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长三角的河道中有一种名叫“虎头鲨”的小鱼,“虎头鲨”并不是鲨
我国长三角的河道中有一种名叫“虎头鲨”的小鱼,“虎头鲨”并不是鲨鱼,而是一种外貌丑陋的淡水鱼,学名为沙塘鳢。在江浙一带,沙塘鳢是深受喜爱的名贵鱼,虽然个体较小,但是肉多刺少,可食用部分占比高,鱼肉白嫩,呈蒜瓣儿状,味道十分鲜美。

沙塘鳢有很多地方俗称,苏州人管它叫塘鳢鱼、蒲鱼,杭州人叫土步鱼,其他地方还有土财鱼、土憨巴、土狗公的叫法。但就是这种“土里土气”的小鱼,在餐桌上却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清蒸、红烧、炖汤、油炸、清炒、椒盐等多种做法皆可,风味鲜香。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沙塘鳢和螺肉、河虾、竹笋、春韭齐名,并称为“江南五大春菜名鲜”。在过去,沙塘鳢因为个体小,相貌丑陋,天然产量不高,一直没有引起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的饮食观念发生转变,沙塘鳢因其营养优势而受到青睐,从低等鱼变成了名贵鱼,经济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国是沙塘鳢的种源国,国内共有河川沙塘鳢、中华沙塘鳢、海丰沙塘鳢、鸭绿江沙塘鳢四种,每种体型大小不一,但大多在10~20cm左右。

在分布上,长江中下游、钱塘江、闽江水系的主要是河川沙塘鳢;在珠江、海南岛、长江中上游的贵州、湖北等地,最常见的是中华沙塘鳢。更具地方特色的是鸭绿江沙塘鳢,主要栖息在东北河流,尤其是辽河、鸭绿江、碧流河等水域。分布范围最小的是海丰沙塘鳢,仅位于广东东部的几条独流入海的溪流中。

在国内,最受欢迎的沙塘鳢是河川沙塘鳢,一般只有30~50g,最大能长到175g左右。这种鱼喜欢栖息在水草较多、遍布砾石的浅滩处,平时静静趴在水底,一动不动,捕食主要靠被动技能。据研究,河川沙塘鳢每天能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2%~3%的猎物,小鱼、小虾、昆虫、贝类以及植物碎屑都是它的食物来源。
河川沙塘鳢的繁殖行为十分有趣,雌鱼选择在洞穴或砾石背光面产卵,一次能产下540~1940枚卵。卵子靠粘性附在石块表面,雄鱼利用雄鳍在鱼巢附近不停扇动,制造出微流水环境,刺激胚胎发育。常见鱼类的孵化期都很短,如鲤鱼为4~7天,鲢鱼为3~5天,但河川沙塘鳢却高达20天,孵化期间亲鱼食量减少,一直陪护在鱼卵左右,堪称鱼界劳模。

有网友反映,近年来河流中的沙塘鳢越来越少见,以前把竹制鱼笼放在河底,一段时间后提起来,总能在里面发现很多沙塘鳢,现如今却一条都捞不到。这种现象并不少见,究其原因,有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了种群资源的丰富度。

首先,沙塘鳢主要依靠捕捞才能供应市场,随着价格水涨船高,滥捕的现象也更加突出,长期过度捕捞就会导致资源衰退,而像非法吸螺、堑秋湖等不合理的渔业活动,同样也会破坏沙塘鳢的栖息环境。其次,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农村有很多天然河流受到污染,水质不再适合沙塘鳢的生长和繁殖,因此野生资源越来越少。

为了保住这道美味,长江下游地区已开始人工养殖,效益相当不错。2016~2017年,渔业专家进行了沙塘鳢的人工繁殖、养殖试验,鱼卵孵化后,先将鱼种培养到15g/尾的规格,成活率达80%,平均产量为50kg/亩。接着再对幼鱼进行驯养,主要投喂小鱼、小虾和配合饲料,直至养到100g以上的规格,最终的成鱼产量高达200kg/亩。

通过人工养殖,人们不仅维持了产量,还保护了野生资源,这对其他的珍稀土著鱼也同样适用。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沙塘鳢还能走出长三角,走向更多百姓的餐桌。

#所见所得,都很科学# #沙塘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这条傻鱼有个特别霸气的名字,以前见到也不捡,现在百元一斤
“小”鱼成长记/丁严冬/故事夜读008/20200308
沙鳢=塘鳢、蒲鱼、土步鱼,虎头呆子,虎头鲨
丑怪小黑鱼现身!广东一河道出现大量黑鱼群,肉质鲜嫩却没人敢吃
沙塘鳢,以前农村常被捉到的鱼,现在近百元一斤但越来越稀少
这鱼小时候在河里抓过,叫法最多共有14个名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