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玉杂器(1)

1、玉 刀

龙山文化——夏

四孔青玉刀∶长55厘米,宽4厘米,厚0.2厘米

四孔墨玉刀∶长49厘米,宽7.2厘米

二孔墨玉刀长31.2厘米,宽7.2厘米,厚0.5厘米

五孔墨玉刀长54.5厘米,宽9厘米

五孔墨玉刀长71厘米,宽11.5厘米

1976年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遗址出土

石昴遗址出土的玉刀近四十件,分宽短型、中长型、窄长型三种形制,靠近刀背处一般有二至五个穿孔。玉刀是由新石器时代的石刀发展演变而来。最初是收割工具,与同时期的斧、锛、镰、铲一样,为生产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成为玉制品,其用途也发生变化,主要作为仪仗、礼仪中的标志出现。石峁出土的玉刀最长的达71厘米,且宽大体薄,质地硬脆,是无法作为实用工具的。玉刀上的穿孔,应是供与柄扎结时穿系捆结用。其中一些玉刀有一穿孔,孔径较大,位置靠近刀背的一端,不同于其他有序排列的孔,有学者认为这种大孔是系缨络之类装饰物用的。

这种多孔玉刀在新石器晚期遗址中较为常见。在距今五千年至六千年间的江苏北阴阳营青莲岗文化遗址、安徽潜山薛家岗文化遗址,及其后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均有出土。从时间上看,多孔刀始于五千年前的石器时代,止于被认为是夏文化或夏至商初的二里头文化,历时两千余年。从地域上看,主要出土于长江下游和黄河中下游。从所用的材质上看,有石有玉,先石后玉,其表面除光素无纹者外,亦有彩绘和阴线刻纹者。

石昴遗址,位于陕北神木县高家堡东二公里的石昴村,该遗址的时代大体相当于龙山文化——夏时期。当地农民在耕作、筑路时,不时发现玉器,经考古工作者收集整理的就有一百三十二件,是目前早期玉器发现量较多的一处。

2、墨玉牙璋

龙山文化——夏

其一∶长48.3厘米,宽8.2厘米

其二长32.5厘米,宽7.8厘米

其三∶长32.2厘米,宽6.5厘米

1976年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遗址出土

其一墨玉质,有蚀斑。体细长,首端为一对歧锋,柄体结合部两侧有突起的齿形雕饰。

其二、其三形制相同。墨玉质,形状似铲,凹弧形刃。体扁平,窄方柄,柄上有一穿孔,柄身结合处有突齿。此类器物在石昴遗址发现最多。牙璋是祭祀典礼仪式中用的礼玉。在陕北神木石昴遗址出土的诸多玉器中,以墨玉质地、体长而首端两歧的牙璋尤为引人注目。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了其中的二十八件。

关于这种首端凹刃如长出的獠牙、柄体结合部两侧有突齿的玉器的命名有诸多争议。清末的吴大徵在所著的《古玉图考》中最早将其与“牙璋”相联系。《周礼·典瑞》云∶“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郑玄注∶“牙齿兵象,故以牙璋发兵,若今时以铜虎符发兵。”吴大徵以此为据,认为此类玉器即古文献中的牙璋。这种观点长期以来在学界受到广泛认同。夏鼐先生曾对此提出异议,主张在没有证据证明这种玉器就是古人所称的“牙璋”以前,可依其形制称之为'刀形端刃器'。无论将其作何称谓,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从新石器时期人们使用的农耕工具————骨耜演化而成。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七十九件骨耜和牙璋的形状十分近似。牙璋首端发达的一对歧锋,有刃且不对称,一牙较长大,皆是骨耜特有的形状。古人仿此农具制作瑞玉,必然是用于农事的祀典,盖为希冀丰收的祈年礼器。为了适应仪礼需要而加长器身,作方柄以便握持。有的加琢侧饰,以隆其仪。广汉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一件小铜人,挺身跪地,两臂平伸擎持一首端开叉、双齿朝天的牙璋作祷祝状,是牙璋作为祭祀礼器的生动写照。

