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返心灵的学习,呼唤重返心灵的教育设计|头条
 

2022年4月,我参加了一场朋友举办的建筑设计展,结束后就想,为什么不做一个教育专属的设计展呢?因为教育是关乎未来的事业,更值得我们汇聚最好的资源。

教育设计和商业设计有很大的不同,商业注重吸引眼球、吸引注意力,而教育设计注重传递价值和文化内涵,助力学习的发生,必须有专业的研究,深入的研讨,才能有好的教育设计。

这些年我的心底一直有一个梦想:我希望学校能再次成为一个社区、一个地区的地标性建筑。我觉得教育设计,包括学校建筑、品牌文化、教育空间、场景……的设计价值,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是被严重低估了的!

国家会花大量财力人力去建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公园……这当然无可厚非,那是承载我们文明文化,供人学习研究的重要场所。

但是,我们要看到学校其实更为重要!这里是奠基孩子们早期认知、审美、思维、价值观的根本之地,是塑造这个世界“未来长相”最强有力的地方——我们这个世界的未来,就是孩子们将要去建设一个怎样的未来,而他们心里的那个“模型”,将主要被学校所塑造。


我们看见的希望与道路是,帮助学校重新成为一个区域地标性的文化场所。

仅从使用效率来讲,做好学校建设也是效率最大化的。多数博物馆、美术馆每天的人流量很少,而学校有数以千计的学生、老师、家长在日常使用,每天10小时以上的相处时间,非常高频的使用率。

所以,学校设计真的是值得政府、社会、学校以及你和我,认真对待的一件事情。

我想,学校设计不被重视,还有一个比较尴尬的原因,就是设计费太低,难以吸引最优秀的设计师全情投入。

我最近亲身经历的一个学校设计就是这样,有个合作过的学校校长告诉我说,有一所新的学校要建设,教育局希望建成区域内最好的未来学校,希望我们参与。我们当然愿意一所学校从建筑开始就进行教育内在逻辑的规划。项目投资3个多亿,建筑设计费如果按国家标准应该900多万,而招投标的设计费用只有400万左右,连国家标准的一半都不到,好的建筑设计团队根本不会参加,因为设计费用实在太低了。

一所学校建成之后至少要使用50-100年,在学校设计上多投入一点设计费是非常划算的一件事情。

其实今天我们有很多“交钥匙”的千篇一律的新学校,在校长接手以后,还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经费二次改造,植入学校文化,联动课程需要,基于学校管理、学习组织对空间、功能进行再造……

那么,为什么不能在建设之初,让学校参与,让优秀的设计师参与,以及让我们这样的专业教育智库参与?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思考好,我们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培养目标是什么?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课程?用什么样的教与学习方式?以及需要怎样的空间与场景?


而且,我们的经验证明,凡是这样做的学校,总体经费并不会增加,后期使用的效能却会大幅度增加,整修、改造的“浪费”也会大幅度减少。

我想,学校设计之所以大范围不被重视,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充分意识到它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所以,我们发起这场每年一度的“当代教育设计展”,期待做一点点有意义的工作,让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校长、老师们看到学校还可以这样设计,还会带来这样的价值,从而大家一起来重视学校设计,把孩子们的“第三位教师”,我们学校的教育场景,以建设一个区域地标性文化场所的心态以及专业来投入,设计好。


接下来我来说说为什么这次展览用“重返心灵的教育设计” 这个主题。

今年夏天,在重庆持续近一个月40多度的高温下,我重读了《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被这些历史上的伟大心灵所深深震撼,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心灵力量,虽然那时候因为疫情原因,年会场地换了三个地方,始终不能确定,但感觉总有希望在心间。

茨威格说,真正的勇士,并非不曾有过怯懦的时候,真正高尚的心灵,也并非不曾有过低下的念头,关键在于决定性的时刻表现如何。

勇敢是很稀缺的,一直保持善良、保持正义,其实也很艰难,可就在那些决定性时刻,有人这样做了而不是那样做了,整个人类才能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进步。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从来都不是历史的旁观者,历史就是由人创造的,而我们就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每一个时代背景下,随时可能闪耀的一颗星星。

是的,现在就是未来。

我们现在的孩子,心灵都太脆弱了,遇到一点点困难就会崩溃,心灵没有力量感,我觉得跟我们现在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我们怎么培养孩子心灵的力量感呢?

克利希拉穆提的《重塑心灵》说,心灵是一种完整的事物——它是智力,是情感,是观察力和辨别力。知识总是局部的,而学习始终是完整的。解决问题的心态是局部的,从心灵出发始终是完整的。


所以心灵就是一种完整的事物。因此,从心灵出发的教育设计,是关乎人的完整性的设计,是关乎学生成长全维度的设计,是完整思考未来一生的设计,是完整思考未来世界的设计。

大哲学家休谟告诉我们,心灵活动无非就是三种:一种叫“知”,我们的认知活动;一种就是“情”,我们的情感活动;一种就是“意”,也就是我们的意志活动。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呢?我们蒲公英教育智库的理解是“培养心灵化人格”。

心灵化的人格培养,永远指的是个性、学识、品格、能力、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等特征的总和,不能窄化为分数,也不能矮化为工作,更不能俗化为名利。

当我们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教育设计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人的心灵成长,设计出能够不断提供影响和动力的“场”;

