男,汉族,河北遵化平安城镇平安城二村人。中共党员,全国001号特级厨师。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1965起为毛主席做厨师11年,毛主席晚年最欣赏和最信赖的厨师。

毛主席照片

1、遵化人于存拜师刻苦学习厨艺

于存家境贫寒,从小参军入伍,在部队当了炊事兵。解放后随部队来到北京,1954年到北京饭店工作,拜解放前给蒋介石做过饭,解放后给毛主席做过饭的四川菜大师罗国荣、范俊康为师,1957年初又拜给周恩来总理做过饭的淮扬菜大师王兰为师,经过三名大师的多年悉心指教和他的刻苦学艺,使他掌握了川菜的因料施艺,烹制技艺变化多端的方法。如他掌握了叉烧、酥、炸、浸、烘、熏、靠、煎、炒、爆、溜、滑、塌、贴、摊、烹、炝、烧、烩、煨、炖、烤、汆、煮、掸、蒸等20多种厨艺。又掌握了淮扬菜在烹调上擅长炖、蒸、烧、焖、炒的技法,菜肴咸甜适中,原汁原味,注重调汤的特点,使得他做的菜浓而不腻,滑嫩爽脆,淡而不薄,淸鲜软糯。他不但精通了四川菜、淮扬菜的烹调技术,还虚心跟谭家菜的掌门人彭长海,广东菜的大师张桥、康辉、李厚光等人学艺。

2、执行新的任务,给毛主席当厨师

从1959年起,于存开始到北戴河等处执行为首长做饭的任务,受到朱德、杨尚昆等领导人的好评。但给毛泽东做饭,于存毫无思想准备。1965年8月2日下午,饭店保卫科通知他去执行一个任务,要求1小时内带上洗漱用具到中南海勤政殿报到。勤政殿这个地方他并不陌生,因为他在这里搞过宴会筵席。可是从来没让他带洗漱用具呀?他心里纳闷,又不便多问。来到中南海之后,领导才正式告诉他是给毛泽东做饭。

毛主席和于存在武汉东湖宾馆合影

当青年厨师于存刚刚从北京饭店调到中南海时忐忑不安,生怕做不好,影响了主席的工作。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毛主席非但没有给他立下什么规矩、什么制度,甚至连他"让我先熟悉熟悉吧!"的要求也没有同意。毛主席十分爽快地说:"不要熟悉,一熟悉就一样了!"让他一来就上任,相信他"马到成功、旗开得胜"。毛泽东让于存完全按自己的方式做饭,聪明伶俐的于存解除了顾虑,放心大胆开始工作了。于存很快掌握和摸透了主席的生活饮食规律。

3、绰号“西哈努克亲王”

于存是毛泽东身边得心应手的人才。主席给他取了一个绰号:“西哈努克亲王”,这足以反映出他对于存的喜爱、信任。“西哈努克亲王"的绰号,是有政治意义的褒奖。当然,我国与柬埔寨的睦邻友好关系,在东南亚地区具有典型意义,是我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方针的典范。我们两国的睦邻友好,体现了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和独立自主的毛泽东外交思想。于存出色的工作,使领袖产生如此丰富而奇妙的联想,确实是出乎人们的意料。

4、在党的生日那天和主席合影

文化大革命之前毛主席畅游长江,于存就在毛主席身边游泳,当年人民日报发表的照片中就有于存的身影。于存说:那是1965年7月1日,我在武汉陪毛主席畅游长江,回到了东湖宾馆后,主席笑着对我说:小于,知道什么叫天、地、人合一呀?你只有在长江的激流中仰泳,水天一色,横卧江心,任他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才能体会得到其中的真谛。

于存看着今天毛主席心情很好,他也就放开了胆子:主席我能跟您照张相片吗?好哇,毛主席说完又笑了起来,随行的摄影师赶快端起相机,留下了这一珍贵的历史瞬间。看照片上,毛主席和于存都笑的那么开心畅快,这恐怕在中国餐饮界和毛主席照过相的人一定没有或也不多。

1965年7月1日毛泽东和工作人员在武汉东湖宾馆合影。工作人员前排从左至右为警卫王宇清、警卫孟进鸿、摄影师钱嗣杰、原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机要秘书徐业夫,后排从左至右为厨师于存、卫士李连庆、卫士周福明、生活管理员顾作良、护士长吴旭君。

5、和主席聊遵化的三条驴腿起家的合作化运动

1965年12月26日,毛泽东容光焕发,心情很好。这一天是他72岁生日。主席躺在床上一边休息一边看报。于存从他的房前经过,被主席叫进去一块聊聊天。“于师傅,你做的菜,我很喜欢吃。”毛泽东紧紧地握住我的手夸奖道。“为我做饭,没有什么规律,难为你了!”受到毛泽东的赞扬和慰问,我感到很幸福,也很感动。

