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代易学奇人谯定:一百三十岁时仍在涪陵传授易学




市民在观看谯定的画像 记者 冯国庆 摄

 

谯定(1023—?),字天授,宋代四川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人,生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卒年不详,为涪州五贤之一,著有《易传》(又称《谯子易传》)。

 


洛阳游学 学问修养日臻升华

 

少年时,谯定喜欢学习佛学,辨析其中的理意归之于儒学,后来拜郭曩氏为师学习易学。郭曩氏,南平(今重庆綦江)人,他的祖先是西汉末年易学名家严君平的老师,郭氏世代以研究传播易学为业,研习传播的是象、数易学。谯定跟随郭曩氏学习易学,是从“见乃谓之象(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一句话入门的。在老师的倾心教诲下,谯定废寝忘食,潜心钻研,几年后,尽得郭曩氏真传,颇有成就,但他并不满足已有成就,决定外出游学,访遍名家,成就更大学业。

 

谯定来到汴梁游学,有一天他向当地人打听有没有博学多才的人,有人说伊川先生程颐是当代鸿儒,现在正在洛阳传道讲学。谯定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于是他急忙赶到洛阳。一番洗漱之后,他穿着整洁的衣服前往拜谒程颐。经过一番考问,程颐认为谯定有一定功底,且聪明好学,特别是他不远千里前来求学的决心打动了程颐,于是就收他为弟子,并向他传授易理学说。在老师的精心教导下,谯定更加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学到了程颐易理学说的精髓,自觉学业已成,便满意而归。

 


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因为旧党与新党之争,程颐被贬谪到涪州编管(即交涪州地方官管制)。涪州是谯定的家乡,涪州城对面长江北岸有个北山坪,山脚下有个普净院,背山临水,环境清新幽静。老师落难到此,作为弟子的谯定自然要尽地主和弟子之宜,于是谯定便安排程颐在普净院住下。他们还在北岩凿了一个高4米、深2.2米、宽3.8米的山洞,冬暖夏凉。



师生徜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除却尘世烦恼,心旷神怡,心境自然得以净化。在这样幽雅的环境里著书立学,岂不美哉!程颐在此潜心钻研和点注《周易》,而且两人也经常切磋,对易学的理解相互进行探讨,同时师徒俩还在此设立讲堂向涪州及其他四川籍喜欢易学的人讲解《周易》,并与过往的名流学士(如黄庭坚)进行交流,使易学得以在四川及其它地方广泛传播。程颐毫不保留地向谯定传授毕生所学,谯定大受裨益,学问修养日臻升华。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程颐完成了集平生所学所思的系统理学巨著《易传》(也称《伊川易传》或《周易程氏传》)。程颐在涪州两年多的时间里,谯定形影不离,殷勤侍奉,尽到了弟子之责。《宋史·谯定传》称“北山有岩,师友游泳其中,涪人名之曰读易洞(后世称点易洞)”,洞内有朱熹游此的题词:“渺然方寸神明舍,天下经纶具此中。每向狂澜观不足,正如有本出无穷。”点易洞成为易学圣地。

 


继承衣钵 教授传播易理学

 

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病逝,宋徽宗赵佶即位,大赦天下,程颐得到赦免回到洛阳,并邀谯定同往。程颐离开不久,谯定也离开涪州,到了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积极教授传播易理学,使易理学得以进一步推广和发展。那时正值蔡京当权,对伊洛之学(宋代程颢、程颐的理学。程氏兄弟洛阳人,讲学于伊川和洛阳,故称之)视为洪水猛兽,严加禁绝,但人们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理学的探究是不可逆转的。在京都汴梁,太学生胡宪、刘勉之都是不因循守旧、喜欢猎奇的人,因易学奇异,他们也想探究。经过艰苦努力,得到了程颐的讲义,视为珍宝,于是慢嚼细咽,颇觉有味,十分敬佩其学说。每到夜深人静,同室的学生都熟睡了,他们才偷偷起床抄习默诵。谯定到京都汴梁后,他们听说谯定跟随程颐多年,深得易学之道,便拜谯定为师,专门研习易学。胡宪跟随谯定学习易学,学了很久没什么收获,有些彷徨不解,问谯定是什么原因,谯定说:“人的思想是杂乱无章的,所以没有独到的见解和建树,只有经过刻苦学习,吸收其精华,摒弃其糟粕,才能弄清其中的奥妙,使人明智。”胡宪感叹道:“所谓学有所成,硬是要克服自己的私心杂念下苦工夫么?”从此他就心无旁骛,专心学习,不求人知。胡、刘两人经过谯定倾心传授,逐渐懂得其中奥妙,思想境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厌倦科举,无意仕途,告别同窗,回到福建老家潜心治学传道。

