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美尔,神的领地(4)

苏美尔文明的烙印

                 ----本文主要摘自《第十二天体》

 

关键字:十二、 风 、七

 

  在大多数被发现的古代圆柱图章上,都有代表特定天体──我们星系中的行星──的符号。一个公元前第三个千年的阿卡德图章,现存放于柏林国家博物馆,索引号为:VA/243,它并不是像通常那样一个个地描绘它们,而是十一个天球为一组,环绕在一个大的发光星体周围。很明显,这是在描绘苏美尔人眼中的星系:它由十二个天体组成

  我们通常在这样一个平面上来描述我们的星系:一条从太阳拉出来的线,线上依次排列着行星。但是如果我们在一个圆内,而不是一条线上来描绘我们的行星(第一个是水星,接着是金星,然后是地球,以此类推),那么绘出来的图就截然不同。

  如果再看一眼描绘在VA/243上的星系放大图,我们可以看见一些“小圆球”围绕着一颗大星,而它们的大小比例和它们的秩序,刚好与我们现在这个星系吻合:水星后面跟着大一号的金星,地球和金星一样大,被月球围绕着。按照这样的顺序下去,火星也是刚好比地球小但又比月球或水星大。

 




  但接下来,古代描绘中出现了一颗我们都不知道的星球──很明显比地球大,但是又比木星和土星小。它靠在木星旁边。更远的地方,另一对行星很完美地与我们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匹配。最后,最小的冥王星也在这里,但不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地方(海王星之后);它是出现在土星和天王星之间的。




