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山腰庄氏开基祖的几点析疑

       关于山腰庄氏一世祖是何人,看了00版及06版山腰庄氏族谱关于山腰庄氏一世祖的名字及出生年,都把山腰一世祖写成是耒公即(均麟公),生于元代某年(具体不详),而二世祖庄留孙,生于1371年。

       经查阅山腰庄氏族谱一世祖及二世祖的出生日期是从原墓志铭上记载的,毫无疑问山腰庄氏二世祖的出生时间就是1371年。而关于一世祖、二世祖的名字由于山腰在00版及06版上都是这样写的,一世祖耒公即(均麟公),二世祖留孙公,一世祖耒公即(均麟公)为泉港山腰庄氏之始祖,墓葬山腰旧变电站后面的前涂埭,二世祖庄留孙公,墓葬泉港南埔镇天湖村天湖山上。由于庄氏移居山腰年代久远,且子孙有数万之众,传说难免不一。为正视听,寻根溯源,特将本人考证之史实和看法提供各位宗亲参考。

一、关于耒公、均麟公、留孙及其生卒年分析
 
     关于耒公,查阅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永春】锦绣庄氏族谱、錦繡庄氏白沙族谱(民国三十年重修)、田边锦繡莊氏族谱 、江西上饶庄氏族谱等庄氏族谱均记载耒公为夏公四世孙:夏公→梦周→弥坚→耒,故耒公为夏公次子梦周公长子弥坚公次子也。耒公实际出生时间应为宋代,依据如下:
(1)、据泉州郡城西门峨豸庄恭家谱载:一世夏公、二世梦周公、三世弥坚公、四世寿恭公(寿奴)、五世汝成公、六世观治公(生于元延佑六年已末即公元1319年),按此推算耒公五弟寿恭公出生也应是在1279左右,耒公作为寿恭公之兄出生应在1279年之前为宋代;

(2)、据德化湖上村庄氏谱碟载:一世细哥公(为夏公五世孙),缙公(夏公四世孙)之季子,生于乙丑年(公元1265年)为宋代,而缙公出生应为1245左右,耒公与缙公是堂兄弟故出生时间也应在1245左右为宋代;

(3)、据江西上饶庄氏族谱载:庄耒(弥坚公次子),字廷玉。生于宋嘉熙元年丁酉(1237)正月十六日酉时,卒年未详,妣舒氏,生三子:瞟、睦、聪,更为直接写耒公生于宋嘉熙元年丁酉(1237)。
       各地族谱由于历史及口误笔误等原因,但其他各地族谱均说明耒公兄弟及堂兄弟出生于宋代,故耒公出生于宋代无误;再根据夏公明确的出生时间(1155年按常理来推算夏公四世孙耒公的出生时间也是在1235-1245之间。
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确认:
①、耒公生于宋代1240左右而非元代;
②、耒公为夏公四世孙(夏公→梦周→弥坚→耒)。

二、关于耒公、均麟公、留孙公世系之考证
       再来考证耒公、均麟公及留孙公世系:据惠安山腰《庄氏族谱》载:一世祖均麟公,弥坚公之次子,讳耒。生于元朝,卒于洪武乙卯年五月二日。妣林氏生三子:长仁孙、次留孙、三义孙。二世祖留孙公,均麟公三子,又名维铭(赶鸭公),生于明洪武辛亥年(公元1371)十二月十三日,卒于明永乐庚子年(公元1420)三月十四日,享年四十九。妣陈氏,继妣郑氏。生子二:长翼生、次珍生。山腰《庄氏族谱》载耒公是均麟公没有实际记载及依据。

       根据87年重修均麟公墓墓地在山腰前涂埭及天湖山二世祖留孙公墓里发现有墓志名确定均麟公为山腰庄氏一世祖,留孙公为山腰二世祖,均麟公生于元朝及留孙公生于明洪武辛亥年(公元1371)是正确的,留孙公为均麟公三子,而非均麟公就是耒公。山腰庄氏具体世系为:均麟公(山腰庄氏一世祖)→留孙公(均麟公三子山腰庄氏二世祖)→长翼生、次珍生(山腰庄氏三世祖)。夏公至耒公具体世系为:夏公(泉州庄氏始祖)→梦周公(二世)→弥坚公(三世)→耒公(四世)。

       而耒公与均麟公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再看引自山腰本宗各支族谱载:

1、“开基祖,一世麟均公,字原奇,璲公四子,在前蔡住。生元朝(年)十二月十七日亥时。卒明洪武己卯(明建文元年1399有误,应为“乙卯八年(1375年)五月初二时已时,妣林氏(名不详),生卒无嵇。传三子长缺、次缺,三留孙公。

