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中考“大减法”,改革释放了六大信号

   

9月26日下午,北京市教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发布《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

根据《意见》,此次改革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分为考试、考查、考核三类,将从今年9月升入八年级的学生起开始施行,2025年迎来首考。

据北京市教委介绍,这次改革可以用“大减法”和“小加法”来总结——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低水平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优化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发挥考试招生的“指挥棒”作用,以更科学的评价来引导教师的教学从应试回归到素养,让孩子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科思维培养。
 

北京中考改革呈现五大变化

第一,计分科目减少至六门

具体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体育与健康,成绩以分数呈现,用于毕业和升学。语文、数学、外语分值均为100分,其中外语笔试分值为60分、听力和口语考试分值40分。
 
第二,道德与法治笔试由闭卷调整为开卷

强化了综合素质评价的运用,将“综合素质评价日常行为”计入中考成绩。道德与法治分值为80分,其中笔试分值70分,综合素质评价分值10分。
 
第三,物理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

物理分值80分,其中笔试分值70分、实验操作分值10分。体育与健康分值为70分,其中现场考试分值30分、过程性考核40分,按照《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分步实施。
 
第四,有“小四门”之称的历史、地理、化学、生物成绩不计入中考,而以考查等级呈现,由高到低分为A、B、C、D四等

信息科技、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这四门考核科目的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考查及考核科目成绩均用于毕业,在升学中参考使用。
 
第五,考试频次减少

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科目笔试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缓解学生从初二即进入中考周期的紧张情绪,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按照《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实施。

外语听力和口语考试采取计算机考试方式,与笔试分离,有两次考试机会,和以往相比没有变化。

组织实施方式上,考试科目由全市统一命题、分区评卷;考查科目由各区负责命题并组织实施;考核科目由各区指导学校组织实施。


 

新改革方向释放哪些信号?
 
  • 摆脱应试刷题,继续推动“双减”


本次北京中考改革的出发点之一是为了减轻学生压力。新政出台的一大背景是,近几年在中考实际运行中出现的初二提前进入中考备考阶段,孩子反复刷题、机械记忆、负担过重,老师无暇顾及应有的课外实践和实验教学等情况。

此前10门全考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压力。“小四科”择优计入总分,但是地理和生物都是初二考试,化学和历史是初三考试,因此大家会倾向于在初一初二选地理和生物,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初三腾出时间来专攻剩下的“大五科”(语数外,物理,道德与法治)。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化学和历史被冷落,不利于和高中课程的衔接。此外,过于拥挤的地理、生物赛道还可能催生大量课外班,不符合“双减”精神。
 
  • 向前落实新课标,往后撬动新高考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文件提到一个前后关系,“前”是对小学的影响,“后”是对高中综合改革的影响。

《意见》以中考改革作为整个基础教育学段系统变革的切入点,向前影响9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新课标,提高不同学科学习策略和针对性,聚焦兴趣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往后撬动高中阶段的教育改革,鼓励特色的课程建设,让孩子们在高中阶段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的发展空间。

高中未来发展趋势是多样化、特色化,中考则需要提供一个空间,并非按照单一的标准把学生分出高低,而是按照多样化的要求,让学生进入其真正有优势、有潜能的方向。
 
  • 重视物理,培育学生科学精神,服务科教兴国战略


储朝晖还提到,新政对物理学科较为重视,背后凸显了未来社会对科学的认知、以及国家发展对科学的需要,物理学是基础。

那么对于物理和化学都是高考科目,为何新的改革方案只将物理作为考试科目计入中考成绩?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称,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也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初中阶段的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探究性和实践性最明显的学科,也是学习时间相对更长一些的学科,对孩子科学素养形成具有特殊教育功能。

将物理学科作为考试科目,既能考查物理学科特有的内容,又能考查自然科学类学科的素养内容,比如化学、生物学的探究能力、研究方法、科学态度等素养目标与物理学科基本一致。

 
  •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让核心素养落地


“小四科”学习在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的衔接不仅是知识的衔接,更多要激发学生产生兴趣,培养学科思维,从而为高中阶段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此次中考改革进一步减少考试频次,减轻学生压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有的学科重点考查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有的学科就考查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道德与法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需要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此次改革开卷后,考试题目就可以更多纳入社会中发生的问题和案例,鼓励学生更多去理解、认识以及正确评价这些问题。

另一个方面还是尽可能地减轻孩子们备考负担和压力,这样留出更多的时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的学科素养,让我们的孩子们身心健康、乐学、爱学,全面成长。
 
  • 回归学科教学的本身,对教学和教师要求更高


应试的导向教学,会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简单、单一。此次《意见》把这4科调整为考查的科目,其实并没有弱化相关学科的内容和教学,反而是促进这些学科摆脱应试,回归学科教学的本身。并且鼓励老师从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放弃题海、增加实践意味着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考验。例如,道德与法治卷面题目在未来会变得更“活”。开卷的题目解答不太可能直接在课本上找到,这不仅考验学生,也对于教师平时的教授、课程内容的设计、考试题目的设计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尹后庆也表示,题目不会更难,而是以素养立意为主,注重联系生活,在知识的应用中展现能力和对知识价值的理解。这对命题是挑战,对教学改革也是一种拉动。
 
  • 提升综合评价的功能,降低分数的作用


在储朝晖看来,这次北京中考改革提升了综合评价的功能,降低了分数的作用。

他还认为,北京的高中已经普及了,中考作为一种筛选功能应该降低淡化,同时增强对不同孩子优势潜能的判别功能。作为家长也要利用这一机会,淡化对分数的追求,让孩子的优势和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来源 | 综合整理自人民教育、界面新闻、中国新闻周刊等
责编 | 黄耀庭
美编 | 天禹
执行主编 | 安迪
商务合作 | 陈老师  13594694330(微信同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改革启动后,学校教学如何迅速调整?
无锡“新中考”关键梳理,2023届升学参考
家有考生的注意了,我省公布最新中考改革方案-巢湖第一时间-20171209
广州中考考试科目及分值、考试方式、试卷结构、命题方式等……
物理和化学合考不合卷 英语部分题型题量减少
师生回归互动课堂 作业形式悄悄变脸 “新中考”落地 中学有了新变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