 


朱熹的父亲朱松和刘子羽、刘子翚、胡宪、刘勉之是好朋友。绍兴十三年(1143年)三月,朱松在建州病重,临终前他把家事托给崇安五夫里奉祠家居的刘子羽,又对朱熹说:“籍溪的胡原仲(胡宪)、白水的刘致中(刘勉之)、屏山的刘彦冲(刘子翚)都是我的好友。他们的学识都很渊博,我很敬仰他们。我死后,你去向他们拜师学习,并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他们,真正听从他们的教诲,得其真传,那么我就死而无憾了。”朱松死后,年仅13岁的朱熹遵父遗嘱和母亲、妹妹三人移居五夫里,拜刘子羽为义父,拜师跟从谯定弟子刘勉之、胡宪和大师刘子翚三位先生学习。刘勉之对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的朱熹极为赏识,并将女儿许配给他。朱熹在三位严师的课督下,矢志攻读,毫不倦怠,后来终于成为一代理学大家。

 

谯定弟子还有冯时行、张行成、张浚等人,他的再传弟子张拭(张浚之子)也是与朱熹齐名的理学名家,谯氏弟子门生近300人。谯定师承郭曩氏、程颐,积极探究传播象数易学和易理学说,在程朱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涪陵学派”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淡泊仕途 隐居青城山中

 


谯定继承郭曩氏和程颐衣钵,对象、数、理易学极其了解,并能融会贯通,而且品行端正,深通八阵法,积极主张抗金,反对议和,在当时声望极高。靖康初年(1226年)御史中丞吕好问举荐谯定,时任侍御中的胡舜陟也积极举荐:“涪陵人谯定学习《易》于郭曩氏,对象数之学很精通,有预测能力,洞晓诸葛亮八阵法,应该以厚礼诏用他。”宋钦宗便召他为崇政殿说书(为皇帝讲说书史,解释经义,并备顾问),谯定认为自己所学的理论和所持的观点与当时朝廷政界的政见不同,坚决推辞不去就职。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称“南宋”。宋高宗即位后,谯定还在汴梁,尚书右丞许翰又举荐他,宋高宗下令开封府留守抗金名将宗泽派人由水路把谯定遣送到皇帝身边。建炎二年(1128年)谯定到了扬州(南宋临时首都),寄居在货栈。当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人们都无暇自顾,谯定人生地不熟,无人照顾,贫寒到了极点。有一个宦官恰好与他为邻,看到他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穷困潦倒之极,感到极其可怜,就送了些食物和衣服给他,但他都不要。那宦官又拿些钱财放在他屋子里就离开了,可是谯定又把钱财送还给宦官。谯定卓尔不群的操行可见一斑。建炎三年(1129年),朝廷正准备启用谯定,恰逢金兵南下,攻克徐州,直指扬州;扬州人心惶惶,一片混乱,仓惶失措的宋高宗无暇顾及谯定逃往杭州去了。

 

谯定本来无意仕途,这时更是心灰意冷,于是就回到四川,在家乡涪州北岩讲学授业,一百三十岁时仍在涪陵传授易学。后来,因谯定钟爱青城山幽雅的自然美景,离开家人隐居在其中,读《易》不辍。四川人把他住的地方称为“谯岩”,因为敬重谯定而不愿直呼其名,于是就尊称他“谯夫子”。后来,谯定不知所终,据说打柴的樵夫和放牧的孩童也偶尔看见过他,也有人说他活了一百三十多岁,又有人说他得道成了仙等等。谯定易学深邃,能推演过去未来,人们把他当作神仙一样顶礼膜拜,当地人为了纪念他,还绘了他的画像加以祭祀,香火旺盛,经久不衰。

 

宋代诗人陆游《青城大面山中有二隐士一曰谯先生定字天授》赞曰:“寄谢谯夫子,今年一出无?万绿随梦断,百念与形枯。云护巢松谷,神呵煆药炉。凭高应念我,白首学徵租。”来源:巴渝都市报

 

主要参考资料:1、《涪州志》,2、《宋史》  (汪树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涪陵故事|谯定:涪陵学派的实际开创者
谯定(1023~?)北宋著名理学家
尹焞
“太极”理学起源于涪陵
◤洛阳◢伊川书院遗址
嵩阳书院:程朱理学发祥地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