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戏剧在学科运用成功很关键的几个注意点
一、游戏的核心目标是让孩子有能力自律
在姓名游戏过程中,第一轮名字加动作时,邓婕不断提醒大家:“别人在介绍时,请尽可能的观察他的动作,尝试做出一样的动作”。

第二轮游戏时,游戏转变成点对点的相互介绍。在导师的推进下,穿插在游戏圈的人越来越多,游戏圈的边缘也越来越模糊,场内的声音嘈杂起来,学员们也热络起来了,好像早起的闹市一样,充满人间烟火。


第三轮游戏学员们人选择一个物品,再次轮流做自我介绍和自己的物品。学员因为觉得好玩,会给出很多化名、有一定长度、游戏角色等名字,游戏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游戏过程中,邓婕老师说道:“在班级里带游戏时,要提醒学生使用自己的全名,重视姓名,重视自己的名字,才能解除遮掩的心理,就像假面舞会上我们蒙住脸就玩的更自由一样,给自己一个化名或者花名,其实一个遮掩住的自己,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姓名,就不容易做出损毁自己及他人名誉的事情。因此,教师更要有意识的重视自己的全名。


一般第一次上戏剧课都要和学生一起去建设课堂常规,这是所有戏剧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做到“真实的”相互尊重,姓名游戏中,学生要正式的介绍自己的姓名,要准确的记住他人的姓名,过程中,在愉悦的氛围下完成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意愿。

层层递进的游戏过程中,学员们从有点小局促,开始慢慢的放飞自我,各种各样个性的老师像班级里各种各样的孩子一样,释放出自己的个性,并在游戏的显性规则下欢快的与其他人高频次的交往,在高频次的欢乐交往中慢慢建立起对于游戏规则的隐性共识,并自动遵循它,让自己的个性因为欢乐的记忆而从内心选择愿意去循序游戏规则,进而形成从他律到自律的内驱,这才是游戏的核心意义。

二、教室里建设戏剧仪式感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在压力下合作并追求成功

很快游戏来到了拼合,学员开始建立和合作能力。老师将学员们分为四组,每组6-8人。导师要求每组拼合出一条船,并让这艘船动起来,再通过动感口号建设出动起来的氛围。这个过程,学员之间需要充分的讨论,达成共识,才能相互配合完成小组表演。每一个学员都很有创意,能够生发出很多有趣、精彩的内容。但在短时间内要表述自己的想法、再和别人达成一致并生成表演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独特的,这个过程的聆听和妥协,再做取舍就很重要了,只有大家都有想要彼此成就,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和集体的力量,这个过程真是“合作精神”的理解和建立。


讨论完,学员们表演的生成之后,邓婕老师开始建设老师们的舞台仪式感。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把舞台搬到教室里呢?很简单,答案就是仪式感。学生要学习如何登台、下台、报幕、谢幕等等,邓婕老师将每个环节都细细拆分出来,去建立教师对于“舞台仪式感”的理解,让每位老师去体会,站上舞台有些人可能很容易,但对于大多数人都并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会有各种各样的小状况出现,而这些小状况正是影响演出的关键因素,而这些小状况正是大家“面对登台演出压力”的表现,站在舞台上表演时,一举一动的稳定能力正是面对压力的能力建设。

小组成员集体完成自己的表演,从登台、演出、到集体谢幕,整个过程要需要注意稳定性培养,这种训练多了,孩子们面对压力的调适能力越来越强,因为他会越来越关注自身能力,而不被外界评价所干扰,慢慢的能够把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转变为关注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关注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认知,但孩子自我内部构建完善并丰富,内心就会饱满而充实,才能有分析和承受外界评价的能力,孩子们才能比较自如的应对外部世界的变化,他才真正有了去创新、创作和创造的勇气和可能性。教室里建设戏剧仪式感是正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在压力下合作并追求成功。