主席微笑着问:"你是哪里人?"于存腼腆地回答道:"河北遵化县(已改为市)人。"主席又问:"你什么时候当上掌勺的?"于存看主席这么关心他,问得这么仔细,心里很激动。他刚要诉说一遍自己当厨师的历史,忽然又被主席给打住了,说:"你认不认识王国藩?"于师傅忙说:"认识认识,他不就是三条驴腿起家的合作化运动的带头人吗?"于存满脸天真的样子,把主席逗乐了。

6、给美国副总统掌勺

为国争光,这是毛泽东赋予于存的另一个崇高使命。1971年的一个夜晚,毛泽东把于存师傅叫到办公室,开门见山地对他说:“中美两国迟早要走到一块,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也快了。”于师傅听了心里很高兴,主席接着说:“我想派你去给来访的美国客人做饭,用你的精湛技艺替我好好招待他们,怎么样?”

几天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秘密来华访问,受到周恩来总理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友好接待。宴会上,于存奉命掌勺给客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不久,美国和我国恢复了外交往来。之后美国副总统罗杰斯来华访问,毛泽东仍然派于存前去主厨。于师傅不辱使命,再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罗杰斯离京前,在飞机上拍来一份电报,盛赞中方政府热情友好的招待,特别提到于师傅做的饭菜实在是太好了,非常感激!

7、在主席身边一干就是11年

过去,中办有个规定,在主席身边工作基本是3年一轮换。中办领导经常让于存给其他的领导人做饭,如朱德、周恩来、贺龙、杨尚昆等等。一次,他们把于存换成了他的师兄黄子云,但是,黄师傅做的饭菜不太合主席的饮食习惯。一天,他给主席做了一个清炖甲鱼,满以为主席一定喜欢。没有想到,主席一口也没吃就端了回去,而且一连好几天都没有食欲。有人悄悄地议论说:“主席是不是绝食了?”中办领导没办法,只得又把于师傅调回来。后来,于师傅告诉我们说:“我做的清炖甲鱼主席很爱吃。因为,我知道主席爱吃甲鱼爪,所以,我做甲鱼从来不剪鱼爪,而是把它们洗的干干净净,和鱼一起炖。”又说:“毛主席不吃淀粉调过的菜,也不吃味精,我就用高汤给他调配口味。结果他都很满意。”这样,于存在毛泽东身边一干就是11年,是以前任何一个厨师所没有过的履历。

8、一个闲不住的人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不幸病逝。于师傅闻讯失声痛哭,他含悲在毛主席遗体旁整整守候了三天三夜。人们都说他像害了一场大病,换了一个人似的。不久,于存离开中南海,回到了北京饭店。这时,他的心脏病经常发作,使他不得不提前退休,回到了妻儿们的身旁。然而,他依旧是个闲不住的人,每天要外出工作。他先后在北京远望楼餐厅、首都宾馆,宣武、海淀等多家餐厅主厨。同时,他还经常办班讲课授徒,培养年青的炊事员;和著名的营养专家于若木同志共同商讨如何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加强营养配餐的研制开发;如中央有一些临时性的紧急接待外宾的任务,他总是不讲待遇、不讲价钱地努力完成,随叫随到,认真做好每一顿饭。

1990年11月,前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访问,时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在首都宾馆设宴款待贵宾。于师傅当时抱病在家,仍应邀前来担任主厨。他给美国总统烹饪了一桌拿手好菜:清蒸鲥鱼、锅巴三鲜、爆炒小鸡等等。客人们称赞他的清蒸鲥鱼没有一根刺;锅巴又酥又嫩,味道可口。饭后,杨主席紧紧握住于存的手,夸奖说:“谢谢你,饭菜做得很好,很感谢!”尼克松说:“ΟK!ОΚ!今晚我和你们的国家主席杨尚昆吃了一顿很好的饭,谢谢!”说完,宾主合影留念。

9、给邓小平夫妇做饭

1982年,张家口举行军事演习。于存应邀出席观看表演,并为邓小平夫妇做饭。他为小平和卓琳同志做了一顿非常可口的饭菜,特别是他的白菜汤,清汤玉叶,洁净、透亮,味道别具一格。邓小平夫妇喝了非常满意,赞不绝口。

后记:于存积劳成疾,1990年在一次钓鱼回家的路上,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54岁。遵化人于存只是一个技艺高超的名厨,本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但他是饮食行业中的头名“状元”,是在毛主席的亲自培养教育下成オ的党的”十大”代表,是代表毛主席接待外国贵宾的国家级主厨,是毛主席晚年最倍赖的优秀厨师,是位平凡而充满非凡才干的品德高尚的栋梁之才!

编者:王亭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这个称呼从何时开始的?
毛主席逝世46周年,深切缅怀毛泽东主席。
毛主席珍贵照片
为毛泽东主席华诞120周年撰联 王连江
缅怀毛主席(外一首)悼念毛泽东主席[渔歌子]
《百廿八诞圣雄泽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