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遵化名优教师》编委会成员招聘及征稿启事
收录名优教师事迹,传之后世:传播教育教学经验,泽被万代
《遵化名优教师》编委会成员招聘及征稿启事

为大力宣传我市名优教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涌现出来的名优教师的先进事迹,展示我市名优教师的成长历程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在全社会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我们决定编撰《遵化名师》一书,拟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现将有关事项作如下说明:

一、编委会成员招聘

为加强本书编辑、出版工作,保证本书的出版质量,拟招聘副主编和编委若干名。

要求:热心于本书的编辑工作,能有效、高质量地完成稿件的征集、修改和校对等工作;自愿赞助编辑出版费用,或有一定的人脉关系,能招募经费赞助者。

二、稿件征集

1、征集范围

遵化历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来,在遵化教育战线上工作或工作过的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教学校、教研训中心、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学校、成人教育学校的教师

2、收录条件

分别具备以下“荣誉称号”和“业绩成果”之一,且自愿提供赞助费用的教师:

1)荣誉称号:获得遵化市及以上名师,遵化市劳动模范,唐山市及以上骨干教师,河北省特级教师荣誉的教师;或者获得唐山市政府级别以上荣誉称号的优秀教师((含离退休人员))。

2)业绩成果:举办过遵化市及以上的研究课或示范课两次;或做过遵化市及以上范围的学术报告两次;或主持过遵化市级以上的教研课题(职称课题除外);或获得唐山市及以上优质课、优秀教案、优质课件、优秀论文等奖励(职称奖除外)三次;或获得唐山市及以上教学成果奖、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或组织过唐山市以上的学术会议;或在《河北教育》等教育类刊物上发表过教育类论文、经验总结(职称论文除外)等;或公开出版过教育教学类著作;或参编过唐山市级以上教材(包括校本教材)。

    注意:不具备“荣誉称号”条件中的任何条件,但“业绩成果”特别突出,在学生、群众中有较高认可度,也可申请入编。

3、征集内容及要求

书稿拟征集160位名师的先进事迹,分编为“人物事迹”和“人物简介”两部分。另设“名师成果选介”部分。

1)“人物事迹”和“人物简介”稿件,要重点反映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中涌现出的遵化名优教师的辉煌业绩;事迹突出,材料准确,内容真实,语言简洁,突出人物的主要业绩和个性特点,避免主观臆断和千人一面。稿件用第三人称撰写。

事迹特别突出者,方可撰写“人物事迹”1500字符)。

“人物事迹”和“人物简介”请按本征稿启事后面所附的“参考样式”撰写,避免罗列材料,重复累赘。

2)“名师成果选介”部分,选用若干项有一定影响的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入编。主要包括河北省教学成果奖、教育科研成果与教学实验奖、唐山市级及以上课题研究成果(职称课题除外)、《河北教育》之类的刊物上发表过的研究成果(职称论文除外)。获得省级及以上优质课大赛的教学设计、授课实录等。

入编“名师成果选介”,需另提供少量赞助费。

3)符合条件的稿件,分别收入“人物事迹”和“人物简介”中。“人物事迹”要求1500字符左右,事迹特别突出者,可放宽字数要求。“人物简介”650字符左右

4)入编者需要提交WORD文档的电子版事迹材料,并在事迹材料后面附上电子版的工作照、生活近照各一幅。要求图象清晰,像素较高;生活近照注明照片所反映的内容、时间、地点等等。

4)材料后面注明撰稿人姓名、微信号。

5)入编者需提供相关获奖证书的电子版高清图片。

6)WORD文档的电子版事迹材料,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字,其余用宋体五号字。电子版事迹材料及图片发至联系人QQ号或微信号。

7)稿件一经选用,不得退稿;不按要求和“参考样式”写作的稿件不能录用。

4、截稿日期

2020年3月10日。

三、经费来源

本书稿自费出版需要一定经费本着自愿赞助自筹自支收支平衡不以盈利为目的原则,采取向社会招募赞助者和编委会成员以及入编人员适量缴费的办法,解决经费问题。

四、出版事宜

在完成160名左右名优教师事迹征集的前提下,本书拟由四川民族出版社于2020年年内正式出版;若不能完成编辑计划,则用香港出版社出版。

《遵化名师》出版后,赠送入编者一册,以留纪念。若另有需要,请提前订阅,过后无富余。

欢迎各单位图书室馆藏,欢迎个人预定。

五、联系与咨询:

孙老师,联系:15802225916(电话微信同号),QQ296737867

    王老师,联系:13582959546

                    2020年1月1日

               《遵化名师》编辑委员会

附:“人物事迹”参考样式

(一) “人物简介”参考样式

全国优秀教师常国瑞

             注:620字符)

