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看遵化农家女,如何在自己的土地上再现塞罕坝精神

作者:谷守荣

前段时间一直看中央台播放的连续剧《最美的青春》我偶尔看几集,其中的爱情故事对我感触不深,但对剧中人物冯程,覃雪梅,赵天山,于正来……等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热血上坝,无畏困难、抗严寒、斗风沙、育树苗、献青春,在塞罕坝创造一片林海的伟大创举,我是深有同感。说实话,对于造林的艰难,我是最有发言权的!


2001年,那年我33岁,儿子出生,公公说:“我这有两个孙子了(小叔子家老大是儿子)我这当爷爷的得给两个孙子留点事业,将来也念着爷爷的好”!有了这个承诺,又适逢机会,就承包了两片山场,都是荒山,面积小的那片有三十多亩,大的那片有二百多亩,于是我和弟妹就转正成了正式的女愚公了……

要说当初冯程,覃雪梅在塞罕坝造林难,是真的难,一点也不夸大其词,好歹他们只奉献自己的青春,不用自己投资还享受国家工资。而我们造林自负一切开支,剧中众多人物育苗难,用水难,我们跟剧中有很多相似之处,剧中众多人物演绎的不只是种树艰难,爱情曲折,生活艰辛,而我写出来的几篇连载却也能向读者朋友展示我们治理绿化荒山的决心毅力和坚持,我们微不足道的力量也为建设美丽家园做出一份贡献!所以我也就沾沾电视剧的名气给我的文章命名为《塞罕坝精神》您往下看了就知道我们的精神配得上这个名字!


我们承包的那大片山场,地名叫小黑峪,在经过栽树、种树、嫁接树、管理树、直到成长到现在的水果飘香核桃满枝的过程中,虽然没发生出什么爱情故事(也是没有那么鲜活的人物)但过程也是一波八折,坎坎坷坷,而我们姐妹也跟随树木一起成长了……

我们承包的山场的时候只有一片土质较好的地,有百余棵红果树,由于没人管理,山楂棵子(未经过嫁接的红果树)恣意生长,你们也许不知道,野生的山楂棵子树干枝条上均长有一公分左右的长刺,密密麻麻的,你想摸它都无从下手。

把这百余棵红果树拯救出来都无比艰难!难,也得干啊!知难而上就是如此吧!往后的日子里就跟这些丛生的荆棘打交道,镰刀,斧头,剪子,手锯,能用的工具都带着,哪个适合用,好用,能提高劳动效率就用那个,然后就是粗的用斧头砍,锯子锯,细一些的就用镰刀割,在一双手被扎了千疮百孔之后也总结出了一些小经验,就是修剪一些被老农称做“指根叉”的辅助工具,这种工具材料就地取材,就用镰刀柄粗细的山楂棵子,取枝头开叉,开叉部分也得有大拇指粗,叉端预留十五公分左右剪掉,手柄部分预留长度根据个人身高,以使用舒适方便为准。

操作上要领是左手拿着指根叉,用叉端用力叉住荆棘近跟端部分,右手用镰刀割或是斧头砍均可,整个过程不再用手直接触碰带刺的枝条。把这些山楂棵子全部放倒后再一点一点的运出来,放在边边坎坎,以不影响往后的红果树上下操作为准,然后再用大洋镐(一头是带刃,一头是尖)把这些山楂棵子根部刨出来,以防它下一年还泛滥成灾。把这些活做完之后就剩下枝条杂乱生长红果树了,再请林业技术员修剪树型。技术员一边干一边抱怨,这树咋长成这样啊,也忒不好干……

把这些都干完了,看着是一小片果树的样子了,可这还不足整个山场三十分之一,其余大面积都是荒山,杂草丛生,有的地方一人高,半人高,其中散落着一些瘦弱的小酸枣树,没有道路,想进去看看得一手拿着指根叉,一手拿着镰刀,否则不知那一步没注意“啊或是哎呀”就被热情的小酸枣树亲切的缠住,你得小心翼翼的拒绝(把扎进你衣服内的枣刺取出来)好客的没准还能头顶几颗红彤彤,酸溜溜的小酸枣等您采摘呢,采摘的时候你可得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不然还会有一种叫做“洋辣子”的生物与您稍许的触碰就会让您饱尝那种火辣辣的又痛又痒的感觉!

