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卫星运转周期之谜

月球,人们用肉眼直接能看到的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它有两种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月球的自转和公转之间有一种很有趣的现象,随着公转,月球始终以相同的一面面对着地球,地球上的人们总也看不到月球另一面的景色,这说明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

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发现,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现象,在太阳系的卫星中并不罕见。火星的两颗卫星、土星的二十多颗卫星(土卫九除外),都具有这种运动特征。这意味着卫星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那么,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

卫星的自转和公转与行星的运动具有相似性。行星在围绕太阳的运动过程中,在太阳旋转质量场作用下,行星的公转角动量将逐渐增加,表现为公转速度加快,轨道半径增大;与此同时,受行星公转运动的逆向牵引,太阳自转角动量将不断减小。太阳与行星之间的这种角动量转移规律,被称为角动量传输原理。卫星与太阳、行星一样,它在围绕行星的运动过程中,与行星之间也在发生着角动量转移。

在地月之间,可视地球静止不动,月球围绕着地球做圆周运动。在月球形成之初,假设它的自转周期小于公转周期,如十四天自转一周,即在一个公转周期内,月球自转二周。根据角动量传输原理,当月球自转角速度大于公转角速度的情况下,月球将通过自身旋转的质量场向地球传输角动量。因此,月球自转角动量将逐渐减小,表现为自转角速度减慢,自转周期增长。

反之,如若月球的自转周期大于公转周期,即月球的自转角速度小于公转角速度;那么,根据角动量传输原理,月球将从地球相对旋转的质量场获得自转角动量,表现为自转角速度不断加快,自转周期逐渐缩短。

地月之间的这种角动量转移过程,就像两个可以相互传动的齿轮,当月球质量场的齿轮转动角速度较快时,就会成为主动轮,带动地球质量场的齿轮转动,由月球向地球输出角动量。当月球质量场的齿轮转动角速度较慢时,就会成为被动轮,为地球质量场齿轮所带动,并从地球处获得角动量。

由此不难看出,无论月球初始的自转角速度如何,若要保持自转角动量稳定,其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必须保持一致,这就是月球自古以来始终以一个不变的侧面朝向地球的原因。月球的这一运动规律,同样适用于太阳系内的其他卫星,因此,在太阳系中出现了大批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的卫星。

然而,在太阳系中,除了这些运动周期同步的卫星以外,同时还存在着许多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不同的卫星,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下面就以水星的运动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水星是太阳系中运动速度最快的行星,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88天。按照角动量传输原理,像水星这样没有卫星的行星,其自转周期应该与公转周期保持同步。最初科学家们也持有这种观点,推断水星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等,都是88天。但是,1965年经射电天文学家测定,水星的自转周期只有58.646天,远远小于公转周期,这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单纯考虑水星自转产生的角动量传输效应,那么,在过去的某一时期,水星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等,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在公转轨道上运动的水星,还将受到太阳旋转质量场的作用,这一作用的结果,使水星的公转周期发生了变化。由于水星的公转角速度小于太阳的自转角速度,所以水星的公转角动量将不断增加,表现为公转半径增大,公转周期增长。就是说,水星的公转周期是一个不断增加的变量,而水星的自转周期又是一个依赖于公转周期的协变量,所以水星的公转周期始终长于自转周期。

卫星的运行状况与水星具有相似性。在行星与卫星之间,由于行星存在着自转,在公转轨道上运动的卫星将与之发生角动量转换,因而卫星的公转角动量始终处在变化之中,这就是卫星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不相同的原因。

像月球这样的卫星,由于公转周期变化较慢,相对地来说,自转周期能够跟上公转周期的变化步伐,因而出现了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同步现象。

行星旋转质量场产生的角动量转移,是通过改变卫星公转速度来实现的,因此可通过冲量与动量的关系,计算出卫星与行星之间角动量的转移值。根据银河系旋转质量场在切线方向上产生力的公式:

以月球为例,上述公式表明,月球在围绕地球的运动过程中,所获得的角动量,与两星体的质量、月球的运行时间三者之积成正比,与地球的自转周期T成反比。而月球公转速度的改变量,与地球质量及月球的运行时间成正比,与轨道半径成反比,与自身质量无关。

火星有两颗卫星,都是顺行卫星,即卫星的公转方向与火星的自转相同。天文学家们在长期的观测中发现,这两颗卫星具有两种不同的运动趋势,其中一颗轨道半径逐渐缩小,不断向火星靠近;而另一颗轨道半径逐渐增大,渐渐远离火星。同是火星的卫星,为什么回产生两种不同的运动趋势呢?

