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笔记 | 一些可以帮你影响他人的心理学tips

年初的时候报了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的研修班(犹豫了六七年终于付诸行动了~),最近每周日都去上课。

真心觉得多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对生活的帮助还是蛮大的,通过一些技巧,我们可以更有效地了解自己、影响他人,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

整理出一些最近归纳的tips,希望也能带给你启发~~ 

( 随文分享一个我特别喜欢的ins博主,他的作品每每都能让我体会到什么叫“脑洞大开”↓ )

1. 对伴侣行为的归因态度会影响你的婚姻甚至人际关系

当伴侣对你做出积极行为时(比如,亲手为你准备晚餐),婚姻满意度高的人(对彼此感情更自信的人)对将伴侣的行为归为内引(伴侣真的很爱我),婚姻满意度低的人,会将伴侣的行为归为外因(是不是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

当伴侣对你做出消极行为时(比如,突然莫名其妙向你发脾气),婚姻满意度高的人会将伴侣的行为归为外因(可能他最近压力比较大),婚姻满意度低的人,会将伴侣的行为归为内因(他肯定是变心了,不爱我了)

主观期望可改变现实状况。

归因方式的不同会对关系的维护起着重要的影响,心态是会决定你的感情和人际关系的。    

2. 归因的折扣性原则:

当某个行为有多个促发原因时,某些原因的重要性会被打折扣

如,严苛的领导有一天突然表扬了你的工作表现,随后你得知领导刚刚喜得贵子,你会觉得领导表扬你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心情好,而并非仅仅是因为你的工作出色

3. 归因的扩大性原则

当存在某种阻碍因素,可提升促发性因素的重要性

严苛老板的表扬VS和善老板的表扬,女企业家VS男企业家——前者会让人觉得更喜悦或对方更成功

4.  归因的社会视角偏差

对同一事物进行归因时,行动者和观察者的态度不同——事不关己时,看待事物的角度与当事人会完全不同。

5. 归因的自利偏差:

即自我保护偏差,判断事物原因时会有意无意偏向于更有利于自己的那一方。

在很多人眼中,自己的成功往往源于自己的努力坚持、拼搏不懈,失败的原因更多源于自己的运气不好。

6. 归因的对应偏差

当面对他人的中性、消极行为时,我们往往会高估其性格的原因:得知某人出轨了,会首先觉得对方不忠于伴侣、人品有问题。

当面对他人积极、助人的行为时,会优先考虑外部因素:某人为你热情提供了帮助,很多时候会先怀疑对方是否有求于你。  

7. 情绪情感对认知的影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不可忽视,越被告知要克服情绪,影响反而会越大

减肥的时候越是提醒自己要少吃,反而越容易饿(馋)    

失恋之后越告诉自己不能联系对方、不能想对方,反而越想给对方打电话、发信息

8.  人们习惯通过接受诱惑的策略来调节情绪、减弱情绪对自己的影响。

人在心情不好、压力大时,非常容易接受诱惑——如果你的男神、女神此时正处在人生低谷,你的机会来了~~    

9. 接受诱惑的目的是为了调节情绪,如果结果无法转变,人会忽略诱惑的吸引力、放弃对情绪的调整

一旦得知结果无法挽回,人会茶不思、饭不想,意志消沉。  

10. 需要用匹配的方式对不同成因的态度进行影响

想改变对方的某种态度或偏见,先思考判断对方的偏见形成是因为情感因素还是认知因素,再选择如何行动对其产生影响

情感因素形成的偏见——老公觉得只有女人才需要做家务,男人进厨房不光彩——带老公看一部描写男人对家庭付出最终营造幸福家庭的电影或电视剧,从情感入手对老公进行感化渗透

认知因素形成的偏见——某人认为“月亮是外国的圆”,通过一系列政策对比、福利对比及zheng *府政绩报告,让对方意识到,我chao也有很多(部分)值得肯定的地方。

11. 态度并不绝对影响行为:

态度比性格等因素对行为的预测性更高,但也仅为中度相关。

某些情况下,人们的态度和最终行为存在偏差——态度伪善(对捐款的公开态度并不完全决定我们的捐款金额)    

12.  掷硬币真的可以帮我们在纠结时做出判断吗?