常国瑞(1957.11——),男,遵化市山里各庄人,1978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唐山教育学院物理系毕业,中学高级教师。曾任教于遵化市兴隆店中学、闫屯中学,历任闫屯中学副校长、建明镇总校长。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教学条件非常简陋的情况下,努力探索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大量制作教具和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主讲的实验课《简单机械》获河北省实验教学课评比二等奖,两次举行县级物理示范观摩课,受到教育局领导和听课教师的称赞。承担唐山第区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的教改实验项目,带领物理教研组的教师开展物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研究成果《对初中物理教材改革的几点意见》曾在全国物理教学研讨会议上发言,其中的观点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和赞赏;《帕斯卡定律的教学改革》等八篇论文在《物理教学探讨》等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2000年至2008年担任建明镇总校长期间,狠抓教研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该镇的初中教育、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均连续五年获市级目标考核优秀胜单位。

由于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曾多次获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1989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1年被遵化县委、县政府授予“十佳知识分子”(教育系统仅一人);1992年获唐山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996年被遵化市委、市政府授予1993——1996年度“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教育系统一人)。此外,还先后荣获遵化市政府“晋级”奖励两次、唐山市政府“二等功”三次、遵化市三等功及先进工作者、嘉奖等奖励十一次。

                                                 (市教研训中心  孙瑞欣)

 岳亚娅:低年级识字与说写教学相结合的探索者

    (注:780字符)

岳娅娅(1936.2——?),女,遵化市下石河人。下石河中学毕业,1951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本市第一实验小学高级教师。1982年被评为河北省模范班主任,1987年被评为唐山市“三育人”优秀工作者,1989年被评为河北省特级教师。其事迹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李岚清、雷洁琼等国家领导人题词的《中国女教师》等书刊中刊载。1982年10月26日的《人民日报》,以《教改夫妻》为题报道了她的识字教改经验。

其丈夫杨树荣,任县教育局小学教研室负责人二十多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行家,曾系统总结出了一套比较科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并在全遵化县推广。岳亚娅与丈夫一样,也是一个热心于教学改革的探索者。每当晚上或节假日,一有时间她便与丈夫一起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到学校,她就把探讨出的想法与做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经过一段实践取得成效的,她就写成教学论文;如果感觉写得不太满意,她就与丈夫反复切磋,完善后再进行实践。而丈夫杨树荣也常常把自己在深入学校听课了解到的教学问题转告给她,供她借鉴。

经过不断实践、借鉴,岳老师认识到,归类识字教学不能仅限于让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而要在识字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说与写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于是,她便进行了识字与说、写同步的教学实验,即在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之后,对学生进行组词、造句的说、写训练,再引导学生说、写一段话,把新学的字用上。这种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所学汉字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学生一年级期末,就能写一百多字的短文,默写的正确率也达到了95%左右。在经历过两轮教改实验后,她写出《教归类识字也要进行说写训练》《不断探索规律搞好低年级识字教学》《自习课学生应干什么?》等总结性文章十篇,其中有六篇在《河北教研》《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研究》等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市教研训中心  孙瑞欣)

(二) “人物事迹”参考样式

(注意:“人物事迹”栏,适用于有重大影响和成果的教师事迹介绍)

他是专家型校长  更是学者型教师

钟志兴(1949——),男,回族,遵化市西关人,河北大学政教系毕业,1968年10月参加工作,高级教师,河北省特级教师。他从教近四十年,有着丰富的教育经历,曾先后从事过中小学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早年任教于遵化市实验小学、曹家堡中学、西三里中学;后任教于遵化第一中学。历任遵化一中教务主任、副校长,遵化师范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遵化市职业教育中心校长等职。

有着这样丰富阅历的人自然有很多动人的故事,可当你问起他参加工作以来记忆最深、最引以为自豪的是哪一件事的时候,他会脱口而出地讲起八十年代他做的那次终生难忘的观摩课,那次被时任省教育厅厅长陈玉杰同志肯定、表扬的公开课。

那是1986年5月中旬,河北省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在遵化一中召开,参会的有各市县主管教育的副书记、重点学校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等200多人。会议期间,省教育厅领导一行人莅临会议指导工作,临时决定听一节遵化一中教师的思想政治课,以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情况。这可急坏了学校领导,由谁来讲这节事关学校、乃至遵化教育形象的大课呢?学校领导找了几个教师,可他们都怕讲砸了,不愿承担此项任务。正当此时,钟志兴找到校长,信心满满地说:“我能讲好这节课,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话语不多,但掷地有声,充满了自信。就这样,讲课的重担压在了他的身上。带着领导的信任、同行的希冀,他在一中大会议室主讲了《为真理而斗争》的观摩课。