2、“一世祖,均麟公,又名厚哥(璲公之四子)居于洛阳桥南琯头。生于元朝?年,卒于明洪武时,妣林氏生三子,长次子缺,三子留孙。”

3、“一世祖耒公,字均麟,号厚哥,山腰庄氏始祖。”

4、“一世祖耒公,字均麟,号厚哥。原籍水春湖洋,系森公派下十二世孙,即九世祖夏公之曾孙。弥坚公之次子。生于元(代)?年十ニ月十七日亥时。卒于明洪武?年五月初二已时。…妣林氏,传三子:仁孙、义孙、留孙。”

5、“一世祖讳均麟公,又名厚哥,璲公之四子,居洛阳桥南琯头村。”

6、“一世,均麟公,名?,字?璲公、弥堅公(之)四子。生元朝?年十二月十七日亥时,卒明洪武乙卯年(1375)五月初二日己时。在前蔡住。”

7、“二世留孙公,名维铭。原奇公三子。生洪武辛亥年十二月十三日子时卒永乐庚子年三月十四日卯时。嫡妣陈氏。生洪武甲寅年九月初一日丑时,卒景泰乙亥年三月计九日寅时,庶妣郑氏,生卒无嵇。传二子,长翼生,字良粥,次轸生字良器,女长、庶妣与轸生公继妣蔡氏合葬在后柳。“

8、“二世相。留孙公又名维铭(明)(赶鸭公)是均麟公三子。生洪武4年(辛亥1371)。“

9、“二世祖留孙公:系耒公之三子,字维明,生于公元1371年明洪武四年辛亥年十二月十三日子时,卒于公元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庚子年三月十四日卯时,享年49岁。“

10、”二世留孙公,名、字维铭,原奇公三子.“二世留孙公,名维明,生于明武辛亥年十二月十三日子时,卒于明永乐庚子年三月十四日卯时。”

11、…公于明初以游牧鸭群为业,肇居山腰(前蔡)有“赶鸭公”美称;

12、“…始祖元奇,高瞻远瞩,支分前蔡,奠基山腰,锦水为环,锦山为屏,地灵人杰。

13、“三子留孙字维明,号立庵,即赶鸭公,山腰开基始祖,生二子。”

14、“吾乡二世祖原奇公,别号留孙…“立庵公,号维明,又称元寿,均麟公之独子,生二子,长(即翼生公)生三子,……次子(即轸生公)生四子,…所谓四世分七房是也,立庵公葬天湖岩。”

15、“二世,留孙公,名维铭,字原奇,均麟公的三子。”

16、“赶鸭公,生于洪武辛亥(1371)年十ニ月十三日子时,卒于水乐庚子年(1420)三月十四日卯时,49岁。”

(以上据:三落庄学添家族谱,庄三福族谱手抄本、庄锡仲:《锦绣山腰庄氏各支辈行索详》、庄福仁等《惠安山腰庄氏家谱大四房卷(初稿)》)、庄兴德《山腰庄氏家谱》、《锦绣庄氏家谱山腰三落房四主化眉世系》)。

       以上山腰本宗各支族谱我们可以得出几个山腰先祖名、号、讳:麟均公、原奇、璲公、厚哥、维铭(维明)、留孙,这些名、号、讳到底是什么关系以及世系呢?首先与同宗族谱叙、表对照,同支派中:

(1)、(德化湖上村庄氏谱牒)“梦周(夏公二世)一弥进(三世)一缙(四世)一细哥(五世)一福海(六世)一均显、均萌(七世);

(2)、泉州郡城西门峨豸庄恭家谱世系:一世夏公、二世梦周公、三世弥坚公、四世寿恭公(寿奴)、五世汝成公、六世观治(讳原忠)、原弼;

(3)、江西上饶庄氏族谱:夏公(一世)→梦周公(二世)→弥坚公(三世)→耕公(四世)→维洁公(五世)→原长(六世);夏公(一世)→梦序(二世)→弥大(三世)→塏(四世)→宝孙(五世)→显翁(六世)→均弼、均懋(七世);夏公(一世)→梦序(二世)→弥寿(三世)→堦(四世)→宝孙(五世)→原辅、原珍(六世);以上信息找到“哥(孙)为五世”、“原为六世”、“均为七世”字辈序,之间是三代人。

       另外一个方面:山腰庄氏目前为止最低辈分按森公一世排为森公下35世,与同支系比少了3至4代世系,作为有五万左右庄氏后裔大族这也是不正常的现象。综合以上佐证那么山腰本宗各支族谱先祖名、号、讳我们可以推断世系排列:

