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破自杀十大迷思
打破自杀十大迷思

黄有志
昨日连续发生一位捷运局官员、一位电视台女记者,先后于同一天自杀身亡;这么密集发生的自杀事件,值得社会大众一起来重视。
根据行政院卫生署统计资料显示,民国86年自杀首度挤入十大国人死因,位居第十名,平均每天有6人自杀身亡。观察最近社会,不少人稍遇挫折或受到些许责难,往往就采取激烈的自杀行为,这种自杀的人数日益增多,似乎造成一股传染性的自杀风潮!如何有效遏阻这股社会上日益蔓延的自杀风潮?笔者浅见以为,必须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对自杀行为有一番正确的认识,然后能敏感觉察自杀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协助者或转介专业辅导机构危机处理者的角色,以有效遏止国人逐渐蔓延自杀风潮。
一般对自杀不正确的看法(或称迷思),大体有以下诸端:①企图自杀者主要在引起他人的注意:事实上,自杀应该视为一种“求助的哭喊”(cry for help),痛苦负荷过重的人,自杀可能是解除痛苦的一种手段,是一种得不到援助绝望的举动。
②企图自杀者自杀最可能发生在晚上和假期结束之后:根据研究不论白天或晚上,不管平时或假期,自杀都可能发生。不过,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最可能发生的季节是在春季,其次是秋季。
③企图自杀者若不再忧郁就不会自杀:这是许多人都有的相当危险的错误观念,忧郁不再出现,经常伴随的是另一个自杀计划再出现与自杀决心的再确定。基本上,要特别提高警觉的是,假如企图自杀者,心情突然转好是突然的,而所处的环境与遭遇的问题或困扰并没有明显的改善,自杀的危机还是相当高。
④谈论自杀的人不会自杀:事实上,企图自杀者,大都采取自杀行动前,都会把他想自杀的内在想法,透露给周边的人,所以认为谈论自杀的人不会自杀是相当危险的。
⑤自杀事件的发生往往是没有预警的:这是一般人常见对自杀的错误观念,事实上,虽然口语上的线索不一定总是可以被发现,但是在自杀之前,仍然会有线索可循的,问题在于每个人是否能警觉到企图自杀者所发出的自杀的征兆。
临床研究指出,一般企图自杀者,所以会产生自杀行为,大体在其心理上有以下的动机:①想利用自杀惩罚别人。②想利用自杀结束争执。③认为自杀就是惩罚自己。④认为自杀能够逃避惩罚。⑤想以自杀加入某人死亡的行列。⑥想要藉着自杀来控制或报复他人。⑦想以自杀来逃脱无法忍受的情境或痛苦。⑧想藉自杀来引起家人或朋友的注意。⑨想要主宰死亡,让它在什么时候发生或如何发生。⑩想把自杀看成是能够达成逃避、控制、沟通等三种功能。
所以只要我们能够突破对自杀的迷思,切实掌握住企图自杀者的心理动机,然后透过专业辅导人员专注倾听、引导澄清与接纳支持的技巧,相信对自杀行为的防治,必有相当正面有效的助益。
作者黄有志为高雄师大学生辅导中心主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杀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吗?
95分钟生命通话,17岁女生哭诉“想自杀”| 研究:关于自杀你必须知道的6件事
小心自杀会传染
维特效应:最可怕的认同感就是以死解脱
自杀是浮躁的极至
对自杀认识的误解和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