三、创意戏剧是多元而不可预知的生成式课堂
教案很快来到了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十兄弟》。老师讲述故事,让学员通过观察用肢体展现每一个角色的特征,在分组合作既定的定格画面,在此基础之上自由的进行台词编创。这个过程也是小编感觉最深刻的地方,过程中老师看似不经意的表述中,接纳了所有学员的创意,没有任何评判却极大的激发了学员的表现和表达欲望。这个过程让小编非常惊讶,邓老师说:“创意戏剧最好玩、最美好也最困难的地方正在于它的多元而不可预知性。”孩子们需要有趣、需要悬疑、需要被看到、需要被认可,这个过程全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参与老师们身体里的小朋友也都跑了出来,创意无限

基于前面的对文本的理解性创作和理解来进行即兴台词编创生成就更容易了,这个过程老师会很直观的看到学生的肢体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那么就可以非常精准的对差异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针对各个学科皆是如此,比如语言能力,有些孩子可能不能整句输出,老师就需要关注他“整句”的问题,而不是输出的质量;如果学生的表达欲望很强,一直说,那老师就要关注学生的语言逻辑和用词精准上。老师比较熟练之后就能够很好的进行分层教学,而不是一概而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才能够真真正正的落实在教室里。

整个过程,教师进组都会和学员进行在台词和肢体表达方面的讨论,帮助学员们将肢体表达和语言表达进行对应性和逻辑性的整理,最后每一组都完成了精彩的片段扮演。


以往,我们最常做的排演方式是直接指挥学生:“来、你演这个角色、你应该这样站、面向那里、你等下要走到这个位置…….” 等,孩子是去达成老师的表演期待,老师没有技术和概念与学生一起了解故事内核、体会人物心理,更不会让孩子自己根据理解去做肢体动作创作。在创意即兴排演中,老师成为“引导者”、“观察者”、“观众”,不再是创作的绝对掌控者,而是把创作交给学生,在排演范式的结构里发挥学生的创意和才能,孩子有了全面的参与,各方面能力自然会大大提升。

四、情境和情景的区别正在于是否调取了个人生活经验和情感



下午邓婕老师带领学员们进入到《幸福的大桌子》的故事里,走入“兔奶奶”的世界里。在片段扮演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讨论。邓婕老师入戏成为“兔奶奶”,在情境中学员们认识、了解“兔奶奶”,渐渐得地走入兔奶奶的内心。

随后学员们以不同职业身份,来讨论“如何帮助兔奶奶”。最终每一小组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设计方案来帮助兔奶奶。过程中基于故事情景和学员讨论,老师们在角色中、或是看到角色的生活、或是看到角色的态度、或是和角色对话,场景是假的,但学员们在那一刻的感情的真实的,也可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生过,可能看到或听到别人发生过等等,学员们基于虚拟的场景,结合自己的认知,调动自己的理性和情感进行思考的过程,正是“情境理解”的过程,真情实感的为角色着想、共情同理角色。


而讨论是这个理解过程最为关键的技术和能力。 老师要训练学生拥有讨论的能力,客观的讨论问题,理清事实和观点(fact and opinion)是讨论的核心训练目标。提出观点,并用事实证明自己观点是讨论能力建设的核心,接受与自己相冲突的观点,并听取事实性陈述,再就事实进行可行性或可能性的讨论,才有可能最后形成共识,如果只是观点的输出,最后就能吵架或是不欢而散。在读图过程中,邓婕老师非常细致的示范如何进行事实性提问,如何去激发和接纳学生把自己对画面的观察和思考都说出来,在进行推测(Infer),老师如何去把学生无根之水的凭空观点如何去合理化,拉回到事实性的讨论中来,而这些是学员愿意参与和不断输出自己想法很重要的讨论态度。这些正是学员们带着个人情感和思考进行场景或人物分析的情境理解的过程。 



  图:骑士教育

文:史彬彬

编辑:谢祖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手法||香港戏剧教育导师王添强教育戏剧小学初阶@珠海day1
瑞君专栏 ▏孩子的身体,传递着什么信息?
【专题】教育戏剧10问
按照孩子自己期待的样子成长
【教育】必须参加的戏剧课——观察与表达
一分钟告诉你为什么所有孩子都在学Scratch编程语言?|编程|孩子|语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