  苏美尔人将月球也算成一个平等的天体,他们的描绘中出现了我们现在已知的所有行星。除了冥王星,它们都有着正确的秩序,而且还有着正确的大小。

  这幅4500年前的图画同时还提示我们,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着另一个大行星。它其实就是我们之前一直提到的第十二个天体,纳菲力姆的家园。
  如果这幅苏美尔天体图是在两个世纪前被发现的,天文学家们会认为苏美尔人简直就是无知的,竟然在土星之后还幻想出如此多的虚假行星。然而现在,我们知道已经有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出席了。那么苏美尔人是否又在幻想,还是他们确实在纳菲力姆的教导下,得知月球在这个星系中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冥王星实际上是靠近土星的,并且,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着第十二个天体?
  旧观点认为,月亮除了是“一个结冰的球”之外什么也不是,这种观点一直持续到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才彻底结束。最不错的猜测是,月亮是从地球分离出来的一大块,那时的地球还处于熔炉般的状态。它受到数以百万计的陨石的影响,于是在表面有了很多环形山(Tsiolovsky)。由此它成了一个无生命无历史并永远跟随地球的卫星。
  无人卫星进行的观测将这样的旧观点带入了新问题。现在已经可以确定的是,构成月球的化学物质和矿物质与地球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直接冲击了“分裂”说。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进行的实验,以及对带回地球的月球土壤和岩石样本的研究分析表明,现在是不毛之地的月球,曾经却是“生命行星”。像地球一样,它也是分层的,也就是它是从它自己的熔岩内核开始凝固的。像地球一样,它也产生热,只是地球的热来自它的放射性物质,在地球内部极大的压力下“烹炒”;而月热,则是来自很靠近月表的放射性物质层。那么,是什么将它们翻到了如此靠近月球表面的位置?
  月球的力场是不规则的,仿佛有很大的重物(比如铁)并没有沉到它的核心,而是在胡乱分布。我们想问,这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要这样?有证据显示,月球上的古岩石是带磁性的。也有证据表明,月球的磁场改变甚至反转了。它是在一些不为人知的内部过程之后,或是在一些暂时无法确定的外部影响之后改变的吗?
  阿波罗 16的宇航员在月球上发现的角砾岩(breccias)是曾经被粉碎后的实心固态岩,而后来却在突然的极度高温中又被焊接在了一起。这些岩石是在什么时候、又是怎样被粉碎的,又是如何重焊的?月球上其他的表面物质富含稀有的放射性钾和磷,而在地球上,此类物质都是深藏地下的
  将这些发现放在一起,科学家们现在肯定,月球和地球是在大约同一时间由相近化学物质构成的,有着各自的发展和进化。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的观点是,月球在它开始的前五亿年属于“正常”发展期。他们说:最大变动期是在40亿年前,当时有着庞然如大城市甚至国家大小的陨石冲击月球,由此形成了巨大的环形山。这些碰撞留下来的放射性物质开始在地表之下发热,融化了大量地表,熔岩也像海一样在地表蔓延。阿波罗15号在环形山附近发现了一个岩滑堆(rockslide),它比地球上任何岩滑堆都至少大上六倍。阿波罗16号发现,创造甘露海(Sea of Nectar )的那次撞击的碎片散布到了1000英里以外的地方。阿波罗17号降落在一个悬崖附近,而这个悬崖要比地球上任何一个悬崖高上八倍,也就是说,月球曾发生过比地球上任何一次地震都强上八倍的地震
  这次宇宙大事件引起的变动一直持续了八亿年,以至于三十二亿年之前,月球才最终有了冰冻的表面。
  苏美尔人很正确地给予了月球一个正常行星的地位。他们留下了大量文献,解释并描述了这次让NASA专家们关心的宇宙灾难。
  冥王星曾被称作“谜”。因为它围绕太阳的轨道不只是像其他行星那样略微偏离一个完美的圆圈,而是很明显地被拉长成了椭圆;当其他行星只是或多或少地偏离轨道的时候,冥王星却偏离了十七度,这是相当巨大的数字。因为这个很不正常的轨道现象,冥王星是唯一一个切过其他行星──海王星──轨道的行星。
  论大小,冥王星的确只是“卫星”级:它的直径(3600英里)不比海卫一(Triton)──海王星的一颗卫星──大多少;或者是土卫六(Titan),土星的十个卫星之一。有着这样的特点,它的“不称职”被认为有可能是因为它一开始只是一颗卫星,由于某种原因脱离了主星,并开始了自己的行星生涯。这种可能即将得到证明,我们马上就能看到苏美尔文献的相关记录。
  现在,我们对太初宇宙事件的追寻到达了高潮:关于第十二个天体的存在。令人吃惊的是,我们的天文学家也发现了这样一颗星球的确曾存在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十八世纪末,在海王星都还没有被发现的时候,一些天文学家发表了这样的演说:“这些行星按照某种既定规律排列在与太阳相隔某段距离的地方。”这种规律后来被称为波德定律(Bode’s Law),它让天文学家们相信,有一颗行星应该在一个至今都没有被发现有行星存在的地方旋转着──而这个地方,刚好是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轨道上。
  被这些数字上的计算所刺激,天文学家们开始在这片区域中搜寻这颗“迷失的星球”。在十九世纪的第一天,意大利天文学家朱塞佩·皮安琪(Giuseppe Piazzi)在这块区域发现了一颗非常小的行星,他叫它谷神星(Ceres)。直到1804年,在此区域发现的小行星已经有了四颗;而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有将近3000颗小行星在围绕着太阳,这个轨道被称为小行星带。还需要怀疑吗,这无疑就是一颗被粉碎以后的行星。俄罗斯天文学家们称其为战车(Phayton)。
  当天文学家们肯定这颗行星的存在时,对于它的消失却无法解释。它自爆了吗?如果这样的话,行星碎片应该是四散开来,而不是停留在一个小行星带里。如果是一次撞击摧毁了这颗行星,那么谁才是“肇事”行星呢?它也碎了吗?然而如果把那些围绕太阳漂浮的残骸加起来,甚至还不足以称其为一颗行星,别提两个了。同样地,如果火木之间的小行星带包含着两颗行星,它们就应该分别保留着两颗行星的公转方式。但所有的小行星只有一种公转方式,这暗示着它们来自同一颗天体。那么,这颗行星是怎样被粉碎的呢,是谁粉碎了它?
  古人给了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
  大约一个世纪以前,出土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文献被解读,让我们突然领会到,美索不达米亚的文献不仅仅是与《圣经》内容对应,还在之前。艾伯赫·施拉得(Eberhard Schrader)于1872年写下的《楔形文字与<旧约>》(Die keilinschriften und das alte Testament)一书,揭幕了持续半个世纪的相关书籍、文章、演讲和辩论的雪崩。
  是否有一个纽带,在某个很早的时候,连接着巴比伦(Babylon)和《圣经》(Bible)?各个头条标题都很有煽动性地写着:babel und bibel(法语:巴比伦和圣经)。
  亨利·莱亚德(Henry Layard)在尼尼微的亚述巴尼波图书馆发现了众多文献,其中一个所讲述的创始神话就像《圣经·创世纪》里所讲述的一样。这个破损的碑刻,是由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首次拼装成功,并在1876年通过其著作《迦勒底创世纪》(The Chaldean Genesis)公之于世的。该书证据确凿地指出,的确有这么一个阿卡德文献,用古巴比伦方言书写,讲述了一个单独的神是如何创造天地万物甚至人类的。
  到现在都有无数个研究正在对比美索不达米亚文献和《圣经》故事的异同。巴比伦神的工作,如果不是在六“天”之内完成的,就是被记录在六个碑刻上的。与《圣经》中上帝第七天休息并玩耍自己的手工艺品相同的是,美索不达米亚史诗中用第七个碑刻写下巴比伦神的兴奋和他的功绩。极为恰当地,L·W·金(L.W.King)将之命名为《创世七碑刻》(The Seven Tablets of Creation)。
  现在,它被称为《创世史诗》(The Creation Epic)。这部文献因为它著名的引子──伊奴玛·伊立什(Enuma Elish,意为“当处于顶点”)──而在古代流传甚广。《圣经》的创世神话是从创造天地开始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故事则是一段真实的宇宙进化史,讲述的是很久之前的事件,带领我们回到时间的开始:
  
