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潘德熙先生的《平海寇碑》的故事
浙江平湖 平海寇碑

楼主全冉粉 时间:2010-08-12 22:43:45
  (转帖)潘德熙先生的《平海寇碑》的故事
  
   市博物馆正在举行“平湖出土文物精品展”。展品中有一件《平海寇碑》。该碑系1955年5月出土于平湖城关老东门城墙泥土内,碑刻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撰文者为南京太仆寺少卿邑人孙植。
    碑中所指的海寇,亦称“倭寇”,是当时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最大的祸患。平湖的城墙,就是当时为防倭而建造的。但那时的“倭(日本)寇”,倭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原是明初被朱元璋击败的张士诚和方国珍的残部,“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他们逃窜在海岛上,成了海寇。因他们常与倭寇相配合,并打着倭寇的旗号,所以国人亦目之为“倭寇”。碑文中说——
    嘉靖癸丑(1553·嘉靖三十二年)后,寇日益肆。徐海、陈东、麻叶者。最称渠魁。数寇边海诸郡县,跨越代淮,流毒几三千里,师久无功。
    这一段是说:骚扰浙江沿海一带的海寇头目,是徐海、陈东、麻叶。其中以徐海这一股人多势众。三股匪徒,合力劫掠,成为“徐海海寇集团”。
    徐海是徽州歙县人,曾当过和尚,法号明山,故人称“明山和尚”,他是武装走私商徐惟学的养子,徐惟学因向大隅岛倭人借款,把他作为人质,押在大隅岛。后来徐惟学在广东被杀,倭人债主向徐海要钱。徐海说:“待我抢掠来还给你便是。”遂同倭酋辛五郎聚舟结党,多至数万人。入南京、浙西诸处劫掠,屯据于柘林、乍浦,又率数千人水陆并进,声称要先攻嘉兴,再掠杭州。当时这一带因守备薄弱,故人心惶惶,紧张不安。于是——
    今年春(1556·嘉靖三十五年),皇上既易置节钺大臣,以侍郎绩溪胡公为浙直总督,都御史桐城阮公为浙闽巡抚。
    这里的“绩溪胡公”指胡宗宪,徽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浙直总督相当于江浙两省的军区司令。“桐城阮公”指阮鹗,嘉靖进士。因依附赵文华等,升为右都御史,任浙江巡抚(相当于今之省长),后改福建巡抚。兵败后,“惟以赂寇为事。搜括民财,动以千万计”,被劾削职为民。
    碑文又云——
    乃夏五月,警报日至,宵旰侧席,特敕太子太保工部尚书甬江赵公提督军务,总燕、赵、齐、豫、徐、沛之师,南平江介,克通连道,旋誓师东向,驻兵嘉兴,为捣巢计。
    “甬江赵公”指赵文华。甬江,是宁波的别称,赵系慈溪人,慈溪属宁波,故云。嘉靖进士,性险恶,系严嵩的干儿子。“提督事务”是监军的意思。在胡宗宪之前,浙江总督张经被他在嘉靖帝前诬告“拥兵自重”,以致张经在取得了“王江泾大捷”后,不但无功,反而处死,同时被处死的还有浙江巡抚李天宠。这样一来,两个打仗的人死了,留下来打仗的功劳,当然是他的了。“燕、赵、齐、豫、徐、沛”均为地名之简称,或与今有异。“南平江介”,指扫除了沿长江两岸的海寇。