在你实在走不下去的时候,您找一处杂草略微稀疏之地检查一下自己的裤子,鞋袜,看看上面密麻麻移动着的暗红褐色扁扁的不知几条腿的小小的生物,农民给它取名叫“草蹩子”这个“蹩”字对不对我不能确定,凡正它腿多,正好这个字底下是个足字哎呀呀,赶快赶快往下划拉吧!摘吧!揪吧!不然等它悄悄地把小嘴吸进你的皮肉里,它直径一两毫米大小的身体会膨胀到大豆粒大小,里面吃的可都是你的鲜血啊!

这样的荒山,想把它变成果园,谈何容易啊!但是既然承包了,既然有把它治理成水果飘香的果园的理想那就干呗!对,这就开始干!

考虑到山地,里面都是石头,挖树埯栽树,没电没水没路,困难重重,分步走,第一步先利用现有的酸枣树资源,嫁接大枣树,有一棵算一棵,嫁接一棵树就多一棵树,积少成多,说干就干。不止请来技术人员嫁接,还得请人清理酸枣树周围环境,至少技术人员得能够蹲下操作啊!接下来的十多天我们是漫山遍野的找酸枣树,清理树周,嫁接大枣。

我是不管街坊邻居谁闲着我就把儿子塞给她,偷空骑车上山看看去,干几把,悄悄地看他们如何嫁接,公公看出我的心意,直接告诉我,“你不用学那么多,巧人是拙人的奴,会的越多越受累”“可咱们承包这么多荒山都找人干得多少工钱啊!”“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慢慢来,往后时间长着呢”我记得当时清理杂草的工人日工资十元,而嫁接枣树的技术人员日工资是五十元,中午还得管顿饭。我那时带着一岁的儿子,而弟妹正怀着几个月的身孕,就由弟妹每天给这些人做饭,因为路不好走,有时雨后骑车到半路过不去了,就不得不背着饭菜到山上,长途无轻载,可真是难着……

待续

附:塞罕坝精神

“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是现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于2010年6月在塞罕坝调研后,在原塞罕坝精神基础上凝练提升而成。

塞罕坝精神植根于塞罕坝140万亩的土地,源于成百上千名塞罕坝务林人的奉献奋斗,成长于塞罕坝日益辉煌的绿色事业之上,是几代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

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她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她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境内。历史上,这里就地域广袤,树木参天,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

清朝后期由于国力衰退,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大片的森林荡然无存。到解放前夕,塞罕坝由“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新中国成立后,林业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科学的规划设计,1962年2月,决定建立林业部直属的塞罕坝机械林场。确立了四项建场任务:(1)建成大片用材林基地,生产中、小径级用材;(2)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改变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3)研究积累高寒地区造林和育林的经验;(4)研究积累大型国营机械化林场经营管理的经验。

60年代的塞罕坝,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刚刚建场的塞罕坝,没有粮食,缺少房屋,交通闭塞,冬季大雪封山,人们便处于半封闭、半隔绝的状态;没有学校,没有医院,没有娱乐设施,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建设者们,除了简单的行李衣物,其他的几乎一无所有。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

如今,建场时营造的树苗,已经变成了浩瀚林海,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效益,造福着当地,泽被着京津,恩及着后世。塞罕坝效益包括塞罕坝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

作者:谷守荣

编辑:王亭贯

作者简介:

谷守荣,河北遵化人。正统的农民。曾是《河北农民报》通讯员,在《河北农民报》和《河北科技报》发表多篇作品。《别给自己留遗憾》《夫妻吵架别回娘家》还有农技含量挺高的《核桃嫩枝连环嫁接法》等,获得了读者的好评。

遵化文史,探寻历史遗迹,挖掘过去的辉煌,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公众号!

遵化文史,预约挖掘历史与传说、人物故事、企业和个人,宣传正能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篇小说连载六】蒙阴 / 吕蒙: 抗战题材中篇小说《蒜苗子》
昔日荒山岗变身致富花果山 河北经济日报·数字报
〖迁西夜话〗激情年代(3).大峪林场的建立与发展
经济日报(苹果修剪技术)
我的故事:摘酸枣的乐趣
塞罕坝·月亮山日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