      当处于顶点之时,天堂还没有被命名
      在那之下,结实的大地还没有名字
  
  史诗告诉我们,在那之后这两个太初天体生下了一系列的“天神”。随着天体数量的激增,它们制造出很大的噪音和骚乱,打扰了太初之父。他忠诚的信使劝说他好好考虑一下惩罚这些年轻的神,但是他们联合起来,抢夺了他的创造力。太初之母试图报仇。一个领导造反的神向众天神提出了一个建议:让他的小儿子加入众神集会(the Assembly of the Gods),并给他至高权力,好让他去单独迎战那只由他们的母亲变成的“怪兽”。
  在接受了权威之后,这位年轻的神──巴比伦的马杜克──面对这只怪兽,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之后把她切成了两半。用她的一半做成天,一半做成地。
  接着他宣布了天国的固定秩序,为每个神都定下了固定的位置。在地球上,他创造了高山、海洋与河流,建立了季节和植被,并创造了人。他往返于天国与巴比伦,以及修建在地球上的塔庙之间。神和人都被指派了工作与任务,还有需要遵守的礼仪。众神于是承认马杜克是最高之神,献给他“五十个名字”。
  随着更多的碑刻和碎片被发现和翻译,我们可以证明,这段文字不是一个单一的文学作品:它是巴比伦最神圣的宗教历史史诗,它的一部分在新年礼中作为诵读的内容。为了宣称马杜克的至高无上,巴比伦将他作为创世神话中的英雄。然而,也并非一直如此。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巴比伦版本的史诗是早期苏美尔版本(关于阿努、恩利尔和尼努尔塔等英雄)的政教合一的伪版
  然而,无论在这些天神的戏剧中演员叫什么名字,这些神话的确是和苏美尔文明一样古老。大部分学者将之看成是哲学作品──神与邪恶之间永恒斗争的最早版本──或者是关于自然界冬天、夏天,日出、日落,生死循环的古老寓言。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承认这些神话以其本身的价值,比如,认为它们确实是在陈述苏美尔已知的宇宙现象,如同纳菲力姆告诉他们的那样?抱着这样一种勇敢而新奇的看法,我们发现,《创世史诗》很完美地解释了我们星系中可能发生过的事情。
  《伊奴玛·伊立什》的第一幕上演在太初宇宙。而那些演员们则既是创造者又是被创造者:
  
      当处于顶点之时,天堂还没有被命名,
      在那之下,结实的大地还没有名字;
      一切皆无,而最初的阿普苏(AP.SU),它们的创造者,
      穆木(MUM.MU)和提亚马特(TIAMAT)──她生下了它们所有;
      他们的水被混合在一起。
      水里没有芦苇,没有沼泽。
      众神之中,没有谁出现,
      万物没有名字,没有既定之命运;
      接着就是这样,在它们之间,有了神。

 

 

  用芦苇笔在这第一块泥板上的草草几笔──九个短行──这位古代诗人兼年代记录者设法让我们坐在剧院的前排正中,然后他勇敢且戏剧性地拉开了有史以来最伟大壮丽的一幕:我们星系的诞生。
  在广阔空间中,“诸神”──行星们──出现了,有了名字,有了自己的既定“命运”──轨道。只有三个“真神”存在:“最初的阿普苏”(意为“从一开始就存在”)、穆木(意为“出生者”)和提亚马特(意为“生命处女”)。阿普苏和提亚马特的“水”混合在一起,文献里讲得很清楚了,这不是长着芦苇的水,而是原始水域,宇宙最基础的生命摇篮。
  阿普苏,是太阳,“从开始就存在”。
  与之最近的是穆木。史诗中的故事在之后讲得很清楚,穆木是阿普苏最信任的助手和使者:对水星的很好的形容,一颗迅速地围绕着主人的小巧行星。事实上,这也是古希腊和罗马人对于水星神的观点:神的快递员。
  稍远一些的是提亚马特。他就是后来被马杜克切了的“怪物”──“消失的星球”。但是在太初之时,她是第一个圣三位一体(Divine Trinity)的处女母亲。她和阿普苏之间的空间并不是白白地空出来的,它填充着阿普苏和提亚马特的原始力。这些“水”“混合”了,一对天神──行星 ──出现在了阿普苏和提亚马特之间。
  
      他们的水被混合在了一起
      ……在它们之间,有了神:
      拉赫姆(LAHMU)和神拉哈姆(LAHAMU)出现了;
      因为他们有这样的名字。
  

  从字源学上讲,这两颗行星的名字是起源于LHM(意为“制造战争”)的。古代传统告诉我们火星是战神,而金星既是爱神又是战神。拉赫姆和拉哈姆的确分别是一男一女的名字;史诗中这两位神和火星、金星的身份特点,不仅从字源学和神学上,也从天文学上得到了证实:作为“迷失的行星”,提亚马特是在火星后面的。火星和金星确实应该出现在太阳“阿普苏”和“提亚马特”之间。我们在苏美尔天体图的帮助下说明这个问题。

 

 

 
  星系的形成过程继续着。拉赫姆和拉哈姆──火星和金星──出现了,然而:
  
      在他们成长完之前
      也是指定个子大小的时候
      ──神安莎(Anshar)和神基莎(Kishar)形成了,
      (大小上)超过了他们。
      随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神阿努(ANU)成为了他们的儿子
      ──是他祖先的竞争对手。
      接着安莎的第一个孩子,阿努,
      以他自己的地位,
      自己的形象生下了努迪穆德(NUDIMMUD)。


  《创世史诗》的第一幕只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就在我们眼前演出完毕。我们被告知,火星和金星只长到了一个有限的大小;然而在它们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另一对行星形成了。这是两颗壮观的星球,像它们的名字一样──安莎的意思是“王子,天国最重要的”,而基莎则是“结实大地上最重要的”。显然,它们的大小超越了第一对。这些描述、用词和位置很容易让人看出,它们就是土星和木星。
  又过了一段时间(“年复一年”),第三对行星出现了。先出现的是阿努,比安莎和基莎都小(“是他们的儿子”),但比第一对大(“是他祖先的竞争对手”)。之后阿努又生了一对双行星,“以他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形象”。巴比伦人称这颗星为努迪穆德,也就是恩基/艾的另一种写法。再一次,它的大小和位置让我们知道了它们在我们星系中的身份:天王星和海王星
  然而,在这些行星的外层还有一颗行星,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冥王星。《创始史诗》中已经讲述了阿努是“安莎的第一个孩子”,暗示着安莎/土星还有另一个孩子。史诗后来提到了这个孩子,它陈述道:安莎将他的信使佳佳(GAGA)派往其他行星进行大量任务。而佳佳的作用和个子,与阿普苏的信使穆木差不多;这让人联想到水星和冥王星之间的诸多相同点。佳佳,就是冥王星。但是苏美尔的天体图并没有将冥王星放在海王星之后,而是在土星一旁,作为他的“信使”,或者卫星。

