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遵化市史家坨村,小村子里有“大庙”

作者:张瑞华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有我幼年的足印,几度山花开,几度潮水平,以往的幻境依然在梦中······”八十年代程琳的这首《故乡情》风靡大江南北,嘴里天天地唱也未懂其深意。因为那时不懂什么叫故乡。而今再次哼唱,才觉那歌词句句写出了游子的心声。

我的出生地在史家坨,这里距离遵化城市区大约十五华里。村子可谓又小又偏。离开家乡近三十年,小村的一景一物始终留在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庙”。孩童时家家日子艰难,吃饱穿暖才是主要的,不太关心“大庙”的由来。后来有意无意地听父亲讲起它,隐约知道这里曾经是寺庙。其实有关“大庙”的由来说法不一,遵化文史中这样描述:“在遵化兴旺寨乡史家坨村中部偏北一片不高的山岗之上,曾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古寺庙,这就是观音堂······观音堂有两个大殿,头一个大殿供奉观音三姐妹,第二个大殿供奉光脚的佛像,庙里有东西配殿,东西耳房,西耳房是五仙堂,供奉的是五仙。庙门前原有两座高大的古石碑,庙门前东南角有一座钟楼,大钟一人抱不过来,一人高,敲钟时声音洪亮,周围十里八村都能听到······上个世纪40年代,推倒佛像,改成学堂,到了60年代破四旧彻底拆除,改成史家坨小学,庙中前殿有一棵三人合抱粗的古槐树,树中空,一棵古柏······”

史家坨观音堂遗址,摄影:杨会

这段文字详细全面地描述了“大庙”最初的样貌和与庙有关的佛文化。我竟然不知,我的出生地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家就在庙东不足50米的地方。神秘的“大庙”,见证了我天真烂漫的小学时代。按照遵化文史的描述,我们用的教室应该是后来翻建的。那颗古柏就在操场东北角,树上挂着大铁钟,上课下课就全凭这钟声。但这坐钟应该不是文史中记载的那个。教室很高,墙壁和地面没有粉刷。也没有凳子,上课是站着听的,累了就偷偷地把一条腿搭在桌子下面的横梁上。桌子很旧,没有位斗,憋憋的书包就挂在桌角。二十二个孩子扯着嗓子跟着老师念:a 、o 、e。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期中和期末考试,天真地以为声音洪亮是学习好的一种表现。等到二年级家里有了多余的凳子才开始享受坐着听课。五年级时,待遇再次提高,教室里已经有窄窄的长条凳,同位的两个人不但可以坐着上课,而且夏季午休时还能分睡在桌子上和长凳上。学校的操场很大,课间可以随意玩耍。仅有的体育设施乒乓球台是少数男生的领地。绝大部分的人则会仨一群俩一伙地找清净处,跳格子、下棋、抓骨把儿、打沙包等。那个时候的课间十分钟,怎一个“热闹”了得。无忧无虑的童年,享受着简单的快乐,每一样游戏都让人着迷。我曾写过一首词,来表达对童年的回忆。

苏幕遮  忆童年之打沙包

柳青青,风袅袅。

界外沙包,界内身姿好。

左右开花逃不掉,

任是输赢,都伴银铃笑。

忆犹真,情未了。

昔日佳朋,音信逐年少。

镜里容颜难再俏,

若许重逢,可记儿时貌?

“大庙”四周的景色很美,大片的桃树中偶有苹果树。阳春四月,桃花最先开放。那“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的桃花常常让我着迷。偷偷的摘一朵戴在发间,仿佛自己也变成了桃花仙子。宋代白敏中有诗:“千朵浓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就是此景最好的诠释。

春花秋果,仲夏以后果子成熟,便不能随便进入了。因为果树是大队的,有专人看管。小学五年唯一的记忆是三年级那年,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个桃子吃。在孩子心目中,大队的东西再好也不能随便拿。看着那又大又红的桃子在绿叶间歪着嘴笑,由任那蜜甜蜜甜的味道馋出口水,也不会偷偷去摘。胸前的红领巾告诉我们,要做毛主席的好孩子。

“大庙”的后坡有一小片空地,这是我的秘密“宝地”。春天一过,这里陆续长出些药材,白蒿,远志,地黄。这些有花的无花的小东西一样都逃不过我的眼睛。白蒿要从根部以上采下,要挑出加在细叶间的枯草梗。远志和地黄要挖根部。并且远志的根子挖出来还要抽出里面的硬梗。药材采回家,宝贝似地找个通风向阳的地方晾晒,等干了每一样药材少的能放在掌心里。再去北山采些,便可去小卖店换回三五毛钱。可别小瞧这三五毛,对我来说可是份大家当。花上几分钱买来铅笔橡皮,心里别提多美了。

八十年代初期,我成了人民教师,工作地就在“大庙”。那时学校已经再次翻新扩建,教室宽敞明亮,桌凳整齐。和同事们在绿树簇拥的环境里工作,那种喜悦无以言表。为了美化环境,师生们还在教室前开辟了一小块花坛。上完课,便领着孩子们浇花,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而学校四周的景色也越发美丽。尤其那占断春光的桃花,更是开的如诗如画,我亦为其赋诗一首:

七律  春日桃花园

一园新萼恰凝嫣,紫袂冰绡绝可怜。

不必胭脂匀俏面,但凭风露秀晴川。

姝姿若舞仪尤雅,香缕如迎梦亦绵。

欲赋琼枝无好句,唯将醉意写眉边。

本文作者在赏桃花,摄影:扈瑞艳

在“大庙”工作四年,我把火一样的热情给了学生,而学生们的天真可爱,聪明好学,也让我至今难忘。

调离小村以后,虽然不再与“大庙”朝夕相处,但每次回家都要凝望它。经过世间的风风雨雨,“大庙”老了,原来书声琅琅的地方,已经空无一人。这里的漏窗破瓦告诉我,校址早已搬迁。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它的敬意。在我看来,“大庙”之所以称“大”,不仅因为它的规模和所占的地理位置,还因为它的奉献和包容。作为观音堂,它护佑一方平安;战争年代,它作为红色之地为党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作为学校,它为小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小村庄里走出去的清华、中国航天以及各类名牌大学的学生不计其数。这些孩子无论飞的多高,也无论他们的人生多么辉煌,都不会忘记这里。“大庙”是小村的标志,更是我们梦的摇篮。它为小村的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也默默地把朴实、向善的品格传递给了小村的人们。也许有一天,“大庙”会老到只剩下个高岗上一堆残碎瓦砾,但它的故事将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作者简介:张瑞华,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河北省作协、唐山市作协、遵化市作协会员、遵化诗歌协会副秘书长。曾获“雅集京华·诗会百家”全国第二届百家诗会图书二等奖;获“中孝杯”首届全国“家风·孝道”诗词创作大赛三等奖;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中国梦·唐山篇章”诗词楹联颂党恩活动楹联一等奖、诗词三等奖;唐山市档案局组织的“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征文三等奖;“御宴坊杯·诗咏承德”全国旅游诗词楹联大赛优秀奖;出版诗集《藕花深处》和《清浅时光》。作品散见于国家及省市级刊物和网络平台。

遵化文史公众号 

主编:王亭贯

副主编:李国军、陈淑香、于国生、邵俊波、杨会、孙付东、张莲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遵化北站
冀东之行-遵化-清东陵
推荐 | 找寻世外桃源,唤醒内心深处
崔秀芝 散文 一名默默奉献的普通党员 ——追忆我的父亲
千年古塔雷击后伤痕累累:巨大伤疤亟待修复
哪里水菇产量大?要属河北大遵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