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安庆市四照园小学  课题组

 

 

四、研究过程

(一)理性认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内涵及其优势与不足。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事物。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也不例外,它们既具有各自的优势,也存在各自的不足。开始阶段,我们按照课题计划与研究目标,通过理论学习,采用“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方式,以“行为跟进”的校本研修模式在数学学科中开展“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行动研究(如:《什么是周长》、《鸡兔同笼》《年、月、日》、《搭配问题》等),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和传统教学两个角度,分别对这两类环境下的教学进行比较分析, 理性地认识的内涵及其优势与不足。

通过研究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效果是迥异的。

我们通过行动法、分析法并结合具体课例得出了如下结果:

1)传统教学的优势和不足:

传统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能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学活动,以保证学生顺利地学习;同时,教学十分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其次,师生之间是在面对面的过程中进行教与学,教师的语言、行为、举止,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情感体验,都具有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传统教学的不足表现在:①它是以“教师为主宰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式”和“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因此,大大限制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②教学内容受教学大纲规定的限制,是“以书本为中心”,学生学习局限于书本知识之内,这就形成了“封闭式”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③教学侧重于知识结论、轻知识过程与能力培养,因此极不利于学生左右大脑功能的协调发展。

2)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和不足: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十分灵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因此不受教师主宰与课堂的限制。教学内容呈现多层次与多样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并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汇集了的大量资源,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能使学生冲破书本为中心的局限,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尤其是互联网没有地域界限和时空的限制,能让学生接受优质的远程教育,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但是,这种教学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由于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这又是其不足之处。

传统课程教学的优点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不足,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弥补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我们的实验教师便结合两者的优势,再次进行了第三实践与反思。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优势互补既不同于纯粹的传统课程教学,也不同于纯粹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其实质是一种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整合对接的教学。

(二)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看作一个系统的整体,进行优势互补设计。

研究中我们发现:我们一些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成效并不显著。一是学生没有问题意识,不能从表面现象来探究问题的本质:二是教师缺乏信息技术环境下交流活动的有效调控能力和组织能力,课堂上缺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那种即时的、富有灵性的交流,没有反驳、没有争论、没有激情。反思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关键是教师的预设不够充分,没有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看作一个系统的整体,来进行优势互补设计。

传统的教学设计讲究的是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精雕细琢,是对教师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一种线形的设计。这种精细的设计会制约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减少课堂上来自学生的精彩的生成。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也就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抓住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策略这两大块,这两大块中的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在实验中要求各实验老师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看作一个系统的整体, 变“线形的设计”为“板块的设计”,把从精雕细琢的教学设计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环境的设计与营造,用于自主学习策略的选择,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优势互补的教学: 1、学习任务的设计:(1)、真实性任务的设计——提倡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选择真实性任务。(2)、解决问题的设计——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提供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决问题,表达交流成果。2、学习组织形式的设计:(1)合作学习小组,(2)研讨、交流的氛围。3、学习的基本步骤;4、教师辅导策略的设计;5、学生学习策略的设计:(1)教练策略(2)合作学习策略(3)小组评价策略。设计要突出五方面的优势互补: 1)、书本知识与网络信息优势互补;(2)、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互补;(3)、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的优势互补;(4)、组织教学与学生自我管理优势互补;(5)、强化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

:朱红霞老师执教《搭配问题》一课,教师首先播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丽有2件上衣,3条裙子,如果一件上衣和一条裙子配成一套算一种“搭配”的方法,像这样你能搭配成几种?从而引出学习内容:搭配问题。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搭配? 在此过程中,教师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的环境。 让学生通过动手“连一连”发现有序搭配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搭配的规律,并让学生进行网上批战和冲刺。教师提供了三个测试,练习的层次逐一递进。学生按顺序进行练习,每个练习结束后,计算机会自动给出评价,学生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自我反思,寻找错误的原因并进行改正。教师则根据计算机反馈的在线练习完成情况,对共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评讲,对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既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增加了选择性,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在最需要的时候用最适合的方法,学生围绕所学内容互相交流和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中去,及时捕捉动态信息,调控教学进程,师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和探索的成果。

