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花岗上 泪流满面
“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这是25岁的方声洞在赴义前夜留下的绝笔。几天后,他和那群“如花之年” 的同志相继凋落。再几日,一个叫潘达微的同盟会员将七十几具遗骸深葬在广州西北郊的红花岗,是日改名黄花岗。作为对先烈精神的最好诠释和尊敬,孙中山后来 在黄花岗烈士墓的牌坊上写了“浩气长存”几个字。
这些人大都出身殷实之家,在常人本可以过一种衣食无忧的康乐生活,他们却选择了死;他们大都二十五六岁,本来还有很多路要走,有父母需要孝 敬。有妻儿需要抚养,他们却选择了死。
总指挥赵声年仅30岁,字伯先,江苏丹徒人。当年的起义没能成为烈士。却在失败后激愤劳累而死。他当然仍然是烈士,镇江南郊竹林寺的右侧有他 的墓园,正中墓碑上有“大烈士丹徒赵伯先之墓”。墓联是他一生的写照:巨手劈成新世界,雄心恢复旧山河。这块地是他早年自己选定的,他喜欢竹林的幽静,他 自己说:“他日行人遥指道,竹林深处赵公坟。”他没能埋在黄花岗,但他是黄花岗先烈们的领队,埋到哪里,哪里就是黄花岗。
副总指挥黄兴时年35岁。黄兴,字克强,湖南善化人。毕生革命,毕生致力于建立现代中国。民国尊孙中山为国父,我觉得至少这对于黄兴不公平。 不说黄兴是开“中华民国”武功第一,几乎无役不入,每役都有必死之心,冒必死之险,我只提一两点也许不那么轰轰烈烈的事情。辛亥革命后,黄兴是陆军部长, 是实际意义上的军事领袖。南北议和后,他负责解散原来五花八门的革命军。这时但凡他有一点私心杂念,完全可以在数十万裁撤的义军中挑出几万或十几万划归自 己控制,作为日后自己的本钱。可他却一个不留地全部裁撤,后世的史学家们说他幼稚,有妥协性,说他不该完全信任袁世凯,而我却看到的是彻底的无私和坦荡, 用唐德刚先生的话说:“大哉!黄秀才!”——黄兴是前清秀才。后一件事情大家都知道,因为不肯在入党仪式上按手印,黄兴与孙中山吵翻。孙中山有自己的考虑 和苦衷,所以坚持革命队伍的纯洁性,但黄兴却一样有自己的原则和见解,因为在黄兴看来这不符合现代国家政党原则,革命党应该对国家而不是对个人效忠,这样 会使革命的纯洁性发生扭曲。黄兴死后也没有埋在黄花岗,而是在长沙的岳麓山上。
孙中山后来提及这些烈士时说:“吾党菁华,付之一炬。”诚然,这里的每个人都是菁华,他们未必是天生的职业革命家,他们大多本是各行专才:林 觉民,1900年人福建高等学堂,毕业后留学日本,人庆应大学文科习哲学,喻培伦,1905年留学日本,学习工科制造和药物化学;陈与燊,革命前投入报 界,掌笔政,宋玉琳,曾人安庆新军,安庆高等巡警分校肄业;罗仲霍,1906年毕业于槟榔屿师范学堂,旋筹办吉隆坡尊孔学堂、荷属火水山中华学堂,历充两 学堂校长及该埠报馆主笔……
 这样的简历我不想再列下去,因为心痛,这些人本可以在他们的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倘若辛亥革命成功,倘若他们不死,他们都应该是中国各行各业 的栋梁之才。孙中山也狭隘了,哪里是“吾党”菁华?分明是吾国菁华。他们最后都“付之一炬”,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炬,光芒万丈。
稍微翻一下史料便可以发现,他们都是明明白白地赴死——没有任何侥幸。因为当时风声已经走漏,清政府已经有了防备。在这样的条件下举事意味着 什么,他们其实都很清楚。“余辈求杀敌耳,革命党之血,可以灌溉于无穷,事之成败无足深计。”这是一个叫林文的烈士的话。此前的1898年,同样的话出自 谭嗣同的口中:“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他们都明明白白地选择了死,选择了做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将来。
黄花岗现在少有人来祭拜,这几年国民党从台湾过来拜谒在我看来也流于形式——一个连国家统一都遮遮掩掩的政党哪里还有脸来见黄花岗的先贤们。 倒是陵园里常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在悠闲地下棋打牌,在我看来反而是一种对英灵的安慰:后世子孙的幸福恰好是当时他们拼命之目的。偶尔记功坊前也有鲜花,我很 高兴,毕竟中国之大总有人记得先烈。记得就好,本来烈士的精神就是植根在人民心中的。
我经常到墓园去看石碑,每次我都不敢碰触石碑上的这个名字:林觉民。黄花岗起义前,几乎所有的参加人员都写了诀别书。唯独林觉民的《与妻书》 不敢看,不忍看。
世间有这样柔情:“意映卿卿如晤”、“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世间有这样甜美:“吾真不能忘汝也j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 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世间有这样眷恋:“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 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世间有这样担心挂念:“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 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世间还有这等诀别:“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我已泪流满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纪念黄花岗起义100周年
东南沿海半月游(7)
图说黄花岗起义
台湾的青年节是哪一天?
一副黄兴悼念黄花岗72烈士的挽联(原创摄影)
广州历史的天空之终结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