    碑文云——
    先是贼海等纠众二万,攻平湖之乍浦。兵备副使刘君焘,知县刘君存义御之,去攻桐乡,甚亟。巡抚公率知县金君燕,乘□□□,百计破其械,穷昼夜匝月。然寇众我寡,不可力角。总督公辄用奇间解其围。贼乃退囤乍浦,负固要盟。尚书公至,偕督抚公□,□贼使降。遂诱执陈东、麻叶等,剪其肘腋,并获其倭众百余人,遣偏师分逐余党,覆之海上。贼海独拥众窥伺,移据清溪沉氏宅,□□不逞,尚书公按剑自誓灭贼,与督抚暨巡按御史……乃督抚公亦己内修战备,遂集……各严部勒,躬督战阵……乃八月二十五日,诸军云合,进迫贼巢。贼开门挥刃驰突,我兵屹不动,矢石雨集,贼部□指墙为守,我兵纵火烈焚,毁其墙入。皆殊死战,海呼号乞降,不听。遂首海等二千二百有奇,余尽焚死,野无遗寇,全师凯归。(□为碑文剥蚀所致)
    这一段是叙述平海寇的经过,写得很简略,甚至有些地方与实际还有点出入。例如这次平寇的关键,是总督胡宗宪用“奇间”离间了徐海与陈东、麻叶的关系,才诱执了二人;又徐海也是用“奇间”诱降后被杀的。这“奇间”是怎么回事?又,碑中说“将树碑东城”,但现在却发现于东城城墙的泥土中,这又是怎么回事?可见这里面,还大有文章。
    这场平寇战事的实际指挥者是“浙直总督”胡宗宪,他是这两省的“军区司令”。为人倜傥有侠气,胸有韬略,机变百出。平寇的成功,主要用的就是碑文中所说的“奇间”。就是用计打入寇方内部(现在称为“卧底”),进行诱降并乘机离间瓦解对方,最后把这帮海寇消灭。派去做卧底的这个人,是罗龙文。
    罗龙文,徽州歙县人,是徐海的同乡,字含章,号小华,是制墨名家。据万历时沈德符著《野获编》称:“小华墨价逾拱璧,以马蹄(银)一斤易墨一两,亦未必得真者。”可见其墨之珍贵。他曾是严世藩的幕宾,后佐胡宗宪军中。他与徐海不但是同乡还是同村,所以胡宗宪派他假意去投靠徐海,既获取情报,又伺机说服徐海归降。
    设计这种“奇间”的,除了胡宗宪外,还有他请来的一位幕僚(俗称“师爷”,在军队里就是“军师”的角色)。此人就是山阴人徐渭。徐渭字文长,一字天池,晚号青藤。善书画,工诗文、知兵法。少时有天才之誉。不知什么原因,考取了秀才以后,就一直考不上去。倭寇扰浙时,绍兴成为烽火之地。他“尝身匿兵中,环舟贼垒,度形势为方略”,为军方出谋划策。胡宗宪闻其名,聘为幕僚,对他极为器重与信任。可惜我们现在已无法知道哪些“奇间”是胡的、哪些“奇间”是徐的了。
    当时,由徐海及陈东、麻叶亲率的海寇两万人来攻乍浦,另有几股海寇,则分别到瓜州、上海、慈溪等地抢劫。那时胡宗宪的部队驻扎在塘栖,与巡抚阮鹗带领的守军,成掎角之势。在取得崇德三里桥之捷后,阮鹗就引兵退入桐乡城内。胡宗宪担心同时陷入城中,故引兵退回杭州。于是徐海等各股海寇蜂拥赶来,围攻桐乡。阮鹗飞书告急,书中并有怨宗宪之言,宗宪则回复道:“部下之兵,数战已疲。若复争锋,如以肉投虎,假令贼复分兵以困我于崇德,譬如两人相抱而沉矣。今惟有用间饵以伐其谋,携其党,出阮公,而徐图之耳。”于是,宗宪选美女两名,黄金千两、丝绸数十匹,派使者送给徐海。又给徐海写了一封信,信中透露:已与汪直联系,将有成议。徐海见信后,大惊失色,说:“老船主亦降乎?”
