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客观分析货币总量和货币超发问题
客观分析货币总量和货币超发问题
2012年04月14日 星期六 12:23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应对危机冲击,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增长较快,各方面对货币超发问题关注较多。货币与经济之间的适宜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以我国M2绝对量多、M2/GDP较高得出货币超发的结论并不准确。

一般而言,间接融资比重高,银行融资占比大,一国货币总量相对就会比较多,因为银行资产扩张(如发放贷款、购买债券和外汇等)会派生存款,增加全社会货币供给。直接融资(如发行股票、债券等)只涉及货币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转移和交换,货币总量并不发生变化。研究表明,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M2/GDP比重普遍高于以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比如,美国直接融资发达,2009年M2/GDP仅为0.6;亚洲国家普遍较多依赖银行体系融资,M2/GDP较高,2009年日本为1.6,韩国为1.5。我国M2增速超出名义GDP增速的现象也长期存在。此外,M2增速超出名义GDP增速还与一国的经济发展阶段、货币化进程、储蓄率、市场结构、货币统计口径等诸多因素有关。

2003年后,我国M2/GDP总体呈现下降态势,近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该比率有所反弹。从实际情况看,危机应对措施对提振信心、扩张总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我国经济率先实现企稳回升。

2010和2011年,我国面临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风险,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交织。一是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持续实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范围内货币条件宽松,一方面加剧了国内的通货膨胀预期,另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升也加剧了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二是较大货币存量的滞后影响可能逐步显现。三是灾害性气候等因素造成的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四是受人口红利变化等影响,劳动力成本、服务业以及非贸易品价格可能持续上升,资源性产品价格也有待理顺。

适应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我国货币政策取向已由适度宽松回归为稳健,在继续满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资金合理需求的同时,有利于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和防范资产价格泡沫。

(——《2011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位屌丝基金经理写给儿子的投资书(6)
2012保护人民财富乃第一要义
货币供应、通货膨胀与大宗商品价格_期货研究报告_中期网
“滞”与“胀”
2012年经济形势分析及应对之道(1) (2011-11-23 16:11:06) [发送到微博] .
宏观调控的再认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