 




   《创世史诗》第一场走到了结尾,这里有了一个由九个行星和一个太阳组成的星系:


  太阳──阿普苏,“从一开始就存在”。
  水星──穆木,阿普苏的助手和信使。
  金星──拉哈姆,“战争之女”。
  火星──拉赫姆,“战神”。
     ──提亚马特,“给予生命的处女”。
  木星──基莎,“结实大地上最重要的”。
  土星──安莎,“天国最重要的”。
  冥王星──佳佳,安莎的助手和信使。
  天王星──阿努,“天国的他”。
  海王星──努迪穆德(艾/恩基),“灵巧的创造者”。


  地球和月球跑哪儿去了?它们也被创造了,在之后的一次宇宙碰撞中。在这出壮丽的讲述行星诞生的戏剧的最后,《创世史诗》的作者拉开了第二场的帷幕:天乱。新出现的行星一点也不稳定。行星们相互牵引着,它们向提亚马特涌去,扰乱并危及了她的安全。
  
      神兄弟们聚在一起,
      他们来回涌动打扰了提亚马特。
      他们在天国家园里做的傻事,
      困扰着提亚马特的“腹部”。
      阿普苏听不下去他们的喧闹;
      提亚马特对他们无语了。
      他们的所为令人厌恶……
      惹麻烦是他们走的路。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不稳定、不规则的是那些行星的轨道。新行星“来回涌动”;它们离对方靠得太近了(“聚在一起”);它们干扰了提亚马特的轨道;它们离她的“腹部”太近了;他们“走的路”会惹麻烦。虽然提亚马特才最危险,但同样阿普苏也发现这些行星的所为“令人厌恶”。他打算“毁掉他们的道路”。他与穆木聚在一起,和他秘密商谈。但是“他们所密谋的”被其他神无意间听到了,这个要毁掉他们的决定让他们气得说不出话。唯一一个没有失去理智的是艾。他想出了一个花招,“将睡意倒向阿普苏”。当其他天神都支持这个计划的时候,艾“画了一副可靠的宇宙地图”,并向行星中的太初之水下了咒。
  艾(海王星)──当它在围绕太阳并包围其他所有行星旋转的时候(它是当时最外层的行星)──施放的这个咒或者力是什么呢?它自身的绕日轨道影响了太阳的引力并由此导致它的辐射外流?或者是海王星自己,在被创造时放出某种大量的能量射线?无论这种影响是什么,史诗将其比喻为“将睡意倒向”── 一种平静的影响──“阿普苏”(太阳)。甚至“穆木,他的助手,也无力动弹”。
  就像是《圣经》中的叁孙(Samson)和黛利拉(Delilah)的故事,被催眠的英雄的力量是很容易被抢夺的。艾相当迅速地抢走了阿普苏的创造力。看上去好像是阻塞了太阳中原始物质的释放,艾/海王星“脱下了阿普苏的王冠,卸下了他的光环斗篷”。阿普苏被“战胜”了。穆木不能再继续漫游了。他被“弹开,甩在了后面”,成为了主人身边的一颗缺乏生命力的行星。
  在剥夺了太阳的创造力──停止了它释放更多能量和物质创造新行星的过程──之后,诸神为星系带来了短暂的安宁。这次胜利因其改变了阿普苏的意义和位置而有着更深刻的寓意。这个词从此被用于表述“艾的住所”。任何新行星从此之后都只能来自一个新的阿普苏──从“深处”──这颗最外层行星面对的遥远的空间。
  这次安宁再被打破之前持续了多久?史诗并没有说。但它在一小段暂停之后继续着,开始了第三场:
    
      在命运之屋里,在宿命之地,
      一个神被创造了出来,是众神间最有能力和智慧的;
      在深处之心,被创造的是马杜克。
    
  一个新的“天神”──新行星──加入了。他在深处被创造,一个遥远的空间,一个带给他运行轨道──行星的“宿命”──的地方。他被最外层的行星引入了这个星系:“生下他的是艾(海王星)”。这颗新星看上去是这样的:
    
      他的肖像是美丽的,眨眼都会闪光;
      他的步伐如同贵族,自古享有高位……
      众神之前他傲然登场,无神能及。
      众神之间他傲视群雄,俯瞰世事。
      他的成员极其庞大,他是最高的。
    
  来自外层空间,马杜克是一颗新生行星,打着火嗝,还释放着辐射。“当他合唇之时,有烈焰迸发。”
  当马杜克靠近其他行星的时候,“他们将他们可怕的闪光放在他的身上,”他闪耀着光芒,“穿上十个神的光环”,他的接近由此让星系中其他行星排放电或是其他物质。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我们对史诗的解读:有十个天体──太阳和其他九个行星──等待着他。
  史诗中的故事将我们带上了马杜克的快速旅行。他先是经过了“生下”他的行星──将他拉进星系的艾/海王星。当马杜克靠近海王星的时候,后者的引力强烈地拉扯着他。它让马杜克的轨道变圆,“使之更好地达到目的地”。
  在那个时候,马杜克肯定还是很具可塑性的。当它经过艾/海王星的时候,它的引力让马杜克变得膨胀,由此他有了“第二个头”。然而,马杜克的身体没有任何一个部分在这时被扯了下来;但当他接近阿努/天王星的时候,有一大块被扯了下来,由此出现了四个马杜克卫星。“阿努创造并使这四个成型,将他们的力量给了他们的主人。”它们四个被称为“风”,并进入了一个围绕马杜克的快速轨道,“像一股旋风般旋转。”