    汪直(有的书上作王直),徽州歙县人,是海寇中资格最老,势力最大的一个“资深海寇”。“老船主”是海寇们对他的尊称。此人少年时落魄任侠,好交友,当地无赖都敬畏他。外国的海盗或商人,也都很信服他,称之为“五峰船主”。嘉靖二十七年,他造了可容两千人的巨舰,前往日本平户岛,平户藩主松浦隆信为他建造了豪华的中国式大宅,供他居祝此后,日本各藩国商人就云集于此,中国船只也不绝于途。货物充盈,珍奇毕集,一时有“西都”之称。他自称“净海王”,又称“徽王”。他自己坐镇在平户,派徐海、陈东、肖显、麻叶等海盗轮番入掠中国东南沿海富庶城市。所以,当徐海知道“顶头上司”汪直已在和胡宗宪接洽投降事宜,当然要大吃一惊了。
    事实上,胡宗宪确实是在接洽汪直回国的投降事宜,而且早在这次徐海攻打乍浦以前就已开始进行了。胡先是把招降的计划上奏朝廷,由皇帝批准。然后把汪直的家属,从监牢里放出来,而且“丰衣食,洁第宅”,给予优待。再由汪直的母亲亲笔写信给汪直,告诉他家里的情况,希望他回来。这封信由胡宗宪派人送到平户岛。汪直读信后,在对使者的谈话中,一是对胡宗宪表示感谢;二是说自己目前也有很多困难,因为自从明朝对海寇实行剿杀政策后,这里一些岛上的走私商盗,多为所杀,甚至“全岛无一归者”,死者家属以此怨及汪直。所以他自知不可能久居于此,且确实有思乡思亲之念。但说到归降一事,则意颇犹豫。这是胡汪第一次联系的情况。但此后不久,情况有了进展。
    汪直有一个爱妾,名叫张少华。原是金陵少女,童年被诱拐到山东,卖给齐姓娼家。不久来到苏州,由于年少貌美,又善歌唱,遂成一方名妓。从良后不久被遗弃。于去昆山途中遇海寇,被掠至海岛,献给了汪直。汪对之宠爱逾常,命部下称之为“张夫人”。
    大陆上有使者来联系招降的消息,张少华很快就知道了。她认为这是一个极难得的返乡机会,所以劝汪直应该及早下决心,她每天用“降则得官,有功无祸”的话,劝汪直就抚。在她的影响下,汪直终于下了归顺的决心。派他的义子毛冽,到胡宗宪处协商有关事宜。胡即飞报了朝廷。兵部在讨论时意见不一,但认为应令胡宗宪一方面严加防范,以备不测;一方面谕令汪直应先有杀盗立功,平静海疆的表现,以示诚意。至于其他事项,以后再议。此后汪直在海上杀盗数十名,其义子毛冽则在舟山列岛等处接连打败海盗,胡宗宪得报后均及时上报,代为请赏。毛冽得赏后大喜,就将徐海等即将攻打乍浦的正确时间,密报于胡宗宪。这就是《平海寇碑》中所说的“贼海等纠众二万,攻平湖之乍浦”。徐海的准时来攻,正好证实了汪直确有归降的诚意。
    所以徐海读信后表示怀疑说:“老船主亦降乎?”使者就作了肯定的回答,并晓以利害,说:“胡总督将亲率苗族士兵二十万,来解桐乡之围,王江泾之役,前车可鉴。”
    徐海说:“我现在是三路人马并进,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
    使者说:“陈东去年就来接洽过了,已有约。现在就看你了。”
    徐海仍半信半疑,不肯下令退兵。
    无独有偶,徐海也有一个宠妾,名为王翠翘。生于山东农家,因家贫卖于马姓娼家,取名马翠翘。学得歌舞弹唱,尤擅琵琶。因不满假母打骂,以私蓄赎身,改姓王,来往苏杭一带献艺。嘉靖三十三年,海寇大举进犯。她不幸被掳往海岛,献给徐海,自此留居海上,人称“王夫人”。此次登陆劫掠,王翠翘亦一同前来。
