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难忘流淌着祖父、父亲和我的血脉的河

 /唐景富

我家住在宿迁南境二支渠边,紧挨着二支渠西坡有一条河,南北走向,上口宽约100余米,垂直深度约5米。丰水期水面宽约40米,枯水期只有10余米。北连三棵树干渠,南接泗洪闸塘村太皇河,又向西汇入西沙河。全长约30余千米。这条河肩负着沿岸三棵树、埠子、罗圩、南蔡四个乡镇部分村庄数万亩农田的蓄水、排涝、灌溉用水。这条名副其实的河,但它的名字却不叫河,而是叫“七大沟”。

明明是条河,可为什么叫大沟呢?因为,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之前,这里的确不是河,只是一条从南到北深深浅浅、曲曲弯弯、时断时续的沟。关于这条沟还真有些历史的缘由。

我家紧邻埠子镇南端。埠子镇位于宿迁市西南15公里处,是宿迁的西南大镇。明朝中叶,此地濒临埠子湖。最早的居民是于氏渔民,曾建舍于山梁之上。久之,渔民渐多,便结成渔村。因远近居民鱼贩多来此购鱼虾,渐成渔市。渔民生活用品和修补船网的材料也有人运来销售,进而形成集市。因这里是停泊船只的码头,故命名为埠子集。明末以后,黄河数度决口,埠子湖逐渐淤积为陆地。

我的祖父在世时,给我讲过许多关于本地人文地理、风土变迁的故事。他说,我们这儿靠近埠子湖,埠子湖淤积为陆地后,湖的周围大片大片的土地都留下黄河冲蚀的痕迹。这条沟就是其中之一。因逃荒要饭,躲避战乱,大片土地无人耕种。这条靠近我家的七大沟,雨天成了积水的沟,晴天成了野草野生动物的天堂。遇到水灾,大水无法排出,即使种了庄稼也会全部淹没,导至颗粒无收。

在祖父盛年的人生里,七大沟,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沟。

物换星移,时过境迁。到了上个世纪七十代初,祖父进入老年,我的父亲也三十来岁了。七大沟迎来了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的时代。

记得我十来岁的光景,忽一日,七大沟土坡上从南到北来了好多人。我的祖父、父亲和母亲也参与其中。年纪大的男人手持铁锹用一脚踩着锹踩口往下挖土,双手端起往车上装;年轻的男人推着木独轮车,车上垒着一大堆黄土,两手端把,咬紧牙往高处推;妇女们两人一对,一根扁担一条布兜,上满泥土风风火火,你追我赶,把一兜兜的土倒在南北走向的土堆上。几个月之后,七大沟的东坡,两条长长的土堆儿向北延伸到三树的总干渠,向南延伸到与泗洪闸塘村附近的太皇堆。这就是宿迁以南贯串三棵树、埠子、罗圩、南蔡四个乡的二支渠。

取土造渠,七大沟从此变身成河。

后来,我才知道,建成二支渠,疏通七大沟,是为了苏北地区旱改水。也就是由原来的种植旱作物,靠天吃饭,改成种植水稻,旱涝保收。目的是全面改善苏北天种天收的被动局面。

因此,七大沟虽然是一条新开的河,它的作用不可是低估。自从诞生,就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利益。在夏季梅雨季节,河水汹涌,水面几乎淹没了岸,浑浊的河水一路向南奔腾而去,汇入西沙河,几经周折流入东海。从此农田再也不会被淹没。粮食的产量有了一定人保障。年年都是丰收年。而当干旱天来临时,我们也不慌不忙。二支渠里会送来船行翻水站送来运河里的水,流进农田,浇灌庄稼。真正做到了旱涝保收。

每到初夏麦子收割完毕,放眼七大沟岸,到处流水淙淙,满目葱绿,翠绿的秧苗一畦接一畦,与田间地头的绿树连成一片。夏日夜晚,清风送来早稻的清香,耳畔满是阵阵蛙鸣,像唱和,似比赛,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常令人想起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词句。金秋十月,稻谷成熟了,目之所及全是黄澄澄,沉甸甸的稻穗,大人小孩齐上阵,收割,晾晒,直到颗粒归仓,田野才渐渐归于沉寂。七大沟河水浇灌良田万顷,哺育了勤劳淳朴的村民。

七大沟的通成,不仅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足够的保障,也为我们带来很多快乐。最有趣就是汛期和枯水期捉鱼的情景了。从上游的古黄河,运河等水域串进的各种鱼类,成了我们庄上人最美的佳肴。我家就在七大沟上的桥边,到了汛期,河水暴涨,桥上会聚集许多撒网高手,一网网撒下去,拉上来就是一堆一二斤重的活蹦乱跳的鱼。看得我们口水直流,拍手叫好。

而到了秋天枯水期,同样有鱼可捉。深秋,七大沟里的水下降到最低,河水最深处也不走一米。这时,庄上的男人们顺手从柳树上折下一根柳条儿,或者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布袋子,几十个人组成两排或三排,蹲在河水里一齐往前摸着,会摸的人往往收获很多。那摸鱼的队伍像排兵布阵攻克山头,那情景真是壮观。

十几岁时,我也常常混在大人们中间,浑水摸鱼,不过,我的手小,鱼儿总会从我的指缝间溜走。有一次,鱼没摸到,倒是被一种名叫“角鱼”身上的刺扎中,鲜血直流,疼得我好几天不能拿东西。父亲不会撒网,也不大会摸鱼。但每次和大家一起摸鱼,都会有一些收获改善我们全家人的伙食。

七大沟,一条祖父、父亲和母亲都参与建设的河流,渗透他们千辛万苦的汗水。河水养育着我,以及和我一样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而今,七大沟又一次发生了巨变。那是2014年的一个冬天,七大沟里突然来了好多挖掘机,一铲一铲从黑黑的河底捞出泥土,挥上两边,把多年来积在河底的污泥清理上岸,把河底摊平。原来高低错落、长满杂草荆棘的两岸,现在成了平整光滑的坡。没有多久,一条清新亮丽的大河便呈现在眼前了。尤其是沿河的桥,两边数百米河段的坡上全部铺上了水泥砖,并加上防护拦。站在桥上,无论南望还是北眺都是一道优美的风景。

我家所处的地段叫高宅桥,在桥的西头,也就是七大沟的西岸,省里投资100多万建成一座豪华的抗旱抽水站,彻底解决了我村以西及长庄村数千亩农田用水难问题。在抽水站的对门,现在又多了一块不锈钢站牌,站牌上标明七大沟的管理人名单,实现河长制治理河流,从这块站牌上看得一清二楚。现在的七大沟,的确是一条美丽的河流了。

每天没事的时候,我总是要到桥上放眼北眺或南望,七大沟就像一条清澈的玉带,静静的躺在我的身边。此刻,我常暗自惊叹,时代的变迁,仿佛就是一部美丽的神话!

每一滴水都有它的源头,每一条河都有它的历史。有源之水方可长远,有历史的河流才有故事。七大沟,我身边的河,我家乡的河,养育我成长的河,给了我太多的记忆。

大地是河流的衣钵,河流是大地的血脉。河流不仅流淌在平原、山谷、丘壑,流淌在乡村田野沟渠溪间,流淌在城市的繁华的小桥回廊,更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脉和生命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上有哪些奇怪的河流
生命是一条河
沸腾河:世界上最热的河,动物掉进去就被煮熟
春水已暖
平塘县甲青白骨沟之神秘美丽的河谷
我是黄河滩的儿子,我喜欢河流的吟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