       夏公(泉州庄氏始祖1155年)→梦周公(二世1189年)→弥坚公(三世1204年)→耒公(四世1237年)→厚哥(仁孙)(五世)→原奇(璲公)(六世)→均麟(七世)→留孙(维明1371年)(八世)。原山腰族谱世系:夏公(一世1155年)→梦周公(二世1189年)→弥坚公(三世)→耒公(宋代)即均麟公(元代)(四世)→留孙(维明1371年)(五世)明显是错误的。

注:宋代:960---1279年,

元代:1279—1368年,

明代(1368-1644年);

三、关于均麟公移居山腰的时间祖居地推断
       山腰一世祖均麟公或留孙公什么时候迁居山腰,查阅嘉靖惠安县志,县北都凡宋忠恕乡七都为德音里,古代惠安县宋设乡、里,元、明、清设都,山腰'村名始见于志书, 且与前蔡村(钱蔡村)并列属于安埕铺。这样我们可以得出元明及清代前期是山腰称为惠安七都前蔡村(钱蔡村)。

       山腰庄氏从何迁来山腰?查阅:

1、錦繡庄氏白沙族谱(民国三十年重修)载:耒--仁孙(迁惠安钱蔡)

2、錦繡莊氏族谱(48年重建永春祖祠委员会庄澄波再版)载:耒公迁惠安前蔡。

3、江西上饶庄氏族谱载:耒公字延玉以乡荐官任安庆训导复为惠安令授将仕郎遂居惠安七都。

4、明·万历  庄奇显《庄氏重修族谱叙》载:即本房知县派弥坚公,生有子七,当回禄赐第之时,或迁莆田,或迁同安,或徙安溪,或旋永春小岵之桃源里,及迁惠安二十二都、七都之钱蔡。从以上各庄氏族谱可以看出耒公或仁孙迁前蔡(山腰)。什么时间迁没有记载。

       再来看山腰《庄氏族谱》引自本宗各支族谱载:

①、“开基祖,一世均麟公,字原奇,璲公四子,在前察住。生元朝(年)月十七日亥时。卒明洪武己卯(明建文元年1399有误,应为“乙卯八年(1375年)五月初二时已时,妣林氏(名不详),生卒无嵇。传三子长缺、次缺,三留孙公;”

②、“一世祖,均麟公,又名厚哥(璲公之四子)居于洛阳桥南琯头。生于元朝?年,卒于明洪武时,妣林氏生三子,长次子缺,三子留孙。”

③、“一世祖讳均麟公,又名厚哥,璲公之四子,居洛阳桥南琯头村。”

④、“一世,均麟公,名?,字?璲公、弥堅公(之)四子。生元朝?年十二月十七日亥时,卒明洪武乙卯年(1375)五月初二日己时。在前蔡住。”

⑤、…始祖元奇,高瞻远瞩,支分前察,奠基山腰,锦水为环,锦山为屏,地灵人杰。山腰本宗各支族谱可以得出山腰一世祖为均麟公,璲公四子原居洛阳桥南琯头村,实际迁到前蔡(山腰)开基祖应为均麟公之子留孙公从洛阳桥南琯头村迁到前蔡。山腰《庄氏族谱》引自本宗各支族谱载始迁祖为留孙公与各地同宗族谱载耒公或耒公子仁孙迁前蔡有矛盾。

       到底那个是山腰始迁祖呢?没有实际明确的结论。再来看:

(一)、据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里泉州峨豸西庄长房房谱(一世成公乃夏公之子弥坚公五子寿恭耒弟长子):吾宗自少师夏公赐第郡城以来,人文代兴,簪缨世出。迨元遭兵焚,子孙散处失序。至敦斋公復振郡城,由是有东庄、西庄,数传而盛。峨豸西庄长房房谱大意是:我族自宋代少师庄夏公赐第郡城指庄府巷府第以来,人文学者层出不穷,世代作官的家族,到了元代遭兵乱,子孙到处躲避。到了敦斋公重新振复居庄府巷,这时有了东西庄之分;另据惠安黄塘石码村族谱前言云:据传南宋少师夏公十二世孙乃泉州之一世祖(指庄恭公),世居泉州庄府巷。元末遭兵乱,迁居于东门外象坑乡,以后一支又迁居入泉州甲第巷及大寺后是为西庄,另一支迁居于泉州东门外东宅、下星帽、古楼等三乡居住为东庄。峨豸西庄长房房谱及惠安黄塘石码村族谱均记载元末遭兵乱,夏公后裔分成东西庄居住。

