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瓷生产中“钠”元素作用该被重新审视了

在建陶生产过程中,钠元素一路走来不容易。在窑炉保温性能较差的年代里,钠元素不受重视,等窑炉保温性能逐步提升后,钠的价值才慢慢体现,钠长石的价格和高钠霞石的价格也开始涨起来,但在坯体里面,钠的含量依然被限制。总体来说,钠长石的价值不如钾长石高。

在使用钾钠料的时候,大家往往倾向于钾料,尤其在坯体中更是如此。通常大家认为钠料的助熔性强,形成的玻璃流动性强,导致烧成温度范围变窄,因此要控制钠的使用。笔者以为,这个在目前的实际操作中是这样,但如果想更好地使用钠元素,需要更好地理解它的性能。

理论上,笔者认为钾元素的助熔性更强。一般来讲,决定钾钠元素进入反应的强弱决定因素是元素的价态和离子半径。

在同样是一价元素的情况下,钾元素的个头明显是比钠元素要大,因此,钾元素给电子能力更强,也就是与SiO2更容易发生反应,体现在助熔效果是钾元素比钠元素要好。但在实际生产中,我们标定的是质量比,而不是一个钾原子对比一个钠原子的效果。同样百分重量含量比的氧化钾和氧化钠,因为各自的分子量差异(氧化钾分子量94,氧化钠的分子量62),钠的数量几乎是钾元素的一倍半,因而在生产过程中,以重量比来看的情况下,钠的助熔性比钾强。这并非是元素强弱,而是数量决定的。

同理,在陶瓷行业还有氧化锂,并非锂元素的助熔性比钾、钠元素强,而是同等质量比的情况下,锂元素的数量实在是比钾钠元素数量多多了,才导致有氧化锂体现出助熔很强的效果。

在熔化的玻璃相体现出钠料流动性强方面,笔者认为是因为,钠长石的熔化温度在1100℃左右,而钾长石的熔化温度在1250℃左右。

长期以来,陶瓷的研究体系都建立在K2O-Al2O3-SiO2相图的基础上,这个相图基础上的陶瓷体系往往建立在烧成至1300℃甚至以上温度的基础上,在钠长石于1100℃的时候就熔化成玻璃相的情况下,在1300℃当然会体现出粘度低,流动性强的特征,而且随着温度的提升,钠料对其他晶体和矿物的溶解度也会提高。

长期以来形成的陶瓷生产体系,都是建立在K2O-Al2O3-SiO2相图的基础上,就如同玻璃,建立在Na2O-CaO-SiO2的基础上。他们对应的反应温度以及对应温度下的元素性质也在潜移默化中被某种固化。因此,Na2O的性质在长期以来的描述中就成了1300℃下的Na2O的反应性质。

这个笔者是不认同的,在多种陶瓷体系如镁质、骨质瓷都被开发出来并有形成带有特色的生产体系的情况下,钠元素的作用也应该被重新审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钠长石简介
话说长石矿
5方面,讲清高岭土瓷土
一文读懂钾长石的特性和应用
长石类原料
一种解决全瓷釉面砖棍棒印的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