而人类文明又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最高能的心灵之场,它的名字叫做“美”。

我们先来看看各个领域的大师、专家、学者们对美和心灵的关系的理解。

哲学家说,美是心灵的产品,也是心灵的源泉,是历史中漫长的心灵传递。
文学家说,美是对心灵的慰问。
美学家说,美是人心的制高点;美是自由的象征。
科学家说,美感是精神的高能量状态,也是宇宙万物的高能量形态。
教育家叶圣陶说:美出自心灵,出自高尚的情操。
孔子说:最高的人生境界乃是一种审美的境界……

因此,心灵和美是紧密相连的。正如蒲公英教育智库一以贯之的主张:美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而教育设计,则是将学校与周边的动态关系以美学的方式重构、以科学的手段升级、以关系的重新想象,实现未来学校整体育人的突破性价值。


所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学校美育理应有更丰富的含义和更广阔的维度,它贯穿整个育人活动,在建筑空间、景观环境、顶层设计、管理机制、课程设置、管理方式、师生关系等一切教育场景中创造美,发挥出无法被遮蔽的价值和育人力量,以全新的场能影响教育,成为未来学校建设发展的核心战略。

这也是我们深刻探讨学校的场景美学如何构建的意义。

我们追求内外部空间场景“美的生长”;
我们倡导教育中更开放、更包容的“美的关系”;
我们期待在学习过程中,“心灵”与“场景”产生奇妙的“美的感应”;
我们期待师生的日常都能被“美的味道”浸润和感召,从而自主发展、忘我成长、精神饱满……

而这其中,我们将持之以恒聚焦这8个方面的学校教育场景美学,共同探讨、全新思考未来学校的建设之路。

建筑设计与场景美学


建筑本身就是哲学、科学、美学、文学、历史的文化综合体。

以学为中心的未来学校建筑设计,更需要跳出模型思维,讲出“独特的语言”,重视文明价值、文化底蕴、科学应用和教育目标,使其既可以支撑新型学习场景的发生,又能够呈现出艺术本身的育人之美。

空间设计与场景美学


学校空间是由内而外生长的。学习不只是发生在教室里和课堂上,而是发生在学生足迹所至之处;教师不仅仅是在办公室里备课、批改作业等,而是有更多样的空间适宜其学习、交流;

空间环境应该配合学校的育人目标,为课程展开而设计,为学习方式的推进而设计,也为一份心灵的闲暇、静默的独处、意外的成长而设计。

景观设计与场景美学


美的培养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景观在丰富学生审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在校园景观构建的多层次“内容”中,走向主动学习、走向个性化学习,由此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创造更多可能性,也让校园景观释放出应有的教育价值。

品牌设计与场景美学


如今,“品牌”二字的含义已不止于依靠一个单一的LOGO去传达学校的品牌形象,而应是系统地呈现,核心在于形成一种精神文化,将每个学校的人文精神、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通过外显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创意自由的方式,将教育流露于空间物态之中,达成于文化共识之下,升华于美的共鸣之上。


课程设计与场景美学


今天我们学校的学习重心,越来越从理性知识转向综合认知,所以学习的方式必将越来越注重问题导向、生活场景、挑战自主,注重选择性,注重系统融合。

所以在信息充分的场景化情境中,人更容易被激发参与行为和更容易进入深度思考。将课程的设计实施与场景相融,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个维度全面调动,在真实环境中建立起强互动的教育关系,才能构建真正可以发展学生多元能力的课堂。

教育科技与场景美学


从“技术”到“科技”,未来学校展现出更高的育人价值追求,将科学思维与技术功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以美创新,培养学生更好的思维活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学校场景,还应该致力于培养“自由创造者的协作精神”。

我们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这是人类保持物种优势的唯一途径。未来的人工智能算法,将在很多方面突破人所能抵达的认知和能力,但它无法逾越的,是人类全部智慧与创造跨越时空的无边界协作。

学校管理与场景美学


学校场景,还应该包含师生未来生活的关键要素:科学的思维、突破的勇气、利他的观念、平衡的心智……

科学、民主、规范、高效、审美,当代学校管理交织着理性和感性、审美与现实等美学基本问题。对学校管理场景进行观察和讨论,有利于厘清教育管理本质,生发学校管理美学,助力美育信心和力量,引导师生迈向更美的教育生活。

人的场景美学


人是学校最大的场景,教育之美与人之美亦紧密关联。在校园里,师生的身体健康美、形体美、容貌美、衣着美、风度美、内涵美,是美的隐形课程,是学校最靓丽的风景线,也是学校美育的最大资源。


最后我想说,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有很多诸如让生命变得有意义、或者改变全世界的梦想,但随着岁月流转,大多都淡漠了。我想我们其实都不愿这样。

那么,就让我们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教育大转型时期,重新发现美好心灵的力量,点亮心灯,让设计重返心灵,让教育回归心灵。


作者 | 张莉(蒲公英教育智库联合创始人、DETT教育设计研究院院长)

来源 | 文章据作者在未来学校场景美学全球设计峰会的主题演讲整理

责编 | 黄耀庭

执行主编 | 屈腾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BIAD方案】秩序与游赏——泾阳幸福学校概念方案设计前后的思考
设计:让校园更美好
教育美学主张:美作为教育的手段和目的,是贯穿整个育人活动 | 头条
从古希腊到西周,从古代到现代:为什么美育总是离不开艺术?
建筑设计:镂空设计,光影美如画
【聚焦】学校是一座神秘的美学宫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