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瓷鉴定入门:初学者如何避开古瓷“陷阱”?

古代陶瓷是历史的遗物,刚刚起步搞收藏的人,对于常识性的历史知识应当有所了解,看书是必要的,因为通过书本知识可以帮助你了解中国古陶瓷发展史,摸清陶瓷烧造方面带有规律性的一些东西。

在宏观上把握自己,针对某一件具体器物鉴定以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对陶瓷发展史的总体了解是十分必要的,起码可以防止犯低级错误。

鉴定古瓷最重要的还是看实物

书本知识最后也是纸上谈兵。仅仅看书、看图录,可以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但不能解决实际操作中辨真假的问题,稍微有些档次的仿品全是照图录做的,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圈套。你收过一次这样的假货,日后就会有同等档次的假货源源不断地给你送来。

我们常见这种情形:一个藏家的几百件、甚至上千件瓷器中连一件民国时代的旧物都找不到,全部是亮新亮新的带款“官窑”名瓷,图录上有的他全有,从元青花釉里红到宣统官窑几乎囊括了所有朝代的著名品种,比博物馆的还齐全。


这已经不是眼力不够的鉴定的问题了,而是思维方式的问题—有的官窑名品在世界范围内的藏量只有一两件或五六件、怎么可能不断地出现呢?

所以,想收藏古瓷,要特别注重实物的观察,没有亲眼见过相同品种的真品,这个品种的东西你干脆不要动。要谨小慎微购买你见过的、熟悉的、懂得的东西,这样可以少走弯路。花冤钱是小事,买来假货耳濡目染,你的眼力将大大受损,在精神层面上的损失是任何金钱无法弥补的。

应该做的是,比如喜欢收藏明、清瓷器的人,首先应当对明清两代五百多年的历史有大概的了解,对27位皇帝的年号顺序了如指掌,同时花时间到北京、南京、上海、香港、台北、英国、日本、美国等中国瓷器集中的大博物馆参观学习,反复记忆真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掌握鉴别真假的本领,区分出不同朝代、不同品种的典型特征。

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陶器

学习中国陶瓷的历史首先应当知道中国最早的陶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的最早的国家之一,发源于黄河谷地的中华文化与两河流域的西亚文化、非洲的埃及文化并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明。中国古陶瓷的成就举世瞩目,源远流长。

东汉时期烧成真正的瓷器

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是从瓷器和丝绸开始的,瓷器是中华民族伟人的发明,发明的时间最迟不晚于东汉,距今18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浙江上虞的小仙坛地区烧出了真正的青釉瓷器。

经浙江考古所和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科学测试,其胎土的成分、耐火度、烧结度、孔隙度已经脱离了陶器的范畴,具备了瓷器的性能。瓷器的发明确立了中国在世界陶瓷史上的领先地位,推动了世界物质文明的发展进程,为全人类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陶与瓷的区别

自东汉时期中国瓷器发明之后,陶与瓷即分为两支并驾齐驱,共同向前发展。那么陶与瓷的具体区别在哪里呢?


第一、烧造原料不同。从物理学的角度上讲,制瓷原料与制陶原料有着本质的区别。瓷器使用的是由高岭土、长石或长石质岩石风化而成的瓷土。陶器使用的是黏土或者河床沉积土。

第二、烧成温度不同。瓷器需1200度以上的高温烧成,从而产生莫来石结晶等强度和硬度很大的新物质而一般的陶器(宜兴紫砂陶除外)使用黏土、沉积土,温度超过1100度以上,就会变形开裂或者烧成灰渣。

第三、胎土吸水率不同。瓷胎的密度大,空隙度小,烧成后基本不吸水或吸水率很低而陶器缝隙大,吸水率高,长时间的浸泡还会变软坍塌。

第四、瓷器耐腐蚀、耐酸碱,敲之有金属的清脆声音。陶器熔点低,容易剥落,敲之声音发闷。

关于“老窑”瓷器的收藏

人们习惯把宋代以前的瓷器,当然也包括宋代在内的瓷器统称为“老窑”。老窑瓷器也就是早期瓷器,相对于明、清和近代来说时间久远一些。一般把东汉至元代的瓷器称之为老窑(元青花除外)。