目前出土牙璋的遗址多达十四处,但主要集中于三处∶一是陕北神木石昴,二是河南中部包括偃师、郑州、新郑、许昌等地,三是四川广汉三星堆。从这三个出土中心看,其时代正好先后为序,石昴为龙山文化至夏时期;偃师、新郑出土者被认为是夏文化的二里头期;广汉三星堆出土者,有较早的二里头期,也有较晚的殷商晚期。由此可知牙璋盛行时期约在新石器晚期至商晚期。

3、玉鹰 Jadeeagle

龙山文化——夏

其一∶长6.5厘米,腹径1.6厘米

其二∶长7厘米,腹径1.5厘米

1976年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遗址出土

其一∶青玉质,小圆头,颈细长,勾喙,体浑圆,颈后与尾前各有一突棱,细阳纹(或称弦纹)雕饰双翅,体下部有一孔,乃单面钻成。

其二∶为圆柱形玉鹰中间对剖,一分为二而成。石昴遗址范围广,遗迹丰富,出土玉器数量之大、器类之多、制作之精美,令人惊奇。发现者根据陶器中的翠、鬲、双耳罐等器物,认为它与关中客省庄二期文化关系密切,当属龙山文化。也有学者认为其已属于夏纪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孙志新先生观察玉璋上的切割痕,认定乃金属工具所为,认为年代可能较晚。所以将石昴玉器归入史前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一个较长时期还是客观可信的。

石昴遗址共出土两件玉鹰,台湾邓淑萍先生认为玉鹰应属笄(簪)或笄的上半截(可称笄首),下端或曾接有其他质料的长柄。这两件玉鹰身上的细阳纹也称弦纹,同类的玉鹰也出土于石家河文化和殷墟遗址中。石家河文化属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末期的文化,石家河文化玉器主要出土于湖北钟祥、六合、天门石家镇罗家柏岭、石河镇肖家屋脊、江陵枣林岗等几处遗址,绝大多数出土于瓮棺之中。这些玉器多是小型、片状,以神灵头像、人头像以及蝉、虎、龙、凤、鹰、鹿等各类动物形象最具特色。石家河文化玉鹰出土于湖北钟祥一座瓮棺中。而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殷墟晚期第331号墓者,应是石家河文化玉器的流传,或许属于当时的“古董”。

由诸多现象归纳可知,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弦纹技法和鹰鸟为主题的玉器主要流行于华东到长江中游这一条新月形地区,那么石昴地区征集到的这两件饰有弦纹的鹰形笋首,可能为传自华东或华中的外来器物。

4、玉鹦鹉

长7.9厘米,宽4.9厘米

1972年陕西省扶风县刘家村西周丰姬墓出土

同出两件,大小、形状、纹饰相同,可以拼合到一起,内侧尚有切割时的锯线,当为中间对剖而成。碧玉质,扁平片状,为鹦鹉侧面形象,切割的一面平坦,另一面有立体的凸凹感。两面俱用细双阴线雕琢纹饰,大弯钩喙,“臣”字形目,头上边缘用凸齿来表现鹦鹉的高冠,由额前延伸到脑后,翅膀用涡纹线和如刀的折线来表现。尾羽上雕琢长弧线和折线,鸟腿前屈。雕琢细腻,形象生动。《礼记·曲礼上》∶“鹦鹉能言,不离飞鸟。”鹦鹉受古人的宠爱,常用作器物造型和纹样装饰。与玉鹦鹉同出的有玉鱼、玉佩饰等,另有铜器十七件及铅器等,从墓中出土的铜器铭文可知,季遽父为其妻丰姬作器,时代是西周早期偏晚阶段。玉鹦鹉的雕刻线条细硬有力,装饰性很强,整体制作风格接近于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同类器物,同样有边缘的凸凹,一面雕琢成浅浮雕的形式,鸟身中部突起,有立体感,边缘较薄;鹦鹉的眼睛、翅膀的纹饰也具有浓厚的商代风格,因此这一对玉鹦鹉无疑是商代玉器,其制作时代应接近于妇好墓玉器的时代。