可以。

提前设定好正反面硬币在你心中代表的不同结果,告诉自己掷硬币的结果将决定你的最终判断。

抛下硬币看到结果的那一刻,注意自己的内心变化

如果你此刻心里想的是:“啊?怎么是这个结果,我再抛一次吧“——那么就不用纠结了,你心里期待的肯定是另一种选择。

生活中有很多选择是无关对错的,当你犹豫不定时,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或许就是最好的结果。    

10. 长期的依从可能导致态度结构的真正改变

讲人话就是:我不觉得你说得对,但你天天在我耳边叨叨,潜移默化我就真的发生了变化

态度的改变有三个步骤:

依从(听听你在叨叨啥)——认同(好像讲得也有点道理)——内化(我和你想的一样!)改变一个人的态度,寻找有力的依从点很重要,想想对方最在乎的是什么吧~~    

11. “洗脑”的几大步骤和策略

1)内化行为:不管对方能否接受,先利用机会把观点PUSH给地方(注意频率,过于频繁可能会引发对方的反感和抵制)

如:想让老公多做家务,先转发一轮朋友圈《幸福的家庭,老公是这样爱老婆的》,聊天时委婉地提出:“你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帮我分担家里的杂事,我真是太幸福了。”(即使其实他根本啥也没干)

2)寻找依从点:了解对方的渴求,告诉对方跟随你能让对方健康、幸福、平安、成功……对方看重什么就忽悠什么

如:告诉老公,多帮你做家务可以让你们的关系更和谐,你会更爱他,和他吵架的频率会降低

3)蹬门槛效应:从小到大地向对方提要求

邀请对方出门的时候帮你丢个垃圾——邀请对方下班的时候帮你买点菜——邀请对方周末的时候参与大扫除——……

4)团体效应:群体的影响是巨大的

组建个幸福家庭群,经常组织群活动,大家在一起交流如何营造幸福家庭,其中一条就是:老公要多帮助老婆做家务。

12. 成功的洗脑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促进因素:

1)有魅力、有煽动性的传达者

2)生动感性的传播信息:精美的设计,有品质的包装,大家庭、集体等温暖和谐的概念

3)易被影响的听众:年龄(年轻人\老人)、受教育程度低、理想主义、正处于人生转折点的个人会更容易被煽动影响    

13. 个体在心情好的时候更易接受改变

想说服一个人,搞好气氛很重要

求人之前,先拍马屁  

14. 当说服对象感知到有人正在试图说服、影响自己时,通常会产生抗拒情绪,说服难度会增高、效果会降低

可以通过情境安排,激发说服对象主动产生改变

如:和老公在客厅说“悄悄话“,如果这次孩子考试成绩好就给她某种奖励,正好让从房间出来的孩子听到……  

15. 有魅力的女性,刻意表明自己的说服目的时,产生的影响反而更大

女神说什么都对    

16. 语速越快,越有说服力  

17.制造恐怖情绪更易于诱发被说服者态度的改变

“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所有驾校都会滚动播放车祸现场的纪录片    

18. 避免过度的物质奖励破坏被奖励者的内部动机:

精神奖励 > 物质奖励,阶段性奖励 > 一次性奖励

要谨慎使用物质激励方式,形成习惯后,一旦物质奖励停止,被激励者会产生非常大的逆反情绪,从而放弃努力。

可以通过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激励:参考幼儿园的“小红花“激励方式,攒齐5朵小红花可以赢小礼品、攒齐10朵小红花可以兑换更大的奖励——不但能激励对方,还能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    

19. 延迟满足是产生代际贫困的重要原因(发展心理学)

延迟满足对儿童的成长及成功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20. 利益冲突和竞争必然导致偏见

竞争激励的公司人际关系更复杂    

21. 群际接触可以消除偏见

参见电影《绿皮书》  

22. 个体偏见与父母偏见相关

父母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PS:

今天收到了未来两年的课程教材,满满的幸福感,忍不住把这份喜悦也分享给你~~

未来除了画画,我还将不定期更新一些影评和心理学相关的感悟文章(感觉这个小号儿的内容越来越杂了~~)

未来可期,感谢你的关注与陪伴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或小画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天学一点心理学‖阿伦森效应
《社会性动物》艾略特·阿伦森
读《社会心理学》:解释你常遇到的十大心理学现象及解决方法
《社会性动物》| 王非解读
心存偏见也不忘理性
品读|爱情观不一致怎么办?8 种爱情观,重新认识你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