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康军:督导,我真的很“讨厌”你

广州市穗协社会工作资源中心 陈康军


前言


自2016年广东省民政厅下发《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加强和完善我省社工督导工作的指导意见》一文以来,广东大部分地区均依据文件中提及的“谁聘用、谁付费、谁选拔”的原则开展社会工作督导工作,促进了省内各地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督导人才队伍迅速扩增的过程中,亦出现了督导资质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本人有幸参加了由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举办的2017年第七届社工督导人才培训班,并得到某项目主管的赏识,正式进入社会工作督导行列,开启了本人的督导生涯。项目督导工作是兼职,本人的正职工作是广州市穗协社会工作资源中心研发部部长,主要从事社会工作项目评估、培训、研究等工作。

    

通过自身的工作平台以及督导工作,本人发现当下广州市及周边地区的社会工作督导都普遍出现一些现象:一、无问题、无需求式督导。根据督导的工作程序,在每次开展督导工作前,会先收集项目同工近期在个人专业成长或工作中的一些困惑或需求,以更好地准备督导议题,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发现社工在提供督导需求方面会存在“压力”,甚至会觉得没有什么需要督导的,相比个督,亦倾向于团体督导;二、项目同工的离职前无声息,在督导过程中,按理说,社工在出现职业迷茫或者职业动摇的时候,督导往往是社工可以寻求咨询的首要对象之一,但实际过程中,某同工的离职往往由项目主管或者其他同工告知时才知道。我相信,以上的督导情况绝非个例,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故事的发生


由于本人所督导的某个项目,逐渐开始出现“无问题、无需求式督导”的现象,较难提前收集到同工的督导需求,因此,在正式督导前,本人通过团督的方式了解同工们的具体情况。


在团督开始不久后,某位同工直言:“督导,你想听真话吗?”我的内心当然是希望彼此可以坦诚交流,接下来这位同工所表达的想法让我很震惊,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因为我觉得你的督导建议很不切实际,我觉得你应该先做多点实务,才来谈如何督导我们开展工作”(大概意思),后来具体了解后,发现是之前同工在微信上咨询我的一个个案危机介入情况的处理,让其觉得我的建议很不切实际,然后通过咨询一位香港督导得到了很好的回应与支持,自此,此同工便觉得我在个案方面已经失去了督导的意义。在事前完全没有了解的情况下,本人突然脑袋一片空白,也想了解其他同工是否也有类似的想法,最后,本人只能通过坦诚与社工们交流,在督导成效方面进行检讨反思,突然有种“不想因为个人督导能力有限而耽搁同工成长”的念头出现。其他同工为了缓解紧张的气氛,也尝试从客观原因进行分析,让我了解到除了是督导能力的问题,在工作时间和个人需求上也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


督导,我真的很讨厌你


团督结束后,此同工提出希望单独和我聊一下。在我们坐下来那一刻,同工第一句话便是“督导,我真的很讨厌你。不完全是因为你的工作问题,而是,我很讨厌你这个人,你猜得没错,我是讨厌你”。当时我并没有生气,而是感到意外,于是我笑着回应同工,并试着找到其讨厌我的原因,一开始同工表示自己也不知道讨厌我的原因,后来随着谈话的深入,同工有提到:“你总是想把你认为对的东西强加在我身上,总是试图说服我,跟你说话我真的觉得很难受,你让我觉得自己没有了选择的空间,我是一个喜欢自己选择的人,所以你的建议,如果我觉得合适的话,我会考虑,但你总是想直接强加给我,真的很讨厌你这样”(大概意思);回聊起个案讨论那件事,同工表示已经不想再提了,从同工的角度考虑,其认为如果一开始我的建议是无效的,后面也没有义务向我反馈个案的进展,其可以通过其他支持解决,而我站在督导的角度,从督导的权力和义务,我认为同工就算觉得我的建议有问题,也理应和我反馈下问题所在,在这过程中,我用了一个自我披露的技巧,希望能够和同工一起成长。


督导,我不信任你,所以我们没什么好聊的


同工很直接地驳回了我的期望,其认为,其没有义务帮助我成长,同工讨厌我,所以更不用谈信任了,因此,在涉及个人方面的问题,更是闭而不语,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同工会悄无声息的离职。本人再从团队谈起,同工表示,在其心里,我并不属于其团队的一员,只有其认可的人或者工作上的伙伴,才是团队的一员,无论从何种角度尝试与同工进行情感联结,最终收获的只是期望变成了失望。


督导,我觉得你做督导只是希望别人接受你


通过与同工的面谈,厘清了既不是团队伙伴,也不是朋友,只是建立了某种关系。虽然不断受到社工的打击,甚至同工觉得我也没必要因为这件事情而烦恼或者影响我的督导工作。但我还是向其表达了我做督导的一些期待,我希望可以给到我督导的同工在专业上的成长和支持,但在同工的眼里,我只是希望得到他们的接受。


督导路上且行且思


一、督导者与被督导者的权力游戏。通过与同工深入的面谈后,本人认为令到同工十分“讨厌”我的主要矛盾来自于督导者与被督导者的权力界限。作为督导,有义务和责任指导同工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尤其在督导建议与同工个人想法出现冲突时,督导者在权力上容易令到被督导者屈服,这也是同工“讨厌”我的起源,在自以为对同工持有接纳、开放、尊重的态度时,潜意识上已经令到同工感受到强迫、压力以及没得选择。当同工在感受到不被理解或强迫的时候,便会认为督导是在强调自己是正确的、权威的,而开始排斥继续接受督导。


二、如何做好同工的情感支持是开展督导工作的基础。虽然很清楚情感联系是影响的前提,但有时基于时间有限或抱着“侥幸”心理,直接跳过情感支持而进行专业服务督导,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逐渐出现“无问题、无需求”式的督导,当同工出现离职而督导毫不知情的时候,就要反思在同工心目中,督导到底有多少分量。


三、十分难忘此次的督导经历,感谢同工如此坦诚相对,在同工愿意主动与我谈论此问题,并且表达“希望不要因为我讨厌你,而影响到你在站点中的督导工作”。在那一刻,我感受到的“讨厌”其实是一种情绪,是一面能够看到我在督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镜子,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在接纳和开放度方面都是比较有意识去努力的方面,而实际过程中,却在潜意识里面是如此的强人所难和固执己见,本着想要帮助社工成长的心却抹杀了他们选择的自由。让一切顺其自然地发生,在守住最基本的原则下让同工们自由地成长,希望自己在这方面能更有突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香港社工工作守则及实务指引(53条)
“用心陪伴,用爱书写”她做社工的这10年
【乐益行·钦州】钦南区镇(场)社工站:督导教你来“画画”
朱静君:关于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评估
督导手记:社区个案介入分析
深圳市宝安区尚德社会工作服务社社区矫正领域工作概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