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石窟之旅

位置: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狄青牢村

年代:唐、五代、北宋

 

级别:延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狄青,北宋名将,宋仁宗宝元初(1038年)以延州指挥使出战西夏,凡四年,骁勇善战,屡建奇功,随之声名大振。志云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传说狄青当年率士出征在此地举行誓师祭祀,祈求神灵保佑,以求大获全胜;或因狄青获罪在此地关押,故名狄青牢。据清嘉庆版《延安府志》载:“狄青牢,在县城北十里。县志:築土砌石于下,传言狄武襄受困处。”石窟因其开凿于此,亦名曰狄青牢石窟。石窟开凿于延河东岸的崖壁上,早年间因延河改道,石窟被淤泥掩埋。1958年修建延惠渠,石窟才重见天日,后在六十年代被破坏。




石窟坐东面西,由北向南依次开凿四窟十三龛造像。石窟上方凿成人字形坡面,沿坡面分布有方形榫眼,结合崖面南北两侧的长方形榫眼分析,原修建有木构人字形窟檐或殿堂建筑。窟前散落弟子、胁仕造像残件六件以及崖壁坍塌掉落的造像龛,清嘉十五年《重修狄青牢记》碑一方。石窟内外发现题记十七方,从题记看,石窟开凿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五代后梁朱温化二年(912年)、北宋皇年间(1049-1054年)重修、续凿,清代重修补塑狄青造像于四号窟内。
























一至五号龛,均为尖拱形浅龛,龛内浮雕四佛一菩萨造像。佛均结跏跌坐于束腰须弥座上,头束高肉髻,手施禅定印。菩萨上身袒裸,腰系贴体大裙,帔帛绕双臂自然下垂,跣足立于圆形台座上,菩萨腰部纤细。造像风化严重,细节不清。菩萨底部有题记一方,其功德主为高永昌。














六号龛,平面呈方形,平顶。正壁设有长方形通体坛基,坛基上浮雕一佛二菩萨造像。佛倚坐,跣足,脚踩双莲,面相方圆、修长,束肉髻,有桃形头光。颈部细长,宽圆肩,内着僧袛支,外着双领下垂式袈裟,左手抚膝,右手施无畏印。两侧菩萨双手合十举于胸前,跣足立于圆形台座上。菩萨面相方圆,头束高发髻,有桃形头光,戴项圈、臂钏、腕钏。上身袒裸,腹部微鼓,腰系贴体长裙,系带打结下垂于两腿间。左肩斜披腋络,披帛呈U绕于腹部,搭双臂自然下垂。右菩萨右侧有造像痕迹,从右壁题记可知,龛内原有造像四尊,今存三尊。









一号窟,平面呈方形,方形窟口。窟口左右侧各浮雕一尊天王造像,天王头戴兜鏊,面相方圆,身着齐膝铠甲,饰圆形护乳镜和虎头肩吞,腹部微鼓,腰束裙甲,足登战靴,小腿着吊腿并打结。一手叉腰,一手持长矛;一腿屈膝,脚踩小鬼。右侧天王造像一侧有唐代先天二年开窟题记。窟顶及正壁上部被毁,和北宋开凿的四号窟呈打破关系。




窟内浮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造像,正壁,佛跣足倚坐于凸形台座上,头部不存,脚踩圆形仰莲座。佛腰系僧裙,系带腹部十字打结,外着双领下垂式袈裟,左手抚膝,右手施无畏印。二弟子头部缺失,双手合什举于胸前,跣足立于圆形台座上。二弟子造像前残存两尊造像足部及圆形台座残件,其身份不明。右壁中部浮雕菩萨造像,菩萨跣足立于圆形仰莲座上,有跨轻微前倾,头部缺失,有桃形头光。肩部宽厚,上身袒裸,戴腕钏,腹部微鼓,露肚脐,下着贴体大裙。披帛呈U绕于腹部,搭双臂自然下垂。左手握帛带自然下垂,右臂缺失,从残迹看曲肘举于右胸前。上部开两个尖拱形浅龛,龛内浮雕坐佛,佛结跏跌坐于仰莲座上,手施禅定印,束高肉髻,外着双领下垂式袈裟,有圆形身光和桃形头光。左壁和右壁一致,上身袒裸,斜披腋络,下系大裙,系带垂于两腿间,右手握帛带自然下垂 ,左手握弓举于胸前。左上部开一尖拱形浅龛,龛内浮雕坐佛,风化严重。右侧窟口内侧檐,有五代化二年题记。

























二号窟,平面呈方形,方形窟口。窟外左右两侧上部开尖拱形浅龛,龛内各浮雕一菩萨造像,菩萨跣足立于带茎仰莲座上,头束高发髻,上身袒裸,斜披腋络,下系大裙,披帛绕双臂下垂,一手握帛带下垂,一手举于胸前。下部开方形浅龛,右龛大于左龛,龛内各浮雕一天王造像。右天王头戴凤翅盔,面部损毁,身着铠甲,腹部鼓起,右手叉腰,左手柱剑,双脚呈八字形站立。左天王造像小于右侧天王造像,头戴凤翅,有桃形头光,身着铠甲,右手叉腰,左手拄剑,有跨前倾,双腿叉立于山形石上。右侧刻有题记。












