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羊城寻踪:广州满族八旗的故事

广州满族是有故事的民族。广州世居满族族源几乎都来自八旗驻防军,在近三百年历史岁月中,八旗兵在广州驻防和繁衍,从被动的南下戍边执行军事任务,到成为具有老广州历史名分的南方居民,历史文献都留下广州满族生活的记录,老街巷、旧石碑也留下广州满族的历史残片。

城西:八旗驻防区

在整个广州府城内,满汉军全部集中在城西部,城东部为“民境”和文官行政区、教育区,满汉八旗兵地段主要在今天的越秀区范围内。

广州满洲八旗兵驻防状况:正北面是镶红旗,北起进土里,由云台里起,包括南海学宫街、米市街和光塔街北,一直到仙羊街东北及甜水巷和北仙邻巷,就是今天的惠福西路一带;

西北是镶蓝旗,从光塔街南和仙羊街北算起,包括纸行街、木牌坊、莲花巷、白沙巷、红沙巷,直到西城根;

正西是正蓝旗,以大市街为中心,包括进土里、南仙羊街、牛头巷、四栅门、诗书街、安义街、大利巷,即从西辕门起到小水关止;

正西偏南是正白旗,以七株榕为中心,由象牙巷口起,经梳篦巷、麻行街至诗书街止;

西南是镶黄旗,由归德门内的梓德里起,至上古里及前锋营箭道城根止:正南是正黄旗,由东绒线巷起,到白薇和毕公巷止;

正东是正红旗,由大市街南起,以走木巷为中心,经绒线巷、走木巷、竹篙巷、扁担巷、温良巷、南濠及西濠街、七株榕、关路巷;

东北是镶白旗,以米市街、甜水巷为中心,从大市街北起,包括玉华坊、米市街、南仙邻巷、南甜水巷,直到东辕门。

清代仙羊街和西濠街于民国21年扩建为马路,因路南端与海珠石相对,又处中段,故名海珠中路。清代早亨坊、大市街和安义街于20年代初扩建为马路,因路东有惠福巷,故称惠福西路。

现在的惠福西路

将军东路上的广州将军署

驻防广州八旗兵的最高长官为将军,其公署俗称将军衙门(古时官厅门首均插旗帜,是三角式,边缘作狗牙状,因此官厅呼为牙门,后因牙字不雅,改用衙字,是为衙门之名所由来)。

广州将军办公地点在西门大街惠爱第三约贞烈坊前,旧靖南王耿精忠府第,康熙二十一年(1683)设将军驻防广州,改为将军署。其面积,横的方面,东由中山六路和解放中路北端交界之处起,西至六榕路口止:纵的方面,南接中山六路,北至大茶路上。其建筑宏壮,气象雄伟,堂高数丈,榱题数尺,后面园林,树木阴翳,鸣鸟声喧,有小土山高数丈,上建楼阁,风景颇佳。

清光绪年间,英人借口《南京条约》,领事得入城办公,要求将该衙门后半地方,割让予英国作领事馆,清廷不敢抗拒,终于割让。但结果英人只在旁边六榕路开门,虚悬领事馆招牌,禁止华人入内,并未在此办公。第一次欧战后,英人自动交还,现在该衙门前半之地,已尽拆为民房商店,开辟马路。后半之地,建设净慧公园,后曾作行政机关及迎宾馆。

广州将军为驻防从一品官员。“将军东”和“将军西”地域为昔日将军衙门,即八旗最高长官办公地点。如今的将军东已经是专卖电器的商业街,只有广东迎宾馆的西墙上用仿衙署装饰,依稀展露着这个清代驻粤八旗兵最高司令部的历史印记。

现在的八旗二马路

如今的八旗二马路不在“旗境”的八旗二马路

清代驻粤满汉八旗官兵,按照当时规定,均居住于广州城里的西隅,自成为一个旗民小聚居区,而满洲八旗与汉军八旗又有各自的驻地。但在广州城外东边却又有以“八旗”命名的会馆与马路,该地区的“八旗会馆”和今天还存在的“八旗二马路”与驻粤满汉八旗虽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满汉八旗驻地。

在广州共有23个会馆或同乡会,其中一个是满族旗人的会馆。八旗会馆建于1890年,所需经费来自捐款,政府拨给一块土地,这块土地以前曾是八旗水师军营训练场。八旗会馆既可作为开会场所,又可作为来访旗人的宿舍。清朝官吏从水路到广州必从八旗会馆不远处的天字码头登岸,有的并不立即上任,而是先到八旗会馆寄寓数日,稍事休息,然后由八旗子弟及有关人员到接官亭(今北京南路南关电影院旁)举行欢迎仪式,才进城上任。