  这个秩序──先是海王星,再是天王星──说明马杜克进入这个星系不是顺着星系中的轨道方向(逆时针),而是反方向进入的,呈顺时针。他继续前进着,这颗迎面而来的行星很快就被巨行星安莎/土星的强大引力和磁场拉扯住,接着又是基莎/木星。他的轨道变得更为向内──进入了这个星系的中央部位──直指提亚马特。

 



  马杜克的接近很快就影响到了提亚马特和更里面的行星(火星、金星和水星)。
    
      他制造出溪流,影响着提亚马特;
      众神开始不安,像身处暴风之中。
    
  虽然有一部分文献在这里是破损的,我们仍然可以读出这颗接近中的行星“稀释了他们的生命之需……刺痛他们的眼睛。”提亚马特则“踱来踱去忧心如焚”──她的轨道,很显然是受到了影响。
  这个不速之客的强烈引力开始撕扯着提亚马特。在她的中心部位出现了十一个“怪兽”,一群“咆哮着,愤怒的”卫星从她的体内“自行分裂出来”,并“在提亚马特的一侧前行”。为了面对奔跑过来的马杜克,提亚马特“为他们带上光环”,给了他们神(行星)的外表。
  其中一颗卫星在《创世史诗》和美索不达米亚宇宙观中都很重要,是提亚马特最主要的卫星之一,被称为金古(KINGU),“众神中第一个出生的,参加了她(提亚马特)的会议”:
    
      她提升了金古,
      在他们中间她让他变得伟大……
      战争的最高指挥权
      她放在了他的手中。
    
  无法与引力抗争,提亚马特的大卫星开始向马杜克移去。金古由此拿到了自己的命运之签──一个属于自己的轨道──这件事严重扰乱了其他行星。是谁给了提亚马特创造新行星的权力?艾问道。他将问题带给了安莎,巨大的土星。
  他复述了一遍提亚马特策划的一切:
    
      “她举行了一次会议,并大发雷霆
      她装备了无与伦比的武器,带着怪兽
      她创造出了十一个这样的神祇;
      在参与了集会的众神之中,
      她提拔出金古,她的长子,让他成为首领
      她给了他命运之签,
      缠在他的胸上。”
    
  再说艾,安莎问他是否可以去杀掉金古。而艾给出的答案却因为碑刻的破损而丢失了;不过很明显艾没有答应安莎,因为接下来的故事中安莎找到了阿努(天王星),询问是否可以“去与提亚马特对抗”。然而阿努“不能面对她而转身离去”。
  在这个不安宁的天上,一个冲突出现了;但神一个接一个地退去。没有谁能与暴怒的提亚马特作战吗?
  马杜克,在经过海王星和天王星之后,现在解禁了安莎(土星)和他的外环。这给了安莎一个主意:“他力量强大可以作为我们的复仇者;他在战场上是锋利的:马杜克,是英雄!”进入土星的外环(“他亲吻了安莎的嘴唇”)后,马杜克回答道:
  
      “如果,我确实是你们的复仇者
      我将战胜提亚马特,拯救你们──
      召开会议吧,宣布我宿命中的至高无上!”
  
  这种情形有些冒险,不过也很简单:马杜克和他的“宿命”──他围绕太阳的轨道──在所有天神中是至高无上的。接着,佳佳,安莎/土星的卫星──也是未来的冥王星──从他的旅行中被释放了出来:
  
      安莎张开了他的口,
      对着佳佳,他的助手,说:
      “走你的路吧,佳佳,
      在众神前表明立场,
      向他们复述,我对你说的。”
  
  经过了其他神/行星,佳佳劝说他们“为马杜克修改自己的法令。”这个决定是预先想好的:众神仅仅是太热切地希望其他人去为他们夺取胜利。“马杜克是君王!”他们大喊着,并劝服他早日动身:“去结束提亚马特的生命!”
  第四场由此开幕:天战。
  众神已经承认了马杜克的“宿命”;他们的引力现在已经确定了马杜克的轨道,所以他可以走向那场“战斗”──与提亚马特的撞击。
  作为一名战士,马杜克为自己装备上了各式武器。他用“烈焰填满自己的身体,他做了一支弓……装上了箭……在他面前他放置了闪电”;不仅如此,“他还制作了一张能罩住提亚马特的网”。下面是这些天文现象的名字──两星汇聚时的放电现象,以及互相之间的引力作用(网)。
  但是马杜克的首要武器是他的卫星。当他经过天王星的时候,天王星给他的四只“风”:南风,北风,东风,西风。后来在经过了巨大的土星和木星时,马杜克自己又“制作”了三颗卫星──邪风、旋风无敌之风。  

  将他的卫星作为“暴风战车”,他“派出了这七股风”。他们已经为战斗做好了准备。
  
      上主开始了行军,顺着他的航线;
      他的脸直面暴怒的提亚马特……
      上主接近并审视着提亚马特,
      她的助手金古的轨迹,被察觉了。
  
  然而当这两颗行星靠近对方的时候,马杜克的航线变得不规则了:
  
      像他看上去一样,他的航线被扰乱了,
      他的方向不再明确,他的所为被扰乱了。
  
  甚至马杜克的卫星都开始偏离轨道:
  