窟顶及正壁上部被毁,和北宋开凿的四号窟呈打破关系。窟内浮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造像,正壁造像均毁,仅残存小腿部和台座。佛结跏跌坐于带茎莲座上,袈裟覆搭台座,衣饰呈U形均匀分布。两侧弟子立于束腰仰覆莲座上。左右两壁浮雕菩萨造像各一尊,菩萨均跣足立于束腰仰覆莲座上,头部均毁,从残迹看头束高发髻,面相方圆,阴刻双圆形头光。戴项圈、臂钏、腕钏,上身袒裸,斜披腋络,下系大裙,系带腹部打结后下垂于两腿间,披帛呈U形绕于腿部,搭双臂自然下垂,一手握帛带下垂,一手上举。左侧菩萨左胯轻微后倾,左上侧及窟口内檐有造像题记。












三号窟,平面呈方形,方形窟口。窟顶及正壁被毁,和北宋开凿的四号窟呈打破关系。窟内正壁仅存台座下部残迹,造像不明。左右两壁各浮雕一菩萨一天王造像,今右壁仅存一菩萨造像,天王造像因开凿四号窟被毁。造像头部均毁,从残迹看,菩萨面相方圆,头束高发髻,戴项圈、臂钏、腕钏,上身袒裸,斜披腋络,下系大裙,系带腹部打结后下垂于两腿间,披帛呈U形绕于腿部,搭双臂自然下垂,一手握帛带下垂,一手上举,跣足而立。天王双手按剑叉腿站立,头戴帅鏊,身着铠甲,腹部鼓起。








四号窟,开凿于一至三号窟上部,前壁和一至三号窟呈打破关系,相互贯通,对三窟顶部正壁造成破坏。四号窟平面呈方形,中心佛坛式窟,平窟顶,方形窟口。窟内正中凿有方形低坛基,坛基四角各雕一通顶方形立柱,坛基上残存造像两身,头部均缺失,佛结跏跌坐于仰莲座上,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腹部微鼓,双手均毁。坛基上有安置造像的圆形榫眼,从布局来看,主尊应为三世佛题材造像,这在陕北石非常流行的造像题材,院内残存六身造像残件应是窟内原有造像。佛坛前残存一泥塑造像残迹,仅存腿部,经打听得知原为一武将题材造像,应是清代泥塑狄青造像。


















前两柱内侧底部开一浅龛,龛内各浮雕一佛二弟子造像,头部均毁,佛结跏跌坐于方形须弥座承托的仰莲座上,佛内着僧袛支,外着双领下垂式袈裟,右佛手施禅定印,左佛左手抚膝,右手损毁,手施不明。两弟子双手拱于胸前,立于仰莲座上。其余各面均浮雕成排坐佛造像,佛均袖手,结跏跌坐于仰莲座上,均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大部已风化严重。














后右柱外侧中部浮雕两供养人造像,供养人倚坐于长方形台座上,均袖手,一身着圆领长袍,一身着双领下垂式长袍。圆领这体型魁武饱满,双领下垂这体型纤细娇小,应为夫妇。下部正中阴刻“施主”二字,两侧各浮雕一身立姿供养人造像。上部雕坐佛三身,底层毛坯,仅雕造像轮廓。其余三面及后左柱各面均浮雕成排坐佛造像,底层毛坯,未完工。








  后左柱









正壁,造像风化严重,正中浮雕三世佛二弟子造像,右侧开一圆拱形浅龛,龛内浮雕一菩萨二胁仕造像,菩萨结跏坐于方形束腰须弥座承托的仰莲座上,羽袖,头部毁从残迹看头戴宝冠。两胁仕身着宽袖大衣,腰系宽带,系带下垂于两腿间,双手捧一物举于胸前。左侧浮雕佛祖涅槃造像。上部浮雕成排坐佛造像,均风化严重,模糊不清。















右壁,上下分三层,下层浮雕八身罗汉造像,罗汉姿态各异,其中一尊为伏虎罗汉。中层浮雕自在观音、骑狮文殊菩萨和骑象普贤菩萨造像,自在观音造像下部浮雕取经题材造像。后部浮雕佛祖涅槃造像,上层及前部浮雕成排坐佛造像,均风化严重。

















左壁,前部开一圆拱形大龛,龛内浮雕一佛二弟子造像,佛结跏跌坐于方形束腰须弥座上,,二弟子立于束腰方形台座上。龛右侧开一山形浅龛,龛内浮雕自在观音造像,龛下浮雕取经题材造像,中后部上下开两个通龛,龛内浮雕罗汉造像八尊。上部浮雕三排坐佛造像。

















前壁中部浮雕三世佛六弟子二菩萨造像,左侧佛早年间被盗凿,盗痕明显,右侧佛倚坐,脚踩莲蓬,正中佛结跏跌坐于方形束腰须弥座承托的仰莲座上。六弟子均双手合什举于胸前立于祥云承托的仰莲座上。左侧菩萨结跏跌坐于束腰须弥仰莲座上,须弥座束腰处浮雕一卧象造像,菩萨手施不明,可知造像为普贤菩萨;右侧菩萨结跏跌坐于束腰须弥仰莲座上,须弥座束腰处浮雕一卧狮造像,双手持一物举于胸前。其余壁面均浮雕坐佛造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图集(上)
牛伯阳三尊像是什么?有多珍贵?
陕西志丹:旦八镇石坬庄石窟
北魏时代的佛造像,鲜卑人粗犷性格中的温柔
喜仁龙镜头下的天龙山石窟
李裕群:天龙山东峰上层第3窟新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