一经分析就会发现,轨道半径逐渐缩小、不断靠近火星的火卫一,其公转周期为7小时39分,是火星自转周期24小时37分的0.31倍。从火星上看,火卫一这个月亮每天有两次西升东落,这表明火卫一的公转角速度大于火星的自转角速度。根据角动量传输原理,火卫一将把自身的公转角动量传输给火星,转换成火星的自转角动量;而火卫一在失去角动量的同时,公转速度下降,轨道半径缩短,于是产生了向火星靠近的运动趋势。

火卫二的运行状况与火卫一恰好相反,它的公转周期为30小时18分,大于火星的自转周期,即火卫二的公转角速度小于火星的自转角速度。根据角动量传输原理,火卫二将从火星旋转的质量场获得角动量,轨道半径逐渐增大,公转速度不断增加,于是产生了远离火星的运动趋势。

同样道理,我们可以对月球的运动进行预测和分析。由于月球的公转周期为27.3天,而地球的自转周期仅为1天,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大于月球的公转角速度。根据角动量传输原理,地球将向月球传输角动量,表现为地球自转角速度逐渐减小,自转周期逐渐增长;同时,月球的公转角速度将逐渐增加,公转轨道半径逐渐增大,公转周期逐渐增长。月球公转角动量增大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是,地球上每个月的天数在逐渐增多,月球在渐渐远离地球。

据史前文明遗留下来的玛雅历记载,四亿年前,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比现在短,仅二十天左右,这说明月球的公转周期确实在增长。而月球渐渐远离地球,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还可以对地球自身运动有所了解。地球自转角速度减慢,意味着每天的时间(小时数)在增加。由此可以推断,亿万年前,每天的时间要比现在短,而将来每天的时间要比现在长。

在太阳系中不仅有顺行卫星,同时还存在着逆行卫星,如木卫八、九、十一、海王卫一等卫星都属于逆行卫星。像这些逆行卫星,由于它们的公转方向与行星的自转方向相反,所以逆行卫星的公转角动量与行星的自转角动量是互为相反的。逆行卫星在与行星进行角动量传输过程中,行星的公转角动量将直接抵减卫星的公转角动量,其结果是逆行卫星的运动速度将不断减小,轨道半径随之缩短,最终坠落于行星之上。鉴于逆行卫星的这种必然结局,由此不难理解,太阳系中现存的逆行卫星少之又少的原因。

金星,在地球的天空中最亮的一颗行星,体积和质量与地球相近,素有地球秭妹星之称。然而,与地球不同的是金星没有卫星,这一点令天文学家们感到十分困惑。因为在太阳系的行星家族中,即使像火星这样的小行星(质量只有地球质量0.11倍),仍携有两颗卫星,而金星却没有组建起自己的卫星系统,这似乎不合情理。

1672年,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巴黎天文台首任台长卡西尼观测到一个离金星十分近的天体,金星有卫星吗?卡西尼决定先不把他的发现公诸于世。但十四年后,在1686年,他再次观测到了这个天体,于是他把这一发现写入了自己的日记。据估计这个天体的直径约为金星直径的四分之一,即3000公里左右,其比例与地月之比相仿,并且与金星有相同的相位。几乎没有人怀疑卡西尼的发现,他的观测技术和经验,在那个时代是无与伦比的,当时的许多天文发现,都是出自他的天文观测。