    胡宗宪见美女金银,未能使徐海退兵,便另外派人带了重金,来见王翠翘,请她向徐海进言。翠翘见了胡宗宪送来如此厚礼,又如此看重她,便答应去向徐海说项。使者还另带有两份礼,一份给了徐海,一份给了陈东,却没有麻叶的,又故意让麻叶知道。麻叶怀疑徐、陈两人背着他有欺诈之事,一赌气,便先退了兵。胡宗宪派人到徐海处送礼的事又故意让陈东知道,陈便与麻叶密商,准备联手对付徐海,三人间矛盾很大。这其实是“卧底”罗龙文起的作用。与此同时,王翠翘的劝说果然有效,徐海很快撤了“桐乡之围”,又释放了被俘的官兵两百人,退屯乍浦而去。
    徐海退兵后,陈东责问徐海“通胡”之事。徐海说:“老船主已经派人向朝廷纳款,蒙旨赏赉,我怎可不从其后?”陈东大怒,斥徐海“叛变”。徐海说:“你去年向胡宗宪乞降,以为我不知?”陈东语塞,愤愤而去,
    桐乡之围解后数日,徐海与麻叶为了争夺一个从袁花掠来的民妇,大打出手。宗宪得知后,派人至徐海处劝降,说:“如能将陈东、麻叶一并缚献,可立大功,能得世爵。”王翠翘亦从旁劝说。徐海就将麻叶缚送宗宪。宗宪又命麻叶写信给陈东,劝东杀徐。却又将信“误投”至徐海处,海遂继将陈东缚送宗宪。宗宪为断绝海寇归路计,命俞大猷将沿海的寇船悉数击沉。徐海不得已,派其弟徐洪至宗宪处作“人质”,实际是卧底观察。宗宪每日以酒宴款待,并给以金银等物,以稳住徐海。
    麻、陈两盗被俘后,其部属日夜斗杀,将酿巨变。赵文华与阮鹗均不赞成宗宪安抚之计,日日促宗宪杀陈、麻二盗。赵文华还把徐洪的两根手指切断。宗宪不得不把徐洪藏起来,又给重金以安之。两天后徐海派人来探望其弟,宗宪令徐洪推说有病,在总督府冠服相见。来人见徐洪戴冠服,皆下跪叩拜。临走时,又请徐洪写信致其兄,洪推说刚喝醉了酒,令“吏人”代笔,又极称胡宗宪可信,命来人转言其兄不可再做劫掠之事。徐海信以为真,遂约定时日亲自归降。
    八月初一,数百名海盗头目列队于平湖城外。徐海则亲率一百余人,身穿甲胄,要求进入平湖城中。赵文华以为徐海违约,又甲胄而来,想加以阻拦,但又怕激成事端,只好放徐海进城。胡宗宪闻讯徐海进城,命士兵林立于辕门之外,始大开辕门,命徐海进见。徐海进入总督府中,叩头即拜,口呼:“天王爷,死罪!死罪1当时在场的还有赵文华、阮鹗等。徐海因不认识宗宪,以目视通事,通事以目示之。海又向宗宪再拜而呼:“天王爷,死罪!死罪1宗宪走下堂,用手摸在徐海的脑袋上,不停地拍和抚。一边抚,一边说:“你引倭寇入侵,为害国家多年,今日既然归顺,切莫再次为恶1
    投降仪式结束后,徐海选择暂往于城外清溪的沈庄。这沈庄分东西两个部分,中间隔有一条河,称为东庄和西庄,堂宇豪华,墙垣四固,四角有坚楼,可以远眺。徐海颇为满意。宗宪派人劝徐海,将西庄让陈东与麻叶的余部居住,徐与其部下独居东庄。
    数日后,东西两庄的海寇自相残杀,官兵乘机进剿。徐海投河而死,发现后被割去头颅。王翠翘则不知所终。
    碑文中所述的“平海寇”的故事,是说到这里为止。但实际上,事情并没有完,碑中说:“徐海、陈东、麻叶者,最称渠魁。”这是就侵扰浙江沿海一带的海寇而说的,在他们的上面,还有个更大的渠魁,这就是汪直,此时还没有解决。
    徐海除掉后,汪直的势力已大为削弱,但还不可小看。
    嘉靖三十六年(1557)十月,汪直率众数千,携带大量火枪火炮,突然开赴浙江沿海,泊舟于舟山岑港。
    胡宗宪得报后下令实施海上戒严、修筑陆上堡垒、做好开战的准备。汪直知后,派人给胡送了一封信,大意说:“过去我们不是谈得很好吗?我这次来,就是决心履行协议,停止交战。你现在却调集大军,禁船往来,你以前不是在骗我吗?”
