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引用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技巧

pdz.123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技巧

哲学主观题通常以情景材料为依托,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解答哲学主观题,要求学生根据情景材料和提问指向,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再现。

哲学主观题的方法和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设问明确答题范围和角度

1、审设问明确答题范围。主观题一般由材料和设问构成。认真阅读设问非常重要。材料蕴涵着知识点,而设问却规定着答案的范围。通过审设问明确使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还是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回答问题。

比如下面这道题:

某贫困地区县政府要组织群众开垦荒山,可是荒山上长满了一亿多株的酸枣树,新树种不活,老树又挖不掉。于是县政府组织农科人员对荒山进行实地考察,同时借鉴外地经验,从外地购入枣树进行接穗。经过 5 个村的试验,使经济价值不大的酸枣变成了经济价值很大的甜枣。 “ 一花引来万花开 ” ,试验成功后,调动了农民承包荒山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得该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县政府是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

如果不看问题,可以写的知识点要比实际答案多得多。比如 “ 一切从实际出发 ” 、 “ 联系的观点 ” 等都可以写。但此题已经做了限制,即 “ 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 ” ,所以答案就不能多写。

2、审设问明确答题角度。一般说来,提问不外乎三种: “ 是什么 ” , “ 为什么 ” , “ 怎么样 ” 。从难度看是逐渐加深,从知识点看 “ 是什么 ” 和 “ 为什么 ” 侧重于原理, “ 怎么样 ” 侧重于方法论意义。从能力要求看, “ 是什么 ” 主要考查知识能力, “ 为什么 ” 主要考查分析能力, “ 怎么样 ” 更倾向于考查适用能力,所以,不同的提问角度要求同学们作出相应的不同的解答。

如上题设问的是 “ 怎么办 ” 的问题,侧重于方法论意义角度。

可见,审题时仅仅看材料是不够的,还要认真看清范围规定和提问角度。

    二、审材料分“两步走”

在 “ 审设问 ” 之后,要提炼出与问题相适应的哲学观点,这其实也是审题,而且是审题最关键的步骤。

第一步对材料做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并概括出其大意,用单句或词组写出来。具体做法是:每一层概括为一个短句或词组,全段再概括出一句或几句,划出重复部分。这样做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其所蕴涵的哲学观点。

如上题,我们可以概括出这样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开荒困难,老树不让新树。 第二层次:考察、借鉴、接穗。第三层次:试验、(接穗)酸枣变甜枣。第四层次:经验推广、脱贫致富。

第二步是在第一步概括的基础上,对每一层次作分析,提炼出哲学观点。分析时要注意的是并非一个层次只能提炼一个观点,在哲学常识中,一种现象可以用几种观点来解释是很常见的,而且有几个现象共同反映了一个观点。

如上题:“ 开荒困难,老树不让新树 ” 可以得出 “ 矛盾普遍性 ” 的观点; “ 考察、借鉴、接穗 ” 反映了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的观点; “ (接穗)酸枣变甜枣 ” 是 “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的观点; “ 试验 ” 和 “ 经验推广、脱贫致富 ” 共同反映了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 的观点。

这种提炼观点的方法看来有点机械,却显得很有条理性,尤其对那些面对主观题觉得无从下手的同学而言,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三、组织答案“四注意”

组织答案是题目最终的完成,也是考生知识和能力的展示,因此显得尤其重要。一般说来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 、注意结合材料

组织答案时,首先要写出观点,而且表述要到位,关键词不能漏,当然仅仅写出观点还不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是很重要的。有些学生不知道该怎么结合,最简单的方法是摘录材料中的句子,指出体现什么观点。

2 、注意答题角度

答题角度一定要根据提问作出对应的回答。如上题问的是 “ 该县政府是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 ,答案就要从方法论意义上阐述,并且紧紧围绕 “ 如何 ” 这一问题。这样才做到紧扣题眼,不至于 “ 答非所问 ” 。

3 、注意答题语言规范

语言首先要简洁,句子要通顺、达意,同时要注意学科性,答题时一定要运用一些学科术语,体现哲学性和政治性。如果没什么把握,尽量用课本上的原句。

4 、注意价值取向

由于哲学常识是思想政治课,所以有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这要求在答题时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如关于环境,人口等问题时,态度要明确,在阐述观点,结合材料之后,旗帜鲜明地表达个人倾向。

 

《生活与哲学》重点原理提示:(注意各原理所属的范围)

 

 

哲学例题

 

1.西部某贫困山区,人多地少,700平方公里的荒山上长满了1亿多棵野生酸枣树。其中有一个村靠酸枣嫁接率先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县政府及时总结他们的经验,并派农技人员下乡考察,在借鉴该村嫁接技术的基础上,培育出经济价值更高的新品种——酸中带甜的大枣,在全县推广。县政府还制定了荒山使用权60年不变的政策,嫁接活动全面展开。县政府当好后勤,组织购买嫁接穗,开办技术培训班,后来,又利用丰富的大枣资源,瞄准市场,办起大枣系列产品加工厂,实现加工增值。经过几年奋斗,该地区逐渐实现了脱贫致富。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该县政府是如何带领群众奔小康的?(12分)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根据本地人多地少的实际,在酸枣上做文章,推广酸枣嫁接技术,做到从实际出发;(2分)

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2分)县政府及时总结经验,培育出新的品种,在全县推广体现了这一点。(2分)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坚持联系的观点。(2分)农村中的各产业是相互联系的,兴办大枣系列产品加工厂解决了大枣的销路问题,实现加工增值,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2分)(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也可以,其它原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注意: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2、 材料一:2007529日开始,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的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各方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出现50年以来最低水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等诸多因素,导致蓝藻大面积暴发,影响了自来水水源地的水源。

 材料二:在这场看似天灾的背后,也有挥之不去的人祸的因素。无锡“水危机”引发一场“环保风暴”;当地一些企业因违法向太湖排污而遭到严肃查处或遭勒令停产整顿,相关政府部门责任人也因“监管失责”被问责查处。为做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统计分析和预防应对工作,无锡市将从10月份起实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月报制度,对全市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进行监控。

从哲学角度说明,无锡水污染事件给予我们哪些启示?(8分)

①太湖水水质变坏,启示我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 无锡市引发的“水危机”,启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利用自然的同时要重视环境保护,从长远利益出发,落实可持续发展。

③ 当地一些企业的做法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不作为,启示我们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企业要有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政府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④ 太湖水污染问题,启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保护好环境。

(如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等角度去答也可酌情给分。)

注意:“启示”重在回答方法论,即“怎么办”

 

 

 

3、(1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农村经济结构问题不解决好,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和素质结构的提升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要做好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就必须认清和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演化的规律,使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问题: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1)体现了主次矛盾辨证关系原理,我们要善于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解决次要矛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体现了主次矛盾辨证关系原理。(4分)

2)整体与部分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立足整体,同时重视局部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部分对整体有重要影响。(4分)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如果农村经济结构问题不解决好,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和素质结构的提升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4分)

 

4、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材料二:200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三农”问题发出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材料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就业体制改革,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等制度,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为此,国家着手解决9亿农民的看病难问题,拨出专款扶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三个材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观点?8分)

答案要点:(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及国家着手解决9亿农民的看病难问题,拨出专款扶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都体现了这一点。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尊重人,主动关心人,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政治哲学万能答题模板!助你解题得高分!
如何写出一篇好论文?三个简明的标准......
技法四:中考议论文构思的基本套路(《中考作文技法》)
决胜作文六步走:掌握技巧很重要
三十分钟速成高分作文!考前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统考试题(A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