上课铃声响起,他尽量克制着自己紧张而又激动的心绪,快步走进了课堂。当他习惯性地扫视整个课堂的时候,他发现下面是黑压压的一片,四周围坐满了听课的各地领导和老师,学生们简直处于听课者的包围之中,被“挤压”得似乎仅仅占有一小块“地盘”。他感觉心跳突然加快了,不觉真的紧张起来。但他毕竟是一位多次举办过公开课的训练有素的老教师,在经过瞬间的紧张之后,他从容地开始了讲课。他一会联系现实,一会联系学生生活,一会引导学生互相辩论,一会又引导学生登台讲解、作课堂总结。当他把《国际歌》和《为真理而斗争的人——张志新烈士的故事》等课外资源引入课内的时候,课堂气氛两度达到高潮,有的听课者眼含热泪,有的听课者竟和学生一起高唱起《国际歌》来。整个课堂学生成了主角教师只是在关键之处加以引导,不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而且学生经过辩论、歌唱、讲故事等多项活动的洗礼,追求正义、追求真理的思想已经深深地浸润于他们的心灵深处了。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一致认为,此课不但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更体现了政治课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获得了极大成功。

时任省教育厅厅长的陈玉洁同志也对此课给与了高度评价,她动情地说:“在钟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思想活跃,他们例举的社会上正反方面的事例,钟老师都给予了恰如其分的引导。这才是真正的既有智力价值、又能对学生有思想教育作用的思想政治课,是一堂好课。”

被表扬的经历谁都曾有过,被表扬的喜悦谁都曾体验过,可这是在全省的德育工作会议上,又竟然是被省教育界的最高行政长官表扬了啊!能有几位普通教师有这样的机缘呢?一旦机缘来了,又有多少人能抓得住呢?对此,我们只能说,机遇属于有头脑的人,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机遇眷顾踏实肯干的人!

钟志兴从教几十年来,总是注重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结合在一起。1986年至1994年,他参与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兴华教授主持的自学辅导法的探究实验。在实施过程中,他长期坚持在课前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预习;课上鼓励学生自主研讨,从不一讲到底;课下留给学生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他的政治课上,时常让学生例举出大量鲜活的日常生活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来解释抽象的政治理论。为了更好地实施自学辅导法,他注重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比如,让学生通读整本书,做到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的内容,弄清楚知识点,然后学习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做法,叫学生制成知识结构表。在自学辅导法的实验过程中,他要求学生多问,养成在自学的整个过程中都善于提问的习惯。

通过多年的自学辅导法的教学实验,钟志兴所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升,研究成果《采用自学辅导法教学政治课的体会》发表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的杂志《心理动态》上,所教政治学科的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唐山市各高中学校的前列,其中两次名列唐山市同类学校第一。

他做教师业绩不凡,令人瞩目;做领导同样成就辉煌,有口皆碑。

1998年10月,钟志兴被调到遵化师范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任校长。到任后,他带领全校教职工克服一个个困难,开始了新的创业征程

当时学校只有三十几台电脑,没有学术报告厅、语音室,图书也只有几千本,教学硬件比较落后部分校舍陈旧,教室漏风漏雨;学校欠外债70万元有些老师工作无动力总想着调到所谓的好单位去学校管理无序,教学水平下降。

面对这种情况,他日夜思索怎样走出困境,重塑辉煌    

   钟志兴经过调查认为,目前学校出现的困难最根本的是办学思路不端正管理不到位通过集思广益,他提出了“1234”的办学目标:即打开一个局面,在学校创造一个团结进取、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实现“两个提高”,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千方百计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完“三个转变”,转变校风学风、校容校貌以及社会对学校的看法;倡导“四种作风”,在全校上下大力倡导团结协作、奋发向上、勤于本职、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

这一思路得到了干部、教职工的拥护,人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学校寻求投资30万元几个月就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花园、橱窗建起来了食堂教室得到了改造。针对学校微机不足而又暂时无力购买的实际情况,他采取“借鸡下蛋”的办法,即利用有微机的学生的微机,或者学校补贴一部分资金、发动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自己购买微机,办起了三个微机培训班,共培训140人。这种办法在唐山地区开创了进修学校和师范学校的先河,为学校寻找新的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找到了一条新路。经多次奔波,他联系到广东肇庆市科技学校,达成联合办微机培训班的意象。学生先在遵化师范学校进行一年的微机操作培训,再在肇庆市科技学校进行一年的适应市场需要的培训。联合办学使遵化54名学生走出小山沟,到珠江三角洲一带工作,有效地为地方就业难开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办学新路子。

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说过“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在他近四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每到一处,都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在一中教书,他教有特色,受到省教育厅厅长的肯定与赞扬;在师范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当校长扭转局面,业绩突出学校被唐山市教委、中央教科所确定为“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唐山实验基地实验学校”被河北省评为“示范性进修学校”;在职教中心当校长,他敢于突破,直面问题,学校各项工作出现了新局面,学校被唐山市教育局评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他本人被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保厅、省经贸委评为“河北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

                                              (市教研训中心  孙瑞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奇门遁甲预测术》奇门遁甲|奇门遁甲常用吉格
天星二十四山砂法断语|杨公阴宅风水二十四山砂水吉凶断语
庚日主—金不换大运详解【梁湘润】
中国谋略大师《诸葛亮兵法》卷一第44章 -【察情】
欣赏-唐-李翰---【蒙求--57】
中国谋略大师《诸葛亮兵法》卷三·文集-33-【与兄瑾言治绥阳谷书】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