商代玉器出土于西周早期的墓葬中,并不是偶然的。《逸周书》载∶“武王俘商得旧玉万四千,佩玉亿有八万。”武王灭商后,西周贵族的确从商王朝得到了大批旧玉,有些可能进行了加工改制,有些就直接使用了,这也许就是丰姬墓中出土商代玉器的原因。

5、五孔玉璋

西周

长68.8一77.2厘米,宽28.5——33厘米,厚0.9厘米

1980年陕西省陇县凌底下乡王马嘴村西周遗址出土

玉璋是中国古代用以表示祥瑞的重要礼器,通常用于祭祀、丧葬、发兵等重要事件。璋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璋用途是不一样的,对此,《周礼》中有详尽的说明∶“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天子以巡狩。”“大璋亦如之,诸侯以聘女。”“以赤璋礼南方。”“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周礼》还有这样的话∶ '以蕴、沉祭山林川泽。' 蕴,埋也。即将祭祀用玉埋在地下或沉入水底。

璋的形状,有半圭形、带柄带牙等形式,半圭形的璋一般都是扁平的直角梯形,上部为一斜三角形,下部为长方形,沿直角边钻有穿孔。通常所见的带柄或带牙形的璋形状似铲,端部成月牙儿形,或内凹成两齿相对形,体扁平而长,柄部作方形。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剡上为圭,半圭为璋。”山东嘉祥县南武宅山东汉武氏祠有一石碑,碑上刻有“六玉图”,从其中所刻的玉璋形象可以看出,玉璋的形状就像是沿圭的上端尖顶至底边中央劈为两半后的一半之形状。夏鼐先生认为∶“瑞玉的璋,和圭相似,不过上端是一道斜边。”“半圭为璋”指的就应该是这个形状。以赤玉做的璋祭祀南方的神,是五行之说观念的体现,五行之说认为南方属火,南方之神是朱雀,先民们认为璋的上部的尖形好似鸟头,用来代表朱雀。此五孔玉璋之形亦可看作是半圭形璋。

这件五孔玉璋是一件少见的大型玉器,号称“玉璋王”。器物通身板状体,底端平直,上端尖锐微显弧曲,上部稍宽。上端和较长的一侧有刃,短侧平均分布有三个孔,另有两孔平行分布于底端中部,孔径1.82厘米,孔采用两面钻的加工方法琢成。通体光素无纹饰,青灰色,表面光滑滋润,分布有墨色斑纹,局部有骨色钙化纹及沁蚀。王马嘴遗址位于陇县西南的蒲峪河谷口,此地南依山塬,北邻千河,据交器人称,该器是取土时从断崖处挖出的,故而它可能是周王巡狩时祭祀大山川的器物。

6、青玉铲

西周

长24.4厘米,宽18.3厘米

1966年甘肃省岷县东山下出土

玉铲质青白,碾制精细。体扁平,呈'风'字形,顶窄刃宽,刃部有崩痕,两穿。

玉铲直接脱胎于石铲,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齐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出土,商代较少发现,以后消失。《周礼》有∶“大祭祀、大旅,凡宾客之事,共其玉器而奉之。”这件玉铲打磨精细没有使用痕迹,当是人们在祈求上天降福时,作为礼器敬献给神灵的。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古人祭祀上天用玉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燎(火烧)、瘗(埋葬)、沉(投入水中)。如安徽省含山县铜闸西南约十公里的凌家滩村新石器时代大型祭祀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玉石器,其中以斧、铲最引人注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国家宝藏——龙山文化时代的黄河玉器文明(四)
夏代玉器的特点和代表器型
石峁玉器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4300 年前后玉器在北方地区各文化间的互动
谈玉——承上启下的夏代二里头玉器
栾丰实:试论陕北和晋南的龙山时代玉器——以石峁、碧村和陶寺为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