      当在他一旁行军的
      诸神,他的助手们,
      看见勇敢的金古时,
      他们的视力变得模糊。
  
  是否这些斗士在最后与对手擦肩而过了呢?
  但死亡已是注定的了,他们的轨道无法避免碰撞。“提亚马特发出了一声咆哮”……“上主升起了狂啸的暴风,他强大的武器”。当马杜克走得更近的时候,提亚马特更加“愤怒”;“她的脚跟摇来摇去”。她开始向马杜克下咒──就像在更早的时候艾向阿普苏和穆木释放的一样。然而马杜克还是向她靠拢。
  
      提亚马特和马杜克,神中最强的,
      相互激烈地对抗;
      面对战斗他们奋勇前行,
      他们走向战争。
  
  史诗现在开始描述这场天战──这次创造天地的行为。
  
      上主张开天网要罩住她;
      邪风,在最后面,撞在她的脸上。
      当她张开她的嘴,提亚马特,
      想要吃掉他──
      他驾着邪风所以她闭上了她的嘴。
      凶猛的暴风们撞击着她的腹;
      她的身体变得膨胀;她的嘴大张着。
      他用箭射向那里,扯破了她的腹部;
      箭从她体内划过,戳穿了她的子宫。
      由此征服了她,他熄灭了她的生命和呼吸。

 

 

 

  这是解释这个至今都困扰着我们的难题的最早理论。一个不稳定的星系,由太阳和九个行星组成,被一个来自外层空间的巨大的、彗星一样的行星侵入。它先是遇到海王星;接着经过天王星,然后是土星、木星,它的轨道被深深地向内拉扯进入星系中央,并由此出现七颗卫星。它无可改变地走上了一条向提亚马特──下一颗行星──撞去的轨道。
  但是这两颗行星实际上并未相撞:是马杜克的的卫星冲进了提亚马特,而不是马杜克本身。他们“膨胀”了提亚马特的身体,让她出现了很大的裂缝。穿过这些裂缝,马杜克射了一“箭”,一道“圣光”,强烈的电流集中在一起,现在的马杜克“充满了耀眼的光芒”,找到了进入提亚马特体内的路,它“熄灭了她的生命和呼吸”──抵消了提亚马特自己的电磁场,并“熄灭”它们。
  马杜克和提亚马特的第一次遭遇让它出现了裂缝,变得不再有生命力;但是她最终的毁灭仍然要等到后来与同样裂成两半的金古的相遇。提亚马特的其他十颗小卫星却马上毁灭了。
  
      他杀死提亚马特之后,
      她的环粉碎了,她的主体裂了缝。
      站在她这边的诸神,
      因害怕而颤抖,
      为了保命都转身离去。
  
  我们能识别这种现象吗──“粉碎……裂了缝”,导致了那样的颤抖,并“转身离去”──朝相反的方向?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能提出对于我们星系中另一现象的解释──彗星现象。小型的天球,它们常常被认为是我们星系“无从控制的成员”,因为它们不遵循任何一种正常的轨道路线。行星围绕太阳的轨道几乎是圆形的(冥王星是个例外);而这些彗星的轨道是被拉长了的,而且在很多例子中都是被拉得很长的──其中一些长到了会从我们眼里消失数百上千年。行星围绕太阳的轨道是在一个统一的平面上的(除了冥王星);而彗星的轨道则是在许多不同平面上。最意味深长的是,许多彗星都是反方向运行。
  天文学家们无法告诉我们是什么力量、什么事件创造出了彗星并将它们扔进了它们的奇怪的轨道。我们的答案是:马杜克。在一个他自己的平面的反向轨道上运行,他撕碎并破坏了提亚马特的主体,将它们变成了小彗星,再用他的所谓的网(引力)影响了它们:
  
      扔进这个网里,他们发现自己被困了。
      一整群恶魔行进在她的一旁
      他给他们的手带上手铐
      紧紧地包着,他们无法逃掉。


  战斗结束之后,马杜克从金古那里夺走了命运之签(金古的独立轨道),并将它捆在了自己的胸上:他的轨道成为了永久性的绕日轨道。从那时起,马杜克总是跳跃着回到那次天战的现场。
  “战胜”提亚马特之后,马杜克在天上航行着,围绕着太阳,并再次回顾他见到的最外层的行星:艾/海王星。“马杜克完成了他的渴望”,“马杜克达成了他想要的胜利”。接着马杜克的新轨道带着他回到了他的胜利之地,“加强他对这些被征服的神的控制”,说的是提亚马特和金古。
  当第五场的帷幕就要拉开的时候,在这个地方──也只在这儿,虽然直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被承认──《圣经 创世纪》的内容进入了美索不达米亚的《创世史诗》;因为正是这个时候,天地创造才真正开始。
  完成了他的破天荒的第一次绕日轨道,马杜克“就回到了被他征服的提亚马特。”
  
      上主踌躇地看着她缺乏生命的身体。
      精心计划后,他分开了这个怪物。
      接着,像一个贝壳,他将她切成了两半。
  
  现在马杜克自己撞上了这颗已被击败的行星,将提亚马特撞成了两半,切掉了她的“头”,或是上身。接着另一个马杜克的卫星,被称作北风的,闯进了已被切开的一半。这一重击带着这一部分──注定要成为地球──到了一个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个行星的轨道上:
  
      上主践踏着提亚马特的身体,
      用他的武器切掉了身首之连接;
      他切断了她的血管;
      并让北风带着它
      去到无人问津之地。
      地球由此诞生!