因此,八旗会馆就成为接待八旗官员及省垣官员的一个重要场所。八旗会馆虽不在“旗民区”,但以“八旗”为名,又与驻粤八旗人员关系密切,所以实质上已成为驻粤八旗的“第二地区”。民国时期,原八旗会馆所在地被开辟为一条马路,被称作八旗二马路,该地段也不在旗境内。

八旗军队训练地

“北较场”是八旗兵跑马训练场地。康熙二十九年,广州将军拜音达礼接到文件,称省城的小北门外比较荒凉,适合射击射箭及跑马等训练。康熙三十三年,于此开辟旗兵操练之所,并按照规例,制造鸟枪1 500杆,供土兵练习。

北较场现在开辟了北较场路和北较场横路,在解放路以东,是小北路和环市路交汇处。“东较场”则是八旗驻防广州时需要操练队列和检阅八旗军旅的地方。自康熙二十二年起,东较场定为旗兵合操之地,也不在旗境内,东较场在今烈士陵园对面,中华广场侧面,分别在原东较场两边开设了较场东路和较场西路。

“箭道巷”位于越秀区和荔湾区交界处的光孝路西侧,其长约50米,宽不足4米,是清代广东省城内的一个箭道场遗址。箭道巷是清代广东省城内十一个箭道场(练靶场)之一。

广州八旗满洲兵每两个旗就有一个箭道,镶黄、正白旗箭道在梓德里,正黄、正红旗箭道在七株榕,镶白正蓝旗箭道在牛头巷,镶红镶蓝旗箭道在莲花巷,前锋营箭道在西拐角楼城根,水师营箭道在纸行街南,公箭亭为将军和副都统挑选官兵校阅、骑射之所,在仓前街。

现在的淘街

“陶街”上的消防局和银库

当年的八旗消防部门所在地现在是中山六路的陶街电器商贸城。早在康熙时代,汉军驻防时就有消防部门,但是救火的工具简陋,没有机桶。乾隆八年,将军策楞曾上奏皇帝要求配齐消防设施和工具。八旗兵驻防广州后,于乾隆三十三年把救火器具配齐。

此外,八旗有自己的“银行”,准确说是银库,地点也在陶街。这个银库除负责八旗子弟生活的银两外,还承担官兵借款、军装、预支谷价银、兵丁奖赏银、退休后的马价银、羊马余剩的草料银、广州满汉八旗子弟文武科举和翻译举人进京赶考的旅费等等。

▲观音楼保存至今,成为广州市满族历史文化研究会所在地,近年来被打造成满族文化陈列馆。

八旗满洲宗祠所在地

嘉庆年间,八旗满洲兵首先在正红旗建立宗祠,因为是包含着全旗十多个姓氏祖宗的神位,故称为“宗祠”。从道光年开始,各旗都设一个宗祠,共八个旗的宗祠,其所在地是:镶黄旗大德路,正白旗麻行街,正黄旗白薇街,正红旗西濠街,镶黄旗大市街,正蓝旗大利巷,镶红旗光塔街,镶蓝旗白沙巷。如今在满族小学内的镶红旗遗址牌匾表示镶红旗宗祠在光塔街。

此外,驻防广州的满洲八旗还有一间观音楼,位于西濠街(今海珠中路),楼内供奉的观音像是一尊木雕鎏金坐式的偶像。人们都说是满洲八旗官兵离京来粤时, 乾隆皇帝特别恩赐给他们一尊观音像保佑他们,一直带到广州,成为保佑驻防广州满族的“家庙”。

八旗坟茔地

早在八旗汉军驻防广州城时,驻防兵骨殖以及遗下的寡妇家眷等,每三年一次(也有说五年一次)护送回京师。乾隆二十一年三月,皇上颁旨,今后允许驻防兵在驻防地置业(坟地所需要的土地)安葬。即八旗兵驻广州,就不能把遗骨送回故土。当时八旗李侍尧将军,将番禺县的蹯松岭、驷马岗、官路、东牌亭、四牌亭五段地辟为八旗满洲、汉军共同坟茔。

广州八旗驻防已经成为昨天,八旗旗境与满洲和汉军使用过的办公场所、军械库、训练场大多均已经成为街道,原来老街巷地名多数更改为马路,有的街巷更换名字成为住宅新区。在满汉八旗的老旗区中,保留得较好的,现在还沿用以前街道名称的多在汉八旗地段,满八旗地段已经拆迁得很厉害,历史上的民族革命和各类政治运动及现代城建发展,使古老街巷的民族文化成分遗失和流失甚多,但从街巷的名称还可以看出八旗驻军的端倪。

图文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州旗汛口曾是满族人一条街 源起清朝八旗驻防
清朝的贵族制度
八旗子弟是哪八旗,骁勇善战的骑兵为什么沦落到只会提笼遛鸟?
盛京八旗驻防
哈尔滨地区的民族演变
八旗制度的相关特点:依靠各个旗主统领各自属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