东汉瓷器发明以后,南北朝时期南方各地瓷窑迅速发展,江南地区大大小小窑场作坊数以千记,有名的青瓷窑集中在浙江、江西、江苏等。

关于陶器的收藏中国古代陶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是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仰韶文化中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文化里有马家窑、半山、马厂等以地名来命名的不同文化类型,具有这些文化类型特征的东西都有收藏价值。

马家窑文化彩陶钵


陶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汉代的彩绘陶器,在灰陶上用红、白、桔黄等色画满了变幻流动的云气纹、充满了抽象的动态美。辨认汉代彩绘陶真假,要当心后画彩的情况,仿者通常会在光素无纹的茧形壶和带盖圆壶上后上彩,画的纹样十分逼真。

唐绞胎

汉代的黄、绿、褐等色的低温釉陶以及顺延下去的唐三彩、唐绞胎、宋三彩、辽三彩、元琉璃、明珐花、明琉璃、清琉璃等都属于陶的范畴。

唐三彩

在中国陶瓷史上均占有席之地。这些陶器品种都值得收藏,当然东西必须“对”,必须开门见山,模棱两可的陶器不能收。

在早期瓷器收藏中应当了解的是,即便是老的东西也不是什么都好,应当遵循历史发展的脉络,收藏能说明点问题的、有一定代表性的历史遗存,起码可以归属到陶瓷发展史上某个阶段有代表性的窑或窑系的东西。

例如: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南方青瓷,隋代北方的白瓷,唐代的南方的越窑青瓷系统,北方的邢窑白瓷系统,或者其他能体现唐代“南青北白”时代特征的瓷器。还有映现大唐文明的唐三彩,都可入收藏之列。

宋代宫廷统辖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当然最理想,如果找不到五大名窑,可以扩展收藏八大窑系的器物。有北方的汝窑系、定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南方景德镇窑系、龙泉窑系、建阳窑系。

还可以扩充到四川、广东、云南、广西等地的地方窑,有的窑虽然在八大窑系以外,但还有一定的影响,代表了当地瓷业发展水平。收藏宋代瓷器最好是名窑所出,靠不上八大窑系,起码要沾上点边儿,实在沾不上边儿的,有科学考古地层关系也行。

关于元、明、清瓷器的收藏

明、清瓷器的收藏是近现代世界范围内收藏的热点,一百多年来热度丝毫未减,现在更是登峰造极。多年以前我曾听国外拍卖界人称中国明、清官窑瓷器是“永远不落的太阳”。

当时还不理解,认为什么太阳月亮的,小题大做。现在回想这句话还真有些道理,如今稀有的明、清御用官窑上千万己经不再是新鲜事,好的一般要上亿。

元代以后的景德镇、清官窑持续了543年,五个多世纪的时间不断创造辉煌奇迹,令人欣慰的是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集中收藏了绝大多数明、清传世官窑,这一大批流传有序,出处清楚的旧藏器物,是每一时代的官窑标准器,向人们提供着最可靠的鉴定依据。

我们至少有几十万件的标准器可以比对,不像元青花可以比对的器物少的可怜,所以现代仿元青花乘隙而入是很正常的事。

明、清官窑瓷器根据时代的早晚、品质的高低、稀有的程度,相互之间价位差距很大,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自由选择。

元代以来景德镇有数不清的民间窑场生产民窑瓷器,特别是明中期以后官窑与民窑相互激荡共同发展,明末清初民窑青花瓷器在写意画装饰方面超过当时的官窑。

所以说只要是元、明、清瓷器只要景德镇所出,无论官窑、民窑都有收藏价值。明初永宣青花、空白期瓷器、成化青花、斗彩,嘉万青花五彩;过渡期瓷器,康雍乾青花五彩、粉彩、颜色釉等都是历来收藏的热点,当然更是新仿的热点。

各位藏友们在收藏瓷器前,先擦亮双眼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中国瓷器的发展史 学习瓷器鉴定知识
中国古陶瓷的历史与鉴赏
景德镇与影青瓷
中国瓷器的起源及发展史
陶瓷的历史
陶器和瓷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