(二)、据泉州郡城西门峨豸庄恭(耒公之弟寿恭八世孙)家谱载:值宋末兵冗徙居(城东)东岳对面象坑乡。说明宋末年间由于宋亡元兴,时值元朝统治,世道混乱,如系钓脉。前因夏公派为感宋皇恩,庄氏举族勤王,欲保南宋幼主,兵败宋灭,官府派兵捕剿庄氏族人。为避灭门之灾,隐姓埋名,纷纷各奔东西,辗转流离,逃往他乡,落籍为家。

       通过见《泉州历史网》①“此时泉州城中市民才知道蒲寿庚已经叛变。南宋在泉州设有'南外宗正司',是一处南宋宗室的聚集之地。得知蒲寿庚叛变,城中宗室、士大夫便筹划迎接宋军,蒲寿庚随即发动了泉州大屠杀,把城中南宋宗室,士大夫,百姓和忠于宋朝的官兵等数万人全部残忍虐杀,并趁机将他们的土地房屋和海船据为己有。蒲寿庚还派出军队追击宋朝廷,在广东潮州追上,宋军迎战,被蒲寿庚叛军击败”。 ②“亦思巴奚战乱: 赛甫丁、阿迷里丁叛据泉州,至正十七年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泉州“义兵万户”赛甫丁和阿迷里丁兵乱。《元史·卷46·本纪第46·顺帝》载:“至正十七年(1357年)三月,义兵万户赛甫丁、阿迷里丁叛据泉州。” 清·同治《福建通志·卷266·元外纪》也同样记载:至正十七年(1357年) 三月,“泉州万户赛甫丁、阿迷里丁合兵逐泉州官吏,据城以叛。”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至正)十七年,万户赛甫丁、阿迷里丁反,据泉州,民大被荼毒。”泉州历史网上记载1367年及宋末元初事件和上面豸西庄长房房谱、城西门峨豸庄恭家谱载的相符合,说明宋末元初及1367年亦思巴奚战乱我庄氏家族经地二次大迁移,以致有了当时的东西庄之分。东西庄的定义, 据《惠安黄期石码村庄氏世系》载“元末遭兵乱,迁居于东门对面象坑多。以后,一支又迁入泉州甲第巷及大寺后居住是为西庄:另一支迁居于东门外东宅,下星帽,古楼等三乡居住,是为东庄” “泉州庄府卷夏公一派,则分为东西二庄。出郡城东门姓庄诸村落的庄壬,琯头、古楼……为东庄。庄府巷以西甲第巷、花棚下、潘山等地则为西庄。琯头村是山腰庄氏始迁地,经查泉州历史网元明时琯头村又名竿头村、庄壬村、古楼村属晋江县鸾歌里三十八都。而据江西上饶庄氏族谱里载:耒公之父弥坚公及耒公长兄耕公、耕公之子及长孙、耒公堂兄弟部分都墓葬于三十八都车埠头、白石洋、田尾院前、婆岭山等地;乾隆版《晋江县志》里也写了:进士知全州庄弥明墓在三十八都塘西院前车埠头。另据近年庄任村庄氏出土的墓志铭:森公十二世孙、夏公世孙埴之子。埴于元代任惠安县主簿,卒,子骥孙葬主簿于婆岭山(三十八都),去公墓东三里为庄浔,遂築室而迁居焉。证明当时夏公三世孙至四世、五世孙确实迁三十八都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东庄。《夏公每年轮当备祭序》可得佐证《序》中记述:“子年水春,丑年琯头(鲤城城东镇)……”。由此可证府第被焚, 各房“各依其外亲,迁于异县”,梦周公其后一文耒公迁往东庄的琯头村定居,同一记载中,各房有一、二人“应筵”“前蔡二人(山腰)”参加,据上“轮当备条序”中有“丑年琯头”,下“应筵额数”中有“前蔡二人”从此说明琯头要“轮值备祭”,“前蔡仅派(二人)“应筵”而已。此间关系可说明吾宗始迁祖是自琯头村迁出定居于前蔡一说,可得到佐证。

       综上所述:那么可以推断山腰庄氏先祖耒公先居住于泉州庄府,后经宋末战乱被逼于建炎二年(1277年)迁居于三十八都琯头村,再有其均麟公或留孙公迁居古惠安前蔡村,迁居前蔡时间应为元末明初(山腰谱写山腰庄氏迁前蔡是明永乐年间是正确的)。

       事实胜于雄辩,只要我们尊重历史,注重证据。以上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宗亲海涵并教正!


>>>图文\庄宝民  编辑\庄  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氏全国统谱1
中華張氏世系通譜【《张氏全谱稿》氏族譜之第8章】张氏全國统谱 ⊙8章
泉港重镇山腰街道|庄氏聚居地
三槐世系渊源
张氏族谱【1】
陈氏世系大全,陈家人快来对接一下你是多少世?(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