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同一般的园林建筑,拙政园中的卅六鸳鸯馆

卅六鸳鸯馆为苏州拙政园西花园的主体建筑,精美华丽,南部为“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部名“卅六鸳鸯馆”。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 南厅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宜于冬、春。曼陀罗花即山茶花。北厅因临池曾养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

拙政园的鸳鸯馆是张履谦(1838—1915)字月阶,号樾嘉,又号无垢居士所建。张履谦的父亲张肇培(字厚甫)原籍山东济南府,工手艺,善制扇,擅书画,来苏州后先设扇摊于巡抚衙门(即今天拙政园)附近。张履谦同治七年(1868)以吴县籍考中秀才,入苏州府学,官至户部山西司郎中(司长)。光绪三年(1877年)张履谦三十九岁时,以6500两纹银购得原迎春坊938号房宅(拙政园西部的汪宅)和花园。当时该园宅已破残不堪,经过两年的修葺,到光绪五年(1879年)终于修残补缺建成,并定名为“补园”。

鸳鸯馆作为拙政园补园中的一厅,非同一般,为苏州园林建筑中翘楚。

鸳鸯馆的非凡之处在于:

第一,整个建筑呈方形、南北向,其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角建有四个耳房。这在苏州园林中是个例。

第二,整个建筑的玻璃窗嵌有菱形蓝色彩玻璃,据说是园主人张履谦请清政府驻德公使洪钧从欧洲购来的。

第三,北厅题匾为“卅六鸳鸯馆”,南厅题匾为“十八曼陀罗花馆”,前后分别是苏州清代同治七年状元洪钧和同治十三年状元陆润庠亲笔。且两位状元公为儿女亲家,苏州人戏称之为红绿状元。北厅“卅六鸳鸯馆”有一楹联十分瞩目,原为晚清名家高邕以词牌名集句而成:“绿意红情春风袅娜,高山流水琴调相思”;1984年由林散之重写为:“绿意红情春风夜雨,高山流水琴韵书声”,估计是昆曲不再,所以改了词。。南厅“十八曼陀罗花馆”有一对联:“迎春地暖花争坼,茂苑莺声雨后新”,原为沈景修所书,现在为胡厥文补书于1984年。

第四,厅北池塘中确曾有鸳鸯卅六对饲养,往往可以看到成对成双的在水中荷花丛中嬉戏。

第五,此建筑为鸳鸯厅格局,南北分为两个厅,且屋顶用满轩,全为典型的鹤颈轩。两厅完全对称相同,这是与一般的鸳鸯厅明显的不同之处。弯曲拱形的鹤颈轩不但美观和隔热,而且有利于传播音响,园主爱好文物、书画,更钟情昆曲,并聘请昆曲泰斗俞正飞之父、近代昆曲家俞粟庐为首席。俞氏工书法,通金石学,尤擅昆曲。他为张家鉴定书画,切磋曲艺,兼为其子等拍曲授艺。张家经常在卅六鸳鸯馆内举行曲会,“清润委婉的曲声在檀板玉笛伴奏下,飘出窗外,掠过水面,穿入花丛,绕过林木,沿着水廊,顺着粉墙,传遍补园”(引自张岫云《补园旧事》)

除此之外,从东面走廊进鸳鸯馆之前,有砖雕篆书门额:“得少佳趣”四字。此字何意?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你可以理解成知足常乐,也可以理解成渐入佳境,也可以理解成主人以少胜多等等。

#苏州头条# #苏州园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补园札记
细品园林之十九·厅堂篇 上得厅堂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之三
波间涌出蓬莱岛 庭院深深拙政园
名园四季.拙政园
探访苏州老建筑:拙政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