    胡宗宪不得不回信表示歉意,并希望他上岸谈判。
    汪的回答是,现在双方缺乏信任,我不打算上岸了。
    宗宪没法,左思右想,忽然想到汪直的家属都软禁在金华,于是把汪的亲生儿子找来,让他写一封信给其父,求他上岸谈判,特别还加了一句:“否则儿子就没有命了1没过几天,回信来了,信上说:“儿子,你怎么这样笨,老爸在外面,你才能吃得好,住得好。老爸要是来了,全家都得死。”
    看来主要问题是汪直对胡不信任了。怎么办呢?胡宗宪想到《三国演义》里有一条妙计,何不搬来一用?于是汪直船上的毛海峰,就收到了胡宗宪的一封信,邀请他上岸来玩玩(毛是汪的义子,前因谈判而与胡熟识)。毛把信给汪直看了,汪同意他上岸,探听一下那边的虚实。
    来到胡宗宪这里,胡热情款待,在酒席上,毛问起邀我来有什么事?胡说没有什么事,多时不见,咱们弟兄叙叙旧。毛几次想提到谈判方面的事,但都被胡岔开了。后来,酒越喝越多,胡“酩酊大醉”,根本没法谈了。毛扶着“烂醉如泥”的胡宗宪进入了总督的卧室。把胡扶到床上睡下后,毛便到床边书桌前,见桌上堆放着不少公文,有的是来文,也有总督府发文的文稿。毛海峰惊喜地发现,其中有一份是胡宗宪写给皇帝的奏疏原稿。开头的事由是:“臣胡宗宪为乞贷海盗首领汪直,仰乞圣鉴事。”毛急促地看了一遍,疏中反复地为汪直说好话,表示以和为贵,不宜动武。看了这篇奏疏,毛海峰彻底放心了。他看看床上鼻息浓浓的胡宗宪,看来一时还不会醒过来。书桌上有纸有笔,于是他便把其中重要的段落,摘抄了一份。
    第二天,毛海峰高高兴兴地回到岑港,汪直终于对胡宗宪也恢复了信任。于是,汪直决定归降。
    事实上,在明朝方面,对汪直的归降,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监军御史王本固为代表,坚决反对招抚汪直,这一派人数很多;另一种是以胡宗宪为代表,主张招抚汪直,这一派人数很少。所以汪直归降后,前一派的人都主张缚而杀之。宗宪则力主以礼相待,并上奏朝廷希望免除汪直死罪。王本固则力争不可。外间议论宗宪或许是收受汪直金银数十万,一时舆论汹汹。宗宪无奈,只得改变主张。
    嘉靖三十七年(1558)正月底,浙江按察使将汪直正式逮捕,但因明廷对处理汪直的意见仍未统一,故直到第二年年底,宗宪才奉诏于桅城宫巷口斩杀汪直。
    嘉靖四十一年(1562),严嵩被劾倒台。大学士徐阶继任首辅,政局为之一变。胡宗宪曾结纳严嵩,为众所尽知,于是南京给事中陆凤仪等掀起弹胡之风,列胡宗宪有奸、欺、贪、淫等十大罪状。世宗(嘉靖)命逮捕宗宪,遂械解进京。至京后,世宗说:“宗宪非严党。朕拔用八九年,人无言者。自累献祥瑞,为群邪所疾。且初议获(汪)直,加五等封。今若加罪,谁为我任事者!其释令闲祝”但不久,又因从严世藩家中抄出了他的信,于是又被囚禁,瘐死狱中(一说自尽)。万历初,追复原官,谥襄懋,算是平反昭雪了。
    赵文华是严嵩的干儿子,胡宗宪诱杀徐海后,即被召回京。后因骄横失宠,革职后病死。
    阮鹗因依附赵文华,得官浙江巡抚。大概是在桐乡被围城围怕了,后畏寇如虎,唯以赂寇为事,搜括民财,动以千万计。后被劾,削职为民。
    罗龙文与严世藩同时伏法,罪名是“通倭”。
    看来,只过了六年光景,碑上几个主要人物基本上都成了罪人。这块原是表彰记功之碑,自然无法再公然立在露天,只好埋藏到城墙的泥土里去了。入土的时间,应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 卷三十六
乐麒说历史 | 明倭战争1 反击的狼烟
她本是名满天下江南奇女子,却因胡宗宪的轻薄狠心而投河自尽
番外篇:从史料看明王朝倭寇之患
徐海(明代嘉靖年间的倭寇)
微言杂语74——《明史》中的倭寇(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