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抬丧伕

在我们湘西北地区,如果哪家有亲人过了(指去世),在出殡那天,就有那么一群汉子被请来,这些汉子便称为“抬丧伕”。这不是一种职业,纯粹是业余活儿,这些汉子也许是木匠、漆匠、铁匠或牛把式,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是一群壮汉,属于乡下能干活儿又热情助人的一群。

在村里,抬丧伕似乎是自然形成的一个小团体,没有推选,但总有一个会无形中成为领头人。如果哪家有了丧事,只要找到这个人,抬丧的事就算落实了。过去没有电话之类,也没有交通工具,领头的人找到邻近的一个,那一个又吆喝另一个邻近的,一句好哩便形成了庄严的承诺。

我们那儿办丧事一般是三天,也有五天的,遇到天热,灵堂里点满了长杆蚊香,还焚烧一些清明前留存下来的艾草,据说可以杀毒驱邪。因此,空气中弥漫着很浓的一种混合气味,闻到这种气味,便知道村里哪家哪家有人过了。

出殡一般是清晨,露水还没有被太阳晒干,千百年来沿袭这样一种规则,我猜想是乡亲们希望自己的亲人并没有离去,这正是清早起来下田干活的时候,亡者只不过是在大家的簇拥下,到另一个世界里去劳作、生活。而抬丧伕就来得更早,办丧事的主管会先安排他们吃饱喝足,他们低着头,默默地吃着,一种肃穆的气氛渐渐凝结在眉间,几乎是同时放下碗筷,用手背抹嘴,然后将腰间的长巾一束,一个个就像是灌足了油的发动机。每个人都自带着一根厚实的竹杠,上面绾着粗麻绳,齐刷刷地往那儿一站,很是神气。

棺材已经封盖,封盖时,灵堂里已起过一次哭的高潮,现在,抬丧伕熟练地将两根长杠绑在棺材两侧,然后将竹杠绑在长杠上,八根竹杠,十六个人,各就各位,领头的一声一二、起!抬丧伕们就从喉咙里飙出一声“嗨”!锣鼓家什便像炒豆般响开了,哭声又起,比任何一次都猛烈。

抬丧伕抬着黑黑的棺材,就像抬着一座小山,在乡村的小路上缓缓移动着。有时,棺材上还坐着几个亡者的孙辈,棺材就显得更沉重了,汗珠开始从他们的额头渗出,肩膀,小腿上的肌肉鼓鼓的,每走一步,肌肉滑动,雄性的美总能吸引许多与丧事无关的女人们,她们嗑着瓜子,三五个一邀,就是冲着看抬丧伕来的,她们起轰道“还加几个小伢!”抬丧伕们虽然心头一紧,但听到这样的叫声,心中总是掠过一阵快意。

抬丧路上,大约每五十米就放下棺材,称为停柩,每当这时,棺材前后齐刷刷跪倒一片,主事的就会为抬丧伕递上一根劣质烟,每停一次,都要递上一根,因此,抬丧伕两耳间夹着烟,上衣口袋里塞满了烟,让一些看热闹的烟鬼直流口水。如果亡者的家离坟地较近,那么抬丧的路总要绕一段的,快接近坟地时,孝子抱着遗像在棺前倒退着走,意思是挽留亲人,不愿看到亲人快快地埋葬,于是,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抬丧伕抬着棺材走三步,退三步,又走三步,退三步,送葬的人群便像波浪一样涌动,如果不是哀乐和哭声,以田野为背景的舞台上,这难道不是一种很艺术很人性的表演吗?抬丧伕就这样踏着和谐的步子,流着汗,与亡者的亲友们怀着同样的悲伤,把一个一个的亡者护送到坟地。那时,他们得到的报酬是带一碗扣肉回家,因此,有的女人责骂自己的男人时,总会说:找个抬丧的还可以得碗扣肉!

 我前不久到乡下时,看到了当年抬丧伕中的一个,近七十的人了,身子骨还挺硬朗。他抽着旱烟坐在屋檐下,守着一群鸡鸭和小孙子。村里静得吓人,老人吐一口烟,对我说:“都外出打工了,抬丧的都找不到了。”这句话让我心头一颤,这才意识到,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了,如果死了一个老人,找十六个壮汉抬丧还真是件难事哩。几千年来,普通民众把生看得很淡,粗菜淡饭,日子简简单单,把死却看得很重,繁琐的仪式反衬出人们对生的留恋。然而,青壮年的远离故土,加上正在推行的殡葬改革,那些曾经很是荣耀的抬丧伕也就要随之消失了,我从那位老人的眼里,分明看到了一种文化的失落和忧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华民间丧葬风俗程序
丧事大全(一)
古代亲人去世,为何很慎重的选择抬棺人,因为规矩不能变
长寿塬习俗—— 丧 葬
漯河周边农村丧葬习俗知多少?
丧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