 

   另一个部分有着不同的命运:在第二次回到这里的时候,马杜克自己撞了上去,它变成一片粉碎:
  
      他将她的(另)一部分做成了天上的幕布:
      将它们锁在一起,像一个守护者安置着它们……
      他扯弯提亚马特的尾巴形成一个如手镯的大弯。
  
  这块破损部分的碎片被击打成天上的“手镯”,成了外层行星和内层行星之间的“幕布”。它们舒展开来成为了一个“大弯”。小行星带由此形成。
  天文学家们和物理学家门承认,内层或是“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月球,以及火星)与外层行星(木星及其之后的行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而它们由小行星带隔开。现在我们发现了在苏美尔史诗中,古人对这些现象的认识。
  除此之外,对导致“迷失的行星”消失,小行星带(包括彗星)出现,地球诞生的天文事件,我们被提供了──还是第一次──一个条理清楚而连贯的天文学上的科学解释。在他的几个卫星和他的电场将提亚马特撕成两半之后,马杜克的另一个卫星将她的上半身带到了一个新的轨道上,成为了我们的地球;而马杜克,在它运行的第二圈里,将下半身撞得粉碎,并使碎片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天带。
  在我们成功解读《创世史诗》之后,所有困扰着我们的疑问都被解答了。不仅如此,我们同时知道了,为什么地球的大陆会集中在它的一侧,而一个很深的口子(太平洋底部)会存在于另外一侧。不断被提到的提亚马特的“水”也在给我们启发。她被称为充满水的怪物(Watery Monster),这代表着,地球,作为提亚马特的一部分,同样是生来就带有这些水的。事实上,现在的一些学者形容地球为“水球”──因为它是我们星系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个带有如此充满生机的水的行星。
  这些天文理论听上去像是很新鲜,但《旧约》中的先知和圣人其实早已讲述过这样的事实。先知以赛亚回忆“太初之时”,上帝“切开了傲慢者,让充满水的怪物旋转,并烘干了提霍深渊(Tehom-Raba)的水”。称主耶和华为“我的太初之王”,赞美诗的作者用一小段提到了宇宙创造。“在你的许可下,那些水散开了;那些充满水的怪物的首领破碎了。”约伯回想这位天神还重击了“傲慢者的助手们”;而且对上帝发出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赞美:
  
      敲打出的华盖在提霍伸展开来,
      大地被悬挂在虚空中……
      他的力量让水止住了,
      他的力量让傲慢者被劈开;
      他的风让打造的手镯成形了
      他的手让这条扭曲的龙不复存在
  
  《圣经》学者现在认识到,希伯来文的提霍(意为“充满水的深渊”)一词源于提亚马特;而提霍深渊的意思是“大提亚马特”。而且,《圣经》中对这些太初事件的理解是基于苏美尔天文史诗的。同样该弄清楚的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相同点出现在《创世纪》的开场白里,它形容了上帝的风是如何在提霍的水域上盘旋,他的光(巴比伦中的马杜克)在击打到提亚马特──创造出地球和拉基亚(Rakia,字面上翻译过来是“打造出的手镯”)──时又是如何照亮这片黑暗的。这条天带(至今仍被译为“苍穹”)被叫做“天国”。
  《创世纪》希伯来原版1:8──不是现行英文版或中文版《旧约》──很详细地叙述了,正是这个“打造出的手镯”被上帝称为“天国”(shamaim)。阿卡德丁文献同样将这片天域称作“打造出的手镯(rakkis)”,并描述了马杜克是怎样将提亚马特的下半身伸展到首尾相连,变成一个大圈的。苏美尔源头毫无疑问地向我们指出,这个“天国”完全不是我们对于天国的传统概念,而是一个小行星带
  我们的地球和小行星带既是美索不达米亚又是《圣经》所指的天与地,而这一切都是由于提亚马特被马杜克或是上帝毁掉而诞生的。
  在马杜克的北风将地球带到它的新位置之后,地球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绕日轨道(有了四季)并拥有了自转轴(有了日夜)。美索不达米亚文献声称,在地球诞生之后,马杜克的一个任务就是“分配(给地球)日光并划分日夜交界。”《圣经》也这么说:
  
      主说:
      “让光出现在打造好的天国,
      划分日与夜;
      让它们成为空中的标记,
      区分季节,日子,和年岁。”
  
  现代学者们相信,地球在成为一颗行星之后是一个布满了活火山的热球,空中也满是烟尘和云。随着气温下降,水蒸气转化成了雨水,地表于是有了干地和海洋。
  《伊奴玛·伊立什》的第五个碑刻虽然损毁严重,但还是传达了相同的科学信息。它形容喷发出的熔岩就像是提亚马特的“唾液”,《创世史诗》很正确地将这种现象放在了大气层、海洋和陆地形成之前。在“云雨聚在一起”之后,海洋开始形成,并且地球的“地基”──大陆──升了起来。随着“冷的制造”──气温下降 ──发生,雨和雾出现了。同时,“唾液”继续持续流着,“流到每一层”,为地球创造出诸多地貌
  再一次,这与《圣经》中的对应多么明显:
  
      主说:
      “让天空下的水聚在一起,
      在一个地方,让干地出现。”
      于是成了。
  
  地球有了海洋、大陆和大气层,现在已准备好形成山脉、河流、瀑布、山谷。将所有的创造都归功于马杜克,《伊奴玛·伊立什》继续诉说着:
  