    五、研究成果:

(一)初步实现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和传统教学整合对接下的双向优势互补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对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缺点有了明确的认识,并初步实现了整合对接下的优势互补,为下一阶段再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二)促进了教师学生的持续发展

课题组老师积极围绕课题方案展开研究,就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际操作情况、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2年的尝试与探索中,获得了不少新鲜的教育理念,积累了不少鲜活的教学案例与经验,对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的内涵有了清晰的认识,培养了一批走进研究状态的教师,他们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区设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如:满昊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在迎江区“第三届课堂教学比赛活动”中获一等奖。刘芳老师的《数字编码教学设计方案》荣获2008年电教学术作品评比省二等奖、市一等奖;《统计----我最喜欢的水果教学设计方案》荣获2009年电教学术作品评比省、市一等奖。江玲老师的研究课例作为优质资源在全省内公开发行。朱红霞、任虹、陈钢等多位老师的实验研究课或撰写的论文、教学设计和设计制作的课件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也屡屡获奖。有1人被评为“安庆市名师”,开辟了名师工作室,1人被评为安庆市第三届“教坛新星”,有3位教师被评为迎江区“教学能手”,1人被评为区“教坛新秀”,有十多篇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在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有多名学生参加各级种类比赛获奖。

可以说,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积累、在反思中提升已成为老师们行动研究的轨迹,该课题的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发展,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创造信息的潜能。在交通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中,我校2位学生分获市二、三等奖,学生的征文、习作频频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此外,课题研究工作带动、促进了学校现代技术教育硬件、软件和潜件的建设。学校积极建设和运用视频点播系统、教学资源库,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科教育教学服务,探索教与学的变革,为实验提供可操作的平台。目前,我校学科资源库共有教案、课件、课堂录像、专题学习网站等100多件。

六、问题与思考

1、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的策略研究,着重研究“有效整合资源”、“有效设计教学”、“有效组织教学”、“有效评价教学”等策略行为。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对“有效组织教学”、“有效评价教学”的策略研究还显得相对比较薄弱,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以不断改善课堂教学行为。限于水平,对于评价的研究还没有能够深入,还没有能够对过程形成评价量表。

2、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开发之后的应用研究。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虽然已经很好地开发了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资源,但是却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利用,使信息技术教学产生了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负面影响,甚至有时出现弊大于利的现象。因此,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合理利用研究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现实性问题。

3、研究优势互补的学习环境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绝对权威角色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教学,主张教师充当“平等中的首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意识。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则有必要研究优势互补的学习环境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这也是本课题下一阶段研究的内容之一。

4、此课题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对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领悟与运用上,在对课题研究实践的理性归纳和提升上存在着困难,需要专家的引领与指导,需要同行的交流与探讨。

七、下一步工作:

1、继续按照课题研究的计划实施,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基于教师行为跟进的课题研修模式”立足课堂教学阵地,开展课堂行动研究。

2、继续抓好“计划、研讨、总结、激励“四个环节,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进一步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形成成果,做好结题准备。

3、开展评价研究,初步形成评价量化表。

4、本课题研究即将进入总结阶段,我们将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根据目前课题研究现状,可预期成果主要有:形成《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论文、教学设计及开发的相关教学资源。

总之,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没有根本冲突,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绝不是阳春白雪,传统教学也绝不是“乡巴佬“,我们不能过分宠爱哪一个,也没必要排斥哪一个,当她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时,她们就会创造一个“完美”!我们真诚希望能得到领导的关注和专家的指导,以使我们学校的课题研究真正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每一位教师的心灵,成为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耒阳市芙蓉学校课题组举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教研活动-问卷调查
Internet与我国教育的整合
传统课件与电子白板课件的优势互补分析 - 其它资源 - 捕风捉月娱乐论坛 欢迎来到让人轻松...
翻转课堂的五大潜力
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探究
周三见·深度解码│在线教育如何实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