继卡西尼之后,又有许多人报告说发现了金星的这颗卫星。1740年,英国一位名叫肖特的望远镜制造家发表了他对金星卫星的多次观测资料。德国数学家朗伯还对金星卫星的轨道进行了计算,认为它的轨道半径为40万公里,公转周期为11天5小时。直到1764年,还有三位天文学家报告说观测到了金星的卫星。一时间,金星有卫星一事似乎已成为定论。但自此以后,再没有人提及此事了,因为在望远镜中,人们再没有看到过金星卫星的身影,仅仅事隔300年,这颗卫星就销声匿迹了。

关于金星是否有没有过自己卫星,在天文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论,下面我们就从来探讨这个问题。

5.8亿年前,在太阳系的那场灾变中,地球俘获了“法厄同”星的爆炸碎块,组建了自己的卫星系统。当然,存在至今的只有月球,其余的卫星则在与地球进行角动量传输过程中,或是公转角动量不断增大,进而摆脱了地球引力的束缚,驶向宇宙深处;或是角动量不断减小,坠落于地球之上了。

金星作为临近地球的姊妹星,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它与地球一样,也会俘获“法厄同”星的爆炸碎块,组建起自己的卫星系统。这些星体碎块有的从金星运动前方切入金星轨道,成为顺行卫星;有的从金星后方切入金星轨道,成为逆行卫星。但金星的自转与地球不同,它是一颗逆向自转的行星,即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反,且自转周期极长为244.3天,正因为如此,决定了金星卫星的命运。由于顺行卫星的公转方向与金星自转方向相反,所以,在与金星的角动量传输过程中,卫星将失去公转角动量,轨道半径越来越小,终将坠落于金星之上。而逆行卫星公转方向虽然与金星自转方向相同,但它的公转周期基本都小于金星的自转周期,即卫星的公转角速度大于金星的自转角速度,所以,在与金星的角动量传输过程中,卫星同样要失去角动量,轨道半径逐渐缩小,其结局与顺行卫星相同。就是说,无论是顺行卫星,还是逆行卫星,由于它们在与金星进行角动量传输过程中,都要失去公转角动量,因而轨道半径越来越小,最终都将坠落于金星之上而毁灭,这就是金星卫星系统解体的原因。

因此上说,三百多年前卡西尼确实发现了金星的卫星,只不过这颗卫星在1764年以后已坠落于金星之上。作为一种间接的证据,就是金星当今的大气环境。不难想象,当一颗巨大的卫星以螺旋轨迹坠向金星的情景,山崩地裂、海水蒸发……。观测表明,金星表面的大气压是地球的100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达97%以上,发生着强烈的温室效应;表面温度达480度,没有地区、季节和昼夜的变化;在离地面30~40公里处,有一层厚达25公里的浓云,由浓硫酸雾组成。金星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赤道区,有一条自南向北穿过赤道的、长达1200公里的大裂谷,这是否是卫星撞击所造成的呢?相信当人类宇宙探测器登临金星的时候,一定能找到卫星坠落的证据。

在太阳系中,大多数行星的赤道面与其公转轨道面是近似重合的,但天王星例外,它的赤道面与轨道面的夹角为97.92度,自转轴几乎倒在了轨道面上。即使这样,行星的特殊运动方式,并不影响卫星对行星旋转质量场的依赖关系,五颗卫星都运行在天王星的赤道平面上,与天王星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垂直,这是角动量传输原理作用的结果。

角动量传输原理同样适用于人造卫星,可以推断,在赤道面上运行的人造卫星,如果公转周期小于二十四小时,那么轨道半径将越来越小,最终将在大气层中坠毁;如果公转周期大于二十四小时,那么轨道半径将越来越大,最终将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消逝在宇宙深处;只有与地球自转同步的人造卫星,才能稳定地运行在太空轨道上。

通过分析卫星的运动规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卫星对行星的自转都具有依赖关系,卫星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具有同步协调性,卫星的公转角动量与行星的自转角动量能够互相转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月球为什么不能自转,而其他星球的卫星却可以自转呢?
科学网—从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月亮背面说起——自转、潮汐和共振
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月亮的一面| 星星背后的物理(十四)
据说未来,人们再也看不到日全食,只能看到日环食了,因为……
天体运动的力学原理(1)
我们永远只看到月球的脸,后脑勺从来未见,它到底有自转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