      将提亚马特的头部(地球)放在指定位置上,
      他在那上面升起了山脉。
      他打开了瀑布,它们飞流直下。
      透过她的双眼,他释放出了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
      用她的奶头创造了高耸之山,
      钻了井,好带走瀑布之水。
  
  与现代发现完美吻合,无论是《创世纪》还是《伊奴玛·伊立什》或是其他一些与之有关的美索不达米亚文献,都将生命的出现基于水的出现,然后是“一群活着的生物”和“飞鸟”。直到“在那之后,牲口、爬行动物和野兽”出现在地球上,才到达最后的顶点,人类的出现──创世的最后一个动作。
  作为地球上的工作的一部分,马杜克“让神圣之月出现了……让他来标志夜晚,界定每月的日子。”
  这位天神又是谁呢?文献中叫他SHESH.KI,意思是“保大地的天”。在此之前文献中没有提到过这样一个名字;然而他现在出现了,“在她的大压力之下”(力场)。这个“她”是谁:提亚马特还是地球?
  提亚马特和地球被认为是可以互换的。地球是提亚马特的转世。月球被称作地球的“守护者”;而提亚马特也是这么称呼她的主要卫星金古的
  《创世史诗》特别将金古从提亚马特被粉碎成彗星的“军队”中排除了出来。在马杜克完成了他的第一个轨道并回到战斗现场的时候,他判定了金古的分裂命运:
  
      而金古,在他们之中成了首领,
      他缩小了;
      他将他看成是神DUG.GA.E。
      他夺走了他不正当的
      命运之签。
  
  但马杜克并没有毁掉金古。他夺走了提亚马特给他的独立轨道,缩到了一个小一号的尺寸。金古让人想起一位“神”──一颗我们星系的行星。由于没有轨道,他只能再次成为一颗卫星。随着提亚马特的上半部分被扔进了一个新轨道(成为地球),我们认为,金古也被沿路拉了过去。我们的月亮,就是金古,曾经的提亚马特的卫星
  转变成DUGGAE,金古极重要的元素被剥夺了──大气层,水,放射性物质;他缩小了,而且变成“一块无生命的泥”。这些苏美尔文献很恰当地描述着我们的月球,这也是我们近来才发现的月球历史,这颗卫星的发展也就是由金古开始,由DUG.GA.E结束。
  L·W·金在《创世七碑刻》中报告说,有三块天文-神话碑刻的碎片讲述了马杜克对战提亚马特的另一个版本,其中包括了马杜克调遣金古这件事。“金古,她的配偶,带着不用于战争的武器切掉……金古的命运之签他拿在他手里。”B·蓝德斯伯格(B.Landesberger)作了一个更为深刻的尝试,试图完全翻译这些文献,以论证金古/恩苏(Ensu)/月球这三个名字的可互换性。
  这些文献不仅证明了提亚马特的主要卫星成为了我们的月亮,它们同时还解释了NASA对于一次大碰撞的发现,“当城市一样大小的天体冲撞月球”。NASA和L·W·金发现的文献都形容月球为“衰败的行星”。
  描绘这次天战的圆柱图章被发现了,显示了马杜克正在和一名凶狠的女神作战。有一个描绘显示马杜克向提亚马特射出了他的光,金古──很清楚地能被识别成月球──试图保护他的创造者,提亚马特。

 

 



  这个图画表明月球和金古是同一颗卫星。用语源学能更加深刻地证明这一点。神(SIN)这个名字,在后来是与月球有关的,它源于SU.EN(意为“沦陷地之主”)。
  在处理掉提亚马特和金古之后,马杜克再一次“穿越天空并观察了这一地带。”这一次他的注意力被集中到了“努迪穆德(海王星)的住所”,为佳佳制定一个终极“命运”。佳佳是安莎/土星曾经的卫星,被当作是去其他行星的“信使”。
  这部史诗告诉我们,当他在天上进行最后的事务时,马杜克将这位天神指派到了“一个隐蔽地”──一个至今都未知的、面对“深处”(外层空间)的轨道──并授予他“充满水的深处的顾问”这一位置。为了与他的新位置符合,这颗行星被重命名为US.MI,意思是“领路者”,最外层的行星,我们的冥王星
  按照《创世史诗》的说法,马杜克曾自吹:“我将巧妙地改变天神所走之路……他们将被分为两个部分。”
  的确他做到了。他首先从天上排除掉了提亚马特。他创造了地球,将它抛进了靠近太阳的新轨道。他在天上打造了一个“手镯”──划分内外行星的小行星带。他将提亚马特的大部分卫星都变成了彗星;而她的主要卫星,金古,他将其放在了绕地轨道上成了月球。他还将土星的卫星佳佳切换到了一个新的轨道成为冥王星,并给了它一些马杜克自身的轨道特点(例如不再在同一个平面上)。
  我们对于自己的星系的困惑──地球上的海洋洞穴,月球上的破损,彗星的反向轨道,冥王星的奇怪现象──都在我们解读美索不达米亚《创世史诗》后完美地解答了。
  在为各个行星建立“站点”(stations)之后,马杜克给了自己一个站点:“尼比努Nibiru)”,并“穿过天空观察着”这个全新的星系。它现在由十二个天体组成,被十二个神象征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天文学的基础知识
让“马特·达蒙”留在太空
【四条信息】最新消息:科学家表示第九行星围绕着两个恒星公转
在遥远的未来,我们的太阳系将如何终结?
如果太阳突然消失,我们就只有8分钟了吗?
4060.地球出现早期文明的上限在月球形成以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