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芦鸣说《山海经》:女娲的身世之谜

女娲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这样崇高的地位究竟是如何被认定的,其中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女娲的原始出处来自《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山海经》是一部系统阐述天、地、人的著作,故解读其中任何一段文字都要时时与这三者相对应。笔者在前面一篇《炎帝究竟是人还是神》的文章中就曾经论述过颛顼的八卦之象,而“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恰恰就是后天八卦顺序里的第二象,是用来代表坤卦的。因此,对于“国”的解读即可解出三味:一味象征“果”,指八卦的果象之一(属天);一味象征“国”,指具体的地理位置(属地);一味象征“子”(属人),如此即可以明白为什么颛顼既可作人名亦可作国名的道理。“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用了刚好十个字,目的除了要强调“天国”及十天干的概念外,关键是要关照后话,而“有神十人”正好就承上启下,引出了“女娲之肠”这个所谓大地的母亲(属坤)。其实“十人”是一分为二的“木”字,故“女娲之肠”的本相是“神木”,和“圣母”或“生母”发的是一样的音,但“女娲之肠神木”自然会出“阳象”(亦可通“洋相”,暗示的是海洋)。这样看,我们很自然就能理解“女娲”之所以被后人解读成大地母亲的根本原因。但是女娲是否有用五石补过天呢?且看后面那句“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前面两段概括性地说了天和地,紧接着自然就说“石夷”这个天地之“人”了。“石夷”音通“11”,暗含两仪之象,为人则有“司仪”之表,为地则有半岛之形(或曰大平之地)。“来风曰韦”说明了“石夷”这个人的来头和颛顼之子(天)与女娲之肠(地)有关,应合了“天地生人”之说。至于“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的意思,实际是为了强调阴阳此消彼长的自然规律,是人应该掌握的。

  从以上对原文的解析来看,所谓女娲补天的故事甚为牵强,至少我们在《山海经》里找不到任何出处。还有一个就是关于女娲和伏羲的传说,我们是否可以在《山海经》里找到线索呢?

  伏羲人面蛇身的来头在《海外北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烛阴”不仅带火,而且带色,并有“阴象”!女娲露水,伏羲冒火,女娲之肠(神木)备阳,钟山之神(烛阴)背阴,他们俩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是有人将伏羲与女娲弄到一块的根本原因。

  不过,从以上两段分别描述女娲和伏羲的文字内容来看,钟山之神里的“昼夜、冬夏”带有鲜明的时间概念,而女娲之肠里的“栗广之野”则明显露出空间的图像。伏羲为什么能够被定位成“三皇”之首?盖因伏羲这个钟山之神代表的是天,而天作为宇宙的象征自然是最大的,必然居首。然而,历史上关于三皇的准确概念与符号还是有许多混沌不清的地方。

  比如,《尚书大传》以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风俗通引》、《白虎通义》、《古史考》等古籍亦持此说。“三皇”按照流传最广的是: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但由最多人接受并熟知的是伏羲(天皇)、神农(地皇)、黄帝(人皇)。

  这里的燧人(代表火)被认为是三皇之首,出处在战国时代的《尸子》一书中有曰:“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而屈原在《天问》的开头也说到了代表火的“燧”:“燧古之初,谁传道之?”

  《天问》事实上是屈原以《山海经》内容为本所写的诗,故所谓的“燧人”的指向应该就是代表时间的钟山之神,说明伏羲与燧人的概念有相重之嫌。对于伏羲与女娲分明藏有的时空概念,其实在《尸子》这部古籍中有清晰的记载:“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这是迄今在中国典籍中找到的与现代“时空”概念最好的对应。

  到这我们当容易解释女娲为什么要去补天,盖因女娲象征的是空间的“宇”,所以她必须上下于天,否则她只能代表“四方”而少了“上下”。

  因此,所谓女娲的真正意涵其实是宇,也可称六合,把她认作是大地的母亲,事实上已经贬低了她的真实身份。《山海经》里为什么没有女娲这个名词的单独描述,原因也在此,而女娲补天的神话为什么会出现,原因则在于还原女娲的本色。

  弄清了女娲的空间概念也就明确了伏羲所代表的时间内涵,那么燧人事实上可以用伏羲来代表。现在让我们再看看“燧人、伏羲、神农”这三皇符号里的“神农”。

  “神农”就是炎帝,而象征火的“炎帝”也曾被归入“五帝”之一,看看显得多么混乱!之所以造成如此局面,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历史上有人刻意将《山海经》里的这些符号都解读成了部落首领,或者简单地说是用了那些名来冠在可能存在的历史人物身上。再看由最多人接受并熟知的“伏羲(天皇)、神农(地皇)、黄帝(人皇)。”这三皇的概念,你会发现一样有漏洞,问题还是出在“伏羲”和“神农”这两个概念上。

  三皇的确切概念是“天皇、地皇、人皇”,“伏羲”毫无疑问可以代表“天皇”(时间),但神农(炎帝)却代表不了“地皇”(空间),能够代表“地皇”的非“女娲”莫属,而“人皇”的最佳代表则是仪表堂堂的“石夷”(司仪)。

  综上所述,笔者发现“三皇五帝”根本是个抽象的概念,是上古时期的人类在探索大自然真相过程中所总结的宇宙及生命起源概论,而其中所涵盖的超前意识与时空观,事实上在二三千年前至少被中国人曲解了很多,那是不是中国在科学上最终落后的根本原因,非常值得国人深思。

  下图是《天问》开头的章节,很明确,屈原当年至少明白《山海经》的宏观叙事是从哪里开始的!

  本文题图来自《芦鸣工作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古人物===中国国学网
研究之三-《山海经》记载的人物与中国上古帝王的联系(一) - 天机网
“三皇五帝”图腾形象初探(一)
盘古、伏羲、女娲、黄帝、炎帝、蚩尤、后羿等这些人都什么关系?
三皇五帝真的存在吗?为何《山海经》中也有记载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和五帝指的都是谁?是神话还是现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