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退休的三个维度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 退休是“个体在特定年龄领取养老金的多个阶段的动态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伴随着个体在行为层面的工作量减少以及心理层面上工作承诺的逐渐降低”。那么退休后老年人的心理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关于退休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呢?

莱斯大学市场学教授Utpal Dholakia提出了理解退休的四个维度(2016),认为退休不仅是一个过程,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个目标和一种思维方式。由于中国对退休有较为明确的规定,自愿退休的选择面较窄,因此本文仅从过程,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角度对退休进行讨论,并结合相关理论给出建议。

1. 一个过程

Robert Atchley是较早将退休划分为不同阶段的理论家之一,在他看来退休后的心理变化可分为五个阶段:首先是蜜月期,该阶段退休后的个体会有新鲜感,享受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逐步回归日常生活,体验到失落感,进入迷惘期。迷惘期会促使个体重新审视退休生活的机遇和限制,进入重整期,并最终适应退休生活,步入稳定期。退休生活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生命的终结,个体由于疾病等原因逐步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然而多数实证研究表明该理论仅能预测退休后两年之内的变化,根据Donald C. Reitzes 和 Elizabeth J. Mutran (2004)的研究,关于退休的积极态度会在退休后六个月内增加,在退休一年之际开始减少,并于退休两年之际再度增加。

新西兰财务能力委员会(CFFC)采纳的标准 是按年龄将退休大致分为三个阶段:65-74岁的活跃期,退休个体身心状态较好,会去完成退休前想做却没机会做的事情。74-84岁个体逐渐探索并形成稳定的退休生活模式,属于探索期85岁以后个体逐渐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往往需要他人支持,也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

根据李伟和孙静(2014)的研究,低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是影响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然而按照上述两个理论,退休的不同阶段,个体的需求也有所差异,因此探讨退休个体的心理弹性也需要将这点纳入考虑。对此,圣迭戈加州大学教授Morton H. Shaevitz(2017)提出了“新常态”的说法,将心理弹性定义为用行动回应逆境的持续过程,而非针对某一特定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退休个体将面临一系列“新常态”,如慢性疾病,轻度认知障碍,以及随同事,子女的远离而产生的社交焦虑。对此,Shaevitz的建议是接受身体和认知层面的“新常态”,做好自己能做的,如控制饮食,适度保持机体与思维的活跃,同时接纳自己无法“痊愈”的事实。社交方面,Shaevitz建议老年人学习使用电子产品,同时合理选择出行方式解决交通上的不便。这一观点与前人的研究成果不谋而合,控制点理论告诉我们,多数情况下,感觉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会使人幸福,但对于完全不可控的事件,接受不可控的事实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同时亦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相比青壮年人对生理上的病痛有更高的耐受力,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将病痛当成了“背景音”,即将其视为人生的“新常态”。


2. 一种生活方式

退休意味着角色转变,最明显的一点是工作角色不再处于自我身份的中心,这种转变也会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一些人可能会庆幸终于无需面对工作的压力,另一些人则会感到空虚。就“是否想念自己的工作”这一点,影响因素是多样的,且不同人想念工作的原因不同。相比于拥有稳定婚姻的退休个体,离婚未再婚的退休个体会更加怀念工作的社交维度;而事业稳步上升,职位较高者会更怀念工作带来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越来越少地想念与工作有关的社会关系。此外,鲁元平,张克中(2014)的研究显示,在我国国情下,退休对党政机关公务员有统计上不显著的负面影响,对国有企业及其他企业的工作人员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公务员的工作所带来的稳定性和心理优越感使其愿意继续工作。而企业单位工作压力较大,使员工更加渴望退休。

那么退休后究竟哪种养老模式更积极呢?是减少社会投入提高自我关注,还是为缺失的社会角色寻找替代品?Robert Atchley的连贯理论(1989)告诉我们,二者皆可。根据连贯理论,人们需要保持过去与现在之间的联系,“活动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其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方式的连续性”。所以,退休前比较活跃的老年人应继续积极参加活动,如果无法适应没有工作的日子,不妨用返聘、志愿服务等方式帮助自己平稳过渡(戴月娥,温芳芳等,2017)。而退休前活动较少的老年人则适合更加“静止”的养老模式。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爱好的培养,老人如果计划在退休后参加一些活动,应考虑自己在退休前是否对这类活动感兴趣。参加自己原本就感兴趣的活动更有助于实现自己的目标,也更容易从中体验到乐趣。

此外,退休也是人生新阶段的开始,不妨借此机会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老年人而言,体重过轻或过重都会提高死亡率,而轻微超重者死亡率最低。(Durazo-Arvizu et al., 1997)因此,老年人应保证均衡的膳食,同时适度控制饮食和运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相较于青壮年。老年人吸烟率更低,戒烟成功的比率也更高。

3. 一种思维方式

退休也伴随着思维的转变,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退休人士会体验到更多的自主性和控制感,从消极的角度来看,生理机能的衰退和工作角色的缺失可能伴随着无力感和对未知的恐惧。(Dholakia, 2016)

从社会层面看,经济因素是退休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此外,就医便利程度也是企业离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李伟,孙静,2014)从个体层面来看,我国实行强制退休,个体在退休决策上选择面较窄,可能会由于缺乏控制感导致消极情绪退休自我效能感与活动自我效能感可以正向预测退休适应。同时,退休计划和退休预期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Yeung (2013)的研究发现,退休心理计划有利于提高主观幸福感,而社会活动计划可能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困惑。耶鲁公共健康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退休预期可能与寿命相关(Levy et al., 2016)。退休23年后测得的数据显示,有关退休后身心健康的积极刻板印象分别与平均寿命4.5和2.5年的增加相关,控制了性别,工作历史,婚姻状况和健康状况等因素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与此同时,该团队的其他研究还表明,对老化持积极刻板印象的个体能在心脏病发作后较快地恢复,较少出现心理疾病,且整体健康状况更好。

总而言之,面临退休的老人在对物质生活做好规划的同时,也应该做好自己的心理规划,通过适当的过渡逐步接纳退休后的自己,并对退休抱有积极的心态。退休不是结束,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新生活的开始,不妨借此机会做出一直渴望的改变,或者说,做回真正的自己。

参考文献

1.      Utpal Dholakia Ph.D. (2016, November 27). 4 different ways to think of retirement. [Web log pos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the-science-behind-behavior/201611/4-different-ways-think-retirement

2.      Becky Ready Ph.D. (2018, February 6). Retirement as meaningful: positive expectations about retirement contribute to longevity. [Web log pos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your-quality-life/201802/retirement-meaningful

3.      Morton H Shaevitz Ph.D. (2017, April 4). Aging, resilience and the new normal. [Web log pos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refire-don-t-retire/201704/aging-resilience-and-the-new-normal

4.      Damman M., Henkens K. & Kalmijn M. (2015). Missing work after retirement: the role of life histories in the retirement adjustment process. Gerontologist, 2015, Vol. 55, No. 5, 802–813 doi:10.1093/geront/gnt169

5.      Reitzes D. C. & Mutran E. J. (2004). The transition to retirement: stages and factors that influence retirement adjustment.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Vol. 59(1), 63-84, 2004

6.      Wong J. Y. & Earl J. K. (2009). Towards an integrated model of individual, psychosocial,

and organizational predictors of retirement adjust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Vol.75, 1–13, 2009

7.      Birren J. E. & Schaie K. W. Handbook of the psychology of aging (sixth edition). Elsevier, 2006

8.      戴月娥,温芳芳,佐斌,吴漾,代涛涛,基于个体的退休心理模型,心理科学进展,2017, Vol. 25, No. 3, 443–451, doi: 10.3724/SP.J.1042.2017.00443

9.      鲁元平,张克中,老有所乐吗?——基于退休与幸福感的实证分析,经济管理,2014,Vol. 36, No. 8, 168-178, doi :10.19616/j .cnki .bmj. 2014.08.019

10.    李伟,孙静,离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的关系,中国全科医学,2014, Vol. 17, No. 16, 1898-1901, doi: 10.3969 /j. issn. 1007-9572. 2014. 16.024

北师大老年心理实验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老界传说中的各种c,除了CCRC,你还知道哪些?
12月7日雅思大作文真题参考范文 | 老年人住退休社区是好是坏?
双语汇 | 学习,工作,退休?如何为百岁人生做准备
了解老年心理学,帮助老人安渡晚年
老年人有病是常态,无病是例外,一位退休医生的肺腑感言!
浅谈“和谐老